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茶图鉴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茶图鉴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茶图鉴》是一本由李韬著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茶图鉴》读后感(一):品一杯香茗,揽一缕清风

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我国人民饮茶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时期。五千多年来,茶叶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品一杯香茗,揽一缕清风,这已经成为现代人解压的一种重要方式。

现如今,茶叶的种类已经多到不胜枚举。著名美食作家李韬在新出的《中国茶图鉴》一书,将中国茶先通分为八大类,包括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普洱茶和花茶。然后又按照叶片、茶树种类、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发酵程度等因素将茶叶进行了二次细分。

以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绿茶为例。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也属于小叶种。在绿茶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安徽的六安瓜片,它之所以叫瓜片,是因为它的外形像瓜子,又因产于安徽六安市,故而得名。六安瓜片是我国绿茶中唯一不采梗、不采芽、只采叶的茶。冲泡之后,香味持久不散,汤色明亮,回甘美妙。

翻开《中国茶图鉴》第32页,可以看到刘安瓜片的图片及特征介绍,和旁边的安吉白茶一对比,可以清晰地辨别出茶叶之间明显的不同。

附录还收录了一些驰名中外的世界名茶,重点介绍了日本绿茶、外国红茶和一些非茶之茶。

《中国茶图鉴》中除了详细介绍了三百多种茶叶的特点之外,在第310页到第365页,还讲了如何泡茶和品茶。比如茶叶的选购和储存、泡茶的方法和礼仪、茶道等。和市面上别的单纯介绍茶叶的书有所不同,这本书意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茶叶,了解饮茶的文化,感受泡出好茶的生活意义。

引用一句作者在书中的话:

《中国茶图鉴》读后感(二):看看你喜欢的茶究竟长什么样子

平时我们喝茶,大多注意茶的口感和味道,很少有人去仔细观察茶叶的样子。所以很多人在看到干茶的时候很难辨别茶的种类和名称。不过,如果你手边有这本《中国茶图鉴》,那么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中国茶图鉴》可以说是茶叶的相册,里面记录了300多种茶叶的实图照片,并且从茶历史、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茶的外形、色泽、汤色、滋味、香气、叶底等特征都一一进行讲解。

本书的作者李韬先生,是一位资深茶人,对茶有着几十年的研究经验。 7年前李韬先生写了《辨饮中国茶》,对150多种茶叶进行了详细介绍。

如今这本《中国茶图鉴》又将茶的品种扩大到300多种,而且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是作者几十年潜心研究的成果。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茶的故乡,从神农氏尝百草的神话传说,到有文字记载的茶叶历史,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

隋唐以前的吃茶、唐代的煮茶、宋代的点茶,古代的这些饮茶方法,与我们现代截然不同。一直到元明时期,茶的饮用方式才演变为冲泡式,并延续至今。

茶叶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按照多年约定俗成的方式主要分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普洱茶、花茶八种类型。

每一个类型下都有其代表的名茶。比如绿茶中的西湖龙井、红茶中的金骏眉,乌龙茶中的铁观音等等。

在书中,作者将每款茶都拍摄了干茶、茶汤、冲泡后的实图照片,便于大家欣赏和辨认。

如今喜好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该如何选茶,如何存茶,如何冲泡以及茶具的选配等等问题,大家都不是很清楚。所以李韬先生还就这些问题在书中做了专门介绍。

有了这本书,无论是新手小白,还是资深茶友,都有了可以学习借鉴的宝典,随手翻看,犹如漫步在茶的世界,馨香萦绕。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不管苏东坡当年想喝的茶与我们今天的茶是不是相同,茶从千年的古韵古风中走来,它永远都是我们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朵奇葩。

《中国茶图鉴》读后感(三):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中国是茶的故乡,最早的古茶树已经有1700岁以上,茶历史也伴随着中国人的生活延续至今,如果想要专业的喝茶,首先必须了解茶文化。

这本《中国茶图鉴》收录了三百余种茶叶样品图片,从茶史讲到茶的种类,从茶叶讲到泡茶和品饮的方法,对茶叶爱好者和初入门者而言是一本详细而充实的科普书。

很多人喜欢饮茶,但是说起茶的历史和茶文化,恐怕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见解。说一个茶的冷知识,我们经常会听说吃茶,现代人都理解为饮用茶水,然而在隋唐以前,人们真的直接将新鲜茶叶直接或者简单加工后食用,烹茶方法在唐代才出现。而茶叶的分类主要根据颜色和制作方法来分类分为八大茶种,分别是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普洱茶和花茶,饮茶习惯不同的人可以根据口味来选择茶种。 比方说喜欢红茶的伙伴,可以看到红茶茶种根据产地不同分为多个种类,正山小种的产地是福建武夷山,特点是具有一股松脂香和桂圆干香。选择好了茶的种类之后,书中还会介绍如何正确的冲泡茶叶和茶具的选择。作为一个茶叶小白,这特别的重要,正确的饮用方法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出茶叶的美味。

选择了喜欢的茶叶,学习了茶叶正确的冲泡方式,接下来关键的地方来了,茶叶的选购方法能让你准确“避雷”,选茶有四字秘诀“看、闻、尝、摸”,这需要一定的经验累计,也需要有一个自己关于“好喝”的评价。 泡茶宜好水,总体来说,水质洁净、杂质少的水更容易泡出一壶好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具也是决定茶味的重要因素,茶具方面各有特色,不同的茶种对应的茶具更是不同,其中的趣味只有品茶爱茶的朋友们才能够体会,茶中老饕更是乐此不疲。

从来佳茗似佳人,茶香中,一颗心慢慢沉静下来。在经过了一个喧嚣的白天之后,回到家里,泡上一壶好茶,慢慢品味茶香,也在品味人生的百味。

《中国茶图鉴》读后感(四):片片小叶子蕴含的大智慧

中国茶文化由来已久,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迄今约有4700多年了,别看这小小的一片叶子,其文化意义深远,它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中国是茶的故乡,不论是产地亦或是茶的种类皆不胜枚举。自神农发现茶开始到隋唐之前的吃茶、唐代的煮茶、宋代的点茶、元明至今的泡茶,饮茶方式一直在不停地流变,更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变革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茶饮。

《中国茶图鉴》是茶人、美食作家李韬继《辨饮中国茶》《一泡一品好茶香》《茶里光阴·廿四节气茶》《蔬食真味》后的又一力作,同时也是2013年出版的《辨饮中国茶》的修订版,在原有的150种茶叶介绍的基础上增加至300多种茶品,并对其一一进行讲解。

从茶史到茶的分类,这本书让我们从中国茶的基础知识中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在这些片片小叶中了解茶的历史、茶的变革、茶的种类以及茶的品质,无论是新手小白亦或是茶道高手都可以从本部图鉴中看到片片小叶子里蕴含着的大智慧。

它不仅仅是对中国茶文化的一种诠释,更是对300余种茶品的深刻剖析。按叶片种类分类: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按茶树种类分类: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按生长环境分类:高山茶和平地茶;按采收季节分类: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按发酵程度分类:发酵茶、半发酵茶、强发酵茶、全发酵茶和后发酵茶;还有生态茶、有机茶、荒野茶与荒放茶。这些茶的分类可以统分为八大茶类: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普洱茶和花茶,近300多种茶在《中国茶图鉴》中每种茶按产地配有高清图鉴进行识别,以识、泡、品对茶叶进行详解,辅以茶的特征与作者自身多年品茶的感悟让我们在这本《中国茶图鉴》中真正的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人生如茶,一道好茶即可唇齿留香亦可回味绵长,而如何掌握识茶、泡茶、品茶的技艺尽在一本《中国茶图鉴》。

《中国茶图鉴》读后感(五):这是一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的茶

我们谈论起茶,总有说不完道不尽故事,上至神农尝百草全靠茶撑着,下至帝王现身说法编著《大观茶论》,还有一代茶圣陆羽的《茶经》日常活跃在品茶鉴茶的第一现场。可说来说去,在茶之一途上,大部分人走的弯路或许和我们吃的饭有的一拼。

著名的茶人、美食作家李韬认为,对待茶叶,应该做到:多品尝,多对比,多总结,少出手,少故事,少神化。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我们都知道这做起来到底有多难,毕竟在这个流于形式主义的时代,浮夸的风格往往意味着能够大火。不过也总会有人在坚守自己的初心,李韬在《辨饮中国茶》之后再度完善自己的知识贮备重修的《中国茶图鉴》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未来。

历史悠久传承不绝的中国从来不缺好茶叶,却独独缺理性淡泊的品茶人。我们会瞄准市场风向打出各种叫卖茶叶的好故事,也会利用他人的同情心卖惨卖茶叶。在这过程中品质不再是所有人追求的首要任务,赚钱与否成了评价一切的标杆。所以我们看到了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包治百病的茶叶,多喝能治疗癌症。我们也看到了几千一斤的小罐茶,喝了我们就是人上人高人一等。但这些不过都是外行看热闹,才让人钻了空子,导致真正的好茶叶背了锅。

在李韬笔下,我们看到了中国茶叶的真实的一面,不是类似日本茶道的生硬功利,也不是市场上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假象乱象,茶对于我们而言,就像是吃饭穿衣一样自然。吹嘘茶叶的功效,就好比吹嘘吃饭穿衣的功效一样来的可笑。不过,饭食饱腹让人有力气追求自己的梦想,衣服蔽体让我们堂堂正正地行走在世间,饮茶品茶则让我们在寻梦困顿之余能够静下心来休憩调整。喝茶虽然不能包治身体上的百病,却能治愈我们心灵上的疾病。

既然茶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如何辨识好茶就成了每个人都需要的知识。任何一款好茶,都是产地环境、茶树品种、制茶工艺的结合体,单独放大任何一个要素都是不严谨的。面对一种茶叶,不能偏听偏信,任由他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须得学会简单的识、泡、品,通过茶的特征:外形、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全方位感受茶叶的品质。购买茶叶的过程中,一味的观察产地也不可取,要结合产地周边环境作出综合判断,有条件的话现场试泡试喝才是王道。

茶从来不是我们用来标榜自己的社会地位的附庸品,它是我们感悟生活的媒介。我们不需要装模作样的评头论足以彰显自己的才情非凡,自在随心优雅得体的品茗悟道才是真正的享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