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流浪地球读后感100字

流浪地球读后感100字

《流浪地球》是一本由夏是夏天的夏 编绘 / 刘慈欣 原著著作,后浪丨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 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浪地球》读后感(一):前往半人马座的旅程已开启,流浪吧地球

收到了后浪漫的《流浪地球》典藏版绘本,打开了我许多年前看绘本的记忆。我们那个成长年代,图画远多于文字的书是给小孩子看的,直到某一年几米的治愈系绘本开始风靡,才发觉原来绘本也是可以那样的打动成年人的心。

绘本原就是用图画来讲故事所以图画的美术质量和视觉冲击感是蕞首要的。这次《流浪地球》的绘本画师是国产动漫《大鱼海棠》的原美术师这二者的合作应该算是国产科幻✖️国产绘画的强强联手。

绘本里共有74幅精美图画,很多幅都是跨页的超大版面,开本可以180度的平摊开来,所以丝毫不影晌画面的观感。

选取的图景也多为小说情节中非常重要的场景:行星发动机、氦闪、冰冻的太平洋、巨大的木星等画师在构图和配色上颇有想法呈现岀来的效果非常震撼。

至于配合情节发展的文字底本,则是节选了刘慈欣原著小说里的段落,很多精彩的描写和对白都被最大程度上保留了。

“你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

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者才能而在今天只需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

在此之前我没读过刘慈欣的原著小说,也没看过电影,在看这本绘本时对作者的想象力和构思挺佩服的,“把地球带着一起去流浪”这个想法真是够恐怖,也够浪漫,这也是科幻小说的魅力所在吧,想象里充满无限的未知和可能。

《流浪地球》读后感(二):没去影院看小破球的遗憾,画集统统补齐

还有和我一样,还没有去影院支持小破球的吗?

但是没去看电影并不影响看画集啊!更何况这本画集也是有来头的——是由故事作者,刘慈欣,亲自授权,并由《大鱼海棠》美术设计,夏是夏天的夏,倾情绘制的。

其实不瞒你们说,本来我是没看title介绍的,但是翻着翻着我发现,画面还真是挺有镜头感啊——这才一看,原来夏是夏天的夏正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电影场景设计师啊。

这就解释了画面效果的宏大感,比如巨型发动机的光柱,比如被推走的月球,比如被冰封的太平洋,比如巨大的木星......让我印象深刻,忍不住看了又看的场景设计真的都太漂亮了!

而如果说电影版是以故事和其人文观吸引了观众,那么这本画集就是以集浪漫与末日感为一体的画面吸引了读者。

至少我是被这74幅原画深深吸引了,越发引发了对电影本身的好奇(但是真没时间去看啊摔!)。

另外,作为一本还是需要保留故事内核,以完成一个连续故事讲述的画集,其为数不多的文字也是尽量保留了刘慈欣的原文。

这种设置安排,对于不了解故事,没时间去看电影,又想一饱眼福的读者来说(没错,说的就是我自己)真的非常友好了。

那么,就来一起欣赏一下实拍画面吧(无滤镜、仅拼图)!

《流浪地球》读后感(三):哪有什么是永恒

十二月读完的第一本书

《流浪地球》绘本

合上这本书的时候为了缓解失落的心情,我回忆了一下最后一次完整地读绘本。想来想去应该是小时候爸爸给买的蔡志忠漫画《庄子说》系列。也许是四五岁吧,后来小学的时候又反反复复翻过好多次。那时候的绘本纸张和色彩都和现在的无从匹敌。我记得黑白色调的庄子好像常常大笑,露出喉咙里的小舌头,眼睛像红豆一样小小两颗,背着手说着梦蝶、说着自然的箫声等等智慧的故事。

许多年之后的今天再次读到后浪漫送来的刘慈欣《流浪地球》绘本,我是吃惊的。小说是很久以前看过吧,电影也还有一点印象,但是沉甸甸的这本“地球”捧在手里,一页一页翻下去,心还是会紧缩着。绘本的作者或者应该叫画家,把这本书画活了。地球在慢慢旋转,木星在被深深划伤,太阳“氦闪”爆炸,地球最终气化消失。我们不再是隐约地去想象,而是真实地触摸着最后一次日落,地球发动机运转,逃离太阳系这个轨道,在巨大的黑暗里走上宇宙流浪的几百个世代的漫长之路,去寻找新的家园。

每次看科幻,我都会被从现实中抽离,仿佛一股来自宇宙的不明引力,让我可以穿过窗子,坐上虚空的小型飞船,停留在河流的上空,处在自家楼宇和月亮中间。正如刘慈欣的《流浪地球》里展开的真实想象,我们凭什么认为这个地球、这个太阳系、这个我们目前知之甚少的宇宙就是稳定的、永恒的?我们不正是以为自己发展了完备的现代医疗技术和体系,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奥密克戎;前几年还在一直说着的全球变暖,一眨眼就成了各地的暴雨和不断侵袭的寒潮么......

记得《庄子说:自然的箫声》那一本里开篇有个故事,南郭子綦有一天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听到了自然的箫声,地籁天籁,犹如万孔怒吼,那声音像激流、像羽箭、像叫骂、像呼吸。然而大风过后,万籁俱寂,只剩下树枝摇曳。庄子说,声音本无喜怒哀乐,是我们用“人”的立场去听,则有之,用“自然”的立场去听,则无。所以喜怒哀乐是“人为的分别”而不是自然的啊。

地球这个巨大的自然界从庄子到现在,千百年来难道不也一样么。人类自以为是的理解、掌控、每日烦忧的喜怒哀乐在无为的自然面前多么渺小。或许有朝一日地球真的不得不流浪,而人类的短暂存在的瞬间里,除了敬畏自然、除了更多地读书,我们究竟还能做点什么......

《流浪地球》绘本,刘慈欣 原著,夏是夏天的夏 编绘,四川美术出版社 后浪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