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廊桥夜话》读后感100字

《廊桥夜话》读后感100字

《廊桥夜话》是一本由张翎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1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廊桥夜话》读后感(一):对在山、水、廊桥之中 ,在贫穷逼仄之中行走的人们的倾听与记录

阿贵妈、阿贵爸、阿贵、婆婆…他们是长在土里,困在泥里的生命。张翎并未让他们,生在土里的人看清他们活着,挣扎着的意义,只是以较为陌生但毫不冷酷的角度,通过人和人、人和山之间的纠葛来诉说每个活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活着就是意义。而阿意是是钻出土,冲出泥的留学生,是乡村中渴望逃离和希冀回归的矛盾体代表。阿意回乡则为书里血浓于水,痛苦与温暖交织的亲情与乡情添上重重一笔。山,水,廊桥承载着三代人的生命故事,廊桥夜话正是讲述这三代在命运里忐忑行走的故事。

《廊桥夜话》读后感(二):廊桥夜话

真实的反映了封闭山区的社会问题,骗婚发生在三代女性的身上,媳妇熬出头就变成了凶恶的婆婆,积压在心中多年的怨气容不下一丝设身处地的着想便着急的发泄在下一个儿媳妇身上,世世代代。婆婆的苦代替不了儿媳的苦,也不能因此宽恕婆婆的歹毒,这一场又一场的骗局,每个人都是把另一个人生活拉下深渊的罪人,每个人都不可饶恕。

阿贵妈对这样一眼看到底的生活无比绝望,于是有意让自己的女儿阿意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开拓了女性在这个封闭山区的另一种可能,阿意拥有了全新的人生的同时也背负着从小背井离乡的重担,失去了熟悉的故乡和母亲的怀抱,这又会成为她一生的遗憾。“所有的好事不会落在一个人头上”,所以人总要选择接受“哪一种好事”,在孩子没有辨别能力的时候,只能由父母代为选择,而父母有时做的选择是基于自己人生的欠缺,这样看似圆满的决定又会变成另一个人一生里新的遗憾。所以才有了那句话‘父母一生都在等待孩子的感谢,而孩子一生都在等待父母的道歉,于是他们都永远等不到了’

《廊桥夜话》读后感(三):人生有很多种活法,每一种活法都它存在的理由

这是第一次读张翎的书。一座名叫五进士的偏僻村庄里三代、四个女人的故事。婆婆、阿贵妈、阿珠三个因骗亲而进来的女人,在时间的暗流里,道路的逼仄里,贫穷的吞噬里在在地踏进同一条河,消耗着直至麻木。而阿意的角色和轨迹是那么与众不同,她是唯一一个不是走进来,而是走出去的女人,仿佛是撕开五进士村已经道为平常的贫困与苦难的一道光亮,这个角色的存在代表了整部小说蕴含着的希望。

无论是婆婆婆媳,丈夫妻子,还是父母孩子,姐姐弟弟,所有人在各自的欲求和关系链里纠缠着,谁也没有赢过谁,生活就这样在无解、压抑里慢慢地过去。阿意的外国丈夫和外国丈夫的女儿的出现,让叙述的视角又变得更加的广阔,跨出这个狭小的村子里,让思考和情感有了更多的出口。

书里的文字风格让人觉得舒服,没有过度的描绘赘述,点到为止,用词温柔,平和,干净。

“我们和阿意一样,一生都在渴望逃离与希冀回归之间撕扯纠结”,其实不止阿意,书中的主要人物,每一个人都撕扯过,只是有的人坚持着,有的人提早放弃了,书的最后写到,“人生有很多活法,每一种活法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所以总有人要再次踏进同一条河。

《廊桥夜话》读后感(四):廊桥夜话

叙事中写尽三代女人的各自的苦楚,婆婆:被骗进村里为了逃走摔成了瘫痪,瘫卧在床还要用心安排着一大家子的“日常”;阿贵妈:被阿贵爸的一张嘴和衬衣口袋别着钢笔的书生气骗进了五进士村,两次出逃却又为了孩子回来了;阿意:是阿贵妈的希望也是五进士村的希望,但是阿意却想逃离阿贵妈逃离五进士村…每个人都在与苦难的命运回旋。

文中几处描写景色的段落特别有代入感,彷佛自己就是置身于那样的景色中:“1. 天已经带了些隐隐的秋意,阳光把山把树把田把路都照的白白亮亮,河面上泛着薄薄一层银沫子。2. 天还早,天边的鱼肚白里刚刚露出第一缕红粉。山在这个时候还不是绿,绿是半个钟点之后的事,这个时候的山还只是深深浅浅的青和灰。在日头出来之前,什么都是湿的,山,路,田地,树木,山的褶皱里漂浮着一些朦朦胧胧的雾气。3. 白日里下了一场雨,雨后的傍晚阳光厚腻,空气微甜,风吹过来有些寒意,树叶子窸窸窣窣,廊桥在暮色里散发的气味与白天不同。此刻廊桥在路的尽头与山的起始之处孤独地匍匐着,威而不怒,仿佛是一件镇住一切邪瘴之气的宝物,让人在他面前不禁屏气屏声静气,踮着脚尖行路。这个时分山野的景致,更像是一副以灰色为主调的水墨画。”

《廊桥夜话》读后感(五):不说道理,不做评价,就看看现实吧

故事很薄。可能因为是听来的故事,作者后记也单独说自己是那个脱离故土的视角,所以整体看下来故事本身并不算深刻。这个深刻不是说要讲什么道理或者说什么哲学,是作者给自我定义为旁观者本就没有感情的倾注,很正常也打动不到观众。代序写得也一言难尽,我本人非常讨厌在前言复述故事的人,那些黏腻的表达和情节的复述真的让人看得皱紧眉头。

不过,即使是旁观者的叙述,也让人看到了那些女性的疼痛。

被娇宠得花儿一样的姑娘,被混在社会糟烂日子里的男人存心用花言巧语骗了去,一骗就是一辈子。可他人却始终还是用挑剔的眼光看着这个姑娘,讽刺地说她:谁让她没有守好最后一道门。从此她对也是错、错也是错,是命、是运、是自己作践自己得来的日子。而那些加害者们扯着牙花子,高高在上说尽了所谓道理。然后她们受着委屈,让恨意浸染着,一天天地黑了肚腹,再等待着将所有的恨意倾泻在下一个被骗的姑娘身上。诶,好像也说不出什么,都是人们自己的选择。谁又有资格去质疑别人的人生呢?

最后,作者的文笔其实是扎实的,流畅、清爽、不造作,不过缺点流动的东西,是打磨出来的文字。不算非常喜欢,但是有机会还是可以看看她其他的作品。

就这样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