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玫瑰与蠕虫》读后感1000字

《玫瑰与蠕虫》读后感1000字

《玫瑰与蠕虫》是一本由[俄] 罗伯特·伊巴图林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页数:6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玫瑰与蠕虫》读后感(一):评《玫瑰与蠕虫》

符合资质科学框架的故事背景设置。太空殖民时代和抵抗外星人背景下的政治斗争故事。人性的复杂,多变,妥协,权衡。超级智慧,网络,Ai,深空探索,神经元电脑,集体多元人类。不怀好意的外星人。

战争版本的星际穿越,技术更具体,甚至差不多每个关心点科技的人都能懂。

通过生物植入物和网络个体形成多元生命体,形成类似蚁穴的社会结构,只有集体分工,个体个性消失。

开放式的结尾,留给读者自行脑补,只有无力感。

《玫瑰与蠕虫》读后感(二):太空不是终点,也许只是路过

此书对于我最大的感受是:看不懂。

首先,整本充斥着复杂的太空“常识”、机械“常识”、物理“常识”,生物“常识”以及其它各种的知识,如果是在未来,基础知识都是通过脑机接口直接读入,那这些根本就不是事,但现在做为一本文学作品赏析,那对普通读者来说可太难了,不知道是不是科幻迷,资深科幻迷,或者太空迷们会嚼得津津有味。

其次,头疼的俄罗斯人名、地名,空间概念建立起来不容易,更别说再跟太空星际的布局联系起来,影响了阅读时情节的流畅性。

本书强烈的朋克工业风,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重金属味道,让人想起《银翼杀手》中未来的末世氛围。叙事还是描绘的比较宏大,不仅仅体现在故事发生地是不同的星球,对人类活动中的不可缺元素都有内容展现,也是串在整体框架编排中,宗教、信仰、生存、资源(所以书好厚)。线索多条并进,复杂交错,看得人好累,最让我头疼的是作者笔触比较跳跃,有时候文字虽然续上了情节,但脑回路跟不上趟,看半天才反应过来是哪一段的后续。

虽然看不懂,但有两点还是让我有些感触和思索,一个是最终BOSS的“形态”,是将物理的生物化的拟形,有点抽象的存在,但实际说(写)出来还挺像那么回事,不是文学创作般的抽象,是用微观世界的思维反过来罩住宏观世界,微观世界成为了一个实体物理存在,而其中的宏观世界成为了实体中的“分子”。另一个就是“融合”,共情、多态已无法达到真正的统一,通过细胞层级的融合才是最终的彼岸,无论是碳基还是硅基,如果能在最小颗粒度层面找到通路,那还有什么区别呢?植物、动物、生命体、非生命体,还怎么区分呐,如果把所有能联之物都联系上,就会用之不尽的算力。

最后结尾的揭示,可以说带有玄幻色彩了,但做为当下的科幻作品,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挺不容易的,毕竟都万物互联的时代了,太空战能写的也都写的差不多了,战舰上的零部件估计都能被数字孪生出来了,能让觉得“科幻”的思路可能会有点玄幻意味了,毕竟人类对宇宙的想象是不会停止的。

《玫瑰与蠕虫》读后感(三):精彩绝伦的太空史诗

我一开始接触的俄罗斯科幻作品还是由地铁2033改编而成的游戏,其中末世的景象和对人性的描写时常还会出现在我脑海里替我脑补一些科幻末世的场景。之后又读过一些俄罗斯文学作品,不同文化习惯和语言的差异让我对这本书是有些害怕的。毕竟六百多页的超级大部头,加上本身又属于硬科幻这类非常考验读者想象力的文学类型,是非常考验作者和译者文字水平的。

但我认为玫瑰与蠕虫就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看的科幻小说了。它的人物有血有肉,故事生动有趣,故事背后的科技有据可循,最重要的是它是一本有价值的科幻小说。它展现了一个以目前科技水平来看,在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太空势力划分和星际战争模式,颠覆了我对于未来的很多想象,但又具有一种真实感,不论是战争还是社会。

很难想象这本书是作者的处女作,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本佳作。从叙述方式上来说,有点类似于《冰与火之歌》的POV视角,同样的,每一条故事线也不会单调与枯燥。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故事最后的融合度不太够。当然,每个角色的阶级差距本身就是巨大的,另一种角度来说,它很好展示了在未来一次历史性事件的面前各阶层的状态和生活。

故事讲述了在2295年地球遭到未知文明攻击,地球文明几乎被毁灭。万幸,此时的人类已经走进了太空,留下了火种。太空里的人类组成了太空舰队,研发出了超级武器“萤火虫群”,击退了来势汹汹的外星武器,但真正恐怖的时光其实还未到来…

亦真亦假的阿奎拉文明进攻给全书带来了很好的悬疑色彩,读到中间部分我甚至怀疑是不是真的有阿奎拉人,一切都只是太空舰队为了确保自己地位的政治游戏。特别是与月球势力的角逐之后,太空舰队的目的实在令人怀疑,但最后我才发现似乎我与绝大多数太空舰队反对者一样,根本就无法看清整件事情的全貌,也早已被阿奎拉文明看透了。

麦斯威尔·阳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反英雄式的政治家,他专断独行、残酷冷厉但总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他与阿奎拉文明的斗争倒更像是“玫瑰与蠕虫”的关系。

整本书的翻译也特别出色,通俗易懂,读下来非常流畅,无论是科幻小说爱好者还是初读科幻小说的新朋友都值得看看这本精彩的太空史诗。

《玫瑰与蠕虫》读后感(四):《玫瑰与蠕虫》:战斗名族的硬核科幻

玫瑰代表热恋,蠕虫代表坚韧,这是两者最美好的表达;玫瑰象征危险,蠕虫象征死亡,这是战斗民族最硬核的浪漫。玫瑰与蠕虫,两个似乎完全没有关联的个体,却在《玫瑰与蠕虫》里化为一体,在未来世界,玫瑰与蠕虫都是病毒的代号,而“随着每一次拍打,蠕虫都会绽放成新的玫瑰,吞噬它们,再绽放,不断扩大,势不可挡地充斥着整个世界。”

之前比较喜欢俄罗斯硬科幻算是《地铁三部曲》,尤其推荐耐心看到第三部,游戏大作风靡全球,电影作品也在路上,《地铁》取得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同样末日废墟暗黑硬核的风格,相信《玫瑰与蠕虫》同样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收获一大批粉丝,这本书确实也有太多值得赞叹的地方。

内核就是“硬” 《玫瑰与蠕虫》是一部基于目前所能达到的科学技术的俄罗斯硬核太空歌剧,这一点在科幻作品里其实很少见。《玫瑰与蠕虫》最初的构想其实来自天文学爱好者论坛上的一个讨论议题:“如果没有太空歌剧里的种种便利技术——超光速飞行、力场、无限功率能源等等,而是以现实世界的技术为基准,星际战争是否有可能发生?”作者罗伯特·伊巴图林通过这个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作者称小说中所描述的所有技术都被证明在物理上是可行的,里面的飞船、武器、星球等相关数据都是经过严格计算和考证的,不搞虚头巴脑的幻想,实实在在的构造,但同时也使得《玫瑰与蠕虫》变成了一根绝对的“硬骨头”。 人类最终结局的一种设想 在《玫瑰与蠕虫》里,“玫瑰”是外星人创造的一种病毒,能够反噬控制人类宿主,而“蠕虫”被发现可以吃掉“玫瑰”,但同时,“蠕虫”的循环系统里也都是“玫瑰”,两者其实本就是一体,甚至相辅相成。而在追寻“玫瑰”与“蠕虫”真相的过程之中,发掘个体与多体、自由与毁灭、文明与进化的关系,探讨人类命运的可能走向。在强大的外星文明面前,人类内部的阴谋、算计、分裂、暴乱也只是人性黑暗面和薄弱点最后毫无意义的挣扎。最终作者给出的设想是,人类文明将形成一个超级智慧式的集体主义,接入银河系这个庞大的神经网络,个体主义将不复存在,所有的思想将统一和有序,这也许是相对悲观的判断,但有时,是命运的必然,是无法选择的结局。 《玫瑰与蠕虫》被称为俄罗斯硬科幻复兴之作,其实, 科幻作品与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发展不无关系,前苏联的重工业底子还在,俄罗斯这种独特的硬核科幻也会在。

《玫瑰与蠕虫》读后感(五):【须叔试读】闯入无尽想象之门

近年来俄罗斯科幻译作在国内异军突起,凭借根植于苏联基因中的工业内核,这类科幻作品往往深具科学技术的基石,作家在此基础上搭建起宏伟壮丽的幻想大厦,构筑为硬核的科幻作品。罗伯特.伊巴图林这本《玫瑰与蠕虫》即为此类翘楚,近七百页的厚重篇幅讲述一个星际时代人类分化缠斗的故事,以多线POV手法讲述火星与月球等多方实力在星际殖民的时代所遭遇的一系列困局。遭遇外星文明打击后的人类,以蹒跚孱弱的姿态被迫进入了宇宙深空的探索中,此时的人类面对广漠星河,犹如稚子,而在他的成长进化道路上,外星文明预留的陷阱恐怖如斯。

书名《玫瑰与蠕虫》,以玫瑰为名的生物病毒和蠕虫为名的网络病毒成为死亡和救赎的代名词,冠以爱和美的玫瑰掩藏着最邪恶的意图,而原本象征丑陋的蠕虫却成为生存之希望,绝佳的讽刺充斥在行文之中。正如分化之后人类阵营间的的猜忌和斗争,挣破地球的人类从进化树的顶端轰然坠落,面对万千更高等的文明,只能卑微的屈下身体,臣服于冰冷的宇宙法则。

诚然设定的技术硬核和文明的终极推演令《玫瑰与蠕虫》蒙上了一层硬科幻的外衣,但只要涉入其中,就能发现伊巴图林叙事脉络还是极为清晰的,这也使得全文读起来并不艰涩困难,即使以六百多页的篇幅讲述,作者也能游刃有余的掌控整个故事的发展。相较于美国科幻黄金时代被津津乐道的作品如《雪崩》、《深渊上的火》等大部头,《玫瑰与蠕虫》越来起来反倒更轻松一些。

故事的结尾引向了人类文明从个体到多体的转变,似乎踏上了一条全新的进化之路。在Netflix剧集《Love,Death&Robots》第三季第六集《Swarm》中,人类闯入了一个仿如蜂巢的低等文明中,其中就盘踞着一位拥有所有虫群智慧的母虫,当人类以高等文明的姿态睥睨虫群时,母虫却以吞噬诸多闯入文明的恐怖面貌现身。也许宇宙千万星辰闪耀间,文明的进化路途各不相同,多体的文明能否开创新的纪元仍未可知。突破一重束缚后是否将无知的踏入另一种束缚,另一种迷障之中呢?

太空歌剧文本发展至今,不论是《银河英雄传说》式的人类旧历史星河宇宙级演绎,还是《星球大战》式的宇宙间正邪阵营对抗,还是如《玫瑰与蠕虫》、《沙丘》、《银河帝国》这样推演文明发展的终极目的,其展现的都是人类无异伦比的超然想象力,而作家想象力的极限即是作品得以成功的精髓,人类受困于自身认知的局限,却仍旧有无边的想象空间,这正是此类作品最让人着迷的地方,所以仍旧希望想象创造力爆炸,犹如宇宙大爆炸一般璀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