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資治通鑑(全二十册)读后感100字

資治通鑑(全二十册)读后感100字

《資治通鑑(全二十册)》是一本由[宋] 司马光 编著 / [元] 胡三省 音注著作,中華書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980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資治通鑑(全二十册)》读后感(一):质量不错

《通鉴》与《史记》堪称中国史书中的双璧,内容就不用我评论了。

从书本的质量上来说,这套20本的平装版厚薄比较适中,长时间拿在手里也不会觉得费劲。纸张质量还可以,印刷字体应该是用的老式铅字,谈不上精美,但阅读没问题。

注释很详尽,可惜到底是古人注的,书中涉及的地点看了注解仍然跟现在对不上号。

《資治通鑑(全二十册)》读后感(二):读书心态已不同

现在的我只是因为从小喜欢历史故事,只是因为钱穆先生说过“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只是因为喜欢在有空的下午躺在有阳光铺射的沙发上躺着自在的看看历史书而已。 便买了一套中华书局的竖排繁体资质通鉴慢慢的,自由自在的,不设进度,不提要求的就这么看。

现在的我是很难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心态去阅读了。毕竟我已经发现我不是皇帝,也没有那么高的悟性。就这么简单的去看里面的故事,就这么简单的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就这么简单的去生活。

现在的我也曾记得当年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那段时光,但是事到如今也自甘平凡。有一天我也会把这里面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至于他听了之后是拿来“治道”还是简单的把它当成一个故事随他去吧。

简单的我用简单的心态去过简单的生活,幸福就好。

《資治通鑑(全二十册)》读后感(三):资治通鉴

从09年10月28日开始至11年01月26日,历时十五个月,终于读完了。

这是我读的时间最长的一本书。

花这么长时间,并不是说读的多么精,而是花的时间都是边角料的时间。

比如等人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睡不着的时候,当然,还有无聊的时候。

比较大块的时间是每天坐地铁,三站地,来回两趟,相当于每天固定有半个小时。

最初是在手机上读。

手机上有一些字显示不了,比如祎字就没有,所以经常会有一些方框。

其实这个比较郁闷,有时候两个人都是方框的时候,就不知道谁是谁了,只能靠猜。

然后手机上的读书软件比较弱,不太适合读书,背景太亮,很伤眼睛。

另外是操作不太方便,想起来前面一件事情,想翻回去找,那可就费了劲儿了。

后来买了一个kindle3。

绝大多数字都能显示出来了,字体也舒服了,也不刺眼了。

这回读书速度大大加快,不过新的问题也来了。

首先是我找到了王夫之的《读通鉴论》,想两本对照着读。

结果发现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其次是kindle带有的笔记功能,只能写英文。

从文言文的世界里把想法转成英文,这个相当费劲儿。

然后是一个老问题,想对比着看前面和后面的内容,也是相当麻烦的一件事情。

最后是kindle有点大,不是每个衣服都有这么大的兜。

这也是因为我不背包的缘故吧。

罗嗦了这么多,终于该说到这本书了。

中国历史上的正史,通常都是纪传体,二十四史都是跟《史记》学的。

像《资治通鉴》这样的编年体,好像只有《史记》之前的《春秋》和解释《春秋》的《左传》是这样的。在这之后,貌似就是《续资治通鉴》了。

通鉴是本着续《春秋》的想法,所以从战国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开始写,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要写到赵匡胤了,就结束了。这样一共写了1363年,结果写了300多万字。

写的不知道累不累,反正我看的是够累的,据说司马光一生不写草字,《资治通鉴》草稿全部以正楷写成,难怪写了19年。

《资治通鉴》算是正史,不过其实也有不少司马光不故意或故意瞎写的地方。

通鉴是司马光受命写给皇帝们看的书,正是这个原因,基本上写的都是政治军事有关的事情,其他的文化、艺术、宗教都写得很少,比如唐朝的李白杜甫都在书中压根就没有出现过,更别说玄奘译经之类的事情了。正如顾炎武所说:“此书本以资治,何暇录及文人?”

如果想学帝王之术,大可以好好看看《资治通鉴》。但如果只是想知道历史,看看柏杨写的《中国人史纲》即可,看《资治通鉴》实在是太累了,从头到尾基本上全是打仗、杀人。无怪乎鲁迅会说只看到了“吃人”俩字。

司马光讲故事的时候,如果某件事情跟别的没有关系,而后面的事情又以这个事件为先导条件的时候,通常会用“初”来夹叙进来,因此事件的脉络都比较清晰。不像《史记》那样单独列传,想把事情串起来,那简直得另费一大圈的周折。

另外一个就是某一种类型的事件开始的时候,司马光会特地注明,比如“宦官用权,自此始矣”,“节度使由军士废立自此始”。

其次,司马光对于迷信、怪诞、符瑞、图谶基本不写,这个以当时人的理论水平,的确让人很佩服。

在书里面,司马光加了不少评论,有的还是写的不错的,比如对柴荣的评价,我觉得说的就不错。

读通鉴的时候,一直有个问题没有搞明白,就是每纪开始的时候,都写有类似“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的话,只是感觉大概是指时间,但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刚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这个是表示甲子纪年的意思。

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

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摘自<<尔雅·释天第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