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昆虫哲学读后感1000字

昆虫哲学读后感1000字

《昆虫哲学》是一本由[法]让-马克·德鲁安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3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昆虫哲学》读后感(一):由昆虫世界引申的社会与哲学思考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多样,人们通过现实生活、书籍影像了解各种昆虫知识,对昆虫或是着迷或是反感,总是充满好奇。《昆虫哲学》正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有关昆虫的生物学、社会学、哲学类的,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角度和结构新颖的小书,满足读者的求知欲。这本书并没有阅读门槛。本书属于“新视野人文丛书”系列,此系列精选国外最新,最潮,最犄角旮旯的冷知识、冷学术、冷专业图书。

昆虫哲学是与昆虫有关的、从昆虫引申的一些思考。这本书中联系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培根、卢梭、伏尔泰、海德格尔、阿甘本等哲学家的思想,当然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法布尔的《昆虫记》也多次提及和论述。本书将文学、科学、哲学等理论与现实举例素材融合得很巧妙,语言也很生动,八章各有侧重。

昆虫概念是在与许多相邻群类逐渐区分后得到的。类别赋予特征,达尔文认为生物分类表现出一种谱系关系。德国昆虫学家亨尼希的种系发生分类学(或“进化枝学”或“支序分类学”)是一场方法革命,引入趋同和祖征的概念。读者也了解到,昆虫分类历史上的困难,也在于其是人类透过文化滤镜看到的自然存在或显现。

法布尔的《昆虫记》确实是巨大成功,影响深远。书中的描写风格有剑侠小说,风俗戏剧和寓言。法布尔用行当的比喻这一社会化手法讲昆虫,又不仅限于社会zhengzhi层面,同时也描述了昆虫某些经济功能和一些列行为习惯。这样,特别能激发探索兴趣。

蜂群和蚁群的研究是本书较为重要的论述对象。以蜂群为例,蜂后、雄峰、雌蜂的性别问题等讨论是先后经过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范式的竞争的,昆虫社会属性研究范围逐渐清晰,而zhengzhi意味辩题也开始走向前台。共和制还是君主制,性别和等级的不平*等,昆虫战*争与奴*役的概念、进化的观点等等,各种思想碰撞表明了人们对昆虫社会与人类社会、政治的关注。

通过蜘蛛和网、蜜蜂和蜂房、自然选择等现象具体阐释了昆虫的个体本能与集体智慧。章节里还引出了超个体的社群概念,并通过蜜蜂、白蚁展开说明。对于斗争与联盟、昆虫范本、界与环境的话题也都有料有趣。

人类社会和昆虫社会尽管有很大差别,但还是存在相通、一致的地方。研究昆虫,了解昆虫很有意义。

《昆虫哲学》读后感(二):惊呆了!昆虫居然与哲学“扯”上了关系

德鲁安教授的这本令人难以置信的著作既博学又富有哲理性,它带我们穿越了昆虫的世界。书中充满了无数惊喜:想象巨型跳蚤参加跳高比赛,分析蜂巢的完 美几何形状,研究蚂蚁的可怕战争。德鲁安笔下的昆虫仿佛科幻小说中的外星人形象,既迷人又令人厌恶。——蒂埃里·奧凯 《昆虫哲学》是一本探讨昆虫世界及其哲学意义的书籍,作者让-马克·德鲁安是法国科学史和哲学教授,他通过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引发人们对生态系统、社会形式、集体智慧等方面的思考。 本书从人文社科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昆虫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意义,并展现了一种截然不同于我们人类所熟悉的动物主义形式。 昆虫是世界上数量蕞多、体型蕞小、物种最丰富的一类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本书通过对昆虫的分类和行为观察,揭示了它们所具有的独特生存方式和生态功能,向人们展示了生态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还有一大特点值得一提,那就是作者在本书中从科学的角度切进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等这些大哲学家的思想内核,企图在昆虫世界中寻找一种近似人类的动物主义形式。 一些昆虫在进化的过程中发展出了复杂的社会生活形式和集体智慧,如蚂蚁、蜜蜂等。它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观性。 本书通过对昆虫的社会行为和集体智慧的举例,探究了集体行为和智慧对于动物世界的重要性,从而引申到人类社会。这些内容不仅让读者看到了昆虫世界的神奇之处,也让人们以全新的哲学视角来观察世界和自身。 《昆虫哲学》还强调了昆虫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巨大差异。从社会、主权等众多方面,人类社会的各种形态都要求我们对自发的拟人化提出质疑。 昆虫世界则赋予了人们一种独特的视角,让人们从中探讨道德、价值和生态平衡,进而理解和探索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昆虫哲学》是一本让人充满兴趣的书籍,通过对昆虫的研究,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态系统和集体智慧等领域的思考。 本书对于寻求全新视角来观察世界的人们来说,具有极大参考价值。无论您是对生物学、哲学、文化等领域有所了解,还是对昆虫的生态学和行为学等方面感兴趣,都会从本书中获得很大的收获。

《昆虫哲学》读后感(三):颠覆人类中心,寻求与昆虫共生的最优解

生活中所遇到的昆虫实在难以激发我的喜爱之情。吸我的血让我整夜难以安眠的蚊子,南方雨季一来便会成群结队在我家吊灯下“开大会”的白蚁,趁我不留神总在我刚做好的饭菜上落脚的苍蝇,从树上跌落好巧不巧就爱掉在我脚边让我每每惊吓到失语的毛虫……让我深感恐惧的昆虫如何会和哲学扯上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我实在是没有任何头绪,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翻开了这本《昆虫哲学》。

昆虫的体型很小,数量却很庞大,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又总是被人类忽视或排斥。它们有的是我们口中的“益虫”,比如会采蜜、传粉的蜜蜂,具有杀菌作用可用来清理伤口的光丝绿蝇幼虫;有的则被我们归类为害虫,比如会传播疟疾的蚊子,会给粮食作物带来巨大破坏的蝗虫。但通过人类的不断观察与研究,昆虫越来越多不为人知的作用被揭示出来,我们也逐渐意识到,以害虫益虫对它们进行简单粗暴的划分是不合适的,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在陆生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昆虫的生活方式和人类社会的多种形态有着较强的可类比性,使得哲学在“昆虫世界”中获益良多,且呈现出一种动物主义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我们的固有印象。

享有盛名的著作《昆虫记》,常以拟人化比喻赋予昆虫具有显著社会意义的职业头衔,力求以轻快的文风激发读者的兴趣,这并不是个例,许多文学和造型艺术都从昆虫身上引申出角色形象,使得它们总是被包裹着一层文化滤镜。在很多时候,作者在描写昆虫行为时还会伴随着一些政治隐喻或宗教宣传意图,甚至于会给自然附上某种道德价值,以便更容易地接受一些丑陋的自然现象。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探索,人类开始有所意识,类似于蜜蜂、蚂蚁,昆虫在进化过程中所发展出的别具一格的社会生活形式和集体智慧,是有别于我们人类社会的许多形态的,这也就迫使我们颠覆人类中心主义,开始对自发的拟人化提出质疑。

在如何对待昆虫的问题上,人类的想法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捍卫人类自身的权利,想方设法消灭“害虫”的“斗争”战略再到努力寻求人与昆虫共生最优解的“联盟”之法,人类在试图考量昆虫在人类历史长河之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之时,开始寻求一种非对抗性、多方共赢的博弈关系。

近几十年来,人类日益关注生态问题,而《昆虫哲学》作为一部涉猎昆虫学和哲学两大领域的佳作正好为我们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它充满新奇趣味,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近昆虫世界,摆脱掉对它们的恐惧,发掘它们身上的迷人可爱之处,也帮助我们了解昆虫哲学在历史发展脉络中辩证求索的过程,重新思考我们所处环境与世界。

《昆虫哲学》读后感(四):昆虫也有哲学吗?

1、什么是昆虫 我们的语言中有一句用来说昆虫的古语,“不可与夏虫语冰”,生动地说明了昆虫的三季生活史。至于什么是昆虫,在我的印象中大抵是只要会飞的非鸟小动物,就可以称之为昆虫。 但在严谨的生物学里这可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根本不能如此敷衍了事。

生物学诞生于西方,我们当然要按西方的方式来追溯昆虫的定义。在西方,昆虫的词源最初表示的是切口,所以西方人在口语中也把像蜘蛛、蝎子、千足虫或蠕虫之类的爬行型小动物也归为昆虫,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是广义的昆虫。 亚里士多德认为广义的昆虫指的就是没有血液、在截肢后仍能存活的动物;狭义的昆虫,他则把它们分为两翼(如苍蝇)、四翼(如蜜蜂)、翅膀上有鞘保护的(如甲壳虫)。 出版《昆虫史论文集》的雷奥米尔,则认为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广义的昆虫仍显狭隘,他提出“所有按照形态不能归为常见四足动物、鸟和鱼的动物”都应算作昆虫一类。 而为生物分类学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林奈则不敢苟同,他把昆虫分为7个目,即鞘翅目(如甲壳虫)、半翅目(如臭虫)、鳞翅目(如蝴蝶)、双翅目(如苍蝇)、膜翅目(如蚂蚁)、脉翅目(如蜻蜓)、无翅目(如跳蚤)。现在动物学家普遍采用的是林奈的分类法,所以看看昆虫学家们所说的昆虫,还是要比我们平常认为的要宽泛一些。 2、什么是昆虫哲学? 昆虫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的一种似乎无所不在的小飞虫,它们忙碌于我们的生活周围,品种繁多、数量庞大而又司空见惯,似乎我们从来就不需要注意它们――因为它们总是不请自来。

也许,它们会是小孩子们小时候很好的玩伴――孩子们总是不知不觉就在它们身上消耗一整个下午,也偶尔有个兴趣起个早床去与它们相会,但几乎绝大多数的大人大体是不会再玩这么无聊的游戏了。 而哲学,是一个相对比较玄妙的学问,正所谓“众妙之门”,它又怎么能与这样小而多、繁而杂的昆虫扯上关系的呢? 你还别说,这些个动物界并不起眼的小昆虫在这本《昆虫哲学》的揭示下,还真是显示了些哲学的意味。 首先,它们各忙各的,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井水不犯河水”,我们忙着我们的忙,也没太注意它们在忙些什么,但是实质上,它们每个虫都好像在履行着自己神圣的使命,忠实地为自己的使命忙碌着,从未去追问为什么。 比如蜜蜂,传花授粉,看似嗡嗡一片纷杂乱飞,但一只蜜蜂从不任意在多种花之间乱窜,而是忠实的从同一种花的这一处飞向那一处,避免开花植物之间物种杂交。只有它们确保自己的身上完全是干净的了,才会开始在另一种同类植物的花上来回传粉。 所以世界自有章法,容不得任何一种生物胡来,任何一个集体中的个体也必须依照他与生俱来的本领行事,而不得有半点逾矩。

比如蜣螂,我们经常在一大堆粪便旁边发现它的踪迹,它拱着一个臭烘烘的大粪球艰难前行,但这种遭人普通嫌弃的生物,却是大自然天生的清洁工。西方曾因喷洒农药灭虫,无意间把它们杀光,引发了严重的粪便危机,而不得不千里迢迢从别处引进它们,以解决环境问题。 其次,在这些昆虫各自的群体生活中,每个微小的个体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让这个群体不断延续、发展、壮大。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蚂蚁,它们有蚁后、雄蚁和工蚁,各自分工不同,也能以一个和谐的、发展的社会形态延续着,从不曾因愤恨而产生的内部战争。这也许就是母系社会给我们的启发。 最后,在这些昆虫身上,不仅存在着一种利他的生存智慧,更有一种奇特的建造本领,远在在人类几何学和建造学还没有诞生之前,它们就毫不费脑地开始了这一切。 比如蜘蛛,它是如何像空中飞人一样在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情况下,仅靠它一番胡乱的爬行就结出了一个等距八角的规则挂图? 比如蜜蜂,每只蜜蜂在蜂巢上建造自己的房子时,是如何知道六边形能最任意叠加的,又如何知道这种建法最节约蜂蜡又保证空间最大的? 这些奇诡的设计和建造,是要在人类精心的计算和缜密的思考下才可能创造出来的,而这一切,它们仅靠生物本能就能轻松驾驭,这难道不奇怪吗? 所以,昆虫有哲学,我们真的不用怀疑。

《昆虫哲学》读后感(五):《昆虫哲学》:一探昆虫隐秘生活的智慧之书

思衣谷

关于昆虫的知识,相信大家都是在求学时期的生物学堂上学习到,或者通过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有所涉及的。而最近由法国科学史和哲学教授让-马克•德鲁安著作的《昆虫哲学》,则是从昆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作出了思考,内容涉及了文学、科普、哲学、经济政治、美学的昆虫研究。在这书里我们知道作者的意图是倡导生物多样性,展示了这些小小的动物如何在生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可以让我们一探昆虫隐秘生活的智慧和有趣之书。

此书一共分八章,其中引言部分就写到了昆虫在哲学、文学的融合意义,我们大家熟知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还有安德烈西加诺斯的《昆虫神话学》,日本小说《砂女》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昆虫的存在,是引发了人类的关于环保、人性的很多思考的。这就在引言中说到的全书的主旨。

而在第一章的微小的巨人中,作者继续以 《格列佛游记》《微型巨人》《爱丽丝梦游仙境》作品中出现的大小昆虫为事例,说明了人类对昆虫的大小,是有着平常概念的复杂性意识的。当然很多都是一种虚构的存在,如作者也为跳蚤正名了,它可以跳100米高是不真实的。而在比例变化方面,比较有趣的是作者列举了霍尔丹论文《论具备合适的大小》,去说明了一些政治意味,那就是从国家大小的角度而言,在英国和美国实现社会主义,是一种“让大象后空翻或者犀牛跨栏”一样难以想象。这不由让笔者想起了漫威的一个比较奇特的英雄人物,那就是蚁人了,主角在一开始老是把握不好尺寸而闹出了很多笑话,都是说明了昆虫比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最后,作者通过对昆虫的绝对值的问题展开了论述,说明了在昆虫哲学层面,昆虫世界与我们的世界是遵循着相同的规律的,只不过是在更小的比例层次上发挥作用,并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第二章国风喜爱甲壳虫,就说到了甲壳虫是如何被收编到昆虫阵型。在人类的博物历史上,关于自然方法的出现就是构建了一种自然的分类方式,作者就此引用了拉特雷耶在《对甲壳纲、蛛形纲和昆虫之自然属性的思考》,说明了“事物的区别性特征取自它们的各个部分。”最后他还得出了“必须结合三种特征(变态特征、翅膀数量和组织结构、咀嚼器官结构)”才能得出某种自然的分类。”于是博物界之后出现了成型成系统的自然分类的著作《动物属志》,其中书中还图文说到了《斑点大蜻蜓的变态过程》,说明了存在完全变态或者不完全变态是对昆虫进行分类时的参考的特征之一。那么在昆虫还不存在的时候,它们在哪儿?

原来作者就得出结论地告诉大家“那些曾被指为昆虫的动物今天只被视为陆生节肢动物”。比较鲜活的例子就是作者在书中印影出了丢勒的装饰画《鹿角锹甲》,这画不仅审美价值,也能让今天的的昆虫学家了解过去的昆虫家拥有的知识情况。

第三章就是说到了昆虫学家的目光,是如何研究昆虫的。如《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在另外一部书《爱达或爱欲:一部家族纪事》就使用了大量和昆虫学有关的譬喻去描绘一对表兄妹的激烈爱恋。这原因是作者有在博物馆负责蝴蝶的收集工作经验,说明了不管是是一个作家还是博物人员,具有“对细节和精确性的执着追求”是很重要的。当然作者也还举了法布尔在《昆虫记》研究方面的插图,如“发掘粪金龟的洞穴”就可见观察昆虫为全家人的活动的真实,这自然是歌颂了法布尔这类敬业的博物学家的事迹。而在法布尔的《昆虫记》里,我们可以耐人寻味的读到有披风与剑的黑腹狼蛛;还有隧蜂和酿蜜的蜜蜂的不同,呈现出了风俗戏剧的画面;还有蟋蟀的寓言“要活得幸福,就要活得隐秘。”而比较让笔者动容的是通过隧蜂的描绘,知道这种昆虫是充满智慧和哲学的:后代要和平相处,共享家产,外祖母参与家庭生活,这一生活片段充满了宁静祥和和气息。

之后,在昆虫学家的文笔部分,作者就谈到了法布尔写博物著作运用了大量的文学题材的表现手法,使得《昆虫记》十分生动鲜活,如运用了变现贪婪的剑侠小说说法,还有运用了一系列的笔调,制造出恐怖、恶心、幽默、温馨乃至惊异、迷人的效果。这是作者对法布尔的高度赞美之段。体现写博物昆虫的文章,唯法布尔有趣生动而不失知识性和审美性。

第四章是谈到了昆虫的哲学。作者就列举了巴特勒的《雌性君主制或者蜜蜂的历史》著作中,就为读者解答了领导蜂群的是国王还是王后的问题。另外在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读到作者借蜜蜂放弃因贪念获得的繁荣,而追求道德;也说到了在普吕什神父的《自然奇观》就是将科学普及和宗教宣传集合起来。而在米什莱的《虫》,就说到了共和制还是君主制的问题。该书反响比较深刻的地方在于最后一章“蜜蜂如何形成自己的人民和共同的母亲。” 米什莱就是用抒情的笔法谈论的是也是相同的话题。另外在本维尼斯特的笔下,我们可以读到蜜蜂的舞蹈是一门语言艺术,这表明了蜜蜂是一种“以社会生活的”昆虫。

第五章就是说到了个体本能与集体智慧,这就说到了蜘蛛和它的网。也比较有趣的图文说明了蜜蜂与它们的蜂房特点,如雷奥米尔对蜂房构造所作的几何分析,以及威廉米勒的晶体模型在几何学方法山给予了达尔文指导,并为他展示了卡纸上裁剪十二面体的模板。这无疑让达尔文往后的科研成果起到了很多支撑作用的。而在莱瑟的《昆虫神学》就谈到了回答了神明启示还是自然选择的问题。而在威尔逊的超个体概念也是非常脑洞大开读到,“超个体的大脑就是这个社群,工蚁(错别字为“艺”)大致上等同于神经细胞。”

第六章斗争与联盟,就谈到了昆虫界的斗争与合作,也自然引申出了益虫和害虫的概念。作者就是从蜜、蜡与丝去说明了这些工具,都是说明了昆虫学对医疗有了新发现和新贡献的。比较刷新大家观念的是,在么有抗生素之前,用光丝绿蝇幼虫清理伤口是很管用的,因为发挥了杀菌的作用。而在破坏者与传播媒介中,就说到罗斯建立的方程推导出了疟疾疫情在人群在传播与受感染 的蚊子叮咬次数有关的。之后也谈到了自然界的秘密那就是传粉了。

第七章就是说到了昆虫范本。比较典型就是贝茨在亚马孙河流域的数种蝴蝶身上观察大了拟态现象,他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有地证实了的文和华莱士的理论。另外也谈到椒花蛾的伪装,果蝇和遗传学都是很有值得拜读的。最后在艺术界,布朗夏尔就通过一幅《捕捉水生昆虫》来说明了昆虫为了科学研究、美学创造和哲学思考的对象。第八章的界与环境,在构造图中就发现昆虫和哺乳动物拥有共同的同源基因合体,最后乌克斯科尔使用了世界和环境的概念,说明了“人拥有的并非一个环境,而是一个世界。”之后作者对动物行为学和动物伦理学也做了说明。

虽然昆虫世界离我们很遥远,但以小见大地,可以让我们人类重新哲思这个世界和环境观念。让-马克•德鲁安著作的《昆虫哲学》,是一本可以让我们一探昆虫隐秘生活的智慧和有趣之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