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知乎出品]《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知乎出品]《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是一本由神们自己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24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20-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乎出品]《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读后感(一):非常好的一本量子理论和光学入门书,强烈推荐

很好的一本适合入门量子理论的书,熟悉的双缝干涉,偏振,量子理论,玻尔提出的三个原则:测不准,观察者,叠加态。感觉我好像学过,当时没往心里去,现在看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明白了,我才发现这东西好神奇。记忆深刻的是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解释,用又圆又方的比喻,一开始我也觉得又圆又方不存在的,但作者说如果是一个三维的圆柱体,而你在二维平面观察,看到的就是他的投影,就是既圆又方。妙哇,醍醐灌顶。光也可以既波又粒。四维就是空间加上时间,三维生物无法理解四维的存在,所以量子理论就是抽象又不可思议,量子纠缠像是玄学,两个量子纠缠的粒子总是自旋相反,无论相隔多远,一个向上,另一个必然向下。而且没有延时,就是同步。而且永远测不准,观察者的精确测量又会影响结果,这太神奇了。 这本书除了讲量子理论,薛定谔的猫,还讲了密码学的发展,量子通信的必要性和发展。但我对密码学不是特别感兴趣,还是前面的量子理论和光相关的理论更吸引我,因为讲得通俗易懂又很有意思,把我以前学过但没学懂或者没注意的东西给串起来了,醍醐灌顶,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 准备继续看看量子理论和相对论,还挺有意思的

《[知乎出品]《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读后感(二):《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

本书作者是想通过讲述一系列历史实验,带读者了解量子理论论证的全过程以达到初识量子理论的目的。接着讲述密码学的发展历程,从凯撒大帝的字母编码到二战德国的英格玛密码机,以及图灵为解开英格玛密码,而发明了计算机前身的故事。最后作者思想把量子计算与密码学联系起来,讲述当代量子加密技术的工作原理。 正如封面显示的,本书以简单生动的语言加上缜密的逻辑,通过描述实验推理过程来向读者展示量子理论的研究和论证过程,其中还附带大量漫画图解,使得实验过程一目了然,很便于理解,很适合广大对物理世界量子力学充满好奇的读者阅读。 推荐里描述本书是“全程无尿点”,能让人一口气看完的科普书,我是抱着对此怀疑的态度,太随便,但没想到,果真如此。可以说全程知识点密集,逻辑缜密,全程无尿点。 之前也阅读过几本有关量子力学相关的书籍,其中《上帝与新物理学》中也采用了向读者展示量子理论求证过程的一系列实验,但是有的实验我需要反复回去再看一遍才可能理解(有时候不想为难自己,也就直接跳过这个实验),所以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但这本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里面的逻辑思维更贴切于没有多少物理基础的读者的思考范式,所以很容易能跟上他的推导思路,基本上我通读一遍,就可以基本理解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这次总算是基本明白了双缝干涉实验➕薛定谔的猫➕贝尔不等式等试验的过程和结论了。 PS: 看完这本之后我才明白原来引发量子坍缩的所谓“观察者”,并不是指简简单单一个人或者意识,而是需要有能够精确测量微粒状态的仪器的观察才能触发坍缩。 另外一个也算是我第一次听说的理论猜想是: 有人发现量子纠缠和虫洞在数学模型上非常相似,他们猜想量子纠缠也许就是一个微型虫洞。我们假设先制造n对纠缠粒子,将其分别放到很远的地方,当其探坍缩为两个黑洞时,任然保持相互纠缠,这就是虫洞。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其实并没有超越光速,而是像虫洞那样穿越了时空……

《[知乎出品]《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读后感(三):研究量子力学30年后

说过往的实验还是挺通俗易懂的,特别是作者把双缝干涉实验的一步一步优化写出来,徐徐渐进的带入进了实验中。

奇妙的贝尔不等式,直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本书的描写也很通俗易懂。

量子纠缠,态叠加原理,都是对量子力学的一种解释,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是书中确写得像是确定了一样,稍微有点不妥。

作者对研究量子力学难度的吐槽,角度清奇:

薛定谔

爱因斯坦

研究量子力学30年后

后面科普了下密码学,也是通俗易懂。就是RSA没说得很明白,质数乘积和按特定条件选取的随机数是如何运作的。

如果二战德国就想出了非对称加密,这战争结果还不知道怎么走呢。

量子通讯的厉害之处在于能发现窃听者,这是别的密码做不到的,无条件安全。

《[知乎出品]《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读后感(四):值得阅读和推荐

这本书的阅读是因为突然理解到自己可以依靠阅读科普类书籍,内心变得更丰富。加之之前的研究工作中接触到量子通信这一概念,打开了这本书的大门。很有趣,值得一看。

>> 真理确实只有一个,但是真理的表现形式,会不会有多个版本?

——喜欢了解科普或理科学科有一个原因也在于,在最有逻辑的硬知识下反应出的道理,让我更加信服,可以应用到生活中。

>> 最终屏幕上出现的是斑马线还是两道杠,其实永远只取决于一件事——你到底有没有在中途偷看过光子、暴露它的行踪。

>> 通过常识,我们可以理解一个光滑小球的物理性质;但是凭什么断定,组成这个小球的万亿个原子,也一定有着和小球完全相同的性质?凭什么微观世界中的原子、电子、光子,一定要遵循和宏观世界同样的物理法则?

>> 由于唯物主义者无法证明这个世界一定不可能是黑客帝国,而唯心主义者也拿不出这个世界一定就是黑客帝国的确凿证据,所以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 不过在微观世界,我们没法再理所当然地认为,观察设备不会对被观测的物体造成影响。因为,那个被观测的物体实在太小了!

>> 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有在其被记录之后才是一种现象

>> 量子纠缠最神秘的现象“超距作用”,其实并没有超越光速,而是像虫洞那样穿越了时空。这就是孪生粒子能够异地千里,同呼吸、共命运的真正原因。

>>

千面之神

——看科普书籍还有一个好处,能看更多的科幻小说了哈哈哈。这个扩展很过瘾。

>> 用概率统计+穷举法+玩填字游戏的基本技巧,任何密文的破解只是时间问题。

>> 网购时,浏览器用公开下载的公钥把你的付款信息加密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用没人知道的私钥解密信息,这一切是在你没有丝毫察觉的情况下悄然完成的。

《[知乎出品]《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读后感(五):今夜,我们听爱因斯坦和玻尔说相声--《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

俗谚有云,万事不决,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糊弄学的终极真理,是我辈知识小白解释一切未知的杀手锏,为何量子力学可以成为这样的大杀器,有人说是因为物理学本身就太难理解。

物理学很难吗?

我们在美剧《生活大爆炸》里面分明看到,在第一季时对物理学还一无所知的美女服务生佩妮,在和两位物理学教授成为邻居后,到后几季里已经在和前男友解释薛定谔的猫这种经典物理概念了。

由此可见,物理科普其实说难是难,说容易也容易,只要你有两位精通物理的好邻居。

当然,互联网+时代了,没有博学的邻居,去博学的网站自学也可以。

比如大名鼎鼎的问答平台知乎上就有一群物理牛人,在为大家深入浅出地做科普。确切说就是用郭德纲相声范儿的语言讲述啥叫量子力学。

做科普是个辛苦事,是个力气活。要向对某领域一无所知的小白讲明白何为**是件与同行大佬交换意见,交流经验辛苦一百倍的事情。

要成就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普书,需要作者有一支妙笔,确切说是一双妙手,能在键盘上打出能被人们熟知的科普文章来。

《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就是这样一本适合给我辈物理知识水平无限接近如佩妮的小白们阅读的物理科普书。

这本在段子中插入物理知识,用脱口秀的方式讲量子力学的科普书的作者是知乎大神神们自己。他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论物理专业,研究方向为量子级别的分子电子学与理论计算。这是一个让作者在上学时就发愁将来很难找工作的作业,但现在从事互联网加人工智能行业创业的他有些后知后觉地发现,量子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其实都是基于量子量理论的,物理对于他现在的工作有很有很大助力,甚至是基于以上工作的。这也算是亲身证明了一把,物理同普通人的距离,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远,无论是工作方面还是生活方面。

这本小书,就是一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解释量子力学有什么用,广义相对论有什么用,是一本向物理小白们讲述物理这个神秘事物真相的科普书。

每位著名物理学家的凡客体出场语录,各种举例比喻满天飞,各种玩梗搞笑段子的植入,让这本书变得轻松幽默,风趣好读。你会看到心学大师王阳明是如何在500年前发明了量子力学,以及埃及女王背后的男人凯撒大帝,如何发明了密码的各种猛料,了解到电影模拟游戏背后带着小伙伴们炫酷解谜背后的真相。

当然,最值得一看也是最重磅的内容,当然还是身为理科男的作者如何用风趣懂的语言给物理小白们科普自带神秘外衣的量子力学,让读者对这门玄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作者从119年前的加拿大纽芬兰岛,一个年轻人的等待讲起,历经6年研发,耗费数万英镑,人类历史上第1个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信号终于响起在年仅27岁的帅哥马可尼耳边,无线电对对世界的改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接下来,就是一个不是爽文,胜似爽文的真实故事,无线电改变了整个世界,从许多人每天追着听的广播,到视频会议系统量子通信。

比无线电对人们生活改变更大的,是量子力学。

如果说在读此书前对于量子力学的最大印象还基于那句:万事不绝、量子力学。那么阅读后则要忍不住说一句,万物基于量子力学,量子力学YYDS。

当然,严谨一点说,万物基于量子力学的说法似有些太过绝对,但在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量子力学是出了大力气的。

想想一个社畜的普通日常。

早上一起床,关掉手机闹钟之后先下单一份早餐外卖,边洗漱边等外卖小哥把煎饼果子送到门口,如果起晚了,只好随手抓两个网购面包塞到通勤包里去单位吃。

出门找辆共享单车,扫码骑车赶去上班。

在经(假)过(装)一上午的辛苦工作后,点份丰盛的外卖犒劳自己。

下午忙里偷闲,乘领导没注意,在手机上点开买菜APP买好晚上做饭所需的材料。

下班到家时,网购的鲜肉、蔬菜已经躺在家门口等候。从手机上找出待煮菜品的菜谱按图操作。

吃过饭,洗过澡,开启休息模式,躺到床上打开手机追剧到睡觉。

以上是许多普通上班族的普通一天,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但是这种平常的生活,如果有人跟你说这和量子力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你是不是会瞪大双眼?是的没错,如果人类没有发明量子理论,就没有互联网以上的生活将会有很大,我们的生活将会有很大改观。

在我们每天工作和生活的日常中,手机和互联网一直以一种不可或缺的姿态存在着。

如果失去手机和互联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会怎样,简直是不敢想象。

但是。如果没有量子人类没有发明量子理论,也就不会有半导体芯片和互联网,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我们知道,双11那天,我们所下的每一个订单单都在明处标好了价格,但他不知道以上一切基于量子力学。因为,没有量子物理就没有双11。

可以说如果人类没有发明量子理论,就没有今天引以为豪的半导体芯片和互联网就没有当前全球1/3的GDP,所谓的新四大发明,网购、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也将无从谈起,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缺少无数便利。

对于许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我们与之习然相处久了,便不以为奇,似乎许多事物生来便在那里,但看过《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一类科普书之后,才约略有些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感觉。比如物理学,比如量子力学。

当然,掩卷之余,也让人不免感慨,这些年国内的科普书真的是越做越好了,出现了不少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的佳作。比如《菌物志》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些书的作者们通常是理科生,但他们的科普文章既具备科研人员的专业严谨,又跨界了文科生文笔的生动细腻。正所谓,一本不能吸引人从头看到尾的科普书不是一本好的科普书,还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科普书已经充分做到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