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与父亲的奥德赛经典读后感有感

《与父亲的奥德赛》是一本由[美]丹尼尔·门德尔松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页数: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父亲的奥德赛》读后感(一):与父亲的奥德赛,诗史导读、回忆录、诗史

11.07 读完全书。 就像杰伊所说,一本好书,会让人有不断想要读下去的欲望。本书就是如此。虽然奥德赛结束了,父亲的奥德赛也告一段落,但是我还是想接着读。 父亲的一生,我的一生,我们得“奥德赛巡礼”,还有《奥德赛》诗史,这本书的回套结构如此迷人,一个个奥德赛无限嵌套。 当奥德修斯想到他的婚床,当我的父亲拍拍床而唤作门的时候,这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 我从未想到过,一个我与父亲的回忆录能如此迷人,而更没想到一个诗史导读能如此迷人。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部诗史,每个人都有要讲的故事,只是需要给他一点时间。 PS.译者的译后记模仿、致敬这种嵌套结构真是太可爱了!喜欢!

《与父亲的奥德赛》读后感(二):如何讲故事

好的小说会让读者继续读下去,《与父亲的奥德赛》就是这样一本书。

如何讲故事是门德尔松在讲述中遇到的一个障碍,他原本的思路是时间上的线性结构,研读——旅行——生病——死亡,但是最精彩是是研读部分,如何将故事和研读结合在一起,有经验的编辑为他提供了一个巧妙的思路——打破线性思维,于是就是和环套结构中的《奥德赛》一起环套的父子故事。巧妙且精彩,但最最精彩和引人的还是对《奥德赛》的研读讨论和对父亲的“揭露”部分,直叙的回忆部分并没有那么吸引人。

按照这个思路,很多故事都可以采用个人经验交叉经典叙事的结构,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道德、成长,都能以此种方式。问题是:个人经验介入经典叙事的尺度如何把握?以及个人经验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完成对经典叙事的解读?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读和介入自然也能千变万化。

《与父亲的奥德赛》读后感(三):读《奥德赛》找父亲

这本书应该是今年读的描述亲情最深刻的一本书了。以作者要讲荷马史诗《奥德赛》研读课其父要来参加开始,随着作者对《奥德赛》研读的深入,作者也慢慢的了解了自己以前一直对其抱有偏见的父亲。为什么父亲会表现的一丝不苟,欣赏数字之美,程序之规律,什么就是什么,父亲就是父亲,儿子就是儿子。父亲有一套他对待周围世界的方式,只不过作者以前从没走入父亲层层坚硬外壳包裹着的柔软细腻的内心。随着作者探究父亲为什么没有去得了自己心仪的重点高中,父亲为什么没有去得了西点军校,父亲为什么没有完成博士论文等故事的了解,作者发现自己远远比自己的父亲幸福。书里面还有相当一部分讲了教育问题,教育的目的意义;婚姻homophrosyne。作者采用的《奥德赛》式的环套结构的叙事方法在刚开始读这本书时就深有感觉,刚开始可能不太适应,觉得有点跳,但是后面觉得再合适不过了。好多想写的来表达对这本书的喜爱,总之这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一本书。

《与父亲的奥德赛》读后感(四):和马尔克斯嵌套结构的一个比较(基于个人喜好)

读门德尔松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止一次想到了马尔克斯的中篇《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我觉得我是有充足理由这样比较的,因为两本书在文学技巧上的相似处非常之多: 1,它们都是作者构思了非常长时间才完成,门德尔松构思了四年多,马尔克斯则自称构思了三十年。他们都在为作品寻找一个理想的结构,其实正是嵌套结构。时间的回环缠绕和叙事上前进、迟滞、暂停、退回间的自由切换,本就是马尔克斯的拿手好戏。 2,两个人都极为推崇古希腊经典,并从中获得了充足养分。《俄狄浦斯王》是马尔克斯推崇的完美结构的典范(还包括雅各布斯的《猴爪》)。 比较起来,门德尔松的嵌套结构运用得确实很漂亮,但是读到一半就会感觉到明显的技巧痕迹,尤其是线索太多,交相缠绕,虽然炫技,但是也枝蔓过多。 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可就不同了,主题、格局更大不说,嵌套运用是很干净、很浑然一体的。 门德尔松这本书,初读感觉很赞,但再翻已有些兴味索然。但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隔一段就愿意再读一遍,有时只读其中若干章节,反复把玩,仍觉得妙不可言。

《与父亲的奥德赛》读后感(五):一个流传不止的故事

《奥德赛》的主题之一是“如何讲述故事”,吟游诗人荷马讲述奥德修斯的故事——奥德修斯向他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奥德修斯之子特勒马科斯打听父亲的故事,时空不断被语言打碎重组,真实与虚假难辨,讲述者与倾听者的反应又形成另一个新的故事,太迷人了……

门德尔松在《奥德赛》的研读课中嵌入了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起初父亲如归来却尚未得到确认的奥德修斯——一个不起眼的“乞丐”,门德尔松做了和特勒马科斯相似的事情——到处打听父亲的故事,随着叙事的深入与延展,父亲的容颜渐渐清晰,“但儿子永远看不清父亲的全部,相反地,父亲对儿子却一目了然。”

作者巧妙借用了荷马史诗的环套结构,“这种杰出的叙事技巧将过去与现在编织在了一起,拓展了角色人生中的一段插曲,使之包罗一生。”多次摩挲史诗中隐藏于语言内部的人类生活场景与当下我们的生活体验之间的深层脉络,草蛇灰线之间恰好印证了荷马的信念:人类生活与万事万物都存在某些恒古不变的型,我们据此立足于流变不居的世界当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