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你是对的》读后感锦集

《你是对的》读后感锦集

《你是对的》是一本由【韩】郑惠信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是对的》读后感(一):强推必读‼️|希望你能在书中学会如何爱自己

《 你是对的 》/ 郑惠信 著

------「小晓Small’s Booklist 」------

《你是对的》读后感(二):共情,先看见自己

共情,并不是迎合对方。而是先看到自己,不然做不到真正的共情,自己也会累。共情只接受对方的感受与情绪,不要去接受对方的行为,情绪永远是真的,接纳对方的情绪就打开了对方的心门,并不需要去给予建议寻求解决之道。界限也讲的挺好,一段好的关系是有你有我,而不是有你没有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社会关系,如果关系中有你没有我,一味去忍让去迎合,期待对方能感化做出改变,最终一定会消失在对方的认知中,成为工具人,可以结束这段关系,至少对方会有一次反省的机会。

《你是对的》读后感(三):同情(三句话)

本书据作者介绍引用的例子都是真实案例改骗的,经过当事人同意,隐藏了姓名而己。

故事的开篇就是小孩在学校打人受到老师的批评,然后回家后又受到母亲的批评,小孩委屈的告诉妈妈,你为什么不问我为什么打同学,而是受了多次伤害后的反击,这就是“共情”,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情”,没见用整体的事例去为当事人着想,而且站在道德高点去评价。

很多事情不能用身同感受来形容,每个人的痛点不一样,身同感受并不是简单的同情,而是让自己变成那个人,和他成为一个整体,去共享一种体验,这就是同情,我们往往只关注“事”,而忽略了“情”,当一个人的内在情绪没得到理解甚至被否定时,内心会充满痛苦,也没有能力去解决问题。

作者郑惠信用三句话充分表达同情:接纳对方的情绪;准确描述对方的感受;给于反馈式而不是批评式的倾听。如果能深刻理解这三句话的真正意义和使用方式,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和他人的关系中迈向更好的阶段。

《你是对的》读后感(四):尊重自己的感受,是对自己最大的救赎

文|琪雪 【原创不易,且看且珍惜】 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可最令人痛苦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一直否认自己因为不如意产生的情绪,进而不断内耗。 正如董卿说的,真正打败你的从来不是对手,而且你自己。 面对挑战会害怕,面对未来会迷茫,面对失败会沮丧,这都是人最本真最原始的感受。 可生活中却总有人用超人标准要求自己,将害怕归为懦弱,将迷茫归为无能,将沮丧归为失败者。 随后,日复一日地同这些负面情绪作斗争,以为战胜这些负面情绪就能拯救自己。殊不知,对自己最大的救赎是尊重自己的感受。 韩国作家郑惠信所著《你是对的》一书,就是在教我们学会尊重自身感受,并用案例告诉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是对的。  《你是对的》一书在韩国九大城市被评选为年度书籍,销量突破40万册,强势占领Yes24、教保文库和阿拉丁这三大韩国书店的销售榜。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学习如何尊重自己感受,如何利用共情照顾好自己和别人的心。  不被理解才是痛苦的根源 还记得研一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学业压力又大。 同级的同学,由于提前进入实验室,已经开始做自己课题了,而我却刚起步,每次组会汇报,都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无形中的压力,让我夜不能寐。我曾多次和我男朋友诉说这种压力,想要得到他的宽慰。可事与愿违,面对我的倾诉,他不但没有安慰我,反而一直指责和教导我。 “你有什么压力,你又不用挣钱养家。” “你就是之前过得太顺利了,没有经历挫折,所以这点压力都扛不住。” “以后不要将这些负面情绪传给我,你要学会自己调节。” 这一句句话,如同一块块石头,一直压在我的心头。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脆弱,是不是不该有这样的情绪。 以至于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拧巴自己,不断进行精神内耗。 正如作者在书中说的,一个人在万般绝望,痛苦不堪时,最需要的是他人对自我感受的接受。从绝对客观的角度给予建议或帮助,却忽略个人的感受,关怀这种行为不仅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  尊重每一种情绪才是自我救赎的核心 在过去数十年,韩国的自杀率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几名的程度。 在生活的重压下,人们常常会想与其活得这么累,不如忍受瞬间的痛苦,或许能得到永远的解脱。 这些产生自杀冲动的人在社会上屡见不鲜,可无一例外,在真正做出无法挽回的事之前,他们都曾向他人求助过。 可是很遗憾,当我们面对那些想死的人的时候,经常无法分辨他是想表达自己累得要死,还是真的宣告自己即将离开。 在自己紧张的同时,也不敢进一步深究产生这种念头的原因,害怕一个不小心触摸到了其禁区,对其带来二次伤害。 其实不然,作者认为,如果有人关心我们当时的心境和处境,讯问我们的感受,安慰和疗愈便已经开始了,问什么其实并不重要,被关心被理解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疗愈的行为。 而在这一次又一次地询问当中,我们也能发现这些真实感受背后的原因,进而对症下药。 因此,尊重自身的感受才是自我救赎的核心。感受本身没有好坏,通过感受了解背后的原因,进而采取行动,才能进行自我救赎。  共情是疗愈自我的力量 一说到共情,大家总会有一些刻板印象。认为共情就是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产生共鸣,是一种对他人的疗愈行为。 也会认为,共情是在对方发言时不打断对方无妄下评论。作为一个好的共情者,只要从头到尾点头同意对方即可。 可作者却不这么认为。作者说,共情是在理解对方情感的过程当中,同时刺激个人深层情感的行为。 也就是说,在共情对方的同时,我们也能从中找到疗愈自己过往伤口的机会。 “任何时候都不忘自己任何时候都以自己为先,这才是共性最重要的秘诀。” 因为如果你将共情当成义务,一味地压制自己的情感,而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对方身上,结果只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压力。 正如作者提到的:“在共情对方时不忽略或者压抑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达到共情的效果,所谓共情他人就是彼此互相帮助,共同迈向更轻盈,更自由的生命过程。” —END— 【我是琪雪,一个爱阅读,爱写作的理工女,用情打动,用文字温暖你。如果你喜欢我就点赞、关注我吧。】

《你是对的》读后感(五):共情是适用任何人的一种心理力量

刚升级妈妈不到半年的闺蜜告诉我她要离婚,我惊讶的同时马上回应“你是对的!”“发生了什么?”,她告诉我:疫情期间生产住院是没有家属陪同的,我只能远程的在微信里向我的队友诉苦。然后队友给我回复,“嗯,定好闹钟”我都被他气到吐血了。我刚剖腹产之后,才发现每两个小时要喂奶一次,还有堵奶导致发烧,婆婆跟我讲:“当妈都一样的忍忍就过去了”。听到她的经历仿佛看到五年前的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得到家人的共情,却往往都以失望告终,还有一些甚至酿成了悲剧。

韩国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郑惠信在《你是对的》这本书里告诉我们没有真正的“负面情绪”只有未被了解的“真正需求”。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位拥有30年资深经验的心理治疗师的金玉良方吧。

1、人们痛苦的主要原因是情绪和感受不被认同、理解

白手起家、带领企业家完成数千亿销售额的B君,从创业至今,没有一天睡觉超过三小时。他身体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亲朋好友见到他,总是对他表示仰慕,称赞他“真了不起”“从小跟别人不同”,接着话锋一转,提到自己最近过得多辛苦,顺势说起自己子女的求职问题,又或者拜托他的公司购买自家产品。亲朋好友几乎全部是有求而来。有一天,他参加长辈的七十岁寿宴,席间见到了小时候曾经同住一个屋檐下、彼此相差五岁的姑姑。姑姑一见到他,立刻红了眼眶,说他以前过得那么辛苦,现在经营规模这么大的公司肯定更辛苦。姑姑心疼地问他:“你小时候肠胃不好,现在还有肠胃病的困扰吗?”姑姑甚至抓着他的手,自责地说自己之前忙没得时间照顾她,现在得找时间给他做些小时候常吃的小菜。见过姑姑后,他心中升起一股言语难以表达的奇妙感受。他期待再和姑姑见一面,边吃边叙旧;同时发现即使自己今天如此成功,其实也渴望的到其他人的安慰。

这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工作、学历、职业不是真正的“自我”,我们的财力、权力、外表或能力,也不代表自我。拥有这一切外衣的人,当他们得不到外界对他们的真正关注时也会出现心理问题。

2、共情不只是理解,6条共情原则让共情有快速、精准、撼动人心的力量

在各种撼动人心、治疗受伤心灵的力量中,共情是最强大、最实用的力量。只有共情却不能完成善行,本书给到了读者6条共情的原则让作为非心理专业的普通人也能够运用这行之有效的技术。作者用了大量的案例来说明:唯有从各个角度仔细、缓慢、清晰地窥探人心,才能达到共情;越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在,越能理解对方,越能深度共情。

3、先照顾好自己,再做恰到好处的共情

共情并不是单纯“给予”对方共情的行为。共情是关注他人的同时,也关注自己、共情自己的行为。健全的共情,始于对界限的正确认知。作者明确自我保护的力量,是生存的必需品同时也展开阐述了6条关于共情的障碍,唯有跨越这些障碍,最终才能抵达共情,这也是我们普通人通往恰到好处的共情的必经之路。

4、利用共情技术成为真正有力量被需要的人

共情如此有力量又如此,其实本书在最开始就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只需要3句话就能暖进人心。“你是对的。”“你最近心情怎么样?”“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啊!”

一个人在万般绝望、痛苦不堪时,最需要的是他人对自我感受的接受,例如“你会那么做,一定是有什么原因”“你是对的。”而从绝对客观的角度给予建议或帮助,却忽略对个人感受的关怀,这种行为就像为“缺氧的人准备丰盛的大餐,不仅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

先聚焦感受,向对方询问并倾听回答,接着再不断询问、倾听,对方的内心与事情的面貌将会逐渐清晰。在如桌球游戏般你来我往的过程中,双方的心慢慢贴近,彼此的声音也将清晰的传入对方的耳朵里。

作者倾尽自己的经验与热忱,将大量的案例展示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了解共情令人惊艳且惊艳的力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