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想和岁月谈谈读后感1000字

我想和岁月谈谈读后感1000字

《我想和岁月谈谈》是一本由吴泰昌著作,华龄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3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想和岁月谈谈》读后感(一):有趣

#读书.9月.10.058# 2023年9月23日,用微信读书,断断续续用了7天,花了11个小时13分钟看完了《我想和岁月谈谈》。作者吴泰昌是一个编辑,接触的作家很多,所以有很多可以说的和作家交往的细节和轶事,他也出了一些针对专门钱钟书家两口子的书,这本书应该是他从历年来文章里选出的和作家们交往的文章,有短有长有好有坏。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叫谈文艺,无关乎和作家的交往,只是谈一些作家,而且还比较冷门,比如齐燕铭、周瘦鹃、阿英,我觉得短短的没写透;第二个叫谈交游,那就是说得和这些作家的来往了,周立波、郭小川、冰心、钱钟书、张恨水、艾青、巴金等等,我觉得里面写自己老师杨晦的那篇写得特别好,那种为人,那种高洁,那种学识,真的让人佩服,忍不住想买本杨老师的书来看看,陈白尘那篇也不错,张恨水那篇虽然不长,而且只是一面,但是把张恨水那时的处境和悲凉写出来了;第三篇叫谈生活,写的是自己的一些关乎生活的记忆,很多都是为了当时报刊杂志而作,所以也不是什么准备留诸后世的文字,不过写他同学的那一篇还有点意思。这本书可以作为当代文学史的注脚来看看。

《我想和岁月谈谈》读后感(二):文坛掌故勾勒出的时代侧影

一位作家除了作品之外,他在写作、演讲、被约稿、被采访等各样事情上,总会给我们留下很多有趣的故事。 这些故事能够反映作家的性格、思想、待人接物的态度等,越是上了年纪的作家,越是经历坎坷的作家,他们的这些故事越引人好奇。 曾长期任职《文艺报》的吴泰昌,行迹文坛五十年,熟知百年来的文坛掌故,与他交好的文坛大家更是数不胜数,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活化石”。 在《我想和岁月谈谈》一书中,他温情回忆了与茅盾、巴金、沈从文、钱锺书、叶圣陶、朱光潜、冰心、孙犁、臧克家、张恨水等人的交往故事,为我们展示了这些文学大家生命中的细节。 因为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作者与作家们常打交道,有的甚至是因为在同一个地方下放而有了交集。短短几页的回忆片段,有时就呈现了时代变迁的侧影。能够读到这样的文字,实乃读者之福。 那就分享几则大作家的小故事吧。 钱锺书不喜欢接受采访,也不愿为报刊赶写应时之作。作者代表《人民文学》杂志社向他约稿时,甫一坐定,正要喝茶,钱锺书突然起身摆着手大声地说:“写文章事今天不谈。”干脆竟至如此,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与作者畅谈文坛趣事。 1977年夏,剧作家陈白尘完成了史剧《大风歌》。尽管两年后这个剧本荣获国庆三十周年献礼剧目一等奖,但是当时他送了一本打印稿给正在《人民文学》任职的作者,作者向编辑部力荐无果,而当时《人民文学》多数编辑都是陈白尘20世纪60年代任副主编时的人马。陈把稿子寄给作者,“投石问路”而已。 1958年,北大中文系三年级学生集体编写《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稿》等,由于写作上的需要,作者找去张恨水的家,想听取他对章回体小说及自己几部通俗小说的看法,他始终不语。后来从其亲侄口中得知,张恨水是因为觉得气候不明,故而沉默。姜还是老的辣啊。 除了谈与作家的交游之外,本书还有两部分分别谈文艺和生活,轻松随心的文笔背后,都是历史的见证和人生的淬炼。 喜欢这种言之有物的文字,喜欢这种三言两语勾勒出的历史侧影。

《我想和岁月谈谈》读后感(三):《我想和岁月谈谈》:英雄迟暮,令人唏嘘

显然,从书名上看,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作者大概是上了年纪进行回忆录式的写作了。翻开目录,或者阅读简介,果然如此。不过从目录上看,倒也让人心动,都是文学史上的名家,如周立波、包天笑、朱光潜、冰心、沈从文、钱钟书、叶圣陶、艾青、臧克家、曹禺等等。

阅读几篇,就让人唏嘘,因为所写到的并非是这些作家的年轻时候,而是作家的老年时光。我初想的是作者和他们青年或是中年的交往点滴,哪想到是与他们老年的交往点滴,那些赫赫有名的大作家,突然变成老人,顿生出英雄迟暮之感,让我有些不忍心。

比如朱光潜先生,他老了,就经常忘记事。书里写,他有次送书送给画家黄苗子和郁风,一人送了一本。哪里记得起,原来他们是一家子,送一本书签两个人的名就可以了。朱光潜说,这记不清了,保险起见,还是一人送一本。哪曾想,又过了一阵子,朱老先生又送书给黄苗子和郁风,还是一人一本。这次他说有点记不清的是郁风和谁在一起了,保险起见,还是一人一本。

人老了,记忆力当然衰退,除外,还有精力的衰颓。人老了,就拿不动笔了。但是,文化的事业又是难以穷尽的,朱光潜依旧要翻译维科的《新科学》,哪怕一天也就译出不多的几个字。

除了朱光潜先生,还有钱钟书先生。但在有关的文章中,倒也没有写出钱钟书的年迈,反而依旧是幽默的。与作品中的尖辣不同,作者有个小标题为“和蔼可亲”。但句子中又写,“日常生活中的钱先生,在待人接物时,往往呈现出的正是这样不甚和谐的状态:有勤勤恳恳、客客气气的推却,有似乎不近情理的拒绝,有勉强同意的接待,有热情、兴致勃勃的交谈。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事情上,会受到他不同的接待,自然对钱钟书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印象。”作者的印象就是和蔼可亲。

在文章上出现的人物大多已经逝去,所以这些回忆读来总是有着伤感的色彩的。但全书并不都是交往的回忆,它分为三个部分——“谈文艺”,“谈交游”和“谈生活”。“谈交游”自然就是上述谈及的重头,当然,其他两部分也不能忽视,“谈文艺”最少,但可以作为知识补充,也可见作者的学识;“谈生活”不少,是作者自己的生活见闻,具有生活情趣,可以一读。

《我想和岁月谈谈》读后感(四):《我想和岁月谈谈》:和岁月谈谈,把心事晒干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不出意外也会增长,笑,总有一些心里话,想和岁月谈谈,却不知道从何开口,压抑在心里太久,成了心事,当我看到这本吴泰昌先生的《我想和岁月谈谈》,就义无反顾得一头扎了进去,想了解他的岁月故事,也想消除自己的人生困惑,给未来指引一条全新的道路。 这本书是吴泰昌先生的散文集,他谈文艺,谈交友,谈生活,没有高高在上的指点江山,他的文章平易近人,却又一针见血,他的文字不急不躁,却又充满激情,他就像是我们身旁的智慧的老者,给我们分享人生的故事,却又不好为人师,他只是告诉我们他的故事,希望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心灵的共振,从而改变自身,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第一个章节《谈文艺》里,主要分享了民国时期的爱国烈士,以及知名人士的故事,那段黑暗岁月里,文艺界一样血雨腥风,身处其中的文艺工作者,为了唤醒更多的人们,一起拯救黑暗的国家,笔耕不息,悍不惧死,把自己的心声毫无保留得倾泻在纸上,成为铅字,也成为了他们自己的催命符。 虽然他们的牺牲精神值得我们尊敬,但是作者也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也有他们常有的通病,对人民的革命要求和革命力量认识不足,缺乏阶级斗争观念,也是值得我们注意和反思的。

和岁月谈话,有些时候就是和岁月里认识的过去的亲人好友谈话,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忆不尽的冰心》,作者回忆起冰心老师,总是止不住的尊敬,我们也在他的文章里,认识了一位和蔼可亲、值得我们一生学习的冰心奶奶。 作者提到,他应邀参加冰心受记者采访,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冰心的内心强大,爱国、爱孩子,也爱写作,哪怕是晚年也笔耕不缀,坚持每天写四个小时的文章,每逢收到读者来信,必亲自回复,她的文化作品大多为儿童而作,核心内容是母爱对待后辈的教育方式常用引导启发,而不是牛不喝水强按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才让人们对她更加敬佩和崇敬。 我们所需要的人生导师,可不就是像冰心这样,我们能够真正从她身上学到的,就是她的行为举止所表现出来的,年轻人讨厌说教,讨厌以过来人的口气,对他人说三道四,对自己宽容大度,这个其实就是双标。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和事,和岁月谈谈,从此刻开始,总是不晚。 end.

《我想和岁月谈谈》读后感(五):《我想和岁月谈谈》:和岁月谈谈,把心事晒干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不出意外也会增长,笑,总有一些心里话,想和岁月谈谈,却不知道从何开口,压抑在心里太久,成了心事,当我看到这本吴泰昌先生的《我想和岁月谈谈》,就义无反顾得一头扎了进去,想了解他的岁月故事,也想消除自己的人生困惑,给未来指引一条全新的道路。 这本书是吴泰昌先生的散文集,他谈文艺,谈交友,谈生活,没有高高在上的指点江山,他的文章平易近人,却又一针见血,他的文字不急不躁,却又充满激情,他就像是我们身旁的智慧的老者,给我们分享人生的故事,却又不好为人师,他只是告诉我们他的故事,希望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心灵的共振,从而改变自身,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第一个章节《谈文艺》里,主要分享了民国时期的爱国烈士,以及知名人士的故事,那段黑暗岁月里,文艺界一样血雨腥风,身处其中的文艺工作者,为了唤醒更多的人们,一起拯救黑暗的国家,笔耕不息,悍不惧死,把自己的心声毫无保留得倾泻在纸上,成为铅字,也成为了他们自己的催命符。 虽然他们的牺牲精神值得我们尊敬,但是作者也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也有他们常有的通病,对人民的革命要求和革命力量认识不足,缺乏阶级斗争观念,也是值得我们注意和反思的。

和岁月谈话,有些时候就是和岁月里认识的过去的亲人好友谈话,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忆不尽的冰心》,作者回忆起冰心老师,总是止不住的尊敬,我们也在他的文章里,认识了一位和蔼可亲、值得我们一生学习的冰心奶奶。 作者提到,他应邀参加冰心受记者采访,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冰心的内心强大,爱国、爱孩子,也爱写作,哪怕是晚年也笔耕不缀,坚持每天写四个小时的文章,每逢收到读者来信,必亲自回复,她的文化作品大多为儿童而作,核心内容是母爱对待后辈的教育方式常用引导启发,而不是牛不喝水强按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才让人们对她更加敬佩和崇敬。 我们所需要的人生导师,可不就是像冰心这样,我们能够真正从她身上学到的,就是她的行为举止所表现出来的,年轻人讨厌说教,讨厌以过来人的口气,对他人说三道四,对自己宽容大度,这个其实就是双标。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和事,和岁月谈谈,从此刻开始,总是不晚。 end.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