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陈忠实的写作课读后感100字

陈忠实的写作课读后感100字

《陈忠实的写作课》是一本由陈忠实 著 / 磨铁文化 出品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8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4-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陈忠实的写作课》读后感(一):我在这本书的真诚中得到了鼓舞

读陕西籍作家的作品,总能感受到作者的质朴和真诚,不知道是否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关,比如路遥,又比如陈忠实。 最近读了《陈忠实的写作课》,书里讲述了陈忠实的创作历程和创作观,包括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干货并不很多,但神奇的是,看完后你会知道怎样开始以及继续你的写作。 陈忠实出生于农耕家庭,小学阶段没有读过书,初中时读赵树理的《三里湾》燃起了他的写作兴趣,在初二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了生平第一篇小说,之后阅读了许多国内外的经典小说,在高二时,确定了搞文学创作的理想。高考落第,回乡当了农民,依然选择文学之路,并给自己定下要求,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作品。 他的创作之路是在“不问收获,但问耕耘”信条下,苦练基本功实打实走出来的。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特别感兴趣的篇章进行分析和解剖,学习结构和表现的艺术手段;坚持写生活笔记,一本一本地写,锻炼文字表达能力和观察现实生活的眼力。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进行最基本文学修养的锻炼,经过两年,他就发表了自己的作品。 创作就是在这样的热情和投入中开始的,然而一旦开始创作,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体验,比如忘我、幸福、苦闷,自卑和自信也常交替出现,如果你写过文章,那对此应该可以感同身受。 灵感出现一气呵成的时候,仿若进入忘我之境,自动隔绝外界一切干扰,这种心流状态实在令人舒畅,不过这种时刻较为难得。 相比之下,阶段性苦闷倒较为常见,俗称“瓶颈期”。你会产生自我否定,会有“江郎才尽”之感,十分痛苦,不过这也是极好的突破契机,这时候去反思、学习、阅读,又会激起新的感悟和思想,打破思维定势,赋予创作新的活力。 经历了这些,当完成一部作品时,我们便会产生与刚刚分娩的产妇一样的心境和情绪,踏实、幸福。在完成作品之前,你会觉得与那么多经典作品相比,自己正在构思的东西简直不足为道,会产生自卑,但完成作品之后,看着自己悉心写就的成果,会觉得虽然它没有伟大作家的巨著辉煌,但渗透着自己的真诚和独特,即便是再伟大的巨著也无法替代,此时自信又会压倒自卑。这种心境是创作中的最高享受。 吴军博士写过,只有书写和孕育属于创造,陈忠实先生也将作家比作孕妇,实在是异曲同工。无论是文章还是生命,在分娩的那一刻,孕育过程中的期待、忐忑、艰辛都会瞬间化作创造者的幸福。 读到这里,作为一个育有二胎的文字爱好者,我感到了深深的鼓舞。

《陈忠实的写作课》读后感(二):作家的正,关系到创作生命

从《白鹿原》知道陈忠实,无比佩服他能创作出反映时代的经典著作,也很好奇他有怎样的创作经历。

这本《陈忠实的写作课》为我解开了心中的谜团。

虽然书名为“写作课”,但这本书并不是教人写作技巧,它是以陈忠实老师的创作观、创作经历探讨了写作中“道”的问题。

这个“道”恰恰是一个人能否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能否在文学之路上逾走逾远的关键。

陈忠实的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从赵树理的《三里湾》到世界名著《静静的顿河》《悲惨世界》等,读书是他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催生了他的创作欲望。

在阅读中外作家成长之路的文章后,陈忠实意识到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幸运的是少数。有了这样的意识,他开始静下心,努力自修。于是,两年后他开始发表作品。

从文学创作开始,他渐渐意识到创作其实是一种体验的展示,这种体验包括生命体验和艺术体验。作家想要进行文学创作,唯一能依赖的是一种双重体验,由生活体验发展到生命体验,由艺术学习发展到艺术体验。

他说:“这种双重体验所形成的某个作家的独特体验,决定着作家全部的艺术个性。”

生命体验从生活中来,艺术体验则需要阅读。其实,陈忠实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文学写作来源于生活,但不能局限于生活,因为仅凭生活体验会产生很多相似雷同的作品。

因此,作家需要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将其升华为艺术品,这一点很关键,也是能否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一点。

在这本书中,陈忠实老师还讲了很多关于创作的感受,在此不做赘述,只想说进行过小说创作的人读这本书很有共鸣。

读这本书之后,我更敬佩陈忠实老师,他说:“要走正路,一方面在反映客观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内心。搞创作的人,要歌颂光明,鞭挞丑恶,自己首先要光明一点。一个灵魂肮脏的人很难憎恨灵魂肮脏的人,如一个生锈的贴片不能颤动出音乐一样。”

作家的正,关系到创作生命。

真觉得任何写作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陈忠实的写作课》读后感(三):这本书教你写出生活的原味

提到《白鹿原》,大家都不会陌生。这部作品荣获多个奖项。茅盾文学奖;“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被列人“中国文库”系列,还被选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人的30本书”。

作者陈忠实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还著有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散文集《告别白鸽》等。2006年,他以455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作家富豪榜第13位。

他是如何做到写作高产又高效,取得这么多成就的呢?在《陈忠实的写作课》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这本书中,作者陈忠实回顾了自己的写作历程,谈及自己写作中曾遇到的困难和苦闷,同时给写作者们带来安慰和鼓励。也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大作家也曾有无从下笔的时候,原来大作家也曾有对自己的文章不自信的时候。

当然更重要的是,作者从结构,语言,素材,情感等多个角度,教会我们如何写好小说和散文。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家的经验之谈,还是一本写作秘籍。

关于写作,作者在这本书分享了很多方法和观点。我比较有感触有以下几点:

一,要从兴趣出发,敢于突破自己。

任何一个写作者走上写作这条路都是兴趣使然。村上春树一开始开着一个咖啡店,工作到深夜打烊后,开始写作,写到昏昏欲睡。开店比写小说赚钱多了,但他后来转让了店铺,专心写作。越写越得心应手。

有兴趣才更容易坚持。而只有兴趣还不够,还要不断学习,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就像作者陈忠实所说,不只是文学作品,还有自然,以及自己不懂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在写作上保持进步。

二,有出息的作家,都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要能吃苦,吃了别人受不了的苦,才能写出别人写不出的作品。

法国作家福楼拜经常通宵达旦地写作,他房间的窗户面朝塞纳河。河上的渔夫和船员都把这扇窗户当作"航标",因为它常年在夜空中闪亮。

三,充分地写生活,写生活本身蕴藏的韵味,诗情和诗意。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写作最好的素材。咀嚼生活的滋味,感受人的心理,感情,并真实地表达出来,就是能打动人心的写作。就像陈忠实在文中写他初中辍学一年那件事,将自己父亲的动作,表情,老师的反应用朴实的文字写出来,让人读出父亲的无奈,老师的心酸。

兴趣是起点,吃苦是过程,写出生活的原味是更高的写作目标。

总之,细品这本书,不仅能学到写作方法和技巧,还能了解到写作大家的心路历程,给自己更多的力量。

《陈忠实的写作课》读后感(四):从《白鹿原》看写作之道:从基础到高阶的写作艺术之旅

你是否曾为写作而苦恼,不知如何下手?你是否渴望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如果你有这些困惑,那么《陈 忠实的写作课》将为你提 供 答案! 这本书是当代文学大家陈 忠 实数十年创作经验的总结,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传授了小说、散文等文体的写作技巧。 从创作观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从思想到语言,从结构到细节,陈忠老为你全方位解析写作的奥秘。 01创作观:写作,是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入探索 作者强调,写作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展现,它更是一种对个体生命体验和情感的深入挖掘。 他强调,一个好的作品不仅需要熟练的写作技巧,更需要真实的情感和深 刻的思考。 比如他在《我们没有史诗,是思想缺乏力度》这篇文章提到,作品的品想来自写手的思想。思想深刻,写出的文章也有着深 度的思考和深刻的展现。 但我更喜欢的是下边这句,写作,是件急不得事,要通过大量的持续的探索和创造才能实现。 其实,这也是作者在告诉我们,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入探索和思考。这种创作观让人们明白,写作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思考。 02写作技巧:细腻入微,直指人心 这本书里,作者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观,还详尽地探讨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其他文体,他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这些技巧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他多年的创作经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他在谈论创作感受的时候,曾说,无论什么作品,都要有自己独 立的发现,人物描写,风景描写都是这样。 有了发现还要有自己的感受,或者是畅快淋漓或者是压抑痛苦,也或者是空虚寂寞……只有拥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才是一部好作品,才会让人在写作路上多几分获得感。 深有体验,我曾经看过许多人的作品,包括自己的,很多时候都会陷入一种盲目的自嗨状态。 我们常常陶醉在自己的创作中,认为自己的文章已经非常出 色,但却忽略了文章的实际价值和意义。这样的文章往往除了空洞的自我欣赏外,并不会让自己有多大的收获和进步。 因此,当我读到他的这段文字时,我立刻意识到他直指了问题的核心。他让我明白,我们的作品不仅需要自我欣赏,更需要具备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认真审视自己的作品,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缺 陷,并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获得进步和成长。 . 03创作初心:理论与实践的完 美结合 与许多写作指导书不同,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深入的理论指导,还有详尽的案例分析。作者通过细致地分析自己的作品,以及其他有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所讲述的写作技巧和理念。 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这本书更具说服力和指导意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学到写作技巧,还能够了解到不同作家的创作思路和风格,从而更好地掌握写作的精髓。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谈到了他创作《白鹿原》的初衷,还深入地分享了自己对乡土文化和历史的热爱。 他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土地上所蕴藏的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以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来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遗产的愿望。 此外,他还分享了自己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如何运用独特的写作手法来再现这些情节和故事。 通过作者的分享,我们能深入了解他的创作思路和灵感来源,从而更好地理解《白鹿原》以及他其他的作品。 像这种深入的剖析和分享,不仅让我们更加欣赏作者的才华,还能激发读者对乡土文化和历史的兴趣,以及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 总之,不仅是一本指导写作的书籍,更是一部文学创作的百科全书。 它不仅适合初学者阅读,也能为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作家提供新的启示和灵感。对于热爱文学创作的你来说,这本书无疑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欣喜。从迷茫到明晰,他的智慧将陪伴我们走过每一个笔耕不辍的日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