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活着,得有点兴致》读后感摘抄

《活着,得有点兴致》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着,得有点兴致》读后感(一):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

汪曾祺的文章,平平淡淡中引人入胜。语言之中,质朴纯真,长短交错引人入胜,富有生活气息而又没有过重的烟火油气,清新雅丽,人情世态浓厚,插图也很精致,对年轻人也有非常强的感染力呢。随书附赠的小卡片,图案设计的很精致。我一直都特别喜欢汪曾祺先生的书,从容,悠闲自得,让我也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好……

《活着,得有点兴致》读后感(二):生活家留给人间的小小温暖

❏怀着向汪曾祺学习写作的态度阅读了这本书,果然没有令我失望,作者的语言很简练、细腻,却不矫揉造作。

❏这是一本散文集子,是生活家汪曾祺留给人间的小小温暖,包含4个板块:“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自得其乐”和“我的世界”。

❏汪曾祺在草木中发掘一线生机,于美食里品尝世间滋味,在书画间寄托盎然情致,在闲坐时体悟百态人生。

《活着,得有点兴致》读后感(三):不无聊的生活

文/舒念

如果有人要我推荐哪位作家的作品,那一定是汪曾祺。无论是什么年龄段,从事什么工作,所有人都能在汪曾祺的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对于生活的理解,明明字里行间也有着这样那样的教导,却从不会让人觉得厌烦,只是像遇到一个格外亲切的老师,总能在他的文章中找到生活的真谛。

生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活着,得有点兴致》从选集的名称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句话自然也是出自汪老的文章。其实,大多数汪老的文章都在表达这样的含义,即使是生活中的一点小事,甚至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汪曾祺都能在生活中挖掘到值得关注的点,他的文章信笔拈来,很多读之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总是让人愿意一直读下去,这大概就是源于对生活最单纯的热爱吧。

《活着,得有点兴致》书不厚,但是排版较为紧凑,也就因此收录了更多的文章,能一次读个畅快。书里四个部分,分别记录了汪老常诉诸笔端的四个主题——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自得其乐和我的世界。在汪曾祺的作品中,永远没有什么沉重深刻的主题,他的主题就是生活所见,虽然听上去小资小调,但真的读起来就会感受到这其中包含的生活哲学,是那种源于内心的波澜不惊才能达到的境界,并不比那些跌宕起伏逊色,甚至还有更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从花花草草开始,汪曾祺总是对植物如数家珍,总是能知道它们的方言叫法,即使去到一个新的城市,似乎也能迅速融入其中,这样也能看出,他似乎也是一个开朗且随和的人,每每去到一个地方都能摸熟当地的文化。这些草木虫石不再是路边的点缀,更代表了生活的生机,尤其是对于认为生活无趣的人们,汪曾祺在文章中教会我们如何在生活的细节中发现乐趣。

除了这些,生活中的趣味自然是饮食了,四方食事也是汪曾祺作品的一大主题,与其他文人记录吃食的文章也有一点不同,汪老在记录美食滋味之外,还尤其喜欢记录做法,有朋自远方来时,总是愿意亲自下厨招待,甚至会费心重现朋友家乡的特色,这样的人,怎能说不是有心了呢?

如果现代人对生活觉得无聊,读读汪曾祺的作品最是合宜,自得其乐部分诸多杂谈,从读书绘画到过节之乐,包括如何读文章、如何写文章,都能获得一定的指导,这种指导不是工具书那种步骤指南,而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无聊绝不存在于汪曾祺的文章中。

形成这样的态度不仅是热爱,还有真诚。真诚是汪老待人的态度,从他融入生活和交友的态度就能感受到,他对人也怀抱着纯然的善意,虽然听上去有些“傻”,甚至让人担心他会不会因此受挫,但这样的真诚确实让他更加大度,也更加宽厚,而这才是汪老。

如今我们再读《活着,得有点兴致》收录的文章,很难说自己能不能做到书中汪老对生活的态度,在这样匆忙的社会中,慢下来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但即使这样,我们也应当心怀向往,并且明白生活还有这样的状态,然后在某天,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本身对我们的反哺。这就是成长。

《活着,得有点兴致》读后感(四):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纷繁复杂的尘世间行走,我们渐渐开始遗忘生活究竟是为何,只知一心扑在名利场才是所有人都应该走的路。单一、无趣、枯燥,却又不得不按部就班的得过且过。于生活里随处可见之物,我们只当是凡常,是俗物,是不值得挂心的存在。于生活里不常见之物,又是遥不可攀,是身为凡俗的我们不能企及的存在。这些在汪曾祺先生看来,不过是庸人自扰之,回归自然,才能回归生活。

看过一些书,大部分前言、推荐语都占了读者极大的注意力,甚至一些书直接将整本书内容浓缩进开头的两三页里。这些存在不仅让人扫了兴致,也框住了读者的思维,让后续的阅读始终在别人的引导下进行。从某种方面上来说,这种解读型推荐序语能够帮助读者更加快速地理解文中意思,可从另一种方面来说,作者本人的意愿已被罔顾,被单一机械化。汪曾祺先生在《活着,得有点兴致》里直言他的书并不兴这一套,观之果然。

少了其他人的预先解读之词,一开始读《活着,得有点兴致》还真有点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梅和百合,交织成曲,蝴蝶蜜蜂,各有千秋。每一种生物,在汪曾祺的笔下都变得那么可爱,它们是带来天气变化的精灵,也是少女们鬓边那一抹春色。春色常在,景也常有,人却不常有,因而古人常常借景思人抒情。只是如今满园春色尽皆被林立的高楼取代,我们除了端坐课堂去体会古人们睹景思人的意境,似乎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出路了。不过没关系,没有谁一开始就能活得很好,我们都是在跌跌撞撞的学习中认识世界。过去的隘巷不该成为困住思想的囚笼,多姿多彩的美还隐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等待我们去发掘。

汪曾祺先生说过,“我应有的,以我所有的给愿意接受的,于是我把自己又归还自然,于是没有不瞑目的死。”

如此豁达,如此坦然,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我们只会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牢牢抓住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急切地从自然处掠夺,最后心有不甘的闭上双眼。我们对一切被推向“伟大”的尊崇备至,讴歌颂德,却体会不到“伟大”诞生于“微小”,过度能摧折一切不平凡。

于生活,我们不应该只沉浸在蜚短流长,自顾自地评判万物。香的痛痛快快的栀子花自有它的芳华,清新高洁的白兰也有它的身不由己,花草虫鱼不会讲话,所以才能活得热烈自在。

对于人间草木,汪曾祺先生的视角是独特的,有趣的,对于书画人物,他的看法亦是独到的,一针见血的。读书未必需高洁,寻常读物能让人心情愉悦,还能更接地气。当然了读书更不必束缚自己,整一套斋戒沐浴方能读书倒是大可不必。寻一处悠闲场所,看一本有趣的书,难道不胜过人间无数好风光!

生活为曾给汪曾祺及其友人们足够多的温情时刻,但他们的生活态度却又让生活处处都散发着温情的光,甚至如今的我们依然沐浴在那片光辉之下。《活着,得有点兴致》虽然只是汪曾祺先生众多文章里的吉光片羽,但其内容已经足够我们咀嚼半生。

《活着,得有点兴致》读后感(五):《活着,得有点兴致》——认真生活,万物有趣

一直以来,都特别喜欢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我们总能从那些行云流水的文字中,体味出诗意与情怀,带着那“给人间送小温”的深远意境,让人温暖而感动。

《活着,得有点兴致》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作品集,全书从“人间草木”、“四方食事”、“顺其自然”、“我的世界”四个方面展开,包括了《花园》、《人间草木》、《葡萄月令》等47篇散文,汪曾祺先生用优美质朴的文字,展现其独特趣味的生活美学,带给广大读者文学的享受和生活的启迪。

美好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只待我们去发现。你看,那把所有力量都倾注于盛开的朱砂梅、纤絮飞扬的蒲公英、含羞盛开的百合,还有那每一年多开一朵花的山丹丹、通红通红、像礼花似的枸杞子、白得耀眼的杨槐花,当然,还有那六只脚不停运动的天牛、瞿瞿瞿瞿叫个不停的蟋蟀、款款地飞在墙角花丛的蜻蜓。在最纯粹的文字里、在最朴素的情怀中,我们与先生一起品味生活的静美,生命的本质。

汪曾祺先生笔下的一切都是那样普通,又是那样生机盎然。那么,生机是什么呢?也许就是那不经意的一瞥发现的在煤块里长出的一颗芋头,那几片碧绿肥厚的叶子,在煤堆里是那样鲜亮、那样显眼。没有人刻意去照顾它们,也许只是一点阳光一点雨水,就让它一点一点地生长起来。生机是什么呢?也许就是种在石头下面的豆子,没有精心的管理,只凭着自由地生长,渐渐长出的嫩芽,将石头一点点顶起来。生机究竟是为什么呢?我想,那是一种状态,是蓬勃的生命力,是昂扬的斗志,是奋发的精神,是从不放弃的进取。

生活的快乐有很多,美食当然是不可错过的。汪曾祺先生带我们品尝百味,去体会美食之妙。都有哪些美食?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真的是应有尽有。当然还有故乡的炒米和焦屑、芥菜馅的春卷和馄饨、马齿苋馅的包子、质细而油的咸鸭蛋,这些都是故乡的味道。先生不但善写美食,更有几道拿手好菜,清新爽口的拌菠菜、香甜的干烧小萝卜、颜色红亮的乳腐肉、酥脆的塞肉回锅油条,都让朋友们赞不绝口。先生爱好美食,也爱研究吃的学问,关于美食的配料、做法、讲究都能一一道来。美食不但美味,还包含着每个人的独特记忆,故乡、故人、往事都寄托在食物的味道里。

生活的快乐源于人的情趣。对于作家来说,写作的时候是他最充实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无论是构思还是落笔,都处于一种敏锐和兴奋的状态之中,而生活就是要学会享受这些特别的时刻。我们每个人都要找一点事情给自己,让自己投入其中,并从中获得充实的感悟。比如画画画、弹琴、做做菜,看远山淡影跃然于纸上,听音符随着琴弦上的指尖流动,品一番酸甜苦辣,就这样,生活也会变得有意思起来。

就是这样朴素的文字,浸润着恬淡平和的人生,帮助我们找到人生之趣。是的,只要认真生活,便会发现万物有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