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数学的语言读后感1000字

数学的语言读后感1000字

《数学的语言》是一本由齐斯•德福林 (Keith Devlin)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6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数学的语言》读后感(一):一点感想

个人对数学一直抱有兴趣,很想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害怕数学、数学为什么明明有着书中所说“冷冽而朴实无华的美”却无法让我至少在学生时代真切地去体会,我认为这某种程度上是数学教育方式的问题,那种普遍强调刷题考试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去问真正的问题、去依自己的节奏探索问题答案的学习环境令人窒息,也阻碍了更多人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数学与符号的关系,以及作为模式研究的工具这一认知,在我看这本书之前我是有一个大概的直觉性的认可的(这也使得自己一度纠结于数学到底是一种发明还是一种发现这个问题),而这本书相当于进一步肯定了自己的直觉,并提供了大量例证从数学发展的历史以及各个主要数学领域维度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其捕捉世界万物模式的非凡本领。

《数学的语言》读后感(二):数学是“宇宙语言”

《数学的语言:化无形为可见》从四月初看到现在两个月,总算看完啦!这本书是接着《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后面看的,因为在《用》的豆瓣上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便在图书馆找来看。这本书比《用》的内容更丰富,涉及的数学知识也更多更深。

我是把这本书当做文学作品来看的,因为这真的是一本兼具文学性和科学性的科普佳作。抛开台版有些名词的翻译不太一样,本书翻译语言之流畅把数学之美很好地诠释出来。书中介绍的一些内容让我对平时接触到的对现代人已经很简单的数学刮目相看,原来它们是这样从无到有由前人不断探索才发展起来的,比如序曲和第一章说到的数字和符号。

虽然之前我知道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读完此书,我对数学的认识又加深了一些,才知道数学在各行各业中起了那么大作用,且很多学科都是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数学是当之无愧的"宇宙语言"。

书中的一些观点纠正了我的一些认知的偏见。比如,

第六章讲到维度时让我很有感触。很多人的一生就像在一维运动的火车,不进则退,没有更多选择;还有的像在二维运动的船,可前可后可左可右;飞机则拥有三个自由度,可在三个维度穿梭。人的一生可能是一个为自己增加维度增加筹码的过程,更多的自由度代表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可能。但又说回来,普通人每次只能做出一种选择占有一条道路,一维的人生,认定了正确的方向,最后也不会太差。

这本书的阅读是愉快的,同时也是痛苦的。因为缺乏相关数学模块的基础知识,有很多地方我都看不懂,遇到公式或代数计算只能一目十行。但总的来说,阅毕此书,恋恋不舍。

《数学的语言》读后感(三):东西还有很多

“在最近大约三十年间,一个为大部分数学家所同意的有关数学的定义,才终于出现了: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

从数学的历史,到数学的新近情况。作者做了生动而有意义的描述。在行文之间,能体会到作者对于数学的喜爱或热爱。数学领域的那种特殊的生态,以及当中面对的那些有趣而深刻的问题,非常引人入胜。这本书写到的内容,都非常的简洁而清晰。没有太多的细节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对于整体的一种把握。同时作者,还不断地提到,数学对于我们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数学对其它学科的贡献。比如提到了:”比较不为人知的是另一个方向的工作:将物理中的概念与方法应用到数学上,并取得新发现。……这种戏剧化的贡献反转,源自1929年维尔对规范理论的发展。“

书中,关于费马最后定理的部分,写到“你的希望,是这个额外结构的递增复杂度,可以提供你有用的模式,以便帮助你获得整体的了解,并且在最终得到证明。”“在有用的模式开始出现之前,你需要更多的结构。”这样的话语,看起来很普通。但是试想一下,数学家面对那样的一种实际情况,在漫长的岁月里,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来越复杂,而面对的困难仿佛越来越多,而那个能让情况好转的模式,却看起来还遥不可及,即使它就在下一个街角。那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意志力。仅仅就数学家这种探求的精神,已经让人折服。

同样是关于费马最后定理,作者点出了数学那伟大耀眼的光芒:“费马最后定理的故事,是人类无止尽追寻知识和理解的一个令人惊叹的例证。但它可不只是这样。数学是科学里唯一一支在17世纪被构造的精确技术性问题,且拥有古希腊的根源,直到今天还是和以前有关连。它在科学中是很独特的,因为它的一个新发展不会使之前的定理无效,而是会建立在前面的知识之上。这一条漫长的道路,从勾股定理到丢番图的《数论》、费马的页边注释,然后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丰富和强大的理论,终于在怀尔斯的最终证明时达到最高点。许多数学家对这个发展都有贡献。他们遍布世界,他们说各种语言,他们大部分没见过面,将他们集合起来的是他们对数学的热爱。这些年来,每个人都帮助了其他人,就如同新世代的数学家继承并改写前辈们的想法一样。尽管被时间、空间、文化所分隔,他们全部都在为同一项事业作奉献。也许,在这方面,数学可以被当成全人类的范例吧。”

当然,“东西还有很多,真的很多。”

《数学的语言》读后感(四):从数学中照见未来

大二那年一身孤勇从物理系转到了数学系,用两年修了四年的学分,获得数次奖学金和数学建模上海三等奖。但都是过去的成绩,现在拿出来说很没有意思。但我只是想说明其实自己一直是很笨的小孩,也没有学数学的天赋,更没有喜欢数学到如痴如狂,还无数次后悔选了很不擅长的理科。一开始,不过是对生活的妥协与面对职业选择的退而求其次,一路折磨一路受挫一路打击,忽然有一天发现虐久了就成了真爱。以至于我时不时地想做题过过瘾,或者翻数学书看一看,即使很多书其实看不懂。很多事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吧,你不深入了解,根本不知道会如此有吸引力。

本书从八个方面告诉我们现代定义的数学是什么:数论,数理逻辑,微积分,几何,群论,拓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虽有省略,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解答。但书的翻译不够浅显易懂,参照台湾的定义比较多,很多术语没有使用我们读书时代熟悉的名词,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

1900年前,世界上的数学知识可以装入80部书籍中,而现在大概要10万部才可容纳,在这100多年中,数学呈现了井喷式发展。如果没有微积分,现代技术将不复存在。微积分前,数学局限于计算度量形状等描述静态的问题上,而微积分以后,数学变成了研究数字、形状、运动、变化以及空间的一门学问。这让我想起了物理学中的一个桥段,多年前,物理学家满认为已经解决了几乎所有的问题,只剩下几朵小乌云漂浮在空中,接着就发现了相对论,发现了量子力学,突然之间数不清的难题被摆在了人们面前。而不管是数学,还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牛顿万有引力,达尔文物种起源,霍金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模型,他们告诉我们,知识世界的辽阔,穷极我们的想象都无法触摸到边界。

数学的迷人之处在于,他是无数大厦的基石。学习数学,你培养的是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世界中的模式和秩序都可以被数学描述,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被数学说明。它是一门研究模式的科学,将抽象的问题简化成各种模式,并发展成公理化的体系。数学建模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把实际问题建立模型,对其求解,然后根据结果解决实际的问题。现在有很多人进行资产管理的股票基金和投资,也依赖数学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向,本质上是风险的规避与利用。金融市场的特质是,高风险高收益。运用数学,无法让我们绝对安全地逃离风险,但可以告诉我们所需要面对的风险到底有多大,以及帮助我们决定能够承受的合理代价。数学,化无形为可见,照见未来。

数学的浪漫也超过我们的想象,所有的定义总能展开成各种罗曼蒂克的解答,比如万有引力,极限定理,甚至是相对论,简洁,明了,却包含着人生的真谛。所以虽然大部分内容读不懂,也会时不时找些相关书来重温一下数学生活。可能是读书时代养成的习惯了,偶尔还会十分想做题。除了读过的教科书以外,印象特别深的一本是《费马大定理》,这本很好地阐述了数学家精神,给了我很大的触动。《GEB》是一本数学中的科普神书,从数学,音乐、美术等多方面交叉讲解,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牛津通识系列中的《数学》是一本基础读物,牛津通识系列做的还是挺不错的,是作为通识教育的普及版。

《费马大定理》这本书,实在让我相见恨晚。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在我有限的认识里,仅有两个人,一是费马,还有一位是卡夫卡。卡夫卡是一名法官,一有时间就偷偷关起门来研究数学。即使有研究成果,也不愿意发表,只是偶尔与数学家们交流交流心得感悟,或在书的边边角角写下自己的想法。他说:“如果我今天做的任何工作有值得发表的价值,就算发表了,我也绝对不要我的名字出现在上面。我做数学只是为了自己爽。”费马大定理也不过是空白处的一个idea,配上他的旁白:我有一个对这个命题的十分美妙的证明,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最后困扰人们整整358年才被怀尔斯用7年时间证明出来。怀尔斯说:判断一个数学问题是否是好的,其标准就是看他能否产生新的数学,而不是问题本身。”数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此,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带出了更多的数学概念和技巧的发展。而这些对于数学的重要性,远比最初那个定理来得重要。

曾经我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研究数学的人会为了一个定理耗费一生。是怀尔斯告诉了我答案:“你可能会问我,怎么能够决心把无法预料其限度的时间投入到一个可能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中去。回答是,我就是喜欢研究这个问题,我被迷住了。我乐意用我的智慧与它相斗。此外,我一直认为我正在思考的这种数学,即使它不是有力到足以证明谷山-志村猜想,因此也不能证明费马大定理,但是总会证明某些别的东西。我并不是在走向一个偏僻的小胡同,它肯定是一种好的数学,这一直是真的。确实有可能我将永远证明不了费马大定理,但是绝不存在我完全在浪费我的时间这样的问题。”简直让人泪目呢,这便是给了我很大触动的数学家精神。

哈代教授回顾自己的数学生涯说:“我干的事,我认为,无论是对现代,对将来都没有用。无论我做的东西是好是坏,它都没有用,它完全没有用途。但是我就喜欢。”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最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我的公众号

《数学的语言》读后感(五):关于专有词等译名及其它

从版权页看,这本书用的是台版。

从内容看,似乎只是把繁体字转成简体字而已……

——这样真的没问题吗?

P.5 数论(Arithmetic, 丢番图著作)→算术

P.31 柴比雪夫(Chebychef)→切比雪夫

P.32 波新(Poussin)→普桑(?)

P.105 吉诺(Zeno)→芝诺

P.109 巴门尼迪斯(Parmenides)→巴门尼德

P.124 维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魏尔斯特拉斯(虽然更准确点应该是“外尔斯特拉斯”)

P.129 车诺比(Chernobyl)→切尔诺贝利

P.132 达伦伯(d'Alembert)→达朗贝尔

P.152 设准(postulate)→公设

P.161 泰梅欧斯(Timaeus, 柏拉图著作)→蒂迈欧篇

P.177 罗巴秋夫斯基(Lobachevsky)→罗巴切夫斯基

P.182 (爱因斯坦的)相对物理学→相对论物理学

P.183 杜勒(Dürer)→丢勒

P.201 反元素(inverses)→逆元(素)

P.209 布拉维斯(Bravais)→布拉伐

P.224 迪力策勒(域)(Dirichlet domain)→狄利克雷(域)(PS. 固体理论里称为第一布里渊区)

P.228 潘罗斯(Penrose)→彭罗斯

P.242 手向(handedness)→手性/手征

P.253 (流形上的)循环(loop)→环(?)

P.255 裴瑞曼(Perelman)→佩雷尔曼

费尔茲奖(Fields Medal)→菲尔茨奖

P.259 (纽结的)循环→链环

P.268 克尔文爵士(Lord Kelvin)→开尔文勋爵/男爵

P.269 波尔(Bohr)→玻尔

维敦(Witten)→威滕

P.276 凡尔(André Weil)→韦伊

P.297 棣美弗(de Doivre)→棣莫弗

P.299 贝士(Bayes)→贝叶斯

P.320 汤姆森(Thomson)→汤姆孙

P.327 斐兹杰诺(FitsGerald)→菲茨杰拉德

P.329 因次→量纲

P.333 敏考斯基(Minkowski)→闵可夫斯基

P.342 普瓦松(Poisson)→泊松

重力位(gravity potential)→引力势

P.343-344 强(弱)交互作用→强(弱)相互作用

古典(物理/图像)→经典

P.344 爱咪·涅特(Emmy Noether)→艾米/埃米·诺特

维尔(Weyl)→外尔

撇开这些可能有人会觉得无关紧要的专有名翻译,译文本身有些地方也有待商榷:

P.32 “高斯……曾经怀疑过质数定理的存在”,这种说法一般意思是认为不存在吧,但原文意思应该是“觉得是存在(成立)的”的意思。

P.58 “他比任何人有意义地推进理性论证模式研究之前早了近两千年”,“之前”两字多余。

P.112 “无限的逆袭”……就算用“逆袭”没关系,这里也应该是“人们对无限的逆袭”吧,意思反了……

P.126 “视为另一个依本身名义的对象(entity in its own right)”,应该是“以自身为对象的实体(对象)”的意思。

P.162 译者注“[冥王星]已被证实不是行星”,这里不是“证实”吧……

(PS. 同页译者注“除去冥王星现在只剩八个了”……简直看到一幅睁着水汪汪大眼睛楚楚可怜的样子……)

P.168 “有关……,有个一再重复的故事”,“一再重复”感觉太硬译了点。

P.277 “这个猜想的繁殖”,“繁殖”……

P.321 “磁场B”,不知道原文怎么写的,一般B称为“磁感应强度”。

P.328 “请她随便说出……他几乎一定会说……”前“她”后“他”。

P.332 “制定农历……”,“历法”即可。

P.343 “上帝不跟宇宙玩骰子。”看惯了“上帝不掷骰子”,这句显得比较冗长,也没气势。而且“跟宇宙”是怎么回事?

P.XX 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的“进路”一词,感觉怪怪的,大概就是“方法、方式、途径”。

总体来说,感觉译文比较死板,没有太多地调整英式表达、语序和插入语。比较典型的一句如:

“伽罗瓦在群上找到了一个结构性的条件——也就是说,一个性质某些群会拥有而其他不会——使得原始的方程式将有一个根式解,若且唯若伽罗瓦群满足那个结构性的条件。”(第208页)不看个两三遍几乎看不懂。

另外第255页的译者按:“不过,他最终还是……获得……费尔茲奖,尽管他拒绝领奖,而成为该奖项的第一位拒领者。”不是译文的句子也一股英味。

其它疑似错误的地方:

P.44 “这个模式直到梅森质数M_13=8191之前都成立”,按意思应该是“直到n=梅森质数M_13之前都成立”。

“并在自家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一路算到有记录的书籍里面”,不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

P.148 “落在适当的直线上”,按上文,只能落在x=1/2上。

P.154 “其中之一必然”,应该为“其中必然有一(点)”。

P.226-227 “这十一种铺设地砖的规则性足以让人赏心悦目,因为每一种都为地板铺设提供了吸引人的模式,或许也可以补充早先考虑的十七种基本的壁纸模式中的一种。”完全没看懂什么意思。

P244的译者按完全没有必要。

P.261 “包括数学家三叶纽结的版本”,“数学家”?按文意为“右向三叶纽结”。

P.296 “针对男婴实际数会介于……之间,也就是7037和7363之间此一前提,他计算这个可能性是43比1”。最后一句什么意思?

P.298 “对于一个常态分布”,应该为“正态分布”。

P.309 “如果股票升到同意价格之上”,感觉应该是“没升到同意价格之上”。

然后是原文可能有错的地方:

P.108 “尽管他们两人[牛顿和莱布尼茨]本身对于此[发明微积分的优先权]争议大都置身度外”

莱布尼茨我忘了,但牛顿无论如何不算“大都置身度外”吧。

P.153及之后几页 前文说“对希腊人来说,几何学是非数值的”,但在此页“凡直角都相等”,“相等”不是数值关系?(也许是翻译错误,原文为“相同”?)

但之后引用《几何原本》的证明时,又屡屡出现角度,却没有对此做出任何声明。

P.188还有三线共点于O没证。

P.214的面心格子示意图是面心格子?

P.251 “[四色问题]问的是所有可能的地图”,应该是所有“无飞地”的地图。

P.269 “被玻尔提出的想法,亦即原子是个小型的太阳系所取代。”首先提出太阳系模型的是卢瑟福。

P.294 “正、正反、正正反……”除第一个外正反都反了。也可能是译文写错。

P.306 “高尔顿得到他的答案了。”没看出来。

P.326 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全程没提莫雷。莫雷抹泪……

P.337 “任何在双光锥以外的事物都是不存在的”,并非不存在,而是与此处的观察者无因果关系。

最后是印刷错误(也可能是原文或译文错误):

P.111 S=100+10+1……

应为 10S=100+10+1……

P.124 奥古斯丁·路易斯

应为 奥古斯丁-路易斯

P.151 第二步骤

应为 第一步骤

P.217-218 图5.8和图5.9反了

P.265 亚历山大多项式(x^2-x+1)2

应为(x^2-x+1)^2

P.335 (ct)^2

应为(cT)^2

同页 这是光锥在t=cT时的截面

cT应为T

(PS. P163的图几乎看不清。)

(PSS. 我看的版本是2013年1月第一版)

就书的内容来说,还是比较有趣的。只是有些地方太点到为止了,给人没说明白的感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