绿林网

《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的读后感大全

《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的读后感大全

《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是一本由[英] 约翰•塞拉斯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1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读后感(一):走上内心平静之路

第二章里把那些偏爱享受美酒佳肴等肉体欢愉的人比做是猪,因为他们想要的快乐,只是陶醉于口腹之欲,虽然说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的自由,但是,伊壁鸠鲁认为,追求快乐需要有一个明确的限度,当超过了这个限度后,就无法再增加快乐了。

换句话说,如果只是满足简单的物质生活,那么活着和猪有啥区别?

更多的是精神层次的驱动,才能让你在得到更丰富的生活

《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读后感(二):短小精悍的入门书籍

《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 有些标题党的短小精悍的书,5万字的内容里还有很多拓展阅读推荐和参考文献。 不过作为一本走进伊壁鸠鲁哲学世界的入门书,还是不错的。 里面纠正了很多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误解,比如贪图享乐,暴饮暴食什么的。真正的花园派哲学思想,吃喝是为了平复饥渴带来的不适感和不幸福感,从而回到平常安静的幸福状态。 追求的幸福和快乐更多也是一种长时间的稳定状态,而不是一种买东西时突发多巴胺爆发的那种感觉。 对于死亡和宗教的思考,在那个年代也算是比较有启发性和先导性了。 那怎么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呢?用哲学疗愈,追求内心平静,明确真正需求,获得友谊,研究自然,不惧怕死亡。 这些就可以办到!

《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读后感(三):快乐其实很简单

每个人都在追求一定程度上的快乐,只是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快乐大多是那种转瞬即逝的。如何才能够培养一种长久的幸福感呢?

最近我读了《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这本书,起初我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消费经济的书籍,打开后才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一本讲哲学的心理疗愈指南。

作者伊壁鸠鲁认为,哲学应该为人类的心理健康服务。人们将哲学思想运用于精神世界的培养和心理问题的疗愈,主动去探索自然界未知,破除迷信和非理性恐惧,解开内心真正渴望的生活的谜底,形成在社会中过遁世生活的宁静、理性心态。

不可否认的是,哲学在一定程度上被我们误解了。真正的哲学是有非常实际的价值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认识自己,认识客观事物,也能够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欢乐。

从个人的感受来说,可以粗略的分为两部分,快乐与痛苦。我们会出于本能地追寻快乐并且逃避痛苦。

一个悖论是当我们吉利的去追寻快乐追求幸福的时候,我们反而会陷入到某些痛苦之中。

比如当我们特别希望能够获得某样东西或者完成某个目标,但是自己又一时无法做到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痛苦。只要我们能够远离那些痛苦,就能够获得一种较为平静的,自然的状态。

我们特别需要意识到的是其实我们拥有的已经够多了,我们不需要让太多的欲望拉扯着我们的心。

人类总是为那些无意义的、无关紧要的事牺牲,由于不知道获得和增加真正快乐的限度在哪儿、人们在徒劳的担忧中消磨生命。

学会知足常乐,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不通过物质上的享受,就获得一种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读后感(四):我思故我自由自在

情绪困扰是世界观的产物,是可控的。——《The Fourfold Remedy》约翰·塞拉斯 the fourfold remedy ,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提出的一套关于如何快乐生活的处世原则,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学的源头可追溯至此。 但仅从效用或享受的角度解读伊壁鸠鲁学说是对其最大的误解,因为伊壁鸠鲁说的并非享乐主义,而是个体精神世界的完善,他的目的在于启发人们达至inner peace,即内在的平静,以及因此的身心自由。 这在个体被严重异化的现代社会,的确是值得重拾的哲思。不过,本书的作者对伊壁鸠鲁学说的阐释是极为有限的,只能说是帮助你完成基本理解,后续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伊壁鸠鲁提倡无神论的意义就与现代不同,其本质是对惯性思维进行打破的尝试;而对克服死亡焦虑的讨论,其实是在谈如何构建生存意义和适应能力的问题;常被误会的伊壁鸠鲁式快乐主义,实则为对如何升华体验的摸索。 ——这里倒是与时下惯用的消费主义挂钩。对物质满足的追求并没有错,但伊壁鸠鲁想说的是,只能停留在物质追求中的满足感是单一的,并会形成新的匮乏,因此从物质中抽离,并思考进一步维度的满足感,比如拓宽体验,就是非常必要的。但体验本身也会形成瓶颈,所以inner peace最终还是仰赖于对精神性的,哲思性的满足感的追求。这就是伊壁鸠鲁学说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理论——动态-静态快乐理论。 伊壁鸠鲁有句话,说,“如果你想享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充当哲学的奴仆。” “哲学”,拉丁文是philossophia,这个词是爱(philos)和智慧(sophia)的组合。所以,所谓身心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这种自由哪怕是皇帝也难有——而是智性的获得。

《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读后感(五):唤起对快乐的记忆——不饥饿即是快乐

《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

短小精炼,更像是篇讲座,介绍伊壁鸠鲁主义(本书原名为the fourfold remedy),分享几个印象深刻的观点:

吃饱便摆脱了饿肚子的痛苦,而这种满足生理本能的不痛苦状态,就是种快乐,此外的饮食所带来的都是非必须的——有很好,没有也很好。

与志趣相同的人一起思考探讨各种问题,可以不分昼夜,不知烦恼和焦虑。

死亡便不再有感受,那就更不用谈及快乐或痛苦,因为本身已经没有感受,也就没什么可怕的。

我们担忧死亡时,往往会忽略除了我们死后这个世界不再有我们,在我们出生前,这个世界也没有我们。

主流文化总是鼓励积极进取,赞美苦行克己,推着大家追求成功/物质/名利,在快节奏的空档看看“享乐主义”调剂下也不错。何况“享乐”常被误解为饕餮纵欲,而享受快乐其实还有种途径,就是“不动心”。

最后是四重疗法的四行诗文:

(但感觉诗中漏了很重要的一点——友谊)

不畏惧神灵

不挂虑死亡

好东西易得

坏东西能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