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素与简》读后感100字

《素与简》读后感100字

《素与简》是一本由宗璞著作,古吴轩出版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素与简》读后感(一):人间至味是清欢

中学语文教材上有篇文章《紫藤萝瀑布》,读来让人活得最朴素最踏实的慰藉。装满生命酒酿,航行在生命长河中的浅紫色船只,不为物喜己悲,独自安静地盛开......这篇文章也收录在了这本《素与简》中,整本书集了几十篇随笔,篇篇都好似一部简短的影片,每看一篇,都对宗璞的了解更深一份,简单之处见真情,正如她在书里写的"写好文章需要真性情"。

这一生大部分时光都在清华园、西南联大、燕园,在这些清净园生活不见浮躁,与松柏为友,在荏苒时光中积淀自己,好让人羡慕。这种诗意生活本就难得,在浮躁的现代生活里更难寻觅。前两年到未名湖畔,才发觉竟有这样梦幻诗意的地方,和墙外判若两个世界。作为一个最平凡的无名之辈,我想宗璞他们拥有这样的诗意生活是一种福气,社会上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光是应付生活就已经筋疲力竭,可能根本不敢想伴着青灯古卷,与挚友谈古论今。但是《素与简》里对人生的各样感悟、态度、以及令人可敬可爱的人事物,的确值得一看,任何人都能从中收获一份平和淡然。

辑一里满是对家人的想念——兼备儒家自强不息精神与道家飘逸洒脱气质的父亲冯友兰先生、好似亲朋好友的顶梁柱的伟大母亲、为国蜡炬成灰终不悔早早离世的小弟钟越、还有与自己相濡以沫几十载的丈夫蔡仲德......都是一个个执着有爱的、可敬的人们,他们的形象那么鲜活。辑二——在燕园里的各种花,如火如荼二月兰、残垣中顽强生长的木槿花、郁结难解的雨中丁香......花能喻人,人所有高贵的品行,都可以见诸于各类花草树木。辑三——一生与书相伴,既享受"书当快意",又要对书加以筛选,得一个平衡;既爱书,又因爱生恨,家里放不下的书籍只能卖掉,与书结缘一生一世,其中的苦与乐都让人动容。辑四——朴素生活中的乐趣,饮茶、食粥、忆清华图书馆、听久居夏威夷的好友唱起家乡的昆曲,生活中全部都是宁静淡泊的美好;辑五——讲值得纪念的人们。卧病时为自己做饭的闻一多次子、刚毅木讷的学者张岱年先生、曹禺、冰心、弥尔顿、莫扎特,人在这世上常会将自己的知趣放在别人身上,于是这些人就成为了自己的知己、偶像或是其他身份。了解这些可爱的人,也就对宗璞的志趣更加了解。

素、简是在物质上的淡泊,精神上的专注,犹如清茶,恬淡又令人回味无穷。

《素与简》读后感(二):《素与简》内心从容,素简而行

我们的人生从婴儿呱呱落地,一无所有来到这世界上,一路走一路经历着世界的满目繁华,然而我们越是经历的多,内心越是充盈和强大,我们终将从繁华的生活中抽离,逐渐走向素简。

《素与简》是93岁高龄文学家宗璞的散文合集,选取了她人生的五个角度来一一向我们述说她的生活:关于她的人生,关于她的生活,关于她的家人,关于她的读书,关于她的爱情。这47篇散文里不仅仅蕴涵了她的细腻充沛的情感,也饱含了老人对生活的感悟和美好,引领着我们都能用素而简的生活姿态去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生。

说到宗璞可能很多人需要百度去认识这位文学家,但说到《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点印象。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入选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之所以对这篇文章印象特别深刻是因为初中的校园里,教学楼下的长廊边就种着2颗紫藤萝,学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和同学们都曾目睹过紫藤花盛开的景象。紫色的花朵攀附在长廊上,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对紫藤萝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素与简》的第二大章正是对花的描写,各种时节的花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美丽,宗璞印象中最深的几种花都恰好是在自己居住地附近的,每次与它们的相遇总是会给宗璞的生活带来一抹亮色,带来一些关于生命的感动。

日常里我比较喜欢绿萝和玫瑰,一个好养活,一个好色彩。我喜欢绿萝的旺盛的生命力,不需要多加注意,只需要日常记得添水,它自己就能蔓延开来,垂下长长的枝叶。而我更偏爱玫瑰是因为喜欢它丰富的色彩和花朵盛开时的灿烂。

说到书房,这也是我一直想要拥有的属于自己的空间,有大大的书架,有大大的长桌,可以在这里独处,可以在这里看书,可以在这里写字。而宗璞和书的情缘更是喜爱多多,恨书是她,卖书是她,乐书也是她。光从名字就能看出宗璞对书的“爱恨交错“。但究其根本,宗谱对书是喜爱的,读书读的深入,读书读的透彻。才会有着自己对各种名著的自己的深刻见解。

我很喜欢宗璞的这本《素与简》,写尽与亲人之间的感情,对生活中出现事物的喜爱,自己内心的富足,和对生活的感悟。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感悟也不同,但有些事物的感情总是相通的,宗璞的文字里都蕴含着自己独有的对生活的阅历和感悟,从阅读中我们能学会美,学会简单从容的生活。

《素与简》读后感(三):生活美学中的素与简

说来有些惭愧,虽然早些年已经读过宗璞的《南渡记》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宗璞竟然是冯友兰先生的女儿。突然知道这件事情,还是在阅读宗璞的《素与简》的时候。 在《素与简》的第一辑的第一篇文章是《三松堂断忆》。这是宗璞回忆父亲冯友兰的一篇文章。文章作于冯友兰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在这篇文章中,宗璞用她一贯隽永的文字,将自己对父亲的怀念如小桥流水一般娓娓道来。在我们的眼中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的哲学大师,是一个值得高山仰止的人物,或者也应该是一个严肃古板的老头儿。而在女儿宗璞的眼中,除了这些以外,父亲更是一个有趣的人。在这篇文章中,宗璞提到一件关于父亲的小事,说父亲因祖母去世回家奔丧,归家之后自然有许多人慕名前来拜会,但是父亲对于县长之类的名流与老百姓的旧亲友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对于前者父亲选择不送,而后者却要一直送出大门之外。或者这就是中国文人学者身上的风骨之气的最好体现吧!在宗璞的眼中,虽然父亲早早的便攒下了不小的名声,在中国学界享有鼎鼎大名,但是一直到父亲去世,父亲终身也并没有什么怪癖,对人世间的诸般琐事从不在意,吃穿用度更是豁达到让人难以自信。就像是宗璞所说的在冯友兰先生的身上常有两种气,一种是呆气,如儒家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种是仙气,如道家的豁达洒脱。在宗璞满怀深情的叙述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女儿对于父亲深切的怀念与眷恋,也认识到了一位走下了神坛,走进了人间烟火的哲学大师究竟是怎么的一副模样。文字虽然朴素简单,但是其中所流露出的深切感情却让人潸然泪下,情不自禁。。。。。。 在中国,很多读者第一次知道宗璞,是因为她的《紫藤萝瀑布》,这是一篇曾经进入过语文教材的经典散文,时隔几十年,重新在读这篇散文,心境与当年又有所不同。这或者是一篇借着盛开的紫藤萝,很能够体现宗璞本人生活态度的文章。这篇文章作于1982年,其时宗璞的小弟冯钟越罹患绝症,正住院治疗,在联系到此前一家人所遇到的种种,作者心有所感,满怀悲痛,恰在此时,作者无意看到一片开的极为茂盛的藤萝,看着它们的繁茂旺盛,看着它们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作者也不由得为之感动,任由这盛开的紫藤萝带走自己心中的焦虑和悲痛。今天当我们将这篇文章,与当年作者所经历的那些结合起来看得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原来在这样一篇写景的散文中,作者竟然还隐藏着如此许多的东西。关于手足情谊,关于生命与死亡,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关于生活中的那些不如意不顺心甚至是打击、迫害等等,在读过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之后,我们都会有别样的感受与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几十年过去,我们真的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关于本书的名字《素与简》,在书的背面有着这样一句解释,素是生活的格调,向美而生;简是内心的放下,轻装而行。大概宗璞不仅是在文字中,在生活中也会是这样一个随处都能够发现生活之美,放下心中执念,随时随地的都能够轻装而行的妙人吧!这或者也会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吧,生活本来的模样就应该是这样素,这样简的吧!

《素与简》读后感(四):全文

最近我在看冯友兰之女宗璞的散文集《素与简》,本书传达了一种极简生活智慧。似乎,人活着活着,就由繁华满目走向素简从容。 宗璞,1928年生于北京,曾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文坛上的常青树”。她身上既有知识分子的清雅超脱,又有中国传统女性的责任与担当。 这是一本富含人生哲理的生活美学书。宗璞为我们一一诉说生活:关于生活这回事,关于女人这一生,关于家人,关于读书,关于世界,关于爱情,等等。我们可以看到日常里的获得与失去,自由与羁绊。 全书分5个篇章,层层深入地引领我们用爱和美、素与简的生活姿态,拥抱这个变幻的世界,活出直接、痛快又满足的一生。 她评价父亲冯友兰道,父亲的呆气里有儒家的伟大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到“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地步;父亲的仙气里又有道家的豁达洒脱。 她对于自己的亲人,对于历史的回忆总是用一种非常平和的态度叙述,不急不慢,又会尽可能的把故事叙述的更加完整。 她说,历史不会忘记有些微贡献的每一个人,而评价每一个人时,也不要忘记历史。 提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幽默之余又让人对冯友兰先生肃然起敬,他对哲学的喜爱和专注很感人。 “当时司机通知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要过城门了。别人都很快照办,只有你父亲听了这话,便考虑为什么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区别是什么,其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是什么。还没考虑完,已经骨折了。” 在回忆母亲的过程中,她发自肺腑地说,在中国妇女贤淑的性格中,往往有极刚强的一面,能使丈夫不气馁,能使儿女肯学好,能支撑一个家度过最艰难的岁月。 生活,其实总是不能忘记当下的,否则总是烦恼重重。偶尔出去散散步,看看花,也是一件自得其乐的事情。 她说,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 三松堂里面的松树,,竹子,丁香,藤萝,月季和玉簪花都亲眼见证了诸多的变迁。“其中松树无疑是祖字辈的,阅历最多,感怀最深,却似乎最无话说,只是常绿常香,默默地立在那里,让人觉得,累了时它总是可以靠一靠的。” “三松堂者,北京大学燕南园之一眷属宿舍也,余家寓此凡三十年矣。十年动乱殆将逐出,幸而得免。庭中有三松,抚而盘桓,较渊明犹多其二焉。”这是三松堂的得名由来。 她喜爱读书,可以在书中找到很多的乐趣。在她的书房中有一副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颇为惬意的所在。她喜欢读《红楼梦》,《幽梦影》,也对《苏东坡传》,《朱自清日记》等感兴趣。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早已脱离表象的浮华,走向内心深处的素与简。 素是生活的格调,向美而生;简是内心的放下,轻装而行。愿我们都能内心从容,素简而行。

《素与简》读后感(五):《素与简》: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合适就好

我们常说生活就像万花筒,每个人的境遇与心态都不相同,对待事情的处理方法决定了每个人的人生态度。被誉为“文坛上的常青树”的作家宗璞的生活哲学,就是“素与简”。

《素与简》是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宗璞散文集,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理的生活美学书,全书共分为五个篇章,47篇文章,涉及亲人、阅读、爱情、生活等主题,如何看待得到与失去,自由与羁绊,凝练了九十多年的生活哲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宗璞的精彩人生与鲜明的人生态度。

关于家人,这本书中宗谱提到了不少关于父亲的文字,但最让我动容的是他关于小弟的文字。作为家中最年幼的小弟,却是他们同辈中去的最早的,比父亲走得还早。他们的父亲冯友兰在挽联中这样写道:“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洒泪岂只为家痛;能娴科技,能娴文艺,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宗璞的弟弟,冯钟越,是我国飞机结构强度专家,入院前还在组织航空工业部系统的一个课题,他的汗水洒遍了全国,他全部的精力一点一滴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在剧痛中还拿着航空资料“想再看看”。正是有这样的无私奉献的人,我们的祖国才能一步步发展强大,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宗璞对弟弟的思念与怀念,更有对弟弟事业的尊敬与期冀。

关于读书,宗璞写了恨书、卖书、乐书三篇文章,用轻松愉快的笔调写出了作者与书籍之间依赖爱护,却又负疚遗憾的关系。为什么说恨书呢,这也是作者的幽默之处。正是因为藏书太多,家中又都是爱书之人,导致藏书多到理不清,一来地盘不够,二来书柜简陋,因此不能理清与遍读常常觉得遗憾。按当今流行语来说,着实有些凡尔赛了,可爱又可乐。恨了若干年的结果就是卖书,一来扩展空间,二来补贴家用,虽然有这些现实原由,卖出时却还是舍不得,毕竟于乐书之人,在忙着做各种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之外,读书便是最大的快乐了,“读书之乐何处寻?秋水文章不染尘。”“读书之乐乐融融冰雪聪明一卷中。”此两句,可谓读书人至乐。

提起生活,我想很多人的反应会和我一样,“一地鸡毛”。如何让自己在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活得轻松简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简单生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需要足够的人生智慧的。在“简单生活”这一章中宗璞写了一篇名为“风庐茶事”的文章,他提到了与友人同游科罗拉多河的经历,口渴之时,喝罐装的饮料并不解渴,放在床头的冷水受到了大家的欢迎,由此想到要是有茶该多好。虽然喝茶,宗璞却不讲究,无需看品相论市场,也不需佳品,适合自己便可,宗璞认为:“若要捕捉那捕捉不着的东西,需要富裕的时间和悠闲的心境,这两者我都处于‘第三世界’,所以也就无话可说了。”从中可以看出宗璞的世界观,她并不追捧外界的浮华,而是着眼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合适就好。

是啊,合适就好。《素与简》的极致便是抛却外物的束缚,专注内心的安详,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合适就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