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写作即思考读后感摘抄

写作即思考读后感摘抄

《写作即思考》是一本由[英] 凯瑟琳·麦克米兰 (Kathleen McMillan)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3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作即思考》读后感(一):五分给原书——非常棒的大学教辅书,负分给引进方

原书质量:五分,非常值得推荐,网上电子版不难找,非常推荐大家去找来读一读,前几章的术语啃掉,后面就是一路坦途了,读起来会很顺畅。

引进质量:如果有负分,我来打负分,引进方有从头到尾读过这本书吗?

1、写作在这本书中至多,至多有四分之一的占比,其它全是批判性思维、反思性思维,还有一个什么我忘了,不管这是谁起的标题,误导性极强。

2、这本书是怎么生拉硬拽的和创业,工作拉到一起去的?读过原序吗?这是一本写给大学生乃至研究生的教辅书,教他们怎么从高中的课程思维,向大学的探索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乃至课程论文转变的,和工作、和创业的关系不能说没有,但拿到封面上来说,亏心不?

3、翻译,有校对吗?翻完了自己通读了吗?通读完了就这么发出来了???

总结:好书,我大学那会没看过很遗憾,但是如果你找不到原版,中文版就别读了,我相信这个类型会有更好的,不值得在这个版本上花时间。

《写作即思考》读后感(二):41

书里的内容是很有价值的,尤其是对大脑思考力的训练,这本书提供了很多科学的理论。 但翻译的水平很一般。充满了译制腔,看起来跟机翻差不多。译者并不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而是很不负责的赶进度,译完完事。 语序、用词等不符合汉语思维,也不符合语境。 因为译者的翻译水平,原本内容简单的工具书读起来晦涩难懂。要想理解这本书,务必透视译者表面语义,去推测原书作者的语义。 【举例书中原文:】 因为反思是个人的,许多学生发现难以找到准确的词语或表达来描述他们的经历,然而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反思的质量要作为学习或工作的一部分进行评估的话。本书第18章考察了反思的语言以及应当如何将其用于所评估的不同类型的工作中。

(emm……这谁能一眼看懂,我敬佩他/她是个天才) 【这段话用人话翻译,就是:】 由于总结反思属于较为主观的行为,很多学生在正式撰写总结报告时发现难以找到客观的、标准的词语或表达。与此同时,如果学生提交的总结报告是学习或工作情况考核的指标之一,为了得到高评分,那么又不得不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即合适的语体。本书第18章探讨了总结报告的语体,以及在不同考核项目中的应用。

读起来很拧巴,所以全程挑重点读。我去网上搜索了译者,发现没啥痕迹。译者显得很不专业。

可能学艺不精、不了解翻译领域的硕士接了这个项目,也可能译者水平很够,但项目时间贼紧,没时间好好翻译。

(当年我本科的时候就干过这种事,项目时间贼紧张,接连熬夜)

《写作即思考》读后感(三):阅读不是目的,是过程。写作也是。

所谓的差生文具多,在准备写毕业论文久久的时候看了很多闲书。为了再次振作,选择看看工具书为自己找一点开脱。尽管如此,调子起的再高,道理其实都很简单。动笔就好。那么就总结一下目前从本书中获得的可用且会用的小技巧。

首先本书的观点,写作是思维过程的记录。所以,写什么主要看你想什么,想怎么想。批判性思维、反思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是三种不同的思维能力和运用场景。

批判性思维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你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批判性思维需要具有洞察力。如何完成一次批判性思考任务:明确问题是什么→组织你针对这个问题采取的方法→收集背景信息、进一步检查你对事实的理解→判断信息的相关性,对问题再分析→全面的考虑你的论点,以及如何论证→最终形成你的决策。警惕偏见的作用,注意事实和观点的区别,避免进行叙述而不是分析。【尽量不要把太多时间浪费在初步准备上,尽快开始相关的行动】

反思性思维,反思是为了探索更深刻的理解,进行自我评估。反思的过程,即吉布斯反思循环图:描述-情绪-评估-分析-结论-行动计划。描述要客观的记录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情绪就是你主观的情绪,要真实描写记录,不要避重就轻。情绪的真实性有时比事情本身的真实性还重要;评估,全面、客观的记录到底是好,还是坏;分析,跳出来看,这要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是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结论,你还能做什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地方都在哪里。行动计划,那么就针对不同级别的事项制定出合适的应对策略和小锦囊,以备不时之需。【集中精力在足够少且优势的地方】

创新性思维,创新与批判同时存在,创新是横向思维,批判是纵向思维。在阅读时要记笔记,在思维活跃时记录下你的想法,保持你的头脑与问题的联结。头脑风暴、找到关联、随机联想、自由写作、更换思考场景都是可行的创新技巧。【永远不要害怕失败,不要纠结于寻找完美的解决方案】

批判需要你看全面,看正反,反复论证。

反思是记录从前与总结。

创新是记录现在并走向未来。

在这样的三种思维主导下,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工具,比如如何得出一个观点、如何处理数据、如何阅读记笔记、多种写作风格介绍。这些工具作为基础使用有一定的入门引导作用,要想熟练运动某一种工具还是需要更加专业的书籍和文献进行补充。本书没有推荐更进一步阅读方向是扣一星的部分原因。

简要记录一下对我现在实用的小工具。

如何筛选事实和观点,得出一个立场:重视内容和事实而不是情绪和展示;保持健康的怀疑;全面看待一个问题;不要害怕与众不同。

表达观点和演讲的绩效:做好准备,享受现场的节奏,回答问题、适当停顿。警惕在论证中的谬误和偏见。

做计划的重要性。重要的人生成长就是自己做出决定并且逐步增强责任性。决策的能力不足以获得想要的结果。计划要有灵活性,做计划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使你了解任务的进展如何,而不是难为自己。有条不紊带来的好处:按时完成工作;在较小的压力下完成工作使你有更好发挥潜力的可能;减少时空感带给你的压力;建立自己对应对能力的自信心;避免任务重叠和堆积。

如何有效的阅读和记笔记。结构化的阅读和记笔记,知道自己的阅读目的,不是所有书在同一时间都需要逐字逐句阅读。不需要的部分先跳过,以后还会有你和这部分内容相遇的缘分。【笔记是自己的,书不是】

如何过滤和选择可靠的材料。尽量找一手材料,评估作者的意图。

5个小时,几天时间翻完了这本小工具书,每一章节都有一些短笔记,都是最基础的方法论的笔记。而最基础的,其实才是最终用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