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单读后感锦集

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单读后感锦集

《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单》是一本由[日]武田友纪著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单》读后感(一):幸福指南

看完的时候有非常多的感慨,仿佛就是看到了我本人,最主要的就是看完之后我更加下定决心要避开那些令我心思烦乱的垃圾信息。 我觉得真的是一本很适合高敏感人士的书,它里面说到的很多观点我都是认可的。 最神奇的事情就是大部分书中描述的事情就是我现在正在做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 回顾一下这本书,我觉得比较有感触的几个点: 1·高敏感是一种人的特质,不是一个缺点,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 但这份特质必然也是有好有坏的,我们可以看到部分敏锐的那一面,他会给我们带来好处,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坏处。他的坏处体现在对于外部的负面信息太过于敏感而导致自己接受过多难消化;而他的好处就体现在我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是十分敏感的,所以更容易比他人去捕获幸福的感觉。 2.高敏感人群如何学会快乐?要会爱自己。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要学会将自己的情绪放在首位。当自己感知到内心对于这些选择的抵触情绪时,要学会拒绝,要及时的反馈。要明白我们也是有选择的权利,我们也可以对于负面的情绪直接say No! 3.学会应用自己的敏感,也就是我们的直觉。直觉是深层思想的反馈,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直觉来寻找喜欢的事物。但直觉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做一番事业,或者是坚持做到,还是要靠自己的理性共同完成。

《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单》读后感(二):感受幸福,发现自己

这本书给我一种读着的时候很治愈,但读完了又觉得什么都没讲的感觉。作者罗列了高敏感人群可以享受到的六种幸福。富于感受的幸福可以更好地让我们与世界联结,除了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我们也可以去制造幸福。在生活中,适当地选择跟着感觉走未尝不可,从中可以感受直觉敏锐的幸福。高敏感人群善于建立联系,能够深度思考。如果能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表达出来,也可以享受表达的快乐。通过表达,也可以寻找到意见一致的伙伴。责任心和共情力有时候会让高敏感人群感到很累,作者建议高敏感人群先管好自己,再体会他人的感受。相互理解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站到别人的立场上,接受别人的观点就好,“这个世界上的差异是所有有趣的源泉”。

其实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高敏感人群和讨好型人格的关系。我觉得这两者有一定的相似,因为讨好必须要以感受为前提。但相比于“讨好”的贬义色彩,“高敏感”更多是一个中性的表达。我觉得高敏感人群正是因为有太多感受了,所以在初期可能不是很会处理。但高敏感人群往往也会注重对自己内心的探索,慢慢达到inner peace,在此基础上,利用高敏感的触角感知更加丰富的世界,与他人建立更为深入的关系。这么一想,高敏感也挺不错的。

《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单》读后感(三):摘要

如何才能找到能够说真心话的、合得来的人呢?方法之一是向外输出,这是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来让同伴找到自己的方法。

“只在自己想听的时候倾听他人的诉说”是基本原则。

一个人凭直觉认为好的东西,往往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相对应的特点。

就像这样,以直觉为指南展开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找到热爱的工作、遇到合拍的伙伴、与生命中意义重大的事物撞个满怀。

尤其是在失落的时候,人会想着“我必须改变自己”“必须为了将来好好学习”,也可能因此去看一些考资格证的书、心理学或者自我启发的书等。然而,如果你拿到这些书的时候并没有愉快的感觉,那表示这些并不是你现在想做的事,只是因为你出于不安而觉得“应该做的事”。不管是考资格证的书,还是心理学的书,如果你是出于本心“我想做”的话,你在拿到这些书的时候应该很兴奋,而且会觉得“好有趣!”。

表达的时候不必刻意修饰,也无须妥协,坚持不懈地找到最符合自己想法的表达方向吧。

,请你交给这个世界上“想做并且擅长”的人,而自己则为自己想做的工作全力以赴吧。 你无须成为一个多面手,只需要在展现自己想法和特长的同时做想做的事,唯有如此才能吸引到对自己的想法产生共鸣以及认可自己做法的人。重视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想做的事,

《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单》读后感(四):远离成果主义,花时间感受并体会过程。充分利用敏感来为自己创造幸福。

记录: 2022年阅读第258本——微信公众号《非哥笔记》

书名:《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单》

作者:日/武田友纪

点评:从这本书里,学到了“高敏感人士”这一概念。包括但不限于抑郁、不自信、过于在乎别人评价、过于顺从别人等各种烦恼,都让宿主痛苦不已,并且令其越发觉得难以与社会融入、难以与他人沟通,甚至觉得生活无趣、生命无任何活着的意义。而宿主亦易认输,觉得是一种不幸,觉得无法改变,所以沉沦,所以任其如此。其实,“高敏感人士”这一说法,鲜明地揭示了这类人群的问题所在以及解决办法。而“钝感力”,似乎正是“高敏感”的反义词,或亦为“高敏感人士”的解决之道。同时,将“敏感”的视角转化,或正是一种独特的优势。作者曾为一名“高敏感人士”,后成为“高敏感人士咨询师”。日本人真是做一事专一事,即便成为问题携带者,都可以成为问题方案解决专家。而且专注细分领域,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摘要:提升幸福感的要点有两个:1.远离成果主义,花时间感受并体会过程。2.充分利用敏感来为自己创造幸福。高敏感人士要通过以上两点来引导自己意识到“敏感确实是一件好事”“感知事物能带来快乐”,从而欢欣愉悦地度过每一天。

《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单》读后感(五):回顾《我》

我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一个高敏感人士。我的高敏感不是天生的,或者说由于我的家庭教育,我天生比较迟钝。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我逐渐成为了一个高敏感人士。当然了,这份工作带给我痛苦的同时也带给我快乐。但给我带来最大的痛苦,是源于我的一位同事。

我的同事做事拖沓,粗糙,身体不好。同时,她也外向细腻善于倾听。初入职场的我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承担了本属于她一小部分的工作,久而久之我发现,她不仅不会表达感谢,还会动不动就给人脸色看。因为高敏感,所以每次我都能第一时间感知,这令我非常痛苦。于是我向她坦白,吐露心声,本想着她会改变。但,我估错了个体性格的坚固。直到现在,我偶尔还会在梦里梦见她的脸,不耐烦生气的脸。

我来书中寻求帮助。首先,放下互相理解,我一直以来的困扰是:为什么她不理解我?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只有放下这个愚蠢的想法,才能逃脱出来。人和人之间不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快乐就好了。其次,相信他人的能力。每个人的能力标准不同,要相信他人的能力,相信别人能把事情做好。要让她去做事,而不是看不下去就帮忙做完。接着,要优先考虑自己,无论自己的共情能力有多么强,都要优先考虑自己,接纳自己,让自己开心幸福。不要每说一句话的出发点都是取悦别人,而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做让自己开心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最后,接受差异,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当你遇到时不要过分惊讶或难过。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接下来是对于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些收获。

1.存在即合理,这是我一直和来访者说的话,接纳自己的一切,尤其是自己的情绪。

2.社交也是特别重要的,输入和输出是要达到平衡的,当你在线下没有合适的交流对象时,不妨试试线上聊天。

3.做自己喜欢的事。绘画,唱歌,写日记,打扮自己。安排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图书馆,咖啡店,拍好看有趣的照片。遵循自己内心本来喜欢的方式生活。或者试试冥想,当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的时候,不妨停下来,冥想。

这本书给我的收获:太讨厌别人说,你不要这么敏感,她不是这样。又或者,你要改变自己敏感的性格等等。接纳自己的每一面,利用自己的高敏感去更好的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高敏感的性格下我们要如何应对?而不是,我要怎样摆脱高敏感的性格。我们要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爱这个世界。

新年第一本书,不错,我挺爱。推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