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欢迎来到牛头镇读后感摘抄

欢迎来到牛头镇读后感摘抄

《欢迎来到牛头镇》是一本由[美] 朱莉安娜·博格特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2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欢迎来到牛头镇》读后感(一):【须叔试读】直击心灵的叩问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机器人、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技术上的不断突破。生活在其间的人们,某一天畅想未来时,会发生怎样的思想碰撞呢?《欢迎来到牛头镇》通过感知新近现实对人类精神层面的挑战,立足于前沿科技对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畅想各种可能场景下,人类生存和精神将面临的状况。

在这些会翻车的状况里,既包括尖锐的伦理拷问,也包括对陷入自我困境的指示。15个短篇无一不在诉说,高科技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它也同时剥夺了我们人类最重要的各类情感,如亲情、爱情等。

人是情感的动物,如果人失去了情感赖以生发的现实土壤,或者换句话说,机器代替人类生成情感,我们将面临怎样荒诞的世界?(见《替身》)你能想像两个异性机器人,代表两位异性人来谈恋爱吗?而这正是其中《替身》一篇的主题。

在《替身》里,阿特丽斯和本从未见过面,当阿特丽斯的大学朋友与本的表亲结婚时,两人分别收到邀请,可两人都没有时间去参加那场婚礼。于是两人分别派出两个机器人替身代替自己出席婚礼。然而世事无常,两个机器人见面后,交谈中相互理解、惺惺相惜,使得双双偏离程序的既定轨道,最终一起跳入“爱河”(游泳池)。

在这篇短篇中,作者借机器人程序的早期版本说事,将一个事故现场描摹成两情相悦的证据,其构思之精妙,让人不得不佩服。同时让人反思,我们所以为的事实,真的就是事实吗?通过展示事实和看法间的模糊边界,作者有意引导我们进入与惯性思维相反的世界。

在另一篇《欢迎来到牛头镇》中,作者着眼的是亲人之间的爱。牛头镇社区里的高科技设施很先进,可是两名高中生为了逃避监控,做为技术天才进行了完美的黑客攻击,将小镇里的电网断掉。然而,他们没想到,所有的家长同时死去(包括他们自己的父母)。直至过了午夜,一切恢复供电,家长们才猛的一颤,接着有了呼吸,然后翻身起来,呼唤着孩子们的名字。

接下来的几周,成人世界不断鼓吹那次的断网事件不过是孩子们的集体臆想和幻觉。

孩子们要不要接受这样的谎言?有两类,一类是支持其中一名高中生的,他们决定相信;而另一类,则支持另一名高中生,他们拒绝相信,认为人不能活在谎言中。

于是怀疑的那些人,在另一名高中生编写的精准打击社区大门程序的帮助下,溜出了家门。即使溜了出来,作者写道:“空气似乎是真的。天空看起来也是一样的。我们依旧不知道什么是爱。”鉴于这两名高中生的恋情,以及离开的人吻别父母的化身时依旧深受着他们,至少说明,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其中共通的爱的情感是非常捉摸不定的。我们不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或者所谓我们对恋人的“爱”,哪一种更真实。其实,看起来好像都一样不真实。

作者以新颖的方式,为我们讲述高科技加持下,光怪陆离的生活场景。它关乎我们的情感,探讨什么是爱和被爱,并赋予人工智能和人类并列的地位,以此从比较中观察人类的处境。

《欢迎来到牛头镇》借助高科技,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类生活。那些过去困扰过我们的问题,在高科技的透视镜下,有了新的文本语言,呈现了新的具体样貌,因而更加打动读者。

《欢迎来到牛头镇》读后感(二):【须叔试读】初见朱莉安娜·博格特

《欢迎来到牛头镇》并不是美国作家朱莉安娜·博格特首次被引进出版的中文简体作品,早在十年前,上海世纪文景就引进出版过她的作品《纯净》,是获得2013年美国国会图书奖的奇幻小说。重庆出版社旗下独角兽书系引进出版的《欢迎来到牛头镇》则是一部收录15个短篇的幻想小说集。据图书内封介绍,15篇作品中,有9篇被好莱坞一线的片商和制作人看中并售出影视版权,包括派拉蒙、网飞和狮门影业等公司。实话说,对于一个喜欢阅读的人而言,这样的介绍和以往的出版经历,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短篇小说集似乎看起来负担没有那么大,随时可以放下,往往是轻阅读的首选。所以在2023年的最后一天选择初见朱莉安娜·博格特,这部小说集也称为2023年个人阅读完毕的最后一本书。

短短时间里仓促读完,难免有疏漏的地方。15部短篇小说,也不是全部都很喜欢。现在仅凭刚刚结束的印象做个回顾。第一篇就是书名同名作——欢迎来到牛头镇,这是一个带有科幻色彩的故事。因为孩子们的突发奇想,利用黑客手段攻击了小区的独立电网。没想到直接导致他们发现更为恐怖的真相——他们的父母都不是人类。这个故事短小精悍,提醒读者:人不能活在谎言中,哪怕表面看上去很美好。从这篇小说中不难看出作者的心思,甚至是整部小说集试图表达的主题,也就是生活、爱、人类与科技。第二篇我真不想和你一起待在这里,是关于网络与交友软件的故事。第三篇他们怎么进来的?是一个灵异故事,死去女孩的幽灵存在于现实与网络之中,看上去有些惊悚又有些悲伤。第四篇现在的现在,讲述了一个让时间折叠的故事,充满想象力和哲思。阅读期间不禁让人联想到现在这一刻——还有现在、现在、现在这一刻——我是不是自己一个人。个人觉得相当有趣。第五篇叫做替身,某种程度上像是一部小品。两个人为了躲避社交活动带来的麻烦,让机器人替身代替自己前去参加活动,没想到替身们竟然因此产生了自我意识,并且试图探索自己是谁。

第六篇是巢,女孩瑞比16岁的时候,身为房地产中介的母亲在待售房产自杀身亡,直到房产中搬来新住户,饱受困扰的瑞比才试图将满腔的思念与爱通过寻找亡灵表现出来。第七篇煤气灯操控员的哀叹,是关于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并试图脱离网络的故事。第八篇退行,是一个熟悉的主题,通过基因逆转技术,让濒死的人类返老还童,以最幼小的姿态离开人世。是整部作品集中唯一一篇作者朱莉安娜·博格特与菲尼亚斯·斯考特 合著的故事。个人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不仅仅是故事本身,还有其中表现出来的和解与爱。事实上从个人阅读感受而言,给出4星最大的理由也缘于这一篇。第九篇儿童画,通过VR游戏进行自我审查,虽然只是短篇,整个氛围相当黑暗。第十篇传送门,是关于解开心结的一个小品,所见所想所得。第十一篇盗版,是整部小说集再一个让我喜欢的故事,因为非法的基因盗版而诞生的小女孩,通过书信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情真意挚有余味,作者生动地文笔,将一个渴求父爱的女孩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十二篇虚拟现实,以VR为媒介,重新认识自我,并建造起一个真实的世界。第十三篇全息影像师,是那种末世余生后的故事。借助科技手段去寻找记忆、寻找自我。说明记忆不仅仅属于个人,也属于所有人,每个人的记忆汇集起来,才是真实的世界。而不是被强调的所谓正确的群体记忆。坦白说,这篇让我想起很多过去三年的事。第十四篇硬斑文身,一个文身引发的寻真之旅。第十五篇精神性复视跟执法,病毒、外来物种压迫之下的真相,最后的结果是寻求真正的自由。

通过剪短的回顾,可以看出来作者朱莉安娜的创作主题非常明确,科技与人类,生活与思想,真相与自由……还有爱!可能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的那种风格,但是确实有想象力,富有生命力而且寓意深刻。在她创造的世界里,可以看到革新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而更重要的,是世界不能缺乏爱。就像普鲁斯特所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用来形容这本短篇小说集简直再合适不过。这就是我初遇朱莉安娜·博格特的些许感想。

《欢迎来到牛头镇》读后感(三):【须叔试读】科幻的外衣,情感的核心

新书《欢迎来到牛头镇》年尾到了。开年第一本就看它了!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作者是美国的朱莉安娜·伯格特(Julianna Baggott)。一位优秀的作家,很早成名,作品众多,风格多变,且多已授卖版权进行影视化改编。国内的读者所熟知的应该是由世纪文景引进的《纯净》三部曲。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不同的美剧场景切换一般,每一篇都让人脑中生像,自动演进一部剧集,真是有趣极了。 这本书不能简单归类为科幻类,因为里面个别篇章讲诉的是关于灵魂的故事。在此让我们来复习一下科幻的定义:《辞海》上说是“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上说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的小说以真实或想象的科学理论的发现为基础。”所以,科幻是要与科学技术发生关系的,而一些属于灵魂、鬼怪的则不应该在此类,算是灵异类小说吧。本书收录15篇,题材多样,写法各有妙处,篇幅多不长,特别适合在通勤时阅读。 通读全书,会对美国的风土人情多有了解,对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交往等情况有了一个观察的机会。是一本非常接美国地气的小说集。如果抽掉书中关于科幻或者灵异的内容部分,留下故事的主线,我们就会抽丝剥茧发现情感的这条主线。这条主线上有亲情、有爱情、有友情、有恩情。每一篇章读来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每一篇章读来都能引人想象或者思考。

这里面我比较喜欢的是《退行》和《替身》。这两篇到都算是科幻小说。限于篇幅,我只讲《退行》一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退行》讲述的是未来科技发展,人类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可以选择一种叫做DNR--基因逆转的技术,也就是全身的细胞将集体逆老化,人将从老年以一天抵十年的速度迅速年轻化,年轻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智和认知。而主人公是一位34岁的正处于同居中工作不算顺利的女性,她要陪同她的近80岁的父亲完成这一过程。两人在逆老化机构入住。在这8天时间里,就像看电影一样,把人生的悲喜哀乐又放了一遍,当然是倒放。在这8天时间里,父亲完成了对人生的回忆,女儿完成了对自己感情及工作的梳理,父女共同完成了对亲情的重构。看这篇文章时值深夜,我突然就想到,这不就是一个人老年痴呆化的过程吗?各种机能退化,认知退化,最亲近的人也不认识,只记得年轻时的事情,最后只能慢慢等死。与现实不同的是,文中的技术可以让这个过程非常快速的发生,而且身体机能可以越来越年轻,以致可以去做一些年轻人才能(会)做的事--约会、运动、吃垃圾食品……想想我的老父亲去年也才刚过完80岁生日,但已经生活不能自理,每日深陷过往的记忆里,我突然间泪流满面,抑制不住的哭起来,甚至是在我码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眼泪又一次流了出来。如果现在能有这种技术多好,我想父亲一定会选择这种不受痛苦且迅速的手段。如果是未来有这种技术,我想我也会选择这种技术。 通读全书,就会发现每篇文章似乎都能影视化。作者的构思虽然不是特别宏大,但却非常贴进生活。是在科幻的外衣下,深藏内心中丰富的情感。推荐大家去读一读这本书,特别是这篇《退行》。感谢须叔赠书,感谢重庆出版社,引进这么好的小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