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命悬一丝读后感精选

命悬一丝读后感精选

《命悬一丝》是一本由尤凤伟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命悬一丝》读后感(一):《命悬一丝》读后

阅读起来相当流畅,但是语言上总是感觉到缺憾,缺少些泥土气。

《晚霞》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人物的行动逻辑存疑,虽然难保没有这样的人出现,但总觉得缺乏说服力。

《水墨》的故事贴谱了许多,很多时候,我也深深怀疑艺术品的价值。故事的结局,也算是蛮惊艳的。

《命悬一丝》和《金山寺》中的故事倒是蛮应景,故事写的越好,越觉得现实一团乌黑,难分彼此了。

《命悬一丝》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略显平庸之作

初闻尤凤伟大名,是他的长篇大作《中国一九五七》。这本作品题材犀利,曾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年度最佳长篇,豆瓣的读者也给出了9分的高分。

本书是作家尤凤伟短篇小说集锦,与他的成名作相比,短篇小说就略显平庸了。《晚霞》一作,抛去现实逻辑上的不合理之处,作者对人//贩//子的共情令人难以接受。《水墨》一文,虽着力描绘了一代知识分子矛盾的清高与善良,但碍于篇幅限制,对主题的剖析并不深刻。《命悬一丝》的精神内核与《水墨》颇有些相似之处,读来有些重复之感。《魂归何方》以第一视角描写了一个相对宏大的主题,这篇作品是本书最大的惊喜。《金山寺》对官场的描绘也很有意思,是本书重要的闪光点。

本书也有那个年代的男性作者普遍具有的问题,每一篇作品都是以纯男性视角入手,毫不尊重女性的“黄”段子和情节并不少见,作为女性读者,读来还是很不舒服的。

总体而言,如果抱着与《中国一九五七》同样的期待,那还是有些令人失望的;但本书的故事性很强,令人惊喜的亮点也不少,还是可以一读。

《命悬一丝》读后感(三):针砭时弊,悲天悯人

读尤凤伟有点像读梁晓声,文笔流畅,故事引人入胜,最重要的是对现实的反映与批判。作家作为社会的良心良知,敢于对不平不公发声,本是常理,但现在不多见了。多的是风花雪月,不痛不痒,更多的是歌0功颂1德,粉饰2太平。

这本《命悬一丝》共收入尤先生的5篇中短篇小说,可读性很强,两天就看完了。

其中《水墨》《命悬一丝》结构编排有点相像,比较精彩,都是一环套一环,陈陈相因,重重相叠,人事纷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水墨》写一位久久默默无名的画家坧泉,一日天晴在楼外晒画,结果被偷了5张,画家自己并不在意,不想徒弟却气不过去报了案,结果窃贼竟然是熟人物业人员老邱。老邱被捕后,有个依盗窃数额量刑的问题,即坧泉的画值多少钱。在画家自己看来,并不值什么,最好尽快销案,放老邱回去。但警方不干,刑事案件立案不可撤销,并请来的美术界权威刘院长鉴定。刘院长慧眼识才,发现画作不同凡响,充分予以肯定,遂使坧泉顿时身价倍增,一夜成名。这让坧泉一喜一忧,喜得是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肯定,不安的是,熟人老邱会有牢狱之灾,这对老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吊诡的是,坧泉画价越是飙升,老邱的犯罪情节就越加严重。显然,作家设置的情境是巧妙难解的:画家画了一辈子默默无闻,成名却因涉入一起刑事案件,极具讽刺。

尤先生的作品的特点是总有一个秉承良心的角色出入其中,虽九死其尤未悔。我觉的应该是尤先生自己的写照,作家具备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一方面对社会底层民众的深情体恤和关怀,一方面对丑恶现象的无情揭露和批判。

《命悬一丝》读后感(四):《命悬一丝》鉴书团书评

我把这本短篇集看完的第一感受是尤老师这些年借助自己各种身份的转变一定在用犀利且深刻的眼光观察着周围人的状态,他们或沉或浮,或悲或喜,不同命运却同样的身不由己。社会大环境的极速变化让人性的扭曲程度越加放大,每一个故事我读起来都有种无可奈何的感觉,这是他们的选择,也是时代的结果。

这本短篇集里《晚霞》写了无力给孩子未来想替养子找亲生父母的农民,《命悬一丝》写了为死刑犯争取一线生机不断奔波的法官,《金山寺》写了在权力欲望里挣扎的公务员,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作者的写作风格一如既往冷峻,从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主人公曲折的故事,一点一点击碎读者想象中可能出现的团圆和美好,剥开伪装的外壳,显露出真实世界的样子。我不认同故事中人物的选择,但我在故事之外好像也无力拯救他们中的万一。他们是他们,他们也是现实中的我们。

尤老师这些年一定听过很多光怪陆离的故事,也一定经历过不为人知的无奈心酸。人性的光辉我们无法想象,人性的低劣我们也无可避免。读完后更多的感受可能是还跟我最近的心境有关,“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人生在世,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要渡吧。

我大学时候的当代文学老师在课上推荐我们看《中国一九五七》《生存》等一系列尤老师的作品,看完后我被深深震撼,虽然如今我无法回忆起这些作品的细节,但我此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渐被当代文学重塑,它们对给我的影响长达之后人生的十几年甚至更久。

感谢尤老师的写作

也感谢当代作家们的勇敢写作。

《命悬一丝》读后感(五):翻开眼见善,读罢心生暖

有幸收藏了一本上海文艺2001年出版的《中国一九五七》——无它,唯显摆尔。

回到本书,中短篇小说选集,这里面有工农官学商,有画家,有公务员,有审判长,还有「我」,每一个都鲜活,喜怒哀乐愁,人在世间走,读者也随之路过,浸润在他生活,笑骂怜怖叹。

老派作家,更像农民,作文就像种地,作品都是土里长出来的,从翻地到栽苗,一步不少,种瓜就是瓜,种豆就是豆,或许良莠不齐,但不至于基因突变,还是很让人放心的——动辄一个金句,一个振聋发聩的不够再来一串儿醍醐灌顶的,挖空心思,直奔十万➕的,没有——惊雷都在无声处,字里行间藏功夫,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魂归何方》在另一本叫《归乡》的集子里读过,那本书里选的都是作家以第一人称写故乡的作品,猛然在这里看到,有些突兀了。《晚霞》写笨拙的善,囿于见识,庄德民们的思维是直线,发的是点球;《水墨》写纠结的善,画家在名利场里兜转,并没有恶形恶状的不择手段;《命悬一线》写修行的善,公门里最容易铁石心肠,借口全都冠冕堂皇,费力不讨好的去做石油换粮食的事儿,事实上,很难得;《金山寺》写的也是善,让贤是顺水推舟的善念,报信是兔死狐悲的善缘,决策层不再追究总算是可以善了,若是得罪了谁或站错了队,被揪住不放的做了严肃处理,也是官法如炉,只能自认倒霉。

最后说一嘴,这套丛书里最糟糕的地方是书脊上赫然印着作者头像,让略有强迫症的我很难对美编保持友善——竖着放进书柜里吧,看着别扭;躺着放进书柜吧,也得书页朝外,不规范;不放进书柜里吧,又有些遗憾,因为它值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