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高敏感经典读后感有感

高敏感经典读后感有感

《高敏感》是一本由(法) 法布里斯·米达勒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敏感》读后感(一):书摘

发在耕种号了:书摘 | 法布里斯·米达勒:高敏感 qq.com

「畏怯地远远看着它,无济于事,你最好要驯服它,学会和它一起疾驰。」

最喜欢这句,似乎是越长大越喜欢成长方法论了。句子里的「它」可以指代很多,此刻你想到了什么,那么它就会是什么,其实是每个人内心的映射。

敏感与钝感总是相对也相生,学会用敏感发挥才华,用钝感建立屏障。练习说除了自己无人在意,尝试自我承认,自我接纳。

Go straight ahead.

《高敏感》读后感(二):结 尾 | 幸福恰到好处

我遇见安娜-索菲·彼克(Anne-Sophie Pic)那天,她正从她的花园回来,怀里抱着一束幽香四溢的野花。带着满身阳光,她准备换个方式重新搭配万寿菊和墨西哥龙蒿,再加一些绿豆蔻。“我可能过度追求味觉平衡的完美”,这位高敏感者向我坦言,前面还有一句,“生活的精髓可能就在这里了”。

那一天,米其林三星女厨师给我上了一堂幸福课,一言蔽之:恰到好处。她用自己的话告诉我:“恰到好处,对我来说自是不在话下。这是烹饪的基础:若您觉得一头雾水,唤不起任何情感,那就不要动手了。不过,也不都是如此:恰到好处的闪现可遇不可求。有平的、凹陷的、凸起的……”

恰当的艺术,即高敏感的艺术,也是幸福的艺术。我暗自思忖,但并不能诉诸推理或智力,不能用强度或数量衡量它,无法对它做计划或预测。然而,我们能够领悟它,能够用我们丰沛的、完整的感受去觉察它。它是真实的艺术,仅此而已,是高敏感者用身体里的所有纤维、头脑里的所有思想感受到的真实。

它是一段爱情故事;它是祖母从烤箱取出她的奶酪派时脸上挂起的微笑,如此简单,又如此美好;它是在母亲节或父亲节时,孩子带回来的一张画;它是喜剧演员适时摆出的语调和撂下的妙语;它是菜农看到自己种的番茄结出第一茬果实时的喜笑颜开;它是我们立刻想要分享、传递的欢快情绪;它是一种成就感,透过它,我们知道我们饱满的人性正在舒展。

我们把幸福界定为一种持续的舒适状态,一条既无隆起也无凹陷的坦途,一类感到满足的替代物。幸运的是,高敏感者的生活并不与这一狭隘的说法相呼应。

高敏感者的生活是真实的生活。它持续追求“哇哦!”与崇高,追求真相与公正;它不满足于浅尝辄止;它要求你撸起袖子接触现实;它要你投身于你的所爱。

你会有经历挫折的时候,它们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福分——因为它们,你不满足于庸常,你总会在追求中走得更远。你会在一条本身就是幸福的道路上前行。

因为这是所有高敏感者找到的钥匙:幸福,即参与生活。我们都深爱着某些东西。你呢?你爱上了什么?找到自己的方式和道路,让自己从自身的真实里得到滋养。

领受这份礼物吧,是它为你带来最初的喜悦,真正的幸福……

《高敏感》读后感(三):光阴流转,寒山潸然泪下

光阴流转,寒山潸然泪下

——为《高敏感:被低估的品质与天赋》中文版而序

高敏感者为数众多,这些人认为自己难随大流,却不总是敢于启齿:比旁人更敏感、更易情绪满怀、更具共情能力,偶尔与身边的他们拉开距离。而中国思想、中国社会对高敏感这一现象有过格外的关注。

孔子无疑是最早指出敏感绝非缺陷的最伟大圣人之一。夫子的这种思想曾记载在册:一个痛失考妣、亲朋的人,若未能泪流满面,便是不合乎礼的,意味着背离了自己的职责。孔子同时指出通过礼仪、教育和文化与我们的敏感性建立联系。

与其深陷敏感,不如让它形之于外!

孟子——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之一,甚至强调,敏感性是一切道德的源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人们焦急万分,想要伸出援手。孟子的教导使高敏感者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并不反常,它是人类固有的品质。我们需要借此品质,树立起对他人、对地球的责任意识。

把我们的高敏感性转化为力量吧!世界将因此更加热气腾腾、充满柔情。

佛教启示我们重觅内心之自由,于趋俗的社会境遇中抽身而去。高度敏感便是一条通向真性情的道路。佛家高僧、大师同样向世人揭示了可以让当下任何一位高敏感者幸福生活的方法。

由此,我想到唐代著名诗僧寒山的诗,它们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映射出人类生存的悲剧色彩,这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有关高敏感性最美的记载之一。光阴流转,寒山潸然泪下。出于对他人、对世界深深的爱,诗人邀请我们向“悲天悯人”敞开怀抱,敦促我们培养敏感性。

对高敏感性的思考与体验,中文里的传世宝典蔚为大观,拙著如今有了中译本,这让我尤其引以为豪。

今天,得益于神经科学的贡献,高敏感性的轮廓更加清晰:神经科学解释了为什么某些人的大脑具有强烈的敏感性。同时,进化史也向我们表明,自古以来,任何人类族群都需要大约20%的个体成为高敏感者。因为高敏感者能够明察秋毫,保护部族免受伤害,他们能够发明新方法,创造新的可能……

当今世界,技术、效能横扫一切,高敏感性这些珍宝岌岌可危。一味追求高效与收益,人类正在被迫走向自身的机器化。这是任何一个生命体,尤其是高敏感者苦难深重的根源所在。

而伟大的中国传统,无论是儒释道哪一个维度,均有能力阻抗由技术引发的非人化。

为我们的敏感性正名吧,好好关照它。

这正是本书邀您踏上的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