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费马大定理》的读后感大全

《费马大定理》的读后感大全

《费马大定理》是一本由[英国] 西蒙·辛格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一):简约优雅

2022-35 有关数学的科普书籍竟然有读武侠小说的体验感!只不过这里华山论剑的不是武功招数,也不是为争夺天下至尊,而是自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以来、费马、欧拉、伽罗瓦、黎曼、安德鲁.怀尔斯等,一代又一代,天生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勤奋聪明人从习以为常的普通事物中去揭示表象之下的内在本质,他们都相信这才是我们理解自然与世界的应有方式,而其中最可靠的方式是数学,而不是所谓的“神启”或顿悟。数学通过基本的公理体系出发,由严密的逻辑推理链一步步推导,最后证明结果。一旦正确,就不会被推翻,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数学由此从最初的记数、测量等实用技术功用进化到研究这些数字本身的特性与相互关系,并借此去描述表达还不被我们看清的大千世界与宇宙自然,他们都相信精彩生动而又异常沉默的宇宙早就将和谐且自然的终极秩序呈现在那里,只是有待我们去发现,用一条简约优雅的公式去揭示去表达,一如a2+b2=c2,所展示的那样,简约但深邃! 有人说如果世界是上帝创造的,那么他一定是用数学语言写就的,结合我们东方人善意朴素的想法,是的,他老人家一定是个胖胖的数学家。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二):寻找一个数学证明就是寻找一种认识

一个以费马大定理为核心的数学故事。,作者能把枯燥艰涩的数学写得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真了不起,他让我重新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妙和快乐。

读此书过程中我发现:每当数学遇到回答不了的问题,数学家们就会用新的概念和技巧去解决这个问题。

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人问:“2的平方根是什么”时,于是有人创造了无理数√2,并且欧几里得用反证法证明了无理数。

有人问:“0减去1是什么”时,印度人创造了负数。

当有人问:“-1的平方根是什么?”,邦贝利的解答是创造一个新的数i,称为“虚数”。

而书中的主角怀尔斯,在证明费马大定理所经受严峻考验的8年中,“他实际上汇集了20世纪数论中所有的突破性工作,并把它们融合成一个万能的证明。”

用新的概念和技巧去解决旧有的问题,这一点让人很有启发。

如书中所说:“寻找一个数学证明就是寻找一种认识”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三):数学家八卦之书

逻辑比较清楚,但我还是希望作者尽可能少的去八卦数学家们的生活轶事,而是放到数学逻辑本身上去。前五章还算是环环相扣,但是到了“谷山-志村”猜想那一节明显有了断档,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去介绍谷山、志村、伽罗瓦等人的生平和琐碎小事,对数理逻辑介绍得却不够,而这正是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模形式和椭圆函数我都不懂,但仅看语言表述,就可以比较清楚的搞懂它和费马大定理之间的关系,即每一个椭圆函数都对应一个模形式(谷山-志村猜想),而如果费马的猜想是错的,那么其数学表达式可以写成一个椭圆函数的形式,但是经验证,这个椭圆函数找不到对应的模形式。因此,通过反证法,如果谷山-志村猜想是正确的,那么前述椭圆函数的形式是不可能存在的,费马猜想只能是对的。

在这里,有几个问题作者应该详细介绍,第一,椭圆函数是什么?第二,模形式的意义,基本表达式是什么?第三,费马猜想到椭圆函数的大致推理过程是什么?这是几个基本问题,但可惜的是,本书过于讨好普通读者了,这几个略微超出大学高等数学的概念都避而不谈,所以导致我们错过了最精彩的部分,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四):一群人的朝圣

这本书洋洋洒洒看了2个多月了,从最开始的饶有兴趣,到中间的丢到一旁,再到最后的留有余味,从深圳背到大理,并没有让我失望。相比《细菌,钢铁和枪炮》,这本书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更加突出,虽然《细》已读2/3,但打包行李的时候还是毅然装了《费》。

中间读到索菲·热尔曼这个人物,深深地着迷,以书中提到的故事为蓝本,在自己的公众号里扩写了一篇《我的天才女友:索菲·热尔曼》,算是阅读中的收获。这本书数理的专业性先丢在一旁,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它更像一部人物志。

1776 索菲·热尔曼 (法)--- 意想不到的“勒布朗先生”

1811 瓦里斯特·伽罗瓦(法)---被共和主义事业和女人耽误的数学家

1880 保罗·沃尔夫斯凯尔 (德)--- 着迷费马大定理错过自杀时间的浪漫先生

1912 艾伦·图林(英)--- 不被时代接纳的解密者

1927 谷山丰(日)--- 心不在焉的神秘天才

1953 安德鲁·怀尔斯(英)--- 顶楼中的勇士

(仅列出了一些印象深刻的人物,好些书中提到的人物并没完全列在上面)

数学的魅力在于严谨,逻辑和推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接力,浩浩荡荡好像读了半部数学史。怀尔斯的7年困斗之兽,发表世纪演讲后的噩梦,最后的微光和坚持,朝圣般的信仰,字里行间渗出都是虔诚和热爱,为热爱干杯!

《费马大定理》读后感(五):出乎意料的有趣

以为是本故事书,却被灌输了很多数学知识,以为是本数学专业书,内容却浅显而有趣。

从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说起,还有他建立的神秘的兄弟会(这也算是现在社会神秘团体的起源吧),他最著名的发现,毕达哥拉斯定理就是我们熟悉的勾股定理;费马在微积分和概率论的推动者,对”亲和数”和”可交往”数也进行研究,而他最为人知的是提出了费马大定理,这个让世界上最优秀的数学家奋斗了3个多世纪才找到答案;而在这300多年探求的过程中,众多数学家前赴后继,一步步为后来的成功铺平了道路,有的证明一个部分,有的提供了方法,为后人继续前进提供了方向和工具,包括欧拉、拉梅、伽罗瓦、谷山-村志猜想(其方法成为最后的工具),而这些数学家的生平也是跌宕起伏,甚至还有悲剧色彩。最惊喜的是,其中一位女性数学家(索菲·热尔曼)的身影,在她所处的年代,女性仍被禁锢在特定的社会角色中,她不得不伪装成男性身份才得以和心仪的导师通信交流…

最终,安德鲁·怀尔斯成为揭开这个谜题获得最终荣誉的人,而这份殊荣也实至名归。怀尔斯第一次见到费马大定理是在10岁,30年之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证明。他的证明毫无疑问借鉴了前人的方法和同辈的帮助,但他的确为此付出7年不为人知的研究及钻研。

对于普通人(非数学家),即使无法理解众多数学公理/定理/猜想的奥秘之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理解数学家们揭开一个源于千年前的问题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成功后的欣喜。

推理

更加

严谨

等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