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夜阑京华》读后感精选

《夜阑京华》是一本由墨宝非宝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阑京华》读后感(一):美 与 不足

这本书,精彩在前十五章的暧昧期,之后的节奏基本就是几轮分别、担心、重聚、亲热。所以我到后来作者实在写不下去了,写到长城抗战就停了,从1937直接蹦到1949,从张家口前线军官直接蹦到香港军事教员了,最惨烈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省略了。而且无论十二年故人戏还是这一本,男女主都穿越战火相守一生了,感觉墨宝非宝是个理想主义者,她从不忍给男女主悲剧结局。所以,墨宝执拗地给男女主圆满,还要避开建国后的风波,定居港澳。感性的我很喜欢,理性的我知道这只是一个虚幻的梦。

《夜阑京华》读后感(二):美 与 不足

这本书,精彩在前十五章的暧昧期,之后的节奏基本就是几轮分别、担心、重聚、亲热。所以我到后来作者实在写不下去了,写到长城抗战就停了,从1937直接蹦到1949,从张家口前线军官直接蹦到香港军事教员了,最惨烈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省略了。而且无论十二年故人戏还是这一本,男女主都穿越战火相守一生了,感觉墨宝非宝是个理想主义者,她从不忍给男女主悲剧结局。所以,墨宝执拗地给男女主圆满,还要避开建国后的政治运动,定居港澳。感性的我很喜欢,理性的我知道这只是一个虚幻的梦。

《夜阑京华》读后感(三):总觉得差点意思

不知道有没有书友和我有相似的感受,或能指出我察觉出却说不好的思绪与心情。所以贴出一点个人的想法,欢迎交流。

先读了《十二年,故人戏》,当时十分喜欢。时隔数月又读了同位作者、相似题材的《夜阑京华》,却总觉得差点意思。

作者偏好写那个苦难的时代,叫人物的品质显得更加璀璨,却舍不得让男女主角真的受难蒙尘。这就难免落得虚伪。拜托,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有这么好运的人?怕把几代将领的剧本都交了他一人手里。亲人、挚友相继离世,偏他俩得享天年?没有的道理。如果要写,就把那段黑暗的日子抠出来展开来写,写得叫人仿佛又回到那暗无天日的年代,惶惶然不见前路。

进一步想,写被保护得很好的上层人物无异于隔靴搔痒、掩耳盗铃,要写就写亲历痛苦、被历史的车轮碾成齑粉的那群人。痛苦的土壤上生长出来的爱情之花,只会结出更加苦涩的果实。这样写,恐怕读者恨不得剁了作者,作者恨不得剁了双手,但总比自欺欺人、白日做梦来得实在。

啊,跑题了。而且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自己也写不出这种文。

回到原书,还是想吐槽一些台词桥段。——“和我有过一段情很丢脸?”真的忍不住要骂脏话,这是什么油腻发言、倒胃口老男人。——为什么对子嗣这样执念?一定要分一部分笔墨去写那两个孩子,实际上又起不到什么作用,只能花更多的无用笔墨、不至于让那两个孩子真的只是走个过场跑个龙套。

不过吐槽归吐槽。作者笔下的北京是真的叫人喜欢啊。那种细碎的文字堆砌出的北京,却比我实实在在生活了两年有余的地方更引人向往。 百花深处。百花深处。这个名字真的很温柔。等明年春天校门打开、一定要去看看。

即便知道那样的人、事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给自己一个虚妄的念想倒也无伤大雅。

《夜阑京华》读后感(四):鹏飞万里 一展宏图

因出差注意力难集中,打开了墨宝的《十二年 故人戏》,差旅途中未合眼,被情节马上吸引了,之后返程看完,意难平,还沉浸在民国前后的情境中,又找到了网文版的《夜阑京华》,前前后后一周,两本都看完了。

之前读本科,广告史讲到旧上海时期广告牌时,就对民国那个年代有异常的兴趣;而生在北方,幼时居住在淮军公所旁的四合院,姥姥家附近就是保定军校,可以看到旧时军校留下的大门,但里面已是一人高的荒草一片,那个时候谁知道它在历史上有这样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在京工作,已经去过很多书中提到的那些旧宅或遗址,八大胡同,青云阁,杨梅竹斜街,恭王府等,平时知道是有历史的地方,但具体哪段历史也对应不上,书中有在情节提到,可不一定对应,但多了一些真实和亲切感。

历史学得不好,上学时经常记混了那些战役,也分不清为啥打仗,只能死记硬背,后来也不关心,读墨宝的这两本书时,断断续续查了很多战役的资料,终于捋清楚民国前后的事情了,愈发感觉这段历史的沉重,读小说的这一周,感觉心情好压抑…… 才子佳人或将军小姐的故事,是我们读到的,真实历史上那些平民百姓,在战乱、苛捐杂税、天灾人害的时代,活得举步维艰。几十年的战乱,延续一生。那个时候的圆满,简直是奇迹。

墨宝笔下虽然是小说形式,但能让大家对战乱、爱国有一定认知,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知道曾经先烈可能经历的环境和历史。

为了和小说补充,翻了一些其它资料,《南渡北归》一直在看,估计要看个一年半载的,主要是知识分子的事情,为当时留洋或爱国的有识之士而感动,也看了一些纪录片《先生》,为他们身先士卒打破旧时代 传递新声而鼓舞,他们付出太多的力量和勇气,叫醒愚穷弱私的大众。

以后准备多读一些历史了,之前还是有点年轻或者阅历不够,无法理解,近几年突然感受到它的厚重。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敬先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