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资治通鉴考异读后感锦集

资治通鉴考异读后感锦集

《资治通鉴考异》是一本由(宋)司马光 撰 / 邱居里 点校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0,页数:2022-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资治通鉴考异》读后感(一):几十年了,通鉴目录未印刷单行本?这目录不是马光做的不可以入全集了?

目前我知道这书善本影印还是在几十年前,或许四部丛刊新印也许里面有。那种大套装书太贵。

就想知道这个资治通鉴目录到底入全集不?有没人单独出版?

已知国图那套国学古籍影印元本?资治通鉴也无影印目录。

这书《目录》点校制作线条或者排版麻烦。但是完全可以用国图出版社那套影印善本,再影印页上加上数学序列注解符号,如《玉台新咏汇校》2011版,《尚书注疏汇校》那样校的部分放后面。

就想知道《目录》有没有入全集计划?

《资治通鉴考异》读后感(二):《资治通鉴考异》点校本献疑

《资治通鉴考异》是考察司马光《资治通鉴》编纂过程的核心文献,也是探讨《资治通鉴》史源问题、对《资治通鉴》征引诸书进行辑佚的渊薮,一直以来备受重视。现在通行的中华书局1956版《资治通鉴》已经对散入胡注的《考异》文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订补,极大地方便了学界利用。一般来说,查找、引用《考异》时,利用中华本《资治通鉴》已基本足够(《资治通鉴》的新本校勘也已提上日程,值得期待)。不过,《资治通鉴考异》毕竟也是一种单行文献,对其进行整理仍有必要。此前查阅此书时,一般使用的是《四部丛刊》影宋本,尚没有符合现代古籍整理规范的点校本问世。

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的这一种《资治通鉴考异》,由北京师范大学邱居里老师主持点校,历经三十五年的时间,可见其辛苦艰难之一斑,令人钦佩。不过,今日阅读《整理说明》,还是有几条疑惑,暂记于此,也是对自己的提醒和勉励。

一,对主要版本的介绍有不明之处。整理者介绍《考异》的主要版本,第一种为南宋绍兴二年两浙东路提举茶盐司公使库刻宋元递修本,并简称两浙本。这个全称和简称还是比较适当的。第二种则直接叫做“宋刻本”,作者括注“卷二十七、二十九、三十配宋刻元修本,简称宋刻本”,这样的称呼就无法与亦为宋刻本的两浙本进行区别,尤其是这第二种宋刻本还是《四部丛刊》影印本的底本,也是本次整理所用底本,在版本情况方面值得更加详细的介绍。

二,用今人书校古文献。整理者不仅对《考异》的六种单行本进行了校对,还引入了带有胡注(胡注中有《考异》)的《资治通鉴》来参校。但是,整理者选用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56年标点出版的《资治通鉴》,这就无疑出现了用今人整理本校对古籍的问题。其实带有胡注的《资治通鉴》尚有元刻本存世,影印本已经出版,使用真正的古本当然比用现代版本要好。当然,整理项目启动时,此本可能不易看到,可以理解。

三,未使用专名线、书名线,自增烦恼。整理者在《整理说明》中花了不少篇幅,分析《考异》引书用语复杂时,应该如何施以书名号,如“今从《史记》《平准书》、《汲黯传》”和“《史记》、《汉书》《高纪》于皆此云”等情况,为此设置了不少体例。其实这本不成为问题,使用书名线而非书名号便可简单明了地让读者看懂。

总的来说,这一点校本可以满足研究需要,如果非要使用单行的《考异》,而不满足于阅读将《考异》散入注文的中华本《通鉴》的话,此本或可代替之前常用的《四部丛刊》影宋本。

《资治通鉴考异》读后感(三):【转】张世明、孙喆:历史事实与法律事实——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的方法、地位及其镜鉴

【作者简介】张世明,1966年出生,1996年至200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首位历史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包括《清代西藏开发研究》(1996)、《十八世纪中国与世界-军事卷》(与戴逸合著,2000)、《经济法学理论演变研究》(2002,于 2009年出版第二次全面修订版)、《中国经济法历史渊源原论》(2002)、《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2012)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