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女儿90岁》读后感1000字

《我的女儿90岁》读后感1000字

《我的女儿90岁》是一本由[意]吉娜·柯勒蒂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2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女儿90岁》读后感(一):这一生,你还能陪伴妈妈多久?

《你好,李焕英》的热播火爆,让贾玲和妈妈的催泪故事家喻户晓。毫无疑问,妈妈是最伟大的女人。妈妈这个词,就是叫一叫也会有力量。 你会把年迈的妈妈当成你的女儿一样去照顾吗?意大利演员吉娜就把她90岁的妈妈当做女儿一样,悉心照顾直到妈妈离开。 在《我的女儿90岁》一书中,记录了吉娜陪伴妈妈晚年的日常点滴。她们勇敢地与时间做着不平等的斗争,两个人共同承担着岁月的压力。

我的女儿90岁

评价人数不足

[意]吉娜·柯勒蒂 / 2021 / 广东人民出版社

《我的女儿90岁》读后感(二):从告别中领悟生活

当一个老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往往会出现记忆障碍、判断能力、方向感和理解沟通的能力减弱的状况,这时她往往需要他人24小时的照顾,她也变得越来越依赖他人,就如同孩童依恋自己的父母一样。《我的女儿90岁》讲述的就是53岁的女儿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93岁母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吉娜53岁,是演员、吉他手、歌手、踢踏舞者,父亲已去世,她严格意义上没有自己的家庭,只有一直陪伴的未婚夫,还有一个需要照料的年迈而严苛的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在《我的女儿90岁》中,吉娜真实而平静地讲述了她照顾母亲直到她去世的过程,这其中既有痛苦、挫折和困惑,同时也夹杂着幸福、欢笑、温柔。

吉娜的母亲是个脾气有些倔强的老人。她不能接受别人为她做决定,一方面她坚持自己要做的事情,另一方面又像个孩子一样,需要人哄,光是护工都换了好几任。但是吉娜无法弃之不管,她一边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应付母亲治疗需要的费用,一边像养育女儿一般地照顾这个曾经抚养自己长大的老人:帮母亲清理粪便、又唱又跳给她表演儿歌、帮她整理衣物……吉娜尽量耐心地做好自己本分,但有时还是或因为不耐烦或者意见分歧造成彼此的不舒服。《2020年阿尔茨海默病事实和数据报告》显示,阿尔茨海默病对护理人员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包括严重的情感、经济和身体困难等。吉娜好几次都需要和专业心理人员沟通交流,才使得她能调整心态坚持到最后。所以中国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还是有一定客观原因的。

吉娜并不是个专业作家,所以我们在《我的女儿90岁》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她直白式的描述,或许是因为她演员的身份,我们在这些告白中看到了很多画面感的语言,真实且直达心理。吉娜一点也不做作,她把在照顾妈妈过程中的各种小开心和不舒服都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这就是在老龄化社会中我们为人子女必然要经历的心理历程:从不舍得她离开,到能平静地接受她的离开。

吉娜的母亲在以“吉娜和妈妈”为题材的电影首映的当天去世,吉娜以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母亲最真挚的爱。当某一天需要我们成为我们父母的“父母”时,我们做好准备了吗?像吉娜一样不苛求自己,尽自己所能不留遗憾就好!

发表于2021年10月15日《宜兴日报》

《我的女儿90岁》读后感(三):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今年最火的电影界的黑马是哪部影片?答“《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我一直没有勇气去看,连预告片我都没有勇气点开。就像,书案上的这本《我的女儿90岁》,我也没有勇气去翻阅。想起猝然离我而去的那个人,心底就像被挖了一个洞,越来越大,快要吞噬我。就像此刻,我已竭力试图让自己平静地敲键盘,但是眼泪还是夺眶而出。

母亲走后,我已不敢过母亲节。虽然,我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此刻,年幼的女儿问我:“妈妈,你怎么流泪了?你是想外婆了吗?我不要你想外婆,不要你伤心……”是的,仅仅开头那句“然而这几年来,我们的角色已经反过来了。我成为了我母亲的母亲。”在母亲突然离去那天,一切都毫无征兆。或者,其实在她去之前的几天已经有所症状,只是我没有想到那代表了什么。母亲猝然离世,我们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后,听到急救医生宣布她死亡后,我还迟迟无法相信她的离开。那个痛心的夜晚,我跟友人说:“我希望来世她能是我的女儿,这一次,换我照顾她……”所以,吉娜·柯勒蒂的这本《我的女儿90岁》,是多么让我羡慕她还能有个90岁的“女儿”,能有一声“妈”喊,是多么幸福!

吉娜对母亲的理解与照顾,我感同身受。不同的是,她的母亲还健在,而等我理解的时候,母亲已只能活在我的记忆中了。时间是不公平的,小时候我们总盼着长大,等呀等,等到我们终于长大的时候,照顾我们的父母却老了。花白了头发,干瘪的皱纹爬满了额头。时间若只是让他们的身躯变得佝偻,那得是多温柔的惩罚。但是,时间的无情更在于,夺走了他们青春的同时,还夺走了他们的健康。疾病困扰,有多少子女像吉娜一般细心、耐心地照顾父母。当年,我的母亲曾是这般埋怨我——你的眼睛里面只看到你的孩子,看不到你的父母……

想到电台中某段广告,大意是孩子感冒发烧,年轻的父母恨不得身有双翼带孩子看医生,分秒必争。但是父亲生病了,老母亲打电话给儿子、女儿,个个都说很忙,没时间,最后年迈的老母亲带着老伴出门挤公交去医院求医……多么鲜明的对比,我们也会老,老了也会饱受疾病困扰,谁来照顾我们?

想起很久以前,日本老年人自杀率引起了全球广泛的关注,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老了,心里的自卑与不甘,更需要子女的理解。但是生活的压力,有多少子女是真的如吉娜这般理解母亲呢?子欲养而亲不待,空留悔恨已晚矣。

吾辈能有把对待子女一半的耐心交于父母,一定会少很多很多遗憾,这是多么痛的领悟。母亲,下辈子,您可愿意做我的女儿,换我,来照顾你?!

《我的女儿90岁》读后感(四):《我的女儿90岁》——尽我所能,不留遗憾

“这辈子,你能陪伴她多久?”

中国有句古话: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此话从反面来告诫我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但真的很多人都是失去之后才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今年大火的《你好,李焕英!》从侧面也反映了这个现象。

也许是因为女性天生的母性光辉,年迈生病、无法自理的父母身边,多半都是女儿在照顾。

母亲节的时候和妈妈视频,意外的看到妈妈眼睛红红的。略带着哭腔告诉我,她想外婆了。是啊,虽然自己已经是外婆的年龄了,内心也依然希望有个人把她当做孩子。妈妈也一直都很后悔,觉得自己没能对外婆更多照顾,才导致外婆去世的比她所想的要早。那一瞬间,我内心是有些惭愧的。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才能体会妈妈的心情,但也因此,对妈妈的关心远不如对孩子的关心程度。甚至父母生病,我都没有能在身边陪护。妈妈总是宽慰我说没关系,她和父亲还可以互相照顾,等我退休了,就可以一直陪着她了。而我也总是很轻易就这样说服了自己,安心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我的女儿90岁》,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起未来,思考该如何更好的陪伴。

此书来自意大利演员吉娜.柯乐蒂的亲身经历,曾被改编成舞台剧在意大利公演。不得不说,故事中吉娜的妈妈是幸福的,因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有女儿的陪伴,也受到了比较好的照顾。

吉娜因为某些原因,并没有自己的孩子,甚至没有自己的家庭,只有一直陪伴的未婚夫。对于母亲老了所要面临的一切,一开始吉娜是略微有些抓狂的。吉娜母亲的衰弱,让吉娜觉得十分痛苦。的确,老人在生病之后会变得非常难以照顾。特别是像吉娜母亲这样脾气甚至还有些倔强的老人。她不能接受别人为她做决定,一方面她坚持着自己要做的事情,另一方面又像个孩子一样,需要人哄。吉娜努力在工作和照顾母亲中寻求平衡,并且不断的在调整自己。

父母总有老去的一天,我们做子女的不要等来不及了再去后悔。少刷一些无意义的视频,多陪伴陪伴老人吧。

书中让我感受比较深的还有经济的问题。作为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因为有妈妈一直宠着,我从来不会为了钱的事情烦恼。看了这本书突然觉得有些事情真的是我想的太少了,经济上的保障会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幸福。

很多事情,也许我们没办法做到完美,但尽我所能,不留遗憾就是最好的。

《我的女儿90岁》读后感(五):怎么面对衰老?又怎么和衰老的父母相处?

以前连续熬夜,白天还能活蹦乱跳的,现在熬一个晚上,好几天都缓不过来;以前喜欢煎炸油烹的食物,现在清淡的才吃得下。 某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衰老。我是很怕衰老的,记忆力变差,行动迟缓,皱纹横生…… 而我们的父母更甚,有一天看到妈妈的皱纹从原本浅浅的变成了深深的,白发增多了好多,才发现父母比我们先面对衰老。 小时候,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他们无所不能,无所畏惧。以至于没想到有一天,他们也需要我们的照顾。 我们怎么跑,怎么跑,也跑不过时间,我们成熟的脚步根本赶不上父母的衰老速度。 面对父母的衰老,我们能好好的照顾他们吗?成为父母的“父母”吗? 如果实在手足无措,不如看看别人怎么和年老的妈妈相处的吧!意大利作家吉娜·柯勒蒂将她和渐渐失去自理能力的母亲之间相处的故事写成了《我的女儿90岁》。 母亲90岁,吉娜也53岁了。她是演员、吉他手、歌手、踢踏舞者,生活丰富多彩。年迈多病的妈妈需要她的照顾,生活又多了份责任,不可避免的,照顾的过程中充满了绝望、痛苦、困惑,但是更多的是幸福、快乐和感动。

1、接受衰老,它是生命的一部分 目睹父母的衰老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吧!作者亦如是,因为衰老意味着再也回不到过去。毫无防备地看着妈妈变得瘦弱,不能自足,无法支配自己的身体。 这一切,带来的不止恐惧,还有惊愕,原来双亲健康是多么幸运的事。但衰老又是不可避免的 而比这更麻烦的是,作者和妈妈的争吵依然存在,冲突时不时发生。 有时候也会愧疚,妈妈已经不能自理了,不能跟她吵呀,也不能砰地关上门,扭头离开。 但父母和子女没有隔夜的仇吧,吵了没有一会儿,作者的妈妈就会像个孩子一样,向她讨糖吃。她也会在妈妈没说完时,就往她的嘴里放小点心。 这大概就是多年母女的默契吧!其实,争吵也没有关系吧。不管是哪种关系,即使亲密如母女,也还是会存在冲突的,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但母女和其他关系不同的是,双方都知道,不管怎么吵,她们的心始终是在一起的,不会偏离一分一毫。 所以不必担心,父母老了,要怎么压抑自己的怒火,怎么顺着父母。正常相处就可以了,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 接受衰老,不用害怕,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做好准备,也没有关系,顺其自然就好了。 2、活着,不要忧伤 “今天古铜色的女人就是明天干瘪的李子。” 作者50多岁了,她有时打量着镜子中的自己,会问自己我什么时候开始衰老了?是最近忘记涂美容霜了吗? 她也会和妈妈谈论衰老的话题,两个人会互相慰藉。正如有个说话,女儿长大了,妈妈就多了一个闺蜜。对于女儿来说,何尝不是呢?妈妈就是闺蜜。 妈妈并不会因为年岁更大,而不会害怕死亡,她有时候也会跟作者说“我怕死”。 女儿每次都会让她乐观一点,贴在她身边几分钟,让妈妈感受到她的存在。 作者期望妈妈能对看淡死亡,其实也是期望自己能看淡。 我们都只会有一个结局,一个终点,那就是死亡。这是自然不可逆的规律,既然无力反抗,那就坦然的接受吧! 活着的时候,别忧伤了,毕竟我们的生命有限。 这本《我的女儿90岁》给了我很多力量,让我知道大家都在面对着衰老这个人生的课题,我并不孤单。 衰老和死亡都不可避免,我们能做的的就是珍惜每一天,活好每一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