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佐野洋子作品集:静子的读后感大全

佐野洋子作品集:静子的读后感大全

《佐野洋子作品集:静子》是一本由[日]佐野洋子著作,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佐野洋子作品集:静子》读后感(一):面对母亲,面对自己

谈母亲,谈自己,谈她们的家。作者有一种特别的能力,总是能把回忆中那时那刻的感受,真切地放到读者心里,而且用那么简单的句子,似乎每个句子,都涌动着细腻的、鲜活的感受,无法用字眼定义的鲜活感受。——感谢翻译,译得那么出色。

读了一遍,现在回忆起零星的内容,死去的大弟弟,固执地走在母亲和妹妹前面,养老院里先是多话后来爬行的邻居,母亲在花坛边长久地目送。回忆能分享吗?作者把她的回忆分享给我,我收到了。佐野女士,谢谢!

《佐野洋子作品集:静子》读后感(二):。

作者写自己成长过程中对母亲的不解与怨恨,以及由这种怨恨而产生的对自己的质疑,最终在母亲老年痴呆“几乎是成为另外一个人”后才逐渐与对方、与自己和解。阅读时有许多共鸣时刻,“我在母亲心情好的时候最是感到不安,因为我不知道她会在什么时候突然歇斯底里。”“我是爱偷奸耍滑的孩子吗?我天生就是狡猾的性格吗?”长久以来,我生命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从母亲的眼里看到自己——那是一个从品性到才能都如此不堪的我啊,那是一个让她如此失望的我啊。 “弗洛伊德曾经研究过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却忽视了母亲和女儿的关系,是因为他是男的吗?”我想,大部分母女关系中最悲剧的一点是,女儿几乎总是用孩童的目光仰视母亲,而母亲却由于【母女】和【同为女性】的双重身份而抱有一种复杂的、隐秘的心理,这种心理迫使着母亲以一种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方式嫉妒/憎恨/打压女儿。

《佐野洋子作品集:静子》读后感(三):《静子》

#2022年手边书# 08佐野洋子《静子》。 母亲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化妆,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父亲的朋友不管有多晚来家里,母亲都会做出一桌可口的菜;一辈子生了七个孩子,失去三个孩子,四十二岁开始一个人养大四个孩子,每个孩子都上了大学;母亲手巧,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每个孩子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母亲打洋子,虐待她,很小让她干活,从不说谢谢和对不起…… 这样的母亲洋子一开始就不喜欢,直到自己六十岁,母亲进了养老院,慢慢痴呆,她觉得是自己抛弃了母亲,爱一点点增加。 母亲于2006年93岁去世,四年后的2010年,72岁的佐野洋子实现诺言,去陪伴母亲。 “我也会死。有无法降生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但没有不死的人。 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要一关灯,每天晚上母亲就会带着三个孩子出现在我的脚下。就像透过夏季用的大岛丝绸来看一样,在褐色的能够透过去的雾霭中,母亲和孩子们就站在那里。 我感到宁静而亲切。 我也要去那宁静而亲切的一侧。谢谢。我马上就来。”

《佐野洋子作品集:静子》读后感(四):妈妈会变老

流着泪看完《静子》,细腻的笔触描画出岁月流年,一幅幅埋藏在记忆深处的画面都那样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妈妈会变老,妈妈无论年轻时候多么要强蛮横,都会在老去的时光里勉强磨平棱角,她的生理开始枯萎,精神慢慢抽离掉了过分的自尊,变得温和淡然,恰如其分。

人这一生的成长伴随着遗憾和伤痛,成熟是后知后觉的产物,妈妈也不是天生就懂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的专家和超级实践家,妈妈也在一步步成长变化,用她有限的智慧去照顾小孩,有的妈妈自己还没有理顺成一个稳定的大人,她却要负责另一个生命。

我今年32岁了,我读书工作,结婚买房,一步步稳扎稳打,却依然感到迷茫和焦虑,而我的妈妈在26岁时候生下我,这让我不可思议。一个小孩怎么去养育另一个小孩?

心理咨询师说和妈妈的和解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或许要花很长很长时间。上野千鹤子在妈妈在世时没来及完成这样一次和平谈判,我总也不清楚我和母亲的缘分里会不会也要背负这样巨大的遗憾,她还是能成功挑起我的愤怒,能再而三地以小时候那种方式刺痛我且毫不反思,而我已不会再逆来顺受。我能感觉到我的反击让她无力,有一次吵了她,她坐在客厅阳台上,背影很像一个可怜的老太太,又在考验我的良心。

但是她在变老了,她没有以前那么咄咄逼人,那样蛮横无理,那样目中无人。她真的是一个很差劲的成年人,但是她现在变老了之后,起码要比从前好太多了。

而我的中年叛逆没有使我变得成熟,反倒我像年轻时的她那样得理不饶人。在跟她拌嘴时候分毫不让,这样说来,我也不能算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啊。

现在的书籍太多谈到原生家庭创伤,批判父母的子女越来越多,但是为父母发声的却很少,《静子》里面洋子宽恕了妈妈,同时宽恕了自己,是在妈妈老年痴呆之后。重新认识妈妈,回顾她的一生。妈妈是个普通的人,但她如此热烈丰富地活过一生。

《志明与春娇》里有句话我很喜欢,不仅适用于爱人,也适用于亲人,“在能做什么的时候多做一点,以后就不会因为没做什么而感到遗憾。”对妈妈也是这样。

《佐野洋子作品集:静子》读后感(五):与母亲的和解

时光远去,一切爱恨情仇都开始变得灰飞烟灭。躺在养老院的床上,拍着母亲的被子,“我才应该说对不起。不怪你”,在这句洋子迟来的话中,洋子五十年的自责终获解脱,与变得瘦小的母亲紧紧拥抱,母女终于获得和解。《静子》这篇常常的散文,写出了很多母女之间从亲密到疏远再获得和解的心路历程,这段历程里,有着母亲在时代、家庭、社会中的变化,也有着孩子跌跌撞撞的成长。亲切又真实的文字下,是逃不开的亲情啊。

母亲是生于东京的中产家庭的长女,看不起农村人,对生活有执着的追求,要把东大毕业的人带回家,但又追随他去往中国,又撤退回日本。她生活精致,始终是干净整洁,妆容体面,涂上口红的“嗯嘛”一声,成为对母亲的永恒记忆;她热情开朗,善于社交,能够倾听别人的心声,所以既是父亲职场的骄傲,也收获了很多的朋友,这是母亲的特长;她对家务怀有持久的热情,在贫困的生活中依然创作出令人拍手叫绝的饭菜,这是母亲教给孩子们的一课,也是孩子们引以为傲的荣光;母亲是坚忍不拔的,三十三岁有了五个孩子,最终七个孩子生下四个,父亲五十岁撒手而去,既没留下钱财也没留下房子,母亲却用一双手把孩子们都送入大学,这是母亲最默默无闻的伟大。

但是时代的洪流之下,每个人都在发生变化,母亲也不例外。战争、战后,民主主义的洗礼,个性解放的出现,尽管母亲的本性依然熠熠生辉,但在孩子本眼里,却唯独稍稍了母爱的温情。与父亲顶嘴,折磨自己的孩子,躲避作为女儿和姐姐的责任,蕴藏于时代教养中的女性价值观全部丧失殆尽。所以也开始了洋子对母亲的逃离。两个弟弟小小年纪离开人世,被寄予厚望的哥哥十几岁也撒手人寰,父母的内心被永远的改变。四岁时被母亲甩开的手,喜爱自己的父亲早早去世,洋子成长为倔强独立的女孩,被欺负也无法哭出来,羡慕着朋友们温柔的母亲,始终思索着什么样才是正常的家庭这一命题。直到自己结婚、生子,离婚,再婚,洋子似乎也依然无法寻找到母亲对待孩子们态度的心里根源。

家庭就是没有温情的集体吗?就是一个一个的丸子吗?尽管心里有那么多的疑问,但是在这些不愿回收的过去里,依然有对母亲的内疚,不信任母亲的话而被儿媳赶出来后的悔恨,把母亲送入养老院的不安。弗洛伊德研究的父子、母子关系的理论可能无法套用,但母女间的感情又何尝不是复杂到无法言说?幸运的是,洋子和母亲之间,这种爱恨交织的亲情在“对不起,谢谢你”的坦诚中获得了和解。六十年的时光那么久远,这句对话却不算迟来。世间还有那么多母女走到最后也无法释怀。

《静子》里的母亲和洋子,真是让人忍不住流下泪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