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飘》读后感摘抄

《飘》读后感摘抄

《飘》是一本由[美] 玛格丽特·米切尔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18元,页数:16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飘》读后感(一):从塔拉出发到回到塔拉

年轻时看电影喜欢斯佳丽,貌美、活泼、任性、有青春的朝气、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看似在爱情中很深情。

年纪大了看书反而更喜欢玫兰妮,柔弱中不失坚强、贫穷但不失风度与优雅、情商超高、社交中自有一股凝聚力。

看完书很震撼,回味无穷,无论是从爱情线、从成长线、还是从战争线,都有太多精彩的地方值得反复去品味。尤其是最后一部分,斯佳丽逐渐认清自己对白瑞德才是真爱却已耗尽了对方的所有、玫兰妮因超出身体极限怀了孩子而死让阿希礼、斯佳丽失去了人生精神上的依靠的章节,超虐啊,与开头部分的聚会欢乐形成了强烈反差。

我最最想说的是,

书中人物超爱黑妈妈,感觉胖胖的黑妈妈在了,就会有很多安全感在。

对于塔拉,不仅是女主故乡,更是精神力量的源泉。

从女主对塔拉态度的变化来看:一开始对塔拉不珍惜,到战后用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抢了未来妹夫做丈夫来保卫塔拉,再到流产伤心回塔拉修养,最后认清了自己一生真爱却为时已晚决定先重回塔拉。我们对家乡也是如此么?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塔拉,在那里,可以疗伤自愈、可以温暖自洽、可以寻找前进的力量之源。

好故事,待再品味,再琢磨。

《飘》读后感(二):《飘》-摇曳在风雨之中的红玫瑰

以美国内战为诱因去反映上流社会女主人公郝思嘉,在拥有自身个性蜂蛹和独具魅力的优渥条件,引来众多爱慕者,但郝思嘉作为长女,她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利用所谓人性的最暗面,撕扯在道德和矛盾之巅。

动荡不足以摧毁一个精神与灵魂契合的珍贵,而郝思嘉却直径的迈入卑劣狡诈的社会里,成为一个用尽手段去将善意摧毁,把恶不断去膨胀,而这一切的源头来自于情场失意,坠入了一场毫无掩饰的自我摧毁,然而讲到这里,我其实并没有想用太多的言语去指责一个敢爱敢恨,在一切令人瞠目结舌的绝望里,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绝处逢生而已,我想作者只是刻意的放大了,在一个大流社会背景支撑下,面对爱与生活,磨难与生存的无限搏击。

在郝思嘉的人格里,我们不难看出一股桀骜不驯的倔强,和出于战争年代混沌中,用自己不屈摧毁的性格从一次次被瓦解的思想中,用单薄的脊背义无反顾的撑起凋零破碎的生活。所以我觉得,作者在刻画女主人公以及她所处的时代和与她交织的情感纠葛,并不是在讥讽一个将自己送入不可悔过的人生终结。

我想无论是青春洋溢,叛逆无羁的郝思嘉,还是黑幕降临,阴险狡诈的郝思嘉,亦或者是漫天萧条的坎坷后,继续坚守勇敢前行的郝思嘉,都将生活里被无限放大的磨难,和浓烈的与生活厮杀的“战役”。

《飘》中,看的到的是人性善恶交织的折磨与孱弱,和女主人公郝思嘉最后坚固自守的勇气。或许,在爱里我们都曾摇曳身姿破碎在风雨中被“挟持”,故事并没有结束,爱情盛放始于带刺的红玫瑰,但,响彻天际的动情正是来自于最初风驰电挚的焚日。

9.4

[美] 玛格丽特·米切尔 / 2023 / 重庆出版社

《飘》读后感(三):她成就于时代,永远不被遗忘

从小到大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一个真实不变的道理:当你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选择时,也许一本好书可以作为伴随的朋友陪你走过前方漫长的路途。记得许多年前的一个假日里,我从父母所整理好的书橱上抽出了一本厚厚的小说,名字叫《乱世佳人》(另一译名为《飘》),从打开几页后的渐入佳境到整本读完时的酣畅淋漓,它所给我带来的震撼与记忆在心中久久回荡,不禁让我感叹在文学之中所蕴含着的宝贵力量与财富,后来人生沧海桑田,几经改变的命运总是令人喜怒哀乐,但不妨碍对于《飘》——这本撼动了世界文学心灵的佳作——所保有的深刻眷恋与满心致敬。尽管时光荏苒、世事变幻,但当我们于心灵休憩之余打开这本小说时,依旧总能让我们感受到字里行间所传达的深邃思想与时代精神。

对于经典的演绎从其诞生之日起便可以久久延续,这既是我们对于经典所持有的一份热情与铭记,更多地还在于启迪与引导当下的人们走向经典所希冀的未来。近期由重庆出版社推出的《飘》一书便是带着这样的责任与重托出现在了当代公众视野中,拿到这套书后给人的第一直观印象便是对于经典的还原与尊重,在摒弃了华丽夸张的装饰装帧之下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更像是一套带有传统经典风格的佳作样式,可以说从开本到设计,每一处都蕴含了出版社的斟酌与考量。关于译者的选择,相信通读全书的作者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相对于市面上诸多关于《飘》的中文译本,译者王梓涵老师所表现出的翻译风格更加明显,对比英文原版就能够看出,译者在词句字眼的选择上做到了认真严谨,信达雅的翻译特色体现地较为明显,反映出了作者资深的功底与丰富的经验,其实对于《飘》这本小说而言,最能让读者留下印象的便是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世界,她笔下的美国南部精彩非凡,以斯嘉丽为代表的一众人物更是十分鲜明,如何尽最大努力精准的将这些表现出来,其实也为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王梓涵老师所奉献的这个译本能够传承与发扬下去,在为读者带来精彩阅读体验的同时也为后来的译者群体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蓝本与典范。

就《飘》所表现出的文学性以及所体现的文学价值,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本科中文系时期在选择毕业论文主题的时候,曾有同学选择了将本书作为写作对象,当时彼此之间还有过对于此书看法上的交流。时隔多年之后再去理解这本书,可以说丰富与增强了过去那种对于《飘》的一种内在理解,文学上的敏锐度是保持文学活力的一个关键所在,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一本书、一本小说或者一段故事定义为仅仅满足阅读上的需求,而是更多地要跳出来并且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看待它所应有的全貌,其实《飘》所带给读者的感受本身就是一个有着世纪层面跨度上的缩影,大小人物构成的群戏舞台则成为了时代的主线条,世事沧桑与命运曲折缔造了故事的宏大,在某些领域上的探究与尝试堪称是进步的典范。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具体的探讨一下这本书所具有的可贵之处。

一是时代下的人物,人物中的时代,交织成为了一段纷繁复杂的美国史。作者米切尔所缔造出的人物是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代表,而这也正是书中关于南北战争之下美国所呈现出的一种特定的文学塑造形象。美国南北战争的产生、过程以及影响,在美国历史上无疑是跨时代的转折与存在,关于它的研究成为了近代历史领域内的重大变革事件,如何看到南北战争这样的巨大转折以及深远影响,其实是作者所要传递出的一种历史观,对于这段历史的认识她并不是那种直白浅显的一概而论或者含糊其辞,而是借由南北战争前后所经历着的一众人物,全面地交代着常人(也可以说是民众)的态度与命运,尽管斯嘉丽一家作为南方种植园拥有者,利益上的取舍决定了对待冲突与战争时的选择,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被裹挟在其中,成为了面对者、参与者、受影响者,多重身份上的定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代名词,通过书中的塑造与描写,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人生经历为写照,可以看出其一生的跌宕复杂程度堪称是戏剧性的变化,尽管有着艺术形象塑造上的考虑,但本质上也正如同一个经历过南北战争这样大事件的真实人物一样,这样的经历其实在一定层面上是真实存在的,也许在她身上融合了不同人的经历与故事,也许更有甚者经历的要更多更多,但于斯嘉丽而言,她是为了时代而活的人物,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她一生的不平凡,即是与时代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着的鲜活人物。

斯嘉丽也好,梅兰妮也好,所有经历过时代特别是这场战争的人,都因此改变了很多,如果说过去的那个自己曾经活着的时代已荡然无存,那么接下来所要面对的时代则更像是一种人生必答题,无论是好是坏都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南北战争带给人物的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转变,更是一种对旧制度体系的颠覆与重塑,尽管要面对战争所带来的巨大创伤,但不同人物却能够因此收获到另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我们能够读出来作者对于南方种植园时代的一份缅怀与眷恋,旧时代烙印的精神镌刻在了每一个曾经历过人的身上,但对于时代之后的思考,作者依旧保持了属于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赋予了人物应走的道路以及内在的精神,与时代共鸣并不是一个文学人物的简单宿命,反而有着能够增强彼此联系的情感纽带,人物与时代之间的碰撞将会缔造出对于客观环境所持有的反应与态度,同时也能够创造出其本身所不具有的一些新境界,从而升华至人类之间所能共同理解与感悟的一种共鸣感。

二是理智与情感,感性与理性,品味米切尔笔下富有人格色彩的文学人物形象。人本身是一个带有复杂情感的集合体,七情六欲的情感世界不单单是现实人物所要面对,也是一个成熟的文学人物形象所要承担的。优秀的文学人物形象之所难以塑造,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作者如何将自己的认知投射到文本之中,这是一个复杂艰巨的任务,尽管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情感印记,但却左右着一本文学作品所能体现的方向与层次。《飘》之所以经典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作者呈现出了颇具人格魅力与色彩的许多人物,他们更像是真实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一样亲切熟悉(尽管有文化差异不假),之所以没有距离感是因为他们的情感世界与我们是本质相联系的,丝毫没有毫无理智的跨越,也没有那种过分完美的虚假,一切都围绕着正常的情感与动机加以阐述,并且保持了一定成长与转变的曲线性,对于女主人公斯嘉丽而言,她的开始从一名庄园主傲娇的小姐形象,逐步成长为一个能够与时代和环境相交织的成熟女性,行为与思想上的蜕变是显而易见的,本质上也是体现了感性与理性之间深度融合的一种结合,当面对不可把握的情感时,斯嘉丽所持有的浪漫幻想也好,忠贞无二也好,都是人物基于外部不同环境所表现出的一种应对态度,当面对同样处境时我们也极有可能有着一样的行为举止,从而使得这样的呈现便不再有距离感,反而使得人物真实可信,另外从许多细节方面的塑造也能够看出,每个人物不是脸谱化的描述,而是兼具了人格关怀上的考虑,作者相信大多数人的善良、英勇、坚韧等等优良品质,也并不回避一些所谓的假恶丑,这些都表现出了一种文学人物形象所应该具备的特征与品质,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书中人物所秉持的一种热情与认可的态度。

三是手法构思精巧,结构意图完整,形成了艺术塑造上的鲜明印象。我们有理由相信作者米切尔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新闻视角下的故事性)赋予了这部小说以丰富的艺术塑造形象,从小说本身来看,以小见大、显微知著的表现形式十分多见,诸如战争、历史这样的宏大名词不是凭空而来、一蹴而就,善于铺垫与细致的描写,造就了白描手法上的高明,女性作家所特有的体察入微,借由人物的行为举止呈现出外部事态与环境变化是不漏痕迹的,也同时兼顾了两者的应有联系。整部书的结构看似是以斯嘉丽的经历(也可以说是斯嘉丽的时间线)为核心,但很多方面并不是为了主要人物而推进故事情节,而主人公似乎更像是主干线一样,其他伸出的旁枝干也同样能够串联起一整个故事桥段,就如同我们看到阿什利、梅兰妮等等的人生故事一样,他们精彩的人生经历不也是书中重要的故事之一吗?从整体结构上来看,而是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转折和过渡不是生硬刻板的那一种,而是充分考虑了故事、人物之间的紧密关系,将它们置于一个可以充分展开论述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跳出固有刻板的范畴内讲述故事,赋予了作者更大写作的舞台,对于时局的描述精简有力但又不失灵活,对于人物心理的把握游刃有余、富有灵魂,对于议论之处能够给予的态度与感悟不遗余力,尤其是将比喻以及对比的手法运用的极为巧妙,书中不乏看出的是,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都在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加以准确表达,使得整部书的文学价值提升到了一定高度,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依靠故事情节而取胜的一部作品。

四是女性意识,自我觉醒,丰富了讴歌女性美好形象的华丽篇章。美国上世纪前半段对于女性地位的认识依旧处在一个抗争与探索阶段,随着越来越多女性从家庭背后走上了公众视野与舞台上时,对于女性的认识也将面临着重新定义的现实,如果说《飘》的成书更像是作者米切尔的个人自传,那么投射到作品本身能够看出女主人公斯嘉丽所具有的独特女性魅力与思想精神,面对当时的安逸生活时,她有着对于美好生活的特别追求,尤其是对自己眷恋的爱人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需求,对于爱情的大胆活泼无疑是显著的,尽管依赖于家庭环境的优越,但此时已经有着在思想上的启蒙,后来在经历过家庭变革以及时代变化之后,斯嘉丽的成长经历更加丰富,在意识以及思想上的改变则更加明显,尤其是在生存与物质上表现出了现实主义的倾向,能够走下浪漫的神坛,走进现实的处境中,本身就是她作为女性角色的一种蜕变,虽然不同于以往的条件与环境,但所能收获到的财富更多是来源于精神上的感召,在承担起责任与义务的同时,自己作为女性所能表现出的能量感与力量性逐渐增强,成为了她能够为读者所接受、认可和肯定的一个真实原因,斯嘉丽作为一个鲜活且成功的女性形象,其在意识与思想上的进步性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她所能够代表的一切既是作者想要展示给时代的一种声音,也是女性未来所要面对的必由之路。

我很赞赏书中序言收录的帕特·康罗伊关于《飘》一书的心得感悟,也正如世界上千千万万个阅读过此书的读者一样,依旧能够会反复品味这一份充满了时代感与文学性的伟大礼物。如今的《飘》已经镌刻在了文字中与银幕上,成为了世界文化领域内不可遗忘的符号,也希望这份传承能够永久流传下去,成为照亮人类未来前进道路上的心灵指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