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允许自己不快乐:敢于脆弱的勇气》读后感精选

《允许自己不快乐:敢于脆弱的勇气》是一本由(法)马克-安德烈·迪富尔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1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允许自己不快乐:敢于脆弱的勇气》读后感(一):学会接受和面对痛苦

这段时间,因为和男友(此刻准确来说是前男友)发生了矛盾,整个人郁郁寡欢。有那么几天,下班一回到家就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哪怕狗子在脚边玩来玩去,也还是觉得好痛苦啊,眼泪止不住的流。有一天晚上,突然就跟朋友说了一句,“感觉活着好没有意义啊”,说出口的时候,连自己都觉得意外。

自己到底为啥突然有了这种想法呢?《允许自己不快乐》第一章“绝望的几种根源”,给了我答案。比如不平等和不公平、暴力和虐待、哀悼和幻灭、想象中的未来、社交媒体的阴暗面、放大最糟糕的事情等等,都会是让人感到绝望的原因。而我所面临的是,无非就是感情世界中的爱而不得,以及对他人的期待一次又一次的落空。

《允许自己不快乐:敢于脆弱的勇气》读后感(二):在不快乐的时候读《允许自己不快乐》

文本不长,读起来很快,恰好也在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阅读,似乎就是在剖析自己。

如作者开头所说:如果生活美满,一直幸福,那么不建议阅读此书。书里尽是血淋淋的刀子嘴,丝毫不留情面地摆事实讲道理,没有什么天道酬勤和善恶有报,也没有只要逃避就可以快乐,不同于鸡汤文,这本书是许多人心中不敢说的大实话。总体上也和自己的想法是贴合的,忍不住发出好几次我也是这么想的。

在当下环境中,大家都疲于一些不可言说的事情,收拾屋子收了很久,装了几箱子准备断舍离,上半年因故漂了好几个月的包裹终于到了也没心情拆,生活逐渐脱序。书里提到了社交app给人带来了假装生活正常(快乐)的负担,也提到了需要自得其乐来让自己摆脱压力。而这些看似简单有效的方法却无法真正实施,写到这里的时候最近已经接连被取消了三场演出,完全呈现出我想要摆脱困境,但现实不允许。这就反映出书籍有它存在的局限性,未来不可预知,治疗自己的办法是被魔法打败了。

当然,读完觉得至少自己精神状态不太严重,至少能判断出正常与否,就好像前段时间和朋友吃饭,朋友提起周围人不舒服查出了绝症,我说我觉得也有,朋友立马回:“可你吃饭吃得很香啊!”那就在不快乐的时候多吃几碗饭好了。

《允许自己不快乐:敢于脆弱的勇气》读后感(三):【鉴书团】接纳自己,接受不快乐

祝你快乐,是一个美好祝愿,是我们希望自己时刻能拥有的状态。但没人能一直快乐,似乎不快乐才是更平常的事。一旦遇到不快乐的情绪,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尽快走出来是常规反应,并不会去深入思考原因,或者即使找到了一些原因,依然被无力感打败。

本书梳理了不快乐的原因,尽可能细致地阐述,以达到让我们观察、接纳自身的目的。

书中所列举的典型绝望原因包括人生来的不平等、没达到期待或幻想被戳破导致精神崩溃,以及社交网络的滥用和网络暴力等。先天因素无法自欺欺人,恶性遭遇超越承受范围。

社会潜移默化的定义下,“幸福”成为一种应该做到的事,被描述成靠双手创造、靠努力就能获得的事。世人对名气、财富的追逐,社交媒体展示的生活,都是光鲜亮丽的,这使得痛苦被视为反常,使人感到羞耻。

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切断和内心世界的联系,以逃避痛苦情绪。

如何逃避?宗教、工作、消费等成为心灵出口,这些行为在正常情况下无可厚非,但极端的时候会导致人失去对自身的观察和感受,甚至对周围人过度关注,或是将情绪向他人转移。死亡也被痛苦者视为解脱的途径,如何干预自杀十分重要。

作者反复强调,我们要接纳痛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进行自我观察,把握求助的时机。必要的时候必须摒弃偏见,向他人求助。这个过程会漫长、煎熬,但是一定要正视,自杀并不是痛苦的出口。

《允许自己不快乐:敢于脆弱的勇气》读后感(四):如何接纳负面情绪

对三联出品的“知心书”系列很感兴趣,很幸运有机会提前试读。

知心书系列之前似乎出过好几辑,新系列采用了较为现代的装帧设计,简约而亲切,很有好感。拿到手意外地发现是精装,装帧和排版都值得夸,看着很舒服。注释放章节末就有点不便查询,注释内容也可以更详尽一点。

内容贴合“通识”“自助”的定位,围绕“接纳负面情绪”主题展开。解析绝望的根源、解构所谓的“幸福”、逃避痛苦,以及如何连接与接纳自我。偏向整个来龙去脉的梳理,不算深入。

文字不是学术型,比较平易。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偏向讲故事和启发思考。句法结构有些生硬,不够流畅。引语的摘录很喜欢。

在集体性负面情绪普遍存在的当下,每个人都能在这本广泛的指南里获得一些收获。书本是心灵的避难所,阅读这本的体验像是在倾听作者这位心理咨询师平和的一对一讲坛,时而结合自身状态引发思考。

情绪的确是神奇的东西,难以用逻辑去捕捉和理解,很感谢有书籍让它有迹可循。

摘录感触最深的一部分,关于“情绪负荷”:

您当下的情绪反应实际上是对旧有情绪的重新激活。这些旧有的情绪使您面对诱因产生更加剧烈的反应。精神分析学家爱丽丝·米勒也说过:“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事者的痛苦被错误地视为来自当下,随之而来,任何想要就事论事地安慰他的努力都归于失败。我们今天的需求和童年不再一样,只要在潜意识中不再和过去的需求纠缠在一起,我们就可以满足当下的很多需求。”

《允许自己不快乐:敢于脆弱的勇气》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放下追逐快乐的执念

允许自己不快乐,有些时候会问自己你为什么不快乐,不只是你自己问自己,更多的朋友,家人会问你,你得到了那么多你想要的东西,你过着他们想要的希望得到的生活,你为什么还沮丧,还不快乐?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时常安慰自己,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所以他们不能理解你的不快乐,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或许我不那么快乐的本质是我剥夺了自己难过的权利,当我沮丧的时候,我问自己你都得到了你为什么还会沮丧?当我悲伤的时候,我会问自己这不是平常之事,你在悲伤些什么?当工作受困,满肚子抱怨时,别人会来规劝你,让你努力变得“更好”,所有的一切都要你永往之前的冲,要积极,要快乐,要努力让自己变得快乐了,可是人到底为什么会快乐?

遥记得2019年的时候,大学刚刚毕业的我,时常会困惑,我为了让自己快乐,决定每天写一件“让自己幸福的小事”,来制造满足感,从而达到快乐的目的,但是从那天开始,我想不到为什么而幸福,也想到什么能让我真的感到满足,需要巨大的成功吗?需要金钱的堆砌吗,还是别人给的关怀和爱呢,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明白或许,让你快乐的本不是追寻,而是一种偶然。是今天的阳光照到了你的桌子上,是你今天的看到一只猫,是无数件小事, 从来不应该逼迫自己快乐。

执念是一种什么呢?是一种欲望的不断扩大,是你总是在追寻总是在寻找的东西,当你把本该顺其自然的情绪,变成一件不得不得事情,把难过等正常情绪当成一种错误,对于情绪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这本书让我反思了很多事情,或许让我们不快的就是我们太迫切的需要自己的情绪正向起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