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最慢的是活着》读后感锦集

《最慢的是活着》是一本由乔叶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25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慢的是活着》读后感(一):我们都欠自己一次热辣滚烫地活着

《热辣滚烫》播出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这和《最慢的是活着》这本书形成了一个有趣,又似乎必然的联系。

乐莹为了自己活出了热辣滚烫的人生。乔叶写出的活着是这一位或那一位女性的身上聆听、记述、体察到的经验、情感、隐私,使她愿意相信,女人的命运、情感和痛相互联通、相互映照,也相互慰藉。

一个女人的一生,是乔叶永恒致以敬意的小说叙述时间,“活着”,是乔叶衡量人性的时空尺度。

乐莹击出地每一拳是向过去地告别,是重塑自我的勇气,也是证明女性自我成长的颂歌。乔叶笔下的女性是本质性的,由历史贯穿了个体的女人。不是男人主宰的宏大历史幕布下罕为人知的、喁喁凄切的女性低语,不是成长中不愈的伤痛中辗转的心灵景观,乔叶的女性倾向于截断历史脉络,将个案的女人放置在社会现实的环境、关联中观察打量。乔叶的叙述真淳敦厚,对女性命运投以温厚的凝视、耐心的追索和平实的记录。

贾玲,用一种女性导演的视角在阐述着一种询问: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何种生活值得一个女人追求?何种爱值得竞逐和哀悼?乔叶的《最慢的是活着》在表达一种困惑:婚姻是什么?爱情是什么?男人是什么?女人呢?

乐莹在那“一点都没受伤”的一跳后,明白了自己不是为了讨好而活着,而是为了成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而活。乔叶的《最慢的是活着》中的“我”也在经历了太多的“单打独斗”的日子后能够理解了奶奶的“恶”,那是隐藏在恨之凿凿后的爱之切切。那是对“我”的一种修正,也许那爱过于直接,会把人灼伤,但,真爱很多时候都是以千奇百怪的方式出现的。

乐莹过往的生活是不堪的,她渴望的爱情,亲情早已如同被墨汁洇染了的宣纸,被人利用,被抛弃,被嘲笑,这似乎不只是乐莹的生活。多多少少集中又放大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所以为自己打一场拳击便成了乐莹的目标,成为活出真实的自己,以独立的精神擎起生活,以自己的有所作为来抵抗支离破碎的现实。

而乔叶笔下的奶奶在看穿了生活本质后依然顽强的,有很多理由地活着,让灰色的日子里总会有一抹亮色的存在,也让“我”明白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不喜欢我,你一定会成为别人不愉快的理由,但依然要认真地活着!

支撑小语:热辣滚烫是活着的方式,在抛弃了悲观,怀疑自我,自卑后的乐莹用一种酣畅淋漓的方式释放出自己的激情和能量。这样的日子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是在快速流失的时间里按住了最慢的按键:为自己活一次,悠长,深邃,丰美的如同乔叶书中所有的女性们,传承和延续了有根的力量。在滚烫的日子里,慢慢品出自己的生活。

《最慢的是活着》读后感(二):乔叶的文字画卷:从农村到城市的心灵变迁

乔叶的文字是有根的,她笔下的文字,既质朴真诚,又深沉含蓄,她用独特的笔触描绘出生活中的细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场景之中,与故事的主人公一同经历那些喜怒哀乐,感受生命的荒诞与艰辛。

她善于用平淡的语言去描述那些深刻的情感,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将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她的作品。即便是探讨生与死等沉痛题材,也能写得纤细动人,情节的转折往往出人意表却又显得自然天成。

这本《最慢的是活着》是她十多年前的作品集,共包含四部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以女性为主角,关注理想、城乡、社会、人情、成长等方面。

小说《最慢的是活着》不仅仅是关于个人和家庭,它还触及了更广泛的主题,如时代转变、生命流转,以及民族精神的传承。

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展开,作者通过第一人称叙述了她祖母的一生,揭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复杂情感,通过主角的成长历程反映了不同代际之间的观念冲突和情感纠葛。主角从叛逆乖张的个性出发,逐渐理解并重新审视祖母的一生。这种情节设置不仅展示了个体的成长蜕变,也体现了家庭内部深层次的情感联系。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祖母内心的挣扎和无奈,也展现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小说中的文字朴实自然,情感入微,充溢着生活的真实氛围,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在祖母即将去世的时候,作者这样写道:“你要死了,我还是需要挣钱。你要死了,我吃饭还吃得那么香甜。你要死了,我还喜欢看路边盛开的野花。你要死了,我还想XXXXX。你要死了,我还是要喝汇源果汁嗑洽洽瓜子拥有并感受着所有美妙的生之乐趣。”这样的句子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笔功底,也体现了她对生命变迁的独到洞察。

书中的另一篇小说《叶小灵病史》是一部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个人困境的作品。叶小灵的经历反映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对城市人身份的渴望和焦虑。这种对身份的敏感和焦虑是许多农村人在面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共同体验。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多次探讨“理想与现实”的问题,叶小灵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己的城市人理想,而当这种理想突然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闯入”她的生活时,理想反而破灭了。小说中最后写:“她还不如病着呢”。

乔叶的文字有乡土气息,她的文字读着读着,甚至会感觉到一种方言的节奏感。她的几乎每一篇文字都包涵着这样的一个主题:从农村到城市,或者从小镇到城市,或者从城市回到农村或小镇,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波澜到了乔叶笔下,变得无比生动,也无比深刻,如同一幅精致而富有层次的画卷。

乔叶的小说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生动传神,如在眼前。这些细腻的人物描写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

小时候很喜欢读小说,有一年暑假,在一个亲戚那里看到一册某大学图书馆装订的《小说月报》十年合订本,随手翻开,却一发不可收,连续花了将近二十天时间,将里面的每一篇文章全部看完。后来,《小说月报》每期必买,也常买《十月》、《收获》等文学刊物。

《最慢的是活着》最初在2008年发表在《收获》第3期上,被《小说月报》转载。作为正统文学,《小说月报》的影响非常大。张艺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改编自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张艺谋自己说他就是在《小说月报》上看到了这篇小说,才有了改编成电影的念头的。当初我听说了“秋菊打官司”的片名,也在第一时间就想起了《小说月报》上的这篇小说。

可是,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玄幻、盗墓、穿越、同人等类型小说开始大行其道,虽然也偶有精品,但是内容天马行空不接地气,我对小说的兴趣也就淡了许多。印象中,大概有将近十年没有认真的读过小说了。《小说月报》也不常买了,尽管,偶有出差在路上的时候,手里还是会经常拿一册来打发时光。

近年偶然会看到一些新生代写作者的书,他们文字是飘忽不定的,是蜻蜓点水的,是自说自话的。这让人对文学时常会发出江河日下的感慨。

而乔叶的文字是可以留存的。当然,作为一个70后的作家,她的文字天生便会更厚重一些。

《最慢的是活着》读后感(三):我们总是在自己爱的世界里模糊不清

· 真正的委屈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的。 无处诉,无人诉,不能诉,不敢诉,得生生闷熟在日子里 ——乔叶 · 这本书节选了乔叶的四个中短篇,《给 母亲洗澡》写我在给母亲洗澡的过程中,回忆母亲两次中风的缘由和“三金”被骗的经过,粗描出一个豫北农村妇女勤劳纯朴的轮廓。另一篇《明月梅花》写明月梅花两个女孩,梅花大明月一岁,但在一次车祸中不幸意外身故,二姨也就是梅花的母亲受不了这个沉重的打击遂引发的一系列~ —— 我在和朋友的聊天中勾起对奶奶的回忆,对于奶奶这个已经像钉子一样钉在我记忆里的亲人,不用想也忘不掉。因为从我出生起她就不喜欢我,而她的不喜欢造成我和她几十年情感的对峙,直到父亲去世这种局面才开始有所改观 · 奶奶年轻丧夫老年丧子。人生的三大不幸她遭遇其二,封建、自私又狭隘的她把这一切都归咎于自己命硬,因我出生的时间属和她命一样硬的,加之我和她长得又像,所以她极其不喜欢我 朋友道出她不喜欢我的原因其实是:她对待你的态度,就是在对待她自己,对自己当然就是最不客气了 · 整篇小说让我动容的地方:在奶奶时日无多时嘴里一直含混不清地念叨“嫁了”,问她谁嫁了,她说让我的两个嫂子再嫁…… 到这里,被奶奶的善良醇厚深深感动到!奶奶婚后三年即守寡,她不愿再让孙媳妇们经受和她一样的艰辛苦痛和酸涩 · 而我也在她去世后才发现,她之所以喜欢领着二哥睡木柳床,是因为二哥和爷爷长得像…… 奶奶整日不停织出的布匹,那二尺七寸宽三丈六尺长的尺寸,难道不是奶奶锁住自己寡居之心的平面吗?就在奶奶去世那天,织布机散架……她的坚韧彻底解脱 —— 叶小灵让我看得心疼,她长得漂亮,生性要强,家里又只有她一个女儿,所以打小就把她娇宠成公主。可孩子是个理想主义者,她不知道理想其实就是理性地想,如果要把理想当现实,那必定会被生活打得鼻青脸肿! · 当我看到她为了变成杨树市人而要嫁给一个跛脚时,我心想这叶小灵还真让人佩服,为了理想不惜飞蛾扑火,倒也算勇敢,可她又把婚给退了!那不就全完了嘛,要我说你真要是十足的理想主义者,那你就要有向死而生的勇气,不达目的不罢休,那种既要又要的人往往会落得两手空空 · 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