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听得到噪声的房间读后感精选

听得到噪声的房间读后感精选

《听得到噪声的房间》是一本由阿番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0,页数:33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听得到噪声的房间》读后感(一):《听得到噪声的房间》一个女孩子的成长图鉴

《听得到噪声的房间》一个女孩子的成长图鉴

人家不是女子,人家是女孩子。这个时代盛产这种风气,但作者是个例外吧。阿番很强大,她是名校收割机,北京师范大学学士,清华大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罗切斯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这是很牛叉的经历。

绘画作品的质量高于文字吧。绘画很有创意,也很有张力,挺吸引人的。文字是情绪化的堆积,没有强烈的参考价值,也不是每一篇都能抵达共鸣的高度。一个女孩子的成长图鉴?也没有那么强大。别人的人生本身没有模仿的必要,更无从感同身受的借鉴。

《听得到噪声的房间》读后感(二):世界上有无数个中央美院的博士生,但是只有一个阿番

这本书粗看上去是一个女生对生活的感悟,但是读着读着就会明白,这些文字和插图是作者用来确定“我”到底是什么的。 找寻自我其实是一个无止境的事情。我喜欢用圆周率做比喻,大家都是人,所以前面的3.14都相差不大。但是细致敏感的人,花时间研究自己的人,可能能把精度提高到小数点后几千几万位。后面的那些数字,对其他人来说其实没什么特别大的现实意义。我们了解他人,大概知道他的年龄,籍贯,学历,工作……就够了。但是找寻自我,则会分析得非常细致。我是如何成长,成长期间遇见了什么事。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我的能力能做到哪里,我能接受的失败是怎样的……在这一件一件的小事中,“我”也就与其他人区分了出来。这对自己本人有非常大的意义。 这本书的作者阿番履历其实非常漂亮,她是北京师范大学学士,清华大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罗切斯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无论怎么看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在这本书的插图中,她笔下自己的形象是个苦着脸的小女孩,动不动就挂着黑眼圈。书里的文字则涵盖了她21岁到32岁的成长和思考历程。 这些文都不长,记叙的也都是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一些经历是共性的,比如周末睡懒觉,有一些是个性的,比如她对拖把的偏见。她的思考更是天马行空,主题和思考过程都很有趣。正是这些小事和思考,使得自我从人群当中区分出来。世界上有无数个中央美院的博士生,但是只有一个阿番。 书是全彩印刷,排版也让人舒服,作者的文字很流畅,说是思考,但也不是空中楼阁,会好好地把各种情况讲清楚。看了一下这本书的分类是杂文集,确实比散文要合适。

《听得到噪声的房间》读后感(三):未来的我们,终将变得更加孤独

《听得到噪音的房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杂文集,通过阿番的独特视角和思考方式,展现了21世纪年轻人的生活和思考状态。这本书不仅让人深入了解阿番的内心世界,更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在“我激动的豆腐脑子”中,阿番以活泼的语调书写她的生活和个人特质,展示了一个有时代病的、独特的她。她的文字总是激越的,无论出于快乐还是悲伤,无论笔尖冲外还是冲内,她通过书写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时代相处,为21世纪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切片样本。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年轻时代,那种冲动、激昂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感受到了那种无法言喻的青春气息。

“孤独患者的颅内低潮”收录了一些悲伤或内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孤独、迷茫、困惑和对无法改正的缺点的沮丧。这些文章感染力较强,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阿番的孤独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刻反思。在她的笔下,孤独不再是一种病态,而是一种独立思考的力量。这让我明白,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个讲道理的人”主要针对当下社会现象的一些评论和反思,包括亲密关系、男女平权、自我营销、直播时代、弱势群体等话题。阿番以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反思,让人深思。这些文章不仅是对社会现象的评论,更是对人性、道德和价值的探索。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对当下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价值观所在。

“万物思考练习”则是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和物品的重现观察,剖析它们鲜被人关注的一面,以及它们在当下产生的新的生活和文化意义。这些文章展示了阿番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人重新认识那些被忽视的事物。读完这一篇,我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思考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听得到噪声的房间》是一部充满思考和感悟的杂文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阿番的内心世界,更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适合年轻人阅读,更适合所有渴望独立思考、寻找人生意义的读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