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未来救赎》经典读后感有感

《未来救赎》经典读后感有感

《未来救赎》是一本由彼得·F.汉密尔顿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0.00(全2册),页数:6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来救赎》读后感(一):你看不到的远方,我替你去感受

一直以来,我们人类总是在不停探索着星际,不仅仅是想要到远方去看一看,也想要探寻是否存在未知生命可以同我们对话。我们总是希望自己不会是茫茫宇宙中孤独的存在,我们也在担心如果地球消亡,我们是否额能够找到地方重建家园。可是在寻觅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将事情想得过于完美,有时候会忽略未知的危险。那么如果真的存在残酷的未来,谁会成为我们的救赎?谁能拯救人类?恐怕唯有人类自己可以拯救自己。

在本书中,人类对于星际的探索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今天的范畴,整个宇宙对于人类的旅行来说都称得上“轻而易举“。人类已经依靠跳跃技术实现了每个地方就在隔壁的现状,可是这样的便利也带来了更大的危险,尤其是当一艘坠毁的外星飞船被发现之后。在这艘飞船的休眠舱中还存在着生命,而在人类的团队中好像也存在着内应和间隙,外星生命的阴谋一触即发。人类钱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威胁,内部的矛盾也没有真正解决,各种势力的相互对抗也让人类难以招架。

另一方面,人类的生物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在书中介绍了未来会出现的二元性别,他们在不同时期会呈现不同的性别,他们从出生就带着拯救人类的使命。他们日常进行着各种训练,他们一直都在为了保护人类文明做准备,他们也被称为“救赎“。可是总是会有人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可能这就是人类的特性——不想被特定的使命和责任框架限制,总想要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可是作为“救赎”的团队必须抱有一致的方向,他们必须为了人类文明牺牲自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长。

面对威胁并且在威胁之中寻求生机,这个可能是每一个星际科幻都需要面对的现实,所以“黑暗森林法则”才会被很多人信服。盲目地探索有时候会将脆弱的我们置于危险之地,但是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危险才促进着我们不断进步,不管是科技还是生物医学,我们都在努力让我们可以适应未知的领域。所以,真正的救赎就是我们自己,除了自我拯救我们寻求不到任何外来的帮助,不停的反思和进步让我们更加强大。

本书作为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在叙述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多点多面,不同的时间线、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每一个角度都尽可能在铺陈前情提要。每一个故事线都在发展,没有人知道未来会走向何种结局,也无人知晓“救赎”是否可以真正救赎人类。但是本书的结尾的说明很有趣,关于让我想到了人类就像是春天的野草,即便人类文明惨遭破坏,人类的生命力也可以顽强到只要给他们一片土地,他们就能够重新生长再度传承。

《未来救赎》读后感(二):结束即是新的开始

《爱死机》第一季曾经火得一塌糊涂。作者彼得·F.汉密尔顿也算跟着沾了光。虽然,他在科幻圈里已经名声在外,但毕竟还未出圈。《未来救赎》给出一个机会,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和了解这位科幻作家。

与《桑尼的优势》相比,这部长篇小说的水准同样在线。故事开篇,人类科技进一步发展,从“地球村”升级成“宇宙村”,不管多远的地方,依靠连接跳跃门技术,一迈腿儿就到了。随着寿命近乎无限期的增加,人类似乎已经进入了“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误),但是危险和灾难似乎离人类越来越近……

这本书的内核,实际上是带有一定悬疑元素的故事。不过,作者显然不想在悬疑小说创作者的道路上一下子走到黑,反而如同绝大多数科幻小说创作者一般,将笔墨花费在庞大的叙事之中——庞大的背景设定,庞大的空间设置,庞大的人物关系,甚至还有庞大的爱情故事。如同封底对本书的评价:越来越有气概,越来越具有“宇宙力”。

庞大的宇宙,和渺小的人类个体,其实是科幻小说的永恒主题,但作者巧妙地通过设定一个“平衡点”,来平衡这对看似矛盾的关系。这个“平衡点”,就是人类拥有二元性别的下一代。从本书的二元叙事方式来看,第一条线作为主线,几乎融入了所有科幻小说所必须的元素,故事性也较为丰满,其中还穿插有若干小故事作为补充和调剂。第二条线相对较为单一,但也非常干净。作者在叙述本线时,剔除了过于庞杂的“支线任务”,聚焦在德利安的成长和觉醒经历。这样的创作方式,虽然难免会给人故事碎片化的观感,但“一繁一简”的对比,却更能将花费较少笔墨的第二条线凸显出来。

因为本书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能够感受到,作者这样处理,明显是要为接下来的故事埋下伏笔。特别是关于二元性别人类的思考,当属全书最大的亮点。德利安在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正是作者想要向读者展示和提出的。特别是关于保护自己和遵守规则的争论,几乎贯穿了故事的始终,生活在朱洛斯星球上的人们,需要在不断地选择中,弄清自己存在的意义。这种有关责任的探讨,近乎冷血和残酷,但这又是这个星球的人们从出生开始就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由此激发出的团结的力量,在本书的末尾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也给人们带去更多的思考。

应该说,作者的野心着实不小——他希望将“三部曲”定位为“太空史诗”,从这部作品来看,虽有个别不足之处,但是已经为实现这个目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充满混乱与争斗的宇宙要揭开新的篇章,而朱洛斯上的人们也会在接下来的作品中迎来新的成长。故事的走向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未来救赎》读后感(三):过好当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卫

少年名叫德利安,沉默地倚在栏杆上,他的矮人们和他一样鼻青脸肿,拥簇着他。

老师亚历山大来找他,问他为什么不和同学们在一起?德利安以为他是来惩罚他的。

但出乎意料,老师并没有惩罚他,对于他刚刚在标球比赛中和对手发生的冲突,仅仅问了他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庄园周围要有围栏?”

德利安本能地回答:“为了阻挡野兽进入。”

老师得到满意的回答,点了点头。

在德利安所处的朱洛斯星球,比赛输赢或违反规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在既定的模式中,不断加强自己的责任感,不断增强自己的体魄,当危险来临时,可以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保护家园,需要德利安学习更多技术。

但更重要的,是具备这种保护意识。有了去保护别人的意识,保护的这个行为,才会渐渐成熟起来。

以上这个片段,来自英国科幻小说家彼得·F·汉密尔顿的小说《未来救赎》。

该书以宏大的太空构架,主要人物复杂的背景和动机,以及人类与外星人的战争为核心,展望了人类未来和科技发展的矛盾与冲突,探讨未来人类的生存与灭亡。

作者用恢弘庞大的叙述,铺陈出一幅壮丽的太空幻想史诗。

彼得·F·汉密尔顿,1960年出生于英国波特兰郡,曾荣获英伦科幻协会奖最佳短篇小说,多次提名雨果奖、轨迹奖、克拉克奖等。

他创作的短篇小说《桑尼的优势》,已经被改编为大热美剧《爱,死亡和机器人》的第一季首集。

关于太空歌剧到底是不是科幻的争论,一直都没停过,去查阅资料就会发现,太空歌剧(space opera)起初作为一类代名词,的确是指烂俗的科幻肥皂剧。

但是到了70年代后期,风向逐渐转变,太空歌剧渐渐成为科幻作品的一种重要创作方向。

太空歌剧作品中,不像硬科幻作品那样注重科技的幻想,而是偏重zheng治、人文等软科幻,说狭隘一点,太空歌剧更多是披着太空幻想外衣在探索人类行为深层原因的小说。

但如果说太空歌剧不是科幻,又有些偏颇了。

在汉密尔顿这本《未来救赎》中,舞台背景依然设定在太空,星球与星球间互通往来,人类与外星生物之间的抗争从未停止。

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小故事,德利安是生活在朱洛斯星球的第一代二元性别的人类。他们拥有男人和女人两种双重性别,在一次标球比赛中,德利安看到队友(这名队友当时是一名女孩)即将要遭到对手的暗算,所以奋不顾身撞向对手,并且扭打在一起。

比赛结束后,德利安原本以为自己会受到惩罚,却没想到,老师并没有惩罚他,而是告诉他,他们所在的这个星球危机四伏,外面还有很多潜藏的危机,要把人类一网打尽,如果不把自己的家园保卫好,也许有一天人类终究会灭亡。

而此时的德利安已经具备了保卫自己团队的意识,当团队成员即将遭遇危险时,能够挺身而出,这样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未来救赎

评价人数不足

彼得·F.汉密尔顿 / 2022 /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为了生存,人类必须学会互相照顾,这也是少年们需要学习的功课,这场比赛,德利安就践行了这一点,老师很为他高兴,所以没有惩罚他。

我总以为,好的作品,无论是什么题材,都可以给读者一些启发,引出更深的思考,《未来救赎》无疑就做到了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不仅仅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更多的是对于现今世界的反思,翻开这本书,看到的不仅仅是幻想,更多看到的是站在这个时代,眺望更远的未来。也许在遥远的未来,书里面所描写的情景终将会实现。

太远的事情我们掌控不了,唯有过好当下,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