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环湖崩溃经典读后感有感

环湖崩溃经典读后感有感

《环湖崩溃》是一本由杨志军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92图书,本书定价:13.00元,页数:200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环湖崩溃》读后感(一):无为,无为就好!

故事围绕我——一个科考队员和益西拉毛——一匹母马即将要进行的一场千里的环湖奔驰展开,通过回忆我几次重返荒原的经历串联起来,组成这个故事。作者优美的诗性的语言数度让我忘却了正在行进中的故事情节。

作者对荒原和荒原之外的我们的感情是复杂矛盾的,就像我对待库库诺尔和父亲时那样矛盾。

库库诺尔死了。父亲在进入荒原之时杀死了它的母亲,因为担心它无法在荒原中生存的我们收养了它。但是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却死于它的掌下,震怒之下它被彻底放逐到荒原之中,勇猛的库库诺尔最终死于母狼的攻击,我为它在青海滩头举行了简单的葬礼。我对库库诺尔又爱又恨。

益西拉毛死了。为爱千里奔袭的母马,终于,在见到亲爱的小马驹后,倒下了。在我们看来,它是为守护荒原绿色而死,于它而言,是为了找到小马驹而奋力奔跑,不知疲倦地奔跑,最终力竭而亡。白华尔旦死了,为寻找牧草的白华尔旦死在了海心山。在为二者举行天葬之际,青海湖开湖了,裂开了,沸腾了。故事定格在这里,定格在壮观的开湖景象上!

我们这些闯入荒原的“第三者”自以为是的帮助,荒原人是不能理解的,是不接纳的。但是,尽管不理解,不接纳,善良的原始的荒原人——洛桑措木和他美丽的女儿卓玛意勒还是一次次拯救了我,原谅了我,包容了我。无论我何时回来,以怎样的身份回来,他们居住的那顶黑色的毡帐永远就在那里等着我。他们的善良,让阅读的我汗颜。

作者以这样的故事在疾呼,青海湖不能再缩小了!草场不能再退化了!沙化不能再扩大了!无为,无为就好。

《环湖崩溃》读后感(二):地平线上崩塌的忧伤

一曲来自荒原的情歌。

错,如果你怀疑它的嚣张,她的野性,他的刚毅。

杨志军,1955年出生,在青藏高原生活40年,除去民族为汉,整一条西北汉子。哦当然,还要除去故作鄙夷的文明礼教。

在这部自叙的神话中,每一出戏似乎都从奔跑的画面开始,风驰电掣的益西拉毛,一匹用母性温柔感动了我的千里马,这层感动不漂浮于所有触感柔软的毛料,而震颤于随草原逆风倔强摇曳,根根针砭般竖立的草尖,心尖。

——“我们就在这图腾的万丈火焰里飞驰,用益西拉毛的四蹄,向历史的图腾镌入几个新的象形文字。”

很遗憾,那一幕幕本该惊天动地的死剧从头到尾未曾逼下我的一滴眼泪。或许杨也并没有希望他的读者神伤。可那些死亡啊:父亲、库库诺尔、益西拉毛、白华尔旦,还有那些不知名姓、形相渺小的兽和虫,难道只能算填充生死轮盘上的一方什物么……

——“在这里,荒原流了很多血,流干了,最后流出了骨髓,流出了浑身所有的水分……心已不再年轻,眼睛也就浑浊了,迷惘了,昏花了,该是闭上的时候了……”

一度怀疑,杨是怎样做到,拥有双重人格?汉族稳重传统的血液时常勃发着草原血气野蛮。他有他的花儿,他也有他的卓玛意勒。一边是可欲不可求的近水楼台,一边是迅即入怀的沙洲之君子好逑。男男女女的躯体和灵魂,素来是矛与盾的关系呵。

——“我有两颗并跳不悖的心,一颗是天使的,一颗是野兽的。我在神话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夹缝中艰难跋涉。”

我几乎是以120迈的超高速飞驰在字里行间,在面对草原生灵的横冲直撞,牧人性情夹裹信仰的殊死争斗,谁能自主放慢脉搏呢。然而,阅至行将结束的时候,我已经心平气静了,即使是观礼先前无限崇尚的天葬。到并不是源于承蒙了所谓天光启迪、神圣之气的浸染,而是因为我累了。

——“在生活的跑道上,不是所有人都在跑,不是所有跑的人每时每刻都在跑,不是所有不跑的人和不跑的时刻都属于迷惘、停顿、沮丧、颓废和怯懦。我不想跑了,我想睡觉。”

我也终于勘透了杨立此著的用心良苦

——“青色的湖,怎么就不能是永恒的湖呢?”

我们用一生去抗争

挥舞着枷锁沉重的双臂

在开湖的冰冷雾岚中惶然惊觉

环湖的恸哭聚敛起地平线上崩塌的忧伤

《环湖崩溃》读后感(三):神秘主义者的呓语——读杨志军的《环湖崩溃》及兼评其它作品

美学中有优美与崇高二说,我更喜欢崇高,更喜欢狂涛巨澜,深山古刹,荒原野风,雷霆万钧如此种种。因此,我更倾心于那种给灵魂带来震撼甚至于极度恐惧的文学体验,喜欢阅读有“骏马秋风塞北”那样豪放痛快,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样的旷远,苍凉的文学作品。草原文学一直吸引着我,不为别的,就是一想到那莽莽草原,那种广袤辽远的意境就让我着迷。当我看到书架上《环湖崩溃》时,一下子就爱不释手了。

看了之后才知道,原来作者杨志军就是《藏獒》系列的作者,是《藏獒》才成全了他的名声吧。在这我不谈作品本身反映的青海湖断裂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仅仅就作品本身的文学性写点感受。坦白地讲,我看不懂杨志军的小说。尤其看不懂这种充满着宗教般神秘主义,混杂着神秘及现实的文学语言描写。《环湖崩溃》主要描写了为了拯救青海湖,主人公骑着母性大发的“千里马”益西拉毛环湖奔跑的故事。期间,穿插这与草原女人卓玛意勒的情与欲,与“我的花儿”的爱恨缠绵,与洛桑错木的亲近疏远等回忆。主要线索清楚,但是每章在作者充满奇幻、神秘、混沌又莫名奇妙的文学语言中支离破碎,让人晕头转向。作者的语言风格带着鲜明的草原神秘主义的烙印,就像他极力描写的这蛮荒的原野一样,营造出天地初开的鸿蒙混沌的感觉。作者本来就是想表现青海湖和荒原这一旷远鸿蒙的文学形象,就这一点他确实成功地营造出了神秘混沌的美学形象,这成就了他“荒原文学”第一人的文学地位。但这种文学描写的风格是不会为大众所欣赏和接受,因为大众看不懂,在这种神秘的自言自语中晕头转向。除了给那些文学批评家以及少数的文学理论家和作家圈看看,这种作品从题材和语言上的问世,就注定了作品的“小众”风格。

反观姜戎的《狼图腾》,为什么畅销不衰?同样是描写神秘广袤蛮荒的草原,姜戎凭借对草原灵魂,集合童话与传说于一身的狼的描写,满足了人们内心想了解神秘的草原狼的渴望。作品故事性很强,又能上升到宏达的议论中。彪悍凶猛的狼,从另一个角度淋漓尽致地阐述了草原人的精神世界。继而由对狼赞誉上升到狼性与羊性的民族性格的大讨论中。草原狼的精神闪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中,这种“与狼共舞”的思想主题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思想上极具震撼。全书语言通俗晓畅,紧张刺激的狼故事被渲染得如临其境,读罢周身畅快淋漓,直叹痛快!这种阅读快感之下,还能有不畅销的文学作品?杨志军在《狼图腾》之后写的《藏獒》,正是具有上述的特点才得以畅销。也正是《藏獒》才带动他的其它作品,通过宣传也好,炒作也好,他其它的小众的作品才得以出现在广泛的读者面前。至于其文学阅读效果,与《藏獒》相比,我想肯定强不到哪里去。

看了《环湖崩溃》的介绍,才知道我之前在《十月》上看到的《西藏的战争》也是杨志军的作品。那篇小说也是和《环湖崩溃》一样的风格,既神秘又现实,在描写中夹杂着宗教传说。很多时候让你搞不清楚,明明这会是对历史的真实叙述,怎么里面又会有不可思议的神话和传说中才能出现的事?这究竟是真事还是传说?如果是一种文学描写方式倒罢了,可是作者在实际事情中写的是不可思议的情况,真是让人看不懂。这样的文学作品,不论其语言多么华丽,思想多么深邃,终究“行之不远”,只能是理论家评论家案头的读物。作者还是用它来自娱自乐吧。

那么什么样的作家能成为伟大的作家,什么样的文学作品能成为畅销作品,甚至成为伟大的留名文学史的作品?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众一定要看得懂。伟大的文学作品塑造着民族与社会的性格,反映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如果只有少数几个人看得懂,大众如何改变观念,从阅读中体验别样的生活,改变陈旧的理念?尤其是现在社会,阅读碎片化、快餐化越来越多,深阅读越来越少,文学作品再写得云山雾罩,哪里会有什么读者?

总而言之,杨志军的荒原藏地的题材确实比较好,但这种文学语言风格确实不咋地。我一个理工科的研究生,又喜欢文学,看得稀里糊涂,料想大众也清楚不到哪里去。正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学作品还是晓畅易懂更好些。一家之言,见笑于大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