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量子力学,怪也不怪读后感锦集

量子力学,怪也不怪读后感锦集

《量子力学,怪也不怪》是一本由[英]菲利普·鲍尔著作,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6,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量子力学,怪也不怪》读后感(一):任何粗略地概括都是一种歧途

又读完了一本书,每次读完一本书都像在和朋友告别,这本书尤其是,因为我觉得它是学习量子力学很好的友伴

这本书的名字起的很轻松,但它的深度与它名字的轻松成指数反比。

我把万维钢的书比作入世,这本书比出世

万维钢试着努力让读者了解量子力学是什么,但同时这也是个歧途

“人类语言中都没有现成的词可以用来表达微观尺度部分属性的概念。”就像这句话一样我不想在评价里简单概括量子力学,更或是量子力学诠释里的哲学观——即便哲学有几千年经典语言描述的历史,但那也绝不是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的,我担心任何概括都会令它们变得平庸,至少从我这里我不愿意这么做。

我很感谢作者,他驱赶了常人对玻尔观点的误解——我阅读的前两本书真的让我对玻尔有了极大的误解

不管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什么,至少这本书让我从愚蠢晋级到无知

我不喜欢万维钢,他的文字透着股东方男性的爹味儿,一些思想意识上我们仍然差了西方一大截

但我承认如果没有万维钢的那本书,我根本看不懂这本书讲了什么,如果我没有研读过哲学的书籍,我也看不懂作者讲的是什么

还是能感觉到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中式的就完全是灌入式的——量子力学是完美的雕塑,而西式的——量子力学是密封的盒子,让你思考盒子里面有什么

《量子力学,怪也不怪》读后感(二):相当棒的科普

最近看了演化论和量子力学的书,收获主要是祛魅,足以让我抵抗一些神秘主义论调的影响。这本量子力学科普著作写的尺度刚刚好,描述了哥本哈根,退相关,多重世界这几种诠释方法,也有对量子理论重构的期待,更有哲学上本体论与实在论的分野。哥本哈根诠释立意于认识论,认为量子力学关注的是我们的期待和认识,与世界的实在无关,这里的观点相当主观违心,所以诞生了许多神秘主义论调,隐隐与神创世界相呼应。但之后的退相关理论更倾向于本体论,认为量子状态是因为周边环境的影响发生退相关,瞬间失去量子态,只不过因为我们测量手段的限制而不能把握这一瞬间的变化过程。这一理论将量子力学作为基础理论,事务退相关后进去了经典宏观理论,似乎统一了两大理论体系。全球最后表示,量子力学从波尔和海森堡的哥本哈根诠释后似乎进去了歧途,期待未来有一个像狭义相对论一样经典简洁的诠释,这可能需要重构全部理论——如果你不能解释给奶奶听,就不算学会了这个理论。

这个例子相当有意思:

一名参与者离开房间,其他人则商定出一个词、一个人或一个物体。然后离开的人回来,通过问问题来猜其他人商定的是什么,而问题的答案只能是“是”或“否”。(现在你意识到这是个量子游戏了!)

想象你就是提问者。你开始提问,并得到回答,但你发现提过几个问题之后,回答来得越来越慢了,真好奇怪。但你还是感觉自己就快找到那个词了,并最终自信地说出了答案:“一朵云!”其他人都开怀大笑,告诉你,你猜对了。

然而,他们接着告诉了你事情的真相。在你离开房间时,他们根本没有定下任何一个具体的词,而只是约定,每个人都要保证自己给出的回答要与前面的所有回答相一致,即所有的回答都要符合“某个”对象。因此,随着你问的问题越来越多,可选项也越来越受限,回答的人也需要越来越长的时间想出还有哪些词能成为答案。而所有人都必须根据你问的到底是哪些问题,最终会聚到同一个词上。要是你问了不同的问题,最后得到的那个词也将不同:

答案依赖于背景。因此,永远不存在一个事先规定好的答案。答察是你的提问创造的,而且会与你的问题完全融贯一致。

《量子力学,怪也不怪》读后感(三):量子力学:无人能懂吗?

开头作者说过,量子力学,没有人懂。

这句话我的理解是,量子力学太深奥难懂,即便是研究它的领域专家,也无法自信的说了解量子力学。成了“参不透的科学”象征,目前对这个领域的探索,只能仅限于研究的阶段。

量子力学的思想和量子力学中的数学,都比较晦涩难懂。在量子力学中,数学计算产生了数字,但是这些数字和计算并没有搞清楚在量子力学的“真是世界”的信息。是虚构出来的工具,还是这个提议本身就没有意义,这便是本书要探讨的一个方向。

这本书有一个适读的特点,无需了解深奥的数学,以及包含的数字,也可以去探讨量子力学这一系列的问题。

在时代的进步中,量子力学的表述方式也有改变,比如在对对原子、分子、光的概念和相互作用上。从20世纪到21世纪,一些六年最基本和重要的部分,一些实验才得以被发现,被证明。虽然至今依然没有一个真正的量子理论。

真正的量子理论是需要通过假设,来对以往的理论进行颠覆、冲击,去挑战新的探索。量子力学在怪和深奥两种词汇的组合下,挑战着人类的想象力。

量子力学怪在哪里,你无法用一种形态来定义量子物体,也不能同时准确的知道同一个量子无力的两个性质。量子物体既有“量子纠缠”现象长期进行影响,从而延展到一切有可能发生的额事情都会发生,量子力学有它的“多世界诠释”的性质。所以对于量子力学,只有人类目前研究探索阶段预期下的实验理论的“诠释”。5量子力学只有借助故事才能进行讨论的量子理论,有让故事及故事中的比喻,被错误的当成了事物的本身,量子规则因被强硬的塞到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概念,而不再适用量子环境。

但有一种态度是要忌讳的,许多研究者听到关于量子力学的“意义”的讨论时,只会耸肩翻白眼,反正也没有人弄懂它。

量子力学或许很难懂,但是这本书不难懂,对于喜欢这个概念的人来说很友好,读者可以参与探讨。也会在讨论中逐渐明了,跟着作者开启一场量子力学的学习之旅。在量子力学的各种概念和表述下,数字及方程中,迷惑在探索,慢慢的去了解。也不可避免的岳麓量子理论的内容,让让有一点阅读人类学的感觉。在自己所在世界的行为方式中,去透过奇怪的量子力学重新看这个世界。

本书的侧重点还是量子力学的思想,这是作者想让大家所要思考的。

《量子力学,怪也不怪》读后感(四):《量子力学,怪也不怪》:对量子力学更多一丝的了解

我上一次看的关于量子力学的书还是介绍、“推销”量子力学的多重世界理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一派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波函数,除了薛定谔方程,别无他物。按照作者的意思,那些对薛定谔方程修修补补,加上这个那个条件的,都不是合适的解释。但在这本书的第六章,标题就直接表态了:诠释量子理论的方法有很多(而它们都不怎么讲得通),以及第16章:另一个“量子的你”并不存在。

作者对“多世界诠释”的批评是:“它背后的意涵削弱了科学对世界的描述的威力,程度比其他竞争诠释都远为严重。”但又不得不说,“‘量子自我复本’这种科幻景象无疑还是传递出了一些稀奇、有趣的图景。”

当然,这本书的第10章的标题也表达了对“超距作用”的否定:并不存在什么“幽灵般的超距作用”。但更多的,是如同第6章以在标题后加括号的形式对标题进行补充而突显的量子力学的“怪”,例如第3章“量子物体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但有时候还不如是波或者粒子呢)”,第4章“量子粒子并不会同时处于两个态(但有时还不如这样好)”,第7章“不管问题是什么,答案都是肯定的(除非答案是否定的)”,第17章“物体可能比它们实际所处的状态更‘量子’(那为什么他们没有呢?)”。每章的标题都很长,读起来并非是概括性,而是结论性的,并且有时一反我对“量子”的认知,比如第3章和第4章,难道“波粒二象性”不是在说“量子物体既是波又是粒子”吗,难道量子物体不是处于“叠加态”中吗?

一旦我接受“量子物体既是波又是粒子”以及“叠加态”的观点,我倒觉得量子力学是新奇的、合理的,只是这一下又说“量子物体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和“量子粒子并不会同时处于两个态”我又开始犯迷糊了。原来,这是我长久以来的误解。

作者说:“‘波粒二象性’一词指的根本不是量子物体本身,而是我们对实验结果的诠释,也就是我们在人类尺度下看待物体的方式。”另一边,则是这样解释道:“说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两个态’,意思其实是我们可以创造两个具有波函数的量子态,使我们在测量某粒子的某一属性时,可能会观察到两个结果中的任何一个。……但严格来说,叠加态只因被看作一种抽象的数学内容。”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就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解一样。

作者在纠正了我一番误解后,之后开始介绍量子力学的理论,并且对一些重要的理论进行评述(第6至第13章)。然后,量子力学走向了应用方面——第14章“量子力学可以为技术所用”,以及随之而来的对量子计算机的讨论——第15章:量子计算机不一定能“同时进行多项计算”。

然而,无论我对量子力学抱有多大的兴趣,它的“怪”既是我理解它的难点,也是我的兴趣点。“怪也不怪”,不仅是作者写书时的态度,也反映了整个科学界对量子力学的态度,他们的诠释如此多样,但有哪一个解释清楚量子“是”什么呢?“本质”为何?这正是作者开篇第一章的标题告诉我们的:没人能说出量子力学意味着什么。但即便如此,抱着乐观的态度等待下去,或者有志能参与其中,最终等到谜底揭晓的那刻。那一定非常有趣。

最后说一说,尽管此书有着通俗、面向大众的倾向性,但有些地方或许碍于我本人知识的不扎实,我未能理解之,这不仅让我再获取知识的道路上感到焦急,在体味本书的妙处上也感到焦急。但需说明的是,作者很用心地在向大众解释量子力学,译者、编辑也很用心地将这一切呈现出来:表示强调的三角符号,耐心解释的注释,握感、翻页舒适的小开本设计,清晰舒适的排版和插图……或许单单这一本不能让你马上吃透量子力学(应该是去掉“或许”),但一定让你对量子力学有更多一丝的了解。

《量子力学,怪也不怪》读后感(五):如何才能解开量子力学的怪圈

文:书侠麦克元

物理学与我这个文科生来说,好像是个神秘的麦田圈一样。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硬科普的书籍《量子力学怪也不怪》。

这本书籍是英国物理学博士菲利普·鲍尔为大众写就的一本物理学科普读物。

之所以是硬科普,是因为里面的内容如果没有一点物理学知识或者常识,是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的。但是也不要把物理搞的那么神秘,凡是人类搞出的理论,都是人类可以了解认识的,区别在于有高有低,有浅有深。

量子力学的由来

量子力学始于1900年的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当时他在研究物体辐射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并没有引起任何争议和不安的“(能)量子假说”,直到5年后的爱因斯坦的量子化是真实的效应一说,才证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化是真实的。

量子物体是什么呢?既是波又是粒子,被称作“波粒二象性”。看着很好理解,其实我还是不懂。这就是怪也不怪的地方了。

这只是其中一个,还有很多介绍。专业性很强。

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有着那些本质的不同,在实际的角度上讲,两则的差距体现在尺度上,但是人类没有感知量子行为的能力。

在量子物理学中,系统的状态与对对其测量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与经典力学不同。

量子力学的发展

自从量子力学被发现后,物理学家对其研究是不断进展。

在物理学史上出现很多的大物理学家在量子力学上,提出各种理论,这些理论有被证实可能是有点瑕疵,有些证明是正确的,有些还没有被证明。

但是不耽误他们成为大物理学家。近代以来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大物理学家,如玻尔、费曼、海森堡、薛定谔、爱因斯坦等等。这些大物理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贡献。他们都是巨人肩上的巨人。现在的量子力学进度,都有他们的功劳。

作者说,量子力学最难理解的部分,是它让事实变得不稳定了。好像量子力学又上升到哲学了。但是对我而言,最简单的亦是最难理解的,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智力。

人类对量子世界的理解,百年来在不断进步,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是我们通过一代又一代的研究,我们人类距离“真相”在一点点靠近。

中国在量子计算机上的研究,已经在实际中开始应用了,未来的路还很长,让我们为科学家加油。

关于本书的分享,我只能分享这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直观感受,我这浅显而又半知不懂的分享,希望能为物理学传播洒下一粒尘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