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两度》经典读后感有感

《两度》经典读后感有感

《两度》是一本由[法]弗兰克·蒂利耶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度》读后感(一):作者说:《未完成的手稿》的结局……由你选择

《两度》读后感(二):流泪祈祷女性受害不再是侦探小说的热门主题

从题材上来说我很反感这部作品:受害者全是女性的连环凶杀案。这让人很气愤,为什么被杀的都是女性。每当看到这种题材的作品,我都会想,作者肯定又在拿这个博人眼球。 但是世界上就是有这么变态的人。读了这部作品,你就会知道人如果不控制自己的欲望,跟野兽没什么区别。 这本书的核心其实涉及到了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边缘问题,那就是边界,确切地说是艺术的边界在哪里?比如很多时候我们会在展览中看到一些很令人费解的行为艺术、抽象画、像噪音一样的音乐等。为了创作这些所谓的艺术,有些艺术家不惜牺牲尊严、健康甚至性命。 《未完成的手稿》和《两度》这两部作品是有着前后关联的。前一部算是作中作,而在后一部中曾经的作者变成了参与者。双胞胎诡计,失忆症,怀孕排斥症,受虐狂……这些元素的融合让读者不断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挑战,犹如堕入精神迷宫。 这是一个疯狂的故事。作家、画家、医学家,这些人跨越了艺术的边界,只为了制造出他们人为的更好的艺术。女人的身体成为他们手中的材料。 最后,惟愿这个世界上不再有女性受害。她们的柔软、纤细、美丽的身体是这个世界上最明亮的美好,不应当成为被人伤害的理由。

《两度》读后感(三):流泪祈祷女性受害不再是侦探小说的热门主题

从题材上来说我很反感这部作品:受害者全是女性的连环凶杀案。这让人很气愤,为什么被杀的都是女性。每当看到这种题材的作品,我都会想,作者肯定又在拿这个博人眼球。 但是世界上就是有这么变态的人。读了这部作品,你就会知道人如果不控制自己的欲望,跟野兽没什么区别。 这本书的核心其实涉及到了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边缘问题,那就是边界,确切地说是艺术的边界在哪里?比如很多时候我们会在展览中看到一些很令人费解的行为艺术、抽象画、像噪音一样的音乐等。为了创作这些所谓的艺术,有些艺术家不惜牺牲尊严、健康甚至性命。 《未完成的手稿》和《两度》这两部作品是有着前后关联的。前一部算是作中作,而在后一部中曾经的作者变成了参与者。双胞胎诡计,失忆症,怀孕排斥症,受虐狂……这些元素的融合让读者不断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挑战,犹如堕入精神迷宫。 这是一个疯狂的故事。作家、画家、医学家,这些人跨越了艺术的边界,只为了制造出他们人为的更好的艺术。女人的身体成为他们手中的材料。 最后,惟愿这个世界上不再有女性受害。她们的柔软、纤细、美丽的身体是这个世界上最明亮的美好,不应当成为被人伤害的理由。

《两度》读后感(四):哪一块才是拼图最完整的一块?

在此前不久,我读过《未完成的手稿》,那本书便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听说在这本《两度》中,有另外一个结局,期待会有更大的惊喜,怀着这样的期待,我翻开了这本书。 同一个作者,甚至可以说同一个故事,只是叙述的角度不同,堪称对于整体表达形式的最大潜能开发。 虽然我知道是和《未完成的手稿》有着不同的结局,但开篇人物的不同让我并未想起之前的故事。没有冗长的铺垫,失忆还是假失忆,为何一觉醒来时间已过去十二年之久,好友又为何对他心生怨恨?双线叙述,齐头并进,一点点拉起我的好奇心,读着读着才发现,失踪少女、悬案,这些元素好熟悉啊,欸,这不是之前那个案件吗? 原来隐藏另外一个结局是这样一个意思,真的太颠覆我以往的认知了,两本书居然有着这样隐藏的联系,不过哪怕没读过之前那本书,也丝毫不影响阅读这本书,完全可以当成独立的一本来看。 悬疑小说所需要的元素,通通都有,情节更是层层递进,一环套一环,一点点拉开故事的序幕。两度两度,意味着你在读书的过程中可能会再度翻开手稿那本书,也意味着你会被同一个内核的故事震惊两次,而这种震惊会随着你读书的进度越来越大。 两本书对比着来看,真的是越看越惊喜,就像两条平行线,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故事,只是发生的人物不同,就像我们在自己的故事里是主角,在别人的故事里就是配角,这两本书便是这样。不仅阅读上带来不同的快感,还增添了趣味性。 西方的推理我读的不多,国产推理、日式推理大多集中于本格推理、社会推理,不是说不好,只是读多了,难免会觉得疲乏,而且套路就那么多,现在新出的也很难有更多的创新性了。 这本书虽然开篇也是设定性,还是我们常见的所谓“失忆”梗,但是发展走向却截然不同,悬念层叠,还有很多推理谜题的小设计,让整本书趣味性再次增加。而且失忆的男主,从头开始调查他之前的案件,读者也不存在信息差的问题,参与感得到大大的满足! 双结局,一面是善,一面是恶,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边?

《两度》读后感(五):关于《两度》的断想

原本不怎么看这类书。先是抽奖抽中了《未完的手稿》,此书无论开本、纸质、字体大小都非常适合携带,所以在旅行的时候看完了。现在又买了后续《两度》。

1.因为习惯性剧透看了一小部分后翻了下结尾,深感不适到两天没敢看了,后来循序渐进往后读刺激性没那么强了。

2.《未》中的失忆是角色的需要,此书中的失忆似乎是作者的需要。这样就把长达十二年的调查时间做了个折叠,让保罗和加百列得以两线进攻加快节奏。虽未明说但可推测加百列第一次已从旺达口中听到了结果,然后跟我剧透自己一样产生了严重不适。

3. 后段的确节奏紧凑,非常吸引人。因为最艰难的过程已经有了第“一度”,这次只要按图索骥就快了很多。

4.颇不能忍的是伪闺蜜露易丝,她完全可以在不提及勒索事件(没有勒索成功,钱没交付,无人报警,双方都不愿意泄露,没有也不会成为案件)的情况下,告知警方朱莉有一个神秘男友的线索,对她无害,对朱莉却可以救命,在无仇无怨的情况下她十二年都不吐口实属牵强。

5. 最后剑突联胎的秘密完全没有暴露的情况下,主谋被轻易杀死,一座现代化博物馆轻松烧毁,整个矛盾和社会问题都因为两位男主投鼠忌器而被隐瞒下来。虽然在现实中不奇怪,作为小说确实有点草率。

6. 《未完成的手稿》挺好,但没有让-吕克夸的好。

7. 把死亡作为艺术,和为了艺术去制造死亡,把犯罪作为艺术,和为了艺术去犯罪,是不一样的概念。后面阐述时稍显混乱。就像博物馆中也有不少是人家自愿这样保存的,一把火把他们烧了和凯莱布对妻子的作为有何不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