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荒原上》读后感100字

《荒原上》读后感100字

《荒原上》是一本由索南才让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荒原上》读后感(一):荒原上的沉重

借用豆瓣的介绍——“他的故事都有着十分现代又极为强悍的内核。”

我觉得“现代”在于混乱感、失落感,还有死亡、情欲、孤独、危机、血腥、冷酷、人的存在的交织,这是现代主义常讨论的话题。

“强悍的内核”在我看来是故事中挥之不去的,永恒暴力的父权、持续落后的游牧民族经历、人与人之间不知尺寸深浅的互相伤害,这些东西会继续强悍地延续下去。

之所以取名是《荒原上》,大概有致敬《荒原》的意味。

我印象最深刻的、最喜欢的是《在辛哈纳登》这篇,名叫“战士”的老马和母亲都被牛的犄角害死,并且都与父亲有关,“战士”死在寻找父亲的路上,母亲死在漫长的争吵中,这些显得十分的无理与悲伤。但父亲却找到了新女人,建新家庭。当罪魁祸首走出荒原后,“我”该如何自处?我失去了家人,最爱的牲畜后,只能在回头的路上告诉自己,一切都结束了,放下恩怨吧。所以,这是一篇关于和解的小说,也是一篇描写家庭与亲情是荒原的小说,全文充斥的是无奈,他们彼此隔膜,无法交流,相互敌视,令人窒息。最后只能用死亡来做和解,太沉重了。

之所以是在荒原上,是这里的人们什么都留不住,亲情,爱情,友情,环境,金钱,牲畜等等。只要是男人,大多爱酗酒,只要是女人,大多囿于家庭忍气吞声。在索南才让的故事中,男人,女人,小孩平等地被剥夺了生命力,这里无法提供生机,培养的都是畸形的人。人们之间无法交流是常态,动辄便滑向死亡,例如金嘎看似在标榜意志,其实是对自身存在的极致绝望。荒原就是一个渴了没水,饿了没作物,无人的冷漠地方。想说理,无人理,想走出,不可能,想抱怨,没人听,只能继续忍气吞声。最可怕的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死不掉,还要赖活着。

总之,这书看下来,主题上展示的是现代主义文明入侵后,少数民族族裔自身的危机感,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失落感。

反映的一代人理想的幻灭与绝望,精神崩溃是贯穿始终的线索,蕴含着深刻的悲剧性。

“荒原”的意象即是游牧文明没落的象征, 也是现代这个民族中的成员精神衰败的象征。

小说中的山谷、小镇、草原,就是整个西部民族区域现代社会的缩影。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看不到信仰,信仰再也没有以前的辉煌和约束力,也没有希望,只能醉生梦死、放纵情欲、享受暴力。

像是一群失去灵魂的行事走肉。

不知道这是因为今年我读的第一本书比较重视,还是索南才仁文字的确超级有魔力。我真的很喜欢他对于家庭的描述,最难忘的是开头说父亲与母亲十年的对峙,还有他书中的血腥描写,一些很巧妙的比喻。

也许看这个书,是我们恰好路过了一位未来的大文豪。他继续写好转型期中国西部人民蜕变的“精神史诗”。

也有可能是灵光一现,和海勒根那一样,将进入写民族悲惨境遇窠臼,来回打转的自我重复人。

祝福他走的更远更稳,中国的民族文学需要一位大家 ,来书写大格局、大气象。

期待

《荒原上》读后感(二):最后一代游牧人索南才让:白天以脚丈量草原,夜晚执笔以梦为马

《荒原上》是“游牧小说家”索南才让的精选短篇小说集,书名选自蕞后一部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荒原上”。

索南才让生于青海,作为一名85后,他比老一辈人更加向往草原之外的世界,然而故乡牵绊住了他的脚步,将他养育成一位地道的游牧人。

如今,当游牧文化日渐衰落,索南才让希望用书写的方式记录蕞后一代游牧人的真实生活。他虽未走出家乡,却凭借一支笔,让家乡在无数读者心中扎下了根。

索南才让多部小说曾上稿过国内知名文学大刊,如《收获》《十月》等。《荒原上》发表于《收获》,一鸣惊人,排在文学榜中篇小说前十位。

《荒原上》是一部让人意难平的小说。结尾太让人心痛了,读到结尾,居然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冬季的草原异常寒冷,狂风卷过之处,几乎寸草不生。牛 羊是牧民的全部财产,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举家游牧于荒原之上。

在这种粮食原本就紧缺的生活状态下,草原上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鼠灾。六个牧民组成了一支“灭鼠工作队”,一起前往荒原,进行一场疯狂的灭鼠大战。

六个人中,我蕞喜欢的,不是两位追爱的男主角,而是那个长得肉嘟嘟、忠厚老实、虚心好学,希望有朝一日能走出草原的金嘎。

为了团队和谐,金嘎R受着来自确罗的冷嘲热讽;为了大家,即使再累、再不情愿,金嘎都会帮厨师兀斯去远处打冰冷的水做饭;为了帮朋友追爱,金嘎介绍梦中情 人给他,并甘愿成为夜里的送信者。

那个善良美丽,脾气倔强,又喜欢诗歌的女孩银措,所有男人心中的女 神,其实是金嘎蕞早发现了她,在了解女孩喜欢读书后,又将她拱手让给与之匹配的,同样热爱读书的我。

当所有人在夜里乞求我讲故事时,金嘎却拜托我教他识字。金嘎的识字能力超 强,简直称得上是一位天才。

就是这样一个腼腆上进的年轻人,却因为确罗的一句话,选择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尊严。

《荒原上》是一场关乎种族的存活之战,大家因为同一个任务集结,也因为同一个人的离去而成长。

有人在荒原上走出童年阴影,重拾勇敢;有人在荒原上收获爱情,也失去爱情。一 夜过后,金嘎永 久的留在了荒原上,所有人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一边失去,一边拥有。拥有的让人欣喜若狂,失去的让人措不及防。

《荒原上》读后感(三):你要写草原,就不能只写草原

你要写草原,就不能只写草原

你要写野火似的晚霞渲染着草原

写树林上空漂浮着亮晶晶的雪粒子

写夜色如同流水一样散开

写草原上点点滴滴的灯火,像燃烧的皮袄似的撒在各处

写星星一片一片淡出泛蓝的天幕之后

写遥远的天际青乌乌地变动,一层一层白净起来

你要写我心爱的战马“战士”

写它鬃毛迎风飘动,每一根都有属于自己的光泽

写它犹如细碎波浪般卷曲的长到拖地的尾巴

写一群牛包围了它,轻易地捅破了它的肚皮

写荒原上秃鹫慕然现身天空,蜂拥而至,从容而冷酷地瓜分食物

你要写阿爸阿妈长达十年的战争

写一个女人的强大和韧性

写公牛来到阿妈面前,只一扬头,阿妈便飞上了天

写阿妈回光返照之际叮嘱的三件事:

不要闯祸了!再也不要闯祸了!照顾好你阿爸!!!

写阿爸突然停止了酗酒,留下了迟钝、悔恨的眼泪

你要写牧场上猖狂的偷猎者

写老金穿着一双破旧的皮鞋

写他厚实有力的脚掌牢牢地抓住大地

写我浑然忘我地奔跑着

如同躲避闪电般躲避着身后可能射来的子弹

写害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越怕就越危险

写一声模糊的回音到来,和老金扑倒在地的声音一起消失

读完这本书真的被迷住了!牧场、亲人、偷猎者、战马、牛羊群、荒原狼、硕鼠、凛冬、茫茫白雪……草原上牧民的生活习俗和生态保护的碰撞,犹如来自荒原的风,夹杂着沙粒和碎石,刮得人面颊生疼。内蒙古作家索南才让用质朴的文字、犀利的笔锋,描绘了一个真实的草原游牧世界。

他写老金的死亡“我听见‘夸嚓’一声模糊的回音缓慢地到来,和老金扑倒在地的声音一起消失……子弹,只有在碰到东西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他写“我”带着卢晓霞赴死要用永远在一起,最后“我眼前一黑,听见摩托车撞倒的巨大声响。”

他的很多篇小说的结尾都留白比较多,作者说那是他刻意为之的。他打了个有趣的比喻,“写小说就像吹气球一样,我不会把一个气球吹到它的极限点:轻轻一碰就会破的地步。它应该是一种半饱满的状态,把它放出来之后,它可能会往上飘,也可能随时往下坠落,这时候就需要读者的介入。”也许这就是他的小说的魅力,让读者有参与感,有想象的空间。

《荒原上》读后感(四):季节变换,牧场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 边缘并非世界结束的地方,恰恰是世界 阐明自身的地方。 - 书名:《荒原上》 作者: 索南才让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去年11月,索南才让凭借小说《荒原上》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成为青海省首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 - 索南才让是青海湖边的蒙古族牧人,他虽然很早离开了学校, 但在放牧时光中始终坚持阅读。虽然他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从事文学创作,但家乡草原的辽阔与深邃,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可亲可敬的人,让他的文字真诚又充满力量。 - 12岁离开学校后的放牧生活塑造了他,牧羊时的孤独让他到书籍和文学的世界里寻找寄托。因为有书,他不再孤独,日子也变的飞快,仿佛刚刚来到草场,羊群还没吃几口草,自己还没读几页书,天就已经黑了。多年后回到家乡,他不满足于记录表象的异样风光,而是站在更广阔的视角下探讨牧民的精神变化。 - 他的小说多半写的是草原牧区的故事,但并不会让我们感觉遥远。西北牧场风情也并非他文字里强调的重点,作为最后一代游牧人,他肩负亲身的经历、父辈的记忆,连同成年后外出务工打拼的生活碰撞。 - 《荒原上》没有宁静、单纯、悠扬的牧歌情调,没有在世界与本土、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中审视本民族的过去和未来。他采用一种冷峻的不动声色的叙述,关注草原的俗世生活,骏马与摩托车,牧民与偷猎者,台球桌、收音机、杂货铺与醉醺醺的赛马手……索南才让的笔下,既呈现了生态保护与牧民生活习俗的激烈碰撞,也有现代化浪潮下年轻一代牧民复杂无措的精神落差。 - 粗粝冷峻的青灰色荒原,是冬日草原真正的面貌。季节变换,牧场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年轻一代的牧民在传统与现代、荒原与都市之间“转场”。 - 人心的荒凉才是真正的荒原,正因如此,索南才让对当代草原青年精神荒凉的诊断与批判,也打动了无数读者。

《荒原上》读后感(五):荒原上,流淌醉人的故事

打开索南才让的《荒原上》,仿佛站在了他的宽阔的草场上。草场宽阔,天空辽远,白色的针毛草在夕阳中泛着神秘的光芒。 这里是年轻的牧民作家索南才让的冬牧场。一溜砖房安定的伫立在草原深处。和所有牧人家一样,屋子里,羊粪火燃起的温暖瞬间让人忘记世间所有的寒冷。 与别的牧人家不一样的是,他的家里有一个很大的书房。正是在这间宽大的书房里,年轻的作家写出了无数优秀又深邃的作品。包括这本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荒原上》。 读他的文字,仿佛一个人行走在宽阔无边的草原上。目光或追随一群、一群牛、或者是一群南归的雁;亦或者是另外一个孤独的牧羊人……而思绪也随着所见而变的深长又辽远。 那种感觉,孤独却又不寂寞。仿佛天地间只有他一个人,或者只有某一个物种。 大约,便是在这无限宽广又深邃的草原上和自然万物深入地交流,这个年轻的作家心里有了一种与年龄不符的稳重、谦卑与哲学家一样的智慧。 他曾经在一个访谈中说,我到现在唯一还没有后悔过的事情,就是从学校出来。那个时候条件不允许(读书),家在牧区,读书的话要去县城,冬牧场隔着40公里,夏牧场七八十公里。县里没有寄宿学校,必须去亲戚家住宿,又没有人照顾。加上我自己也读不进去,一说不读了家里也很高兴,因为需要人手帮助。后来回看,我在学校之外得到的可能比学校里更多,我在学校不读书,是出来之后才读书的,进学校和读书是两回事,学校是学习,不是读书…… 所以,生活的大课堂教会了他生存的技能,而在那些和羊群肆意徜徉在草原上的日子让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他从别人的故事里得到启发,也想把自己身边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这就诞生了一位杰出的作家。 那些在草原上奔走的孤独的灵魂,一次次引领着我去走近他们的孤独,他们的伟大与深刻,走近那片能够容纳万物,承载万千情绪的广阔草原…… 爱学习的金嘎、会写诗的银措、巡山队里的老金、以及那些活在故事里和活在草原上的牛羊、鼠兔、骏马和思想饱满的牧人们,他们一遍遍地用最真诚的态度邀请你,走进那片荒原,走进那些生动又饱满的故事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