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逻辑模型读后感摘抄

逻辑模型读后感摘抄

《逻辑模型》是一本由[日]西村克己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逻辑模型》读后感(一):一生一次,满满的幸福!

是的,一生一次,满满的幸福! 讲这话!什么逻辑?!! 别急,听我细细道来。 今天,我们就要学点逻辑,用点逻辑,一次学习,终身拥有。

《逻辑模型》一书是日本西村克已的著作,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21年3月出版。此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思考逻辑、表达逻辑和写作逻辑。 听到逻辑一词,或许心生惊恐,这大可不必了!逻辑一词有这么些涵义:一是指思维的规律;二是指客观的规律性;三是指顺理成章,符合规律;四是指逻辑学。 显然,在这里就是讲思考的套路、表达的套路和写作的套路。其实就是怎么想,怎么说和怎么写的问题!!!哦,如此浅白的解释,心情平复了,对吧。 那怎么想,怎么说,又怎么写呢? 可以这么想。就是经常问自己“为什么”,一旦这个习惯养成,你就走上了思考达人之路了。诗曰:人生思考问题开,逻辑加持力量来。多问原因为什么,一流表达四方才。 可以这么想:设定主题,生成目标,现状分析,认知差距,寻求方案,完美实施。 那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一是要视野开阔,二是要理清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三是要运用MECE分析法构建要素框架,采用逻辑树分析法形成层次结构。 那怎么设定主题?怎么生成目标?怎么现状分析?怎么认知差距?怎么寻求方案?怎么完美实施。 哎,一连问了六个问题,我也蒙圈了。只好套用“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来表达“书非读过不知欢”。不过,认为我在打广告的话,请飘过,我是真诚的!是的,十分真诚!这书,我是3月27日收到的,读了3天才读完,但还是懵懂懵懂的样子,只建立了一个框架概念,要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还需要时间与实践换取。 可以这么表达:先听人家怎么说嘛!先问问自己到底想说什么?当然也可以先说观点,用演绎法;当然也可以后说观点,用个归纳法。书中从18个方面来讲表达,要我讲清楚,还需要过些时日,见谅啊! 可以这么写,先拟个目录结构,然后就是填空。就这么简单。我读文章没有多少耐心,最多3-5分钟的热度。所以,就简单粗糙的结束了。见谅啊!

《逻辑模型》读后感(二):来吧,就这么写!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即说,说有高下,写有分别。 《逻辑模型》一书第三部分用了23个小标题分述写的逻辑。这一部分相比于前两部分,内容安排上的逻辑性要好一些,但仍有改善的空间。

若其遵循整体构思,结构选择,段落安排,句式表达,案例标举的思路来布局,则可读性会更强,可以有效减轻读者的再思考,再加工,有效提升学习质量效率。

现从写作步骤、主体结构、写作技巧三方面作简单分享。 一、步骤 设定沟通的条件→选定文章的结构→整理标题,创建目录,提炼关键词→撰写→润色成文。 二、结构 1. 把握文章要素。背景(为什么)、主题与提问(阐明的内容、提出的问题)、作者(立场)、读者(身份)、结果(结论、观点)、反应(作者期待的)。 2. 确定逻辑结构。或结论先,或结论后表。结论先行有3种情况:主题已定,等待结论;结论已知,确认结论;急于快速理解文本整体。结论置后的3种情况:作者自拟主题时,预想读者会反驳时,希望读者自行理解结论时。 3. 论据分层。用三个左右的论据支撑结论以构成说服材料。可以采用先结论后论据(背景→主题→提问→回答→论据)的演绎法,也可以是先论据后结论(背景→主题→提问→论据→回答)的归纳法。论据可以用MECE分析法来分解要素、分步骤(按时间、按流程)和对照概念(寻找正反面、内外因、质与量、正负因素)。论据的逻辑展开结构可以是并列式(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只是列举)和解说式(按照判断材料→判断标准→判断内容展开,论据间存在故事逻辑)。 三、技巧 1. 内容分级。100字以内的短文不分级,1000字以上时分两级,数千字以上分三级。表列时,采用一级一级缩进的方式,这样易读性,层次性更分明。 2. 文章开头。选取读者关注度高,容易认同的内容作为开头,这样才能激发阅读兴趣,开头须简单直接粗暴,有料、有趣、有认可、有期待。糟糕的开头:沉闷冗长、空洞无物、目的不明、利己主义。 3. 句长句意。长度宜40字左右,一句一信息。 4. 好文标准:短小,一句一信息,熟悉的词汇,表达连贯,符合常识,有认同感,与经验关联。

《逻辑模型》读后感(三):表达,如何是好?

烦恼,因存在而生。 思考,因问题而起。 表达,因说服而作。 表达,如何是好? 《逻辑模型》一书的第二部分用了18个小标题来阐述表达逻辑,但在内容排布上,其并没有遵循结构化表达。因此,需要读者自己进行系统整体,逻辑建构。这需要费些思考加以提炼,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准备表达、结构表达、注意表达。 一、表达准备 1. 去怯场。作者给出了克服怯场的三个方法:自信(真诚不掩饰),专注(不介意对方的评价),鼓舞(振奋情绪)。其实,这三个办法的可操作性不高,抽象、。比如,建立自信的办法就是要真诚不掩饰,那自信怎么来?从真诚中来?从不掩饰中来?真诚地表露出来怯场!?显然不是。又比如,专注,要不介意对方的评价。评价已经发生,不介意是不可能的,专注就可以做到!那如何专注?如何不介意?作者没有透彻地给出可操作化的方案。 2. 准备。表达前,需要撰写表达的提纲,写备忘录。关键词记录,图解归纳,缕清思路,删除多余。明确人事物时。若谈判,当有会前会,有预案,有底线,有角色。 3. 话题。说自己擅长的,说自己真正理解的。可以通过横向思考、分组、分解构成要素进行话题寻找。为此,还要补充一句:复杂问题简单说,简单问题明白说。 4. 表达。让表达有力量,需要有逻辑地表达,需要创建逻辑性结构框架,呈现观点,展示证据、数据。 二、表达结构 1. 表达三要素。用三角逻辑有逻辑地表达,保持“论点(结论)”、“论据”、“数据(事实)”的协调一致。具体结构可以是先论点,后论证;或先理由,后结论。树主干,理枝叶。对于策划、报告,要结构化写作,将行文模板化。 2. 表达句。须要做到一句一信息,逐条列举。听众是注意观点的,务必把核心内容逐条列举出来,以引导思考与理解。未消化的疑虑,未理解的观点会遭遇搁置,置之不理。不理解,带来不执行,意见相左,甚至引发矛盾。严禁出现长句与超长句,最好用短句。但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力,理解性。比如对偶,排比,音韵规律。这些修辞手法是可以增强理解性,可读性,思考性。 三、表达注意 1. 运用双赢思维。让对方参与到决策中来,就能提升认可度。双赢关系才是长久的关系。 2. 运用逆向思维读懂对方的心。思维模式相同的人可以成为知心朋友。要注意识别对方的思考模式(思考模式有逻辑型、管理型、感情型和独创型)。应给予对方选择的机会,这样,认可度将大大提高。人们喜欢把善于倾听自己的对象判断为能够理解自己的友好的伙伴。其实,若想使自己的谈话进行下去,需要有开放式的话题。在对方擅长的领域提出问题。 3. 表达基于事实。不说无根据、无把握的话,更不能说坏话。商量着办,客观不主观,表达不评价。同时,应避免表达出现遗漏、歧义。需要做到专业术语表达不生硬,缩略语有解释。 4. 听比说重要。将对话理解为收集信息,你就不会急于自我表达。单刀直入的否定有害,可以采用yes & but的话题结构。加重句末的声音,这样听者会觉得你的声音非常有穿透力,且非常自信。不理解对方讲的话,要及时确认,如果听不懂,要及时追问,不要嫌麻烦,否则,会给自己的表达带来麻烦与障碍。因为在你接下来的表达中,对方发现你根本没有懂,尴尬就此发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要适时作确认,以明确对方到底说了什么。适时地加入“比如说”,这有助于增强观点问题的理解。不要把意见交给听众,而是让听众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把听者引至一个方向,并获得认同。

《逻辑模型》读后感(四):掌握逻辑规律轻松实现想说写

有人说:“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基本能力的基础,更是通往高等教育的钥匙。”然而,君不见现实生活中,逻辑表达错误、逻辑混乱的现象数不胜数。更有甚者,有的文章前言不搭后语,结构混乱,读之让人血压升高。可见,生活中少不了的需要运用逻辑去思考、表达和写作。这本由[日]西村克己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逻辑模型:思考、表达、写作逻辑精进图鉴》,为读者详细阐述了想出来、说出来、写出来三方面的逻辑,深入浅出的讲解,图文对比的阐释,原来逻辑并不复杂,它就蕴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掌握这一逻辑规律,我们就能轻松实现正确的思考和表达,并高效处理生活和工作的矛盾和问题。 本书用生动的图解揭秘:问题的根本往往在于逻辑。作者精选了思考逻辑、表达逻辑、写作逻辑等三个方面的提升方法,对比“有逻辑的人”和“无逻辑的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巨大差别,帮助读者挖掘问题背后潜藏的“根本原因”。首先从逻辑性的概念和定义讲起,指出我们经常混淆的逻辑性与讲大道理的区别,通过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区别对比,指出了逻辑思考的三大要素“观点、论据和数据”,为读者展示了如何运用逻辑思考来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逻辑思考能有效避免钻牛角尖或因过于激动而导致主观臆断。通过剖析问题的基本结构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对如何从大局把握全貌,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熟练掌握横向思考与纵向思考不同的作用,介绍了用MECE分析法消除遗漏和重复,利用逻辑树分析法来整理大量信息,以零基础来摆脱障碍,头脑风暴与分组来巧妙运用大脑中潜在的想法,用矩阵分析法轻松、全面无重复地整理信息,用图形框整理相互关系等思考逻辑。 在表达逻辑方面,就是如何说出来,则是通过先阐明观点及提案,再谈技巧,通过自信、专注和鼓舞三个办法来克服日常容易出现的怯场问题,在开会、打电话、商谈前创建备忘录确保做到有备无患。并通过三角逻辑将观点与论据结合起立,用金字塔结构整理内容并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总结为三个方面便于听者好懂易记。写作逻辑则是从易于理解的角度控制在40字左右,用简易金字塔结构对文章进行分层。 本书的作者西村克己,管理咨询师。主要著作有《一分钟读懂德鲁克》《一分钟读懂科特勒》《用“图”说话:高效员工这样做》《逻辑思考力》等。 简介的文字介绍加上图表分析,给人以清晰、全面、流畅的视觉冲击,掌握这一逻辑模型,就能有效提升自己问题解决力,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话语说服力。

《逻辑模型》读后感(五):一本书搞定写作逻辑

大家都知道高中语文在用全国新教材,究竟“新”在哪里呢?

据我所知,部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里有一个单元是“逻辑”。我在大学里都没有学过逻辑,没想到高中生就开始学逻辑了!而且,逻辑是由感性的语文老师来教。语文老师是我所认识的最没有逻辑的人。

我也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逻辑的人,常常觉得自己说话没有逻辑。当然,有时候说话故意违反逻辑是为了营造幽默的效果,这就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了。

可是,我转念一想,我们写作的时候难道不使用逻辑吗?如果你也需要逻辑思维大师帮你修补自己的写作逻辑漏洞,不妨读一读《逻辑模型》。

为什么会称《逻辑模型》的作者西村克己为逻辑思维大师?

他本来是一个管理咨询师。在和职场人士接触的过程中,西村发现大多数职场人士的烦恼都是共通的。他们烦恼的根源在于缺乏逻辑思考能力。所以,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提高逻辑思考能力。

《逻辑模型》共有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思考逻辑,第二部分是表达逻辑,第三部分才是写作逻辑。

在这三个部分中,思考逻辑是基础,因为我们在写作前肯定要先想想该怎么写。后面两部分是实践,教你怎么运用自如。事实上,写作也是一种表达。但是,作者之所以特设一个表达逻辑的部分,可能只是为了区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我的朋友是一个很友善的人,我觉得她很有亲和力。有一次,我问她:你一定没有讨厌的人吧?

没想到,她的答案出乎我意料。她叹口气道:“怎么会没有呢?有时候,我盼望着那些讨厌的人离我远去,当我的愿望真的实现的时候,周围又会出现我讨厌的人。”

我大吃一惊:“这么神奇?”

她无奈地说:“有时候,会出现一个新的讨厌的人。更多的时候,原来有点讨厌的人因为非常讨厌的人的离去而升级成非常讨厌的人。”

《逻辑模型》的作者告诉我:如果你不喜欢对方,对方肯定也不喜欢你。这和爱情不太一样。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喜欢或者厌恶的情绪,是因为大脑有4种思维模式。

有相同思维模式的人可以成为好朋友。所以,就算你讨厌对方,他也能找到和自己有共同思维模式的人作为朋友。

大脑的思维模式中有一类就是逻辑型。逻辑型的人经常会思考为什么。

说了这么多,好像和写作逻辑没有什么关系,那就在这个部分里,给大家介绍写作逻辑中的一种——金字塔结构。

其实,在《逻辑模型》的第二部分中就已经提到了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是一种分层结构,所以很适合在写作前的提纲里运用。首先,可以阐明观点,即金字塔的顶尖;其次,可以阐述三个证明观点的理由(如果是写议论文的话,我们常常俗称“分论点”);最后一层就是论据,每个理由后面跟3个论据。论据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名人名言,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素材。

以前,老师们常常会劝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事实上,素材只是处于金字塔的底层。要想写得比别人好,还是要靠立意。立意就是文章最核心的观点。

《红楼梦》里面有一回讲到香菱跟着黛玉学习怎么写诗,黛玉就认为立意最重要。

其实,金字塔结构还是很万能的,构思演讲稿也可以用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