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雪漠密码(首部关于雪漠的文学评传 透视作家密码)读后感摘抄

雪漠密码(首部关于雪漠的文学评传 透视作家密码)读后感摘抄

《雪漠密码(首部关于雪漠的文学评传 透视作家密码)》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漠密码(首部关于雪漠的文学评传 透视作家密码)》读后感(一):因你与他相遇

知道雪漠,仅是因为读到一本类似少儿读物的小书《顺爷的兔鹰》。这本书版面虽然不大,可叙事完整,笔意精致,尤其对其中人物、动物、景物的描写,是近些年读到的最好的。这样的作品,让人想起老舍、郁达夫等老先生们的笔力,让我们这样已有了年代感的读者们有了少年读书时的轻松与愉悦。因为这样工整的写作,好像更符合我们这个年代的读者,与现今年轻人作者的作品相比,更有隽久的味道。虽然有了这么愉悦的初次相见,可也并没有深入了解这位作者以及他的其他作品,结果却在不经意间,读到另一位读者的读书笔记,便是这本《雪漠密码》,读了这篇笔记,突然就对“雪漠”这个名字产生了些许兴趣,于是找到这本书来读,想看看这个“雪漠”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让许多人都为了他倾倒,渴望与他相遇。在《雪漠密码》中“写在前面”一文的开篇,作者便写道“相遇需要缘分”,看!这就是我这个普通的读者与雪漠相遇的缘分啦。大概像我这样的读者也是少见的,多数读者都是先了解该作者的诸多作品后,才会逐渐了解评论家对这位作者的评论或解读,或者在无意的阅读中,偶遇那些评论文章,从而了解这位作家在文坛的影响,以及编辑、学者、同行对他的评价。可我的阅读顺序看起来却是相反的,虽然也是从作品切入与作者相识,可那样的一本小书,仅是其宏大作品序列中的微小的一个片段而已,可真正与作者相遇却是从这部专业著作中进行全面了解的。该书作者是雪漠的编辑陈彦瑾,陈老师很谦虚,也很可观。她认为自己的书并“不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学术书,也不是单纯作为学术研究的作家论”。但她承认,“这是一本研究雪漠的专著,也是目前最全面、最深入的雪漠研究专著”。尤其强调的是“它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生命相遇”。通过这本书,像我这样的读者便是一下子感觉作者就像是老朋友一样,他的经历、他的生活、他的创作、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他的迷茫、他的忧伤、他的苦痛、他的挣扎……好像都像纪录片一样,极富画面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陈老师将自己的研究方式定义为“相遇式研究”,并将之称为“生命学派”。这样的研究分类,也是第一次从这本书中了解并学习到。这一学派的开创者是鲁迅研究大家王富仁先生,而后期的钱理群先生也认同这样的说法,并将自己一生的鲁迅研究概况为“与鲁迅生命的相遇”。陈老师称自己的研究也是如此,“无意中与一位大学者走做了同一条道路上”,并称“钱先生描述他与鲁迅生命相遇的认知和感受,於我心有戚戚焉”。而作为同时代的人,陈老师研究雪漠,相比于钱先生研究鲁迅,更有了一些优势,“而我因为与雪漠同时代,又是雪漠作品的编辑,不仅可以透过作品去相遇,还可透过同时代的读者、评论家去相遇,更可与雪漠本人相遇于作品之外”。正是因为如此,陈老师可以深入雪漠的故乡、雪漠的家庭、雪漠的生活,通过同雪漠的对话、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雪漠,更加了解某些书中的片段对雪漠来说到底代表着什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于是,作为普通读者的我来说,通过陈老师的《雪漠密码》,真正进入了雪漠的世界,虽然并不曾全面了解雪漠的作品。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是全面介绍雪漠、雪漠作品,及文坛各方面的评价等可查的或不可查的各项资料,更是包含了陈老师自己对文学、对文学作品、对作家及作品的理解。对于“好作家”和“伟大作家”的区别,也有自己的理解。这样的理解,对于每一位未接受过专业阅读培训的普通读者来说,都是一节很好地培训课。可以在读者心中种下一颗微小的种子,那是对优秀作品的品鉴方法,对伟大作家作品地向往。鉴于篇幅,仅介绍到此。好书,推荐!

《雪漠密码(首部关于雪漠的文学评传 透视作家密码)》读后感(二):文学如何让人成为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更好的人---这句话走进了我的心。

2011年5月的北大中文系课堂上,教授陈晓明在316教室上了一堂与众不同的中文课,他们师生共同研读了长篇小说《西夏咒》。

陈晓明教授说,《西夏咒》是他这么年读到的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所呈现的极端文学经验,很值得专业工作者关注与研究。

《西夏咒》是作家雪漠“灵魂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全书40万字。一经出版,的确引发了文学界的极大关注。

雪漠是谁?《雪漠密码》又讲了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翻开了《雪漠密码》这本书。

雪漠,60后,西北作家。他出生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一个普通的、贫穷的家庭。因为喜欢读书,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后成为一名教师。

1988年雪漠开始写作,陆续发表文章在文学杂志等刊物上。他的《大漠祭》写了12年,在2000年时完稿,从此他正式登上文坛。

《大漠祭》多次获奖,当时的各大央媒纷纷给予高度评价,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小说和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被文学界认为是当代西部文学的标志性作品。

既《大漠祭》之后,雪漠进入了一个创作高峰期,先后成书“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白虎关》《猎原》,和“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

雪漠的小说创作风格十分鲜明,这基于作者对大漠文化的一种独有见解和领悟。

形成的文化气息来看来,反映的西部文化呈二元结构,即现代文化娱乐活动或方式非常少;传统文体娱乐活动逐渐被遗忘。所呈现的日常生活中的原生态文化形式古朴、原始。

《雪漠密码》是一本关于作家雪漠的评传。

作者陈彦瑾,她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编审。专业出身,现为北大中文系当代文学硕士。

可以这样理解,这是一本关于西部著名作家雪漠其人其作品的专题研究。作者历经三年,完成34万字的专题研究,是了解这位现象级作家极好的解读版本。

作者认为,雪漠是拿生命写作的人,所以雪漠密码既是文学解码、文化解码还是雪漠本人生命意义的解码。

作者深入研究,她想给读者展现一位品格高尚的作家,他的文学养成、文学追求、文学创作、文学影响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修炼人格和升华生命?

文学如何让人成为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更好的人---这句话走进了我的心。

《雪漠密码(首部关于雪漠的文学评传 透视作家密码)》读后感(三):相遇与读懂:走进共同的生命(三)

※四※

陈彦瑾所著的《雪漠密码》不仅仅是写雪漠的成长,分析他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阐述了雪漠的文学影响,以及他的人性关怀,他的大爱。

雪漠是一个小说家,他写出了一部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同时他也是一个具有信仰精神的文化传播者,更是一个大爱的传播者。他的作品不是从笔端挤出来的,而是一种生命发酵后“喷”出来的,是灵魂之作。他的作品不属于商业时代,他不期待它们成为畅销类作品,他期待“有资格”的读者与他相遇。

阅读雪漠的作品,已不仅仅是阅读,也是历练、体贴、慈悲、智慧。在阅读的同时你需要和他一起面对庸碌,面对死亡,要向往、寻觅、历练、生化、完成自己,实现生命的价值,这才是与他相遇,阅读他作品的意义。

雪漠的写作不追求畅销数字,不追求排行榜,不追求媒体的炒作,不追求粉丝的狂欢,他只为了用自己的生命之书传递慈悲和智慧,让你懂得自我消失后与世界的合一,让你懂得生命的神性,让你懂得善良和健康的本我含义。

为了与读者相遇,雪漠不断的伸出手来帮助你靠近他、读懂他。他通过举办活动,制造相遇;通过陪抑郁症患者聊天,获得相知;通过为寻梦者提供成长的机会,传递大爱。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培养读者,启发读者认知真心。

※五※

陈彦瑾的《雪漠密码》不仅仅是记述了雪漠的成长和作品,也剖析雪漠的内心世界。在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文学名家对其作品的研读,从而我们能够清晰地、毫不怀疑的对雪漠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雪漠凭着自己多年来对西部历史、传统、习俗、人性的挖掘,对人类思想深层次的追问,发出了振人发馈的声音,这声音是在灵魂发酵的状态下汩汩流出的,是只有懂得的人才能听到的智慧之音。

陈彦瑾的《雪漠密码》不单单是一本文学评论,更是我们与雪漠相遇的一架桥梁,为我们读懂雪漠,领悟真谛,获得启示的一座桥梁。

陈彦瑾的《雪漠密码》同样也为我们如何读书,如何读懂一个作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途径。那就是我们不仅要读故事,更要读出其中隐含的深意,这样才能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和作者心灵共通,和作者共享生命,共同完善自我。

《雪漠密码(首部关于雪漠的文学评传 透视作家密码)》读后感(四):相遇与读懂:走进共享的生命(一)

※一※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的这首《断章》很好地映射了雪漠和陈彦瑾的关系。西部著名的文化学者,人文作家雪漠,通过关注、挖掘西部的人文历史,写出了《大漠记》《白虎关》《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野狐岭》等巨著,为人们了解西部,熟知西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而一直关注着雪漠的著名作家、编辑陈彦瑾,也通过对雪漠的成长及作品的解读,写出了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深入的研究专著《雪漠密码》,这本书不仅是雪漠的文学评传,更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生命相遇。

《雪漠密码》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第三章,在这一部分作者主要写了雪漠的成长和他的写作态度,以及文学思想。第二部分包括第四到第六章,这一部分则是通过对雪漠文学作品的分析,具体的介绍了他的作品特色。第三部分包括第七章和附录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了雪漠的文学影响。

在“写在前面”中,陈彦瑾说明了自己研究雪漠及其作品的目的,“试图通过他,去理解这时代的某一类作家,某一种人格,或者说,某一个生命与文学的纠缠关系。”,在陈编辑的眼中,雪漠“是一个人,一个战胜了自我、改变了命运、完成了人格的人,一个旅途上的过来人,一个真正的明白人。他是一种存在,挑战了生命的广度和高度,洞悉了生命的真相,亲证了生命的真谛。他是生命的艺术家,他和他的作品同为生命的大书,等待你的遇见与阅读。”

※二※

雪漠出生于大西北腾格里沙漠的一户农家,成长于贫瘠大漠、荒芜年代,有着这一代人共同的饥饿、贫困记忆。但是清贫并没有稀释他的奇思异想,他有特立独行的个性和恣意浪漫的想象力,从小就痴爱民间文化和书籍,并立志要成为一个作家。

怀有梦想的雪漠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他想改变命运,过一种更有意义的人生,所以整个学生时代,读书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饱读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同时他也开始有意识地在日记里训练写作的基本功,记录生活见闻,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

二十五岁那年,雪漠发表了处女作《长烟落日处》,在甘肃文坛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也从名不见经传的文学青年,变成了青年作家。受到鼓励的他,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要为西部农民写一部大书,但是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完成,他和很多作家一样,遇到了创作的瓶颈。

为了实现自我突破,雪漠通过读书、修禅、写作(练笔)来升华心灵,修炼人格,战胜自己。他对自己到了苛刻的程度,“一天读书多少个小时,修行多少个小时,写作多少个小时,全都有量化的标准。”,经过五年“剥自己心上的鳞”,他找到了写作的意义:抢救、定格、创造;和自己的文学标准,“能够给世界带来宽容、安详、清凉、博爱等美好的价值。”他解决了“何为文学、为何写作”这个作家绕不过去的根本问题。

1993年11月,文学女神终于向苦苦探寻的雪漠露出了微笑,《新疆爷》《黄昏》《磨坊》等短篇小说,从他的笔下流淌而出。继而,他剃发闭关,写出了令其实现命运转折的《大漠祭》,这部巨著让他完成了“从小学教师到著名作家”转变,从此也拥有了“专业作家”的身份,以及“著名作家”的名号,更拥有了通向“大作家”的通行证。《大漠祭》的完成也标志着雪漠文学上的成熟,也意味着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雪漠生于西部,成长与大漠,他用双脚无数次的丈量河西走廊土地饱满深厚的精魂已经和他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涌动的、诗意的、神秘的力量伴随着他,给他指引写作的方向,催生出了《白虎关》《野狐岭》《西夏咒》《无死的金刚心》等引发轰动效应的作品。

《雪漠密码(首部关于雪漠的文学评传 透视作家密码)》读后感(五):相遇与读懂:走进共享的生命(二)

※三※

陈彦瑾在《雪漠密码》中不仅介绍了雪漠的成长过程,还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详尽地说明了雪漠对社会的影响。

由《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组成的大漠三部曲,通过对生活在大漠的农民、动物、自然地刻画,让不熟悉大漠和大漠历史的读者,走进了大漠深处,了解了大漠的曾经,认识了生活在大漠的生命。

在雪漠的笔下,“时间消失了,空间消失了,天地间只有一个个活着的人,一幅幅饱满的生活画面。没有中心事件,没有重大题材,没有伟大人物,没有崇高理想,只有一群艰辛活着的农民。”他们在历史洪流的冲撞下,艰难地同残酷的自然抗争。

通过雪漠的描述,我们读懂了大漠的子民,“支撑他们度过一生的,不是乡村伦理的道德扶手,不是民族国家的政治拐杖,也不是文化奇想的面包,而仅仅是生命的尊严和态度。”有了这样的信仰,他们才能够拥有强大的灵魂,才能够拥有与命运抗争,与沙尘暴抗争的勇气。他们才能够将人类的智慧之光一代代的传递。

通过雪漠的描述,我们懂得了动物们的慈悲,消弭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它们也和人一样,是天地间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雪漠用丰富、细腻的笔触,复活了动物们的灵魂,描绘了它们的生存规则。

通过雪漠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自然不仅仅是风景,它也是一种生命,是和人、动物生存相依、灵魂一体的生命。自然不仅仅为人和动物提供了活动的舞台,它还依照自己的法则,调整者活动者的行为。

陈彦瑾通过对雪漠“大漠三部曲”的分析、解读,认为“通过读这样的文字,你才真正张开了你的灵性之眼,看见了你脚下的大地和周围的世界。”这一系列作品的呈现,也是雪漠登上文坛的关键一步。也为她之后推出“灵魂三部曲”“故乡三部曲”奠定了基础。

“灵魂三部曲”由《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组成,“它们共同的主角是寻觅者和信仰者,共同的故事是灵魂寻觅与信仰救赎,共同的形式是灵魂叙事,共同的风格是象征和寓言……它们是来自灵魂世界的三姐妹。”

《西夏咒》一推出就因灵魂叙事的极端自由和极端复杂震惊了评论界,这部作品汇集了写实、幻觉、梦境、议论、抒情、对话、心理等各种文体,它是极端的、极致的,又是浑然天成、圆润饱满的。在这部作品中,雪漠老师写了“苦难与救赎”,他以巨大的慈悲与勇气,将土地沉淀千年的幽深、黑暗处的秘密呈现于笔端,并指出庸碌之恶、杀人有罪、灵魂救赎等具有人类性和世界性的思想,是被吞噬了的人性,被麻痹了的良知,需要用偏激的声音去唤醒沉睡的灵魂,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与生俱来的善,因而首先需要他们知道恶,“当一个人能认出恶、意识到作恶、忏悔作恶的时候,善就从心里生起了。”

《西夏的苍狼》叙述的主题是“大爱与信仰”。世俗的爱情、功业、文章等小爱是转瞬即逝的,是个人的觉受,需要爱的载体。而升华为信仰的大爱则相对永恒,可以滋养心灵,可以唤醒僵死的灵魂。

《无私的金刚心》写的则是对信仰的寻觅。一个人拥有信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首先要有一个出发的因缘,这个因缘会让人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思索,之后就会产生一个信仰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则需要不懈的追求、探索,克服遇到的种种魔障。在这个过程中,寻觅者会经受无尽地考验,也会获得成长,之后才能如愿以偿的得到圆满的结果。并指出,对寻觅着最大的考验就是“黎明前的黑暗”,也就是在即将到达彼岸时,会遇到最大的、最残酷的磨难,如果此时稍有懈怠、动摇,就将前功尽弃。

“灵魂三部曲”的完成确定了雪漠的“文化学者”的身份地位,而随后推出的由《一个人的西部》《野狐岭》《深夜的蚕豆声》组成的“故乡三部曲”,则让读者感到有“一个神秘的吸引扑面而来”,刷新了人们对雪漠的认识。

“故乡三部曲”这一系列同样也是雪漠常年深入土地、体验生活的艺术结晶。这些以西部为主题的作品把寻根的文化诉求向前推进了一步,展示了西部文化的一种自主性,表达了一种灵性或神性的诉求。同样也给出了一个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答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