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鸡同鸭讲读后感摘抄

鸡同鸭讲读后感摘抄

《鸡同鸭讲》是一本由汤汤 文 / 贵图子 图著作,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22-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鸡同鸭讲》读后感(一):当“咯咯”和“嘎嘎”去散步

一个声音说:《鸡同鸭讲》讲述了一个“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的沟通难题。

另一个声音说:《鸡同鸭讲》讲述了一个人内心的冲突,关于物质与精神、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鸡与鸭是一体两面。

当我坐在电脑前准备写作这篇书评时,脑海中这两种声音不停打架。

你看,“咯咯”和“嘎嘎”的矛盾无处不在。

“清早,主人开了院门,鸡和鸭一同去散步。“

这句话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这是初读绘本时,我的理解。

读了十几遍之后,一个全新的想法在脑海中浮现:仅仅出现了两次的“主人“才是故事的主角,所谓的”鸡同鸭讲“其实是她一天之中经历的内心冲突。

看到槐树,鸡想到的是岁月赋予生命的智慧,鸭想到的是夏天绿荫下的安逸;

看到牛屎,鸡开始思考活着的价值,而在鸭的眼里,屎就屎,吃了青草拉绿屎,吃了玉米拉黄屎;

看到天上的飞鸟,鸡开始梦想飞翔,鸭子认为得不到也是一种福气。

看到一条河,鸡向往着彼岸和远方,鸭子关心的是“河水太急,不容易捉到鱼。”

“咯咯”是鸡叫,是理想,是精神,是情感,“嘎嘎”是鸭噪,是现实。是物质,是理智。

可惜,这两组关系往往并不能和谐统一。

正如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所说:“人的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内战……既有这一个而又有另一个,既要与其中的一个和平相处就不能不与另一个进行战争,所以他就不能没有战争了……自己在反对着自己。”

“战争”终于爆发,鸡离开了鸭,躲在了草丛之后。

鸡果真能离得开鸭吗——

听到鸭的声音远去,鸡的世界变黑了,“它在夜里看不清东西,怕得发抖。”

因为分离,鸡站在浩瀚的宇宙星系之下,走出了自我的牢笼,开始反思。

鸡想起了鸭的提醒:

大树固然有智慧,但也请小心树下的狗;牛屎也有牛屎的用处;生出不切实际的幻想时,当心剪刀的修理; 有了鱼才能去往更远的地方……

鸡还想起了他们之间的约定。

后来,鸭果然如约找到了鸡, “咯咯”和“嘎嘎”的这场散步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

但这个故事妙就妙在接下来的转折,这个转折让读者心里一惊。

这一页右下角,画家把鸡与鸭涂成了黑色阴影,画面语言似乎预示着什么。

伴随鸡鸭和好而来的不是喜悦,而是命运叵测的双手。

一直隐遁在故事深处的“主人”再次出现:明天去看望朋友,是送鸡呢,还是送鸭呢?理想和现实,选哪个?

鸡与鸭沉浸在饱睡之后的满足中,对此浑然不知。但读者却为之揪心,迫不及待地翻页:“第二天主人有事,没有去。第三天也没有……鸡和鸭迎着太阳去散步。”

“主人”没有为了现实而舍弃理想,也没有为了理想而不顾现实,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完成了与自己的哲学对话。

画家贵图子在创作手记中提到,鸡鸭的造型是由传统泥塑泥咕咕和泥泥狗加工而成,“泥塑从泥土中而来,与中国的农耕文明息息相关”,这种原始而朴拙的气息与哲学高度契合,一个是关于民族历史的探寻,一个是关于生命本身的追问。

追问永无止境,就像前环衬和后环衬用画面语言告诉我们的一样。

隽永的寓言向你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和“咯咯”“嘎嘎”一起来散散步吧。

《鸡同鸭讲》读后感(二):平常小事中的意味深长

说起“鸡同鸭讲”这个成语,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个人话不投机、互不理解的画面。绘本《鸡同鸭讲》故事的创作恰巧缘起与文字作者汤汤和丈夫的一次不愉快的对话,图画作者贵图子运用中国民间泥塑的方式,巧妙地让鸡和鸭的形象跃然纸上,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同时令人深思的好故事。

《鸡同鸭讲》

封面上粉色的底色和黄色的色块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鸡用翅膀叉着腰,气呼呼的;鸭在一旁露出傻傻的表情,显得十分憨厚。鸡与鸭背对背却离得不远的位置关系,展示了它们既矛盾又依恋的关系。

环衬是一条路,就像《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封面和封底一样,预示着某种路线,读到故事开始,果然,这是一个在散步途中发生的故事。

前环衬

在散步的路上,面对看到的景物,鸡就像一个充满诗意的理想主义者,面对槐树、牛屎、飞鸟、河水和蝴蝶,说出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而鸭像一个务实的现实主义者,面对鸡的思考不为所动,回应的话中充满了对现实的生活的忧虑。

“鸡同鸭讲”

鸡认为鸭不懂自己,总是泼冷水、煞风景,于是躲起来,直到黑夜。

“鸭同鸡讲”

夜幕降临给鸡带来了现实的恐惧,此刻回想起鸭说过的许多话,“那些话当时让它好生气,现在却觉得好好笑”。

鸡按照鸭说过的话,待在原地不动,果然等到了回来找它的鸭。回家路上,鸡沉默不语,“跟着鸭掌拍地的声音走”。也许这时,鸡开始理解了鸭。

如果到此结束,故事也是完整的,可是这样结束的故事只是一个普通的故事。高明的作者没有让故事在这里结束,而是展现了生活残酷的一面:主人想着明天去看望朋友,送鸡还是送鸭?我们在这里跳出童话,看到鸡和鸭终将会别离,不禁开始担心它们的命运。结尾的时候,第二天和第三天,主人都有事没有去看望朋友,鸡和鸭照常去散步,温暖的太阳光芒照耀在它们身上。

读到这里,再去回顾鸭对鸡说过的话,更加充满了别离的意味,每一句话看似不解风情,却都是对鸡的爱和关心。鸭似乎更加成熟,看得更远一些,在它眼中,鸡就像一个需要保护的对象,尽管就像“鸡同鸭讲”一样“鸭同鸡讲”,鸡不能理解鸭的意味深长,但鸭仍然愿意保护鸡,把最好的都给它,在黑夜里不论多晚都能找到它。

后环衬呼应了前环衬,同样的一条路,时间是夜晚。

后环衬

在不同的人读来,故事里的鸡和鸭有不同的象征,也许是唠唠叨叨“我都是为你好”的父母和不谙世事的孩子,也许是分别喜欢浪漫和务实的伴侣,无论一种关系,表面上的互相不理解,却被一种无形的爱和守护相签,或许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比如故事里短暂的别离,被保护的一方会对另一方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曾经跟贵图子老师学习过线上绘画课程,被贵图子老师扎实的的专业功底和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的智慧吸引,她总能从不同的民间美术形式中挖掘出更多的内涵,并运用在创作中,为民间传统艺术赋予鲜明的形象。

《鸡同鸭讲》中脱胎于泥塑中的主角形象鸡和鸭,在读了这个故事之后,它们的形象便深深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色彩也是本书的一个亮点。随着情节的推进,颜色忽明忽暗,把读者带入故事的氛围,丙烯颜料在粗糙的纸面上生成的纹理,同样令人着迷,忍不住一看再看。

画面的逻辑性非常值得推敲,比如槐树下的狗,正在拉屎的牛,都为鸭说的话提供了现实的合理性,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大槐树下的狗和牛

一个好故事一定是值得回味的。这本书从一开始看似日常的小事出发,渐渐引起读者的共鸣,最后意味深长的结尾,更是为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正是平凡小事中的意味深长,让我们更细腻地感受和思考生命,也更加珍惜那些自己身边的人。

太阳的光芒一直在

不管明天会发生什么,太阳总是照常升起。所以,珍惜当下的每一次对话和散步吧。

《鸡同鸭讲》读后感(三):《鸡同鸭讲》绘本“洋葱式”解读

我们选择绘本,往往带着某种“功利心”,希望孩子能从绘本里学到什么,比如刷牙睡觉讲礼仪,比如辩声识物再认字。

也有一些绘本,你一下子很难说明它的具体意义,但你知道必须让孩子读一读,看一看。因为那可能将会是终生受益!

而《鸡同鸭讲》大概就是这样一本绘本。

《鸡同鸭讲》顾名思义,讲述一个关于沟通哲学的故事。咯咯鸡和嘎嘎鸭出门散步,一路遇到风景,一棵树、一朵花、一条河……一个眺望哲理浪漫和诗意,一个着眼眼前的现实,两人思绪迥异,你说东来我说西,总聊不到一块儿。那场景让读者不禁想起似曾相识的日常,诙谐有趣,让人捧腹大笑。故事峰回路转,

笑过之后,再读《鸡同鸭讲》不免肃然起敬。故事浅显易懂,但视角独特不雷同。故事内核层层深入,如同剥洋葱一般,每剥开一层,便有一层的悸动。而我,在其中读到了三层。

第一层:自我对话,人本孤独——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鸡同鸭讲本意,即是人际交往中的沟通难题。咯咯鸡眼中的美好,被嘎嘎鸭不解风情一次次泼了冷水,最终“很久不吭声”。

《百年孤独》讲述每个人注定是一座孤岛。而绘本中鸡和鸭一来一回的拌嘴,不免想到了熟悉的日常,与丈夫时常会有因对一件事关注点不同,拌一通莫名其妙的嘴。朋友、夫妻、子女的关系,无论多么亲密的关系,你我永远是不一样的个体。

争吵升级,直至爆发的顶点,“鸡再也受不了鸭了”,我再也受不了你了。

故事外的读者,深深代入了鸡的角色。嘿,谁不是这样呢!争吵过后,只剩“你不懂我”“你不能为我提供情绪价值”的孤独感。

第二层:理解他人,自我和解——即便不一样,也可以在一起

鸡同鸭讲的结果,往往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是作者让故事走向另一个方向。

夜幕降临,鸡在黑暗中怕得发抖,想起鸭说过的话。“那些话当时让它好生气,现在却觉得好好笑。鸡不再害怕了,在路中间等着鸭来。”

翻至下一页,鸭找到了鸡,读者也跟着被小小的治愈了。此时再来回顾,鸭的每一句回答,句句都是关心是嘱咐。站在鸭的立场,你说我不懂你,你何尝不是也不懂我呀。可是,即便我们生而不同,也注定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因为真心与真诚,终将能跨越沟通的鸿沟。

第三层:生命无常,自我反思——解不开的人生难题,或许并不需要答案

鸡同鸭讲有那么重要吗?

开放式的结局可谓神来之笔。鸡和鸭回家后,主人一边把它们赶回窝里,一边想着明天去看望朋友,是送鸡呢,还是送鸭呢?故事突然走向了冷峻和残酷,一段简单的阐述却是鸡和鸭的灭顶之灾。

它们的明天会如何,这个念头瞬间攥住了读者的心,担心两个朋友突如其来的分别。

“第二天主人有事,没有去。第三天也没有……”,作者暂时安抚了读者紧张的心情,但是主人会永远不去吗?

分别是注定的,故事戛然而止。作者没有为前途未卜的某一天给出答案,而是清醒地告诉读者,无常即是生命的本质。

多年前看到一个发生在台湾的真实故事,一对夫妻因吵架分居楼上楼下,夜里突发地震,两人天人永隔。妻子悔不当初,如果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我绝不会让他去楼下睡。在我们纠结日常细枝末节的时候,无常的变故也许就在明天。一次地震、一场大火、一次车祸和永远无法返航的坠落,随时都可改写我们生命的长短。

而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生命,珍惜当下的每一个今天。

正如绘本封底。清晨,院门开了,鸡和鸭一同去散步……

《鸡同鸭讲》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于2022年出版发行,本书图文作者分别是汤汤和图贵子,两位都是响当当的行业大拿,可谓是神仙组合!

汤汤,童话作家,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我愿称之为国内儿童文学最闪耀的一颗星。汤汤老师的作品关注生命哲思,有极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表达和思想厚度,《太阳和蜉蝣》、《到你的心里躲一躲》、《别去五厘米之外》等皆是精品中的精品。《鸡同鸭讲》亦是高水平代表作。

图贵子,绘本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BIBF菠萝圈儿国际插画大赛与CCBF 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家大赛双金奖得主。《大船》《马头琴的故事》等代表作画风独特,别具一格,在厚重感中兼具趣味和生动。《鸡同鸭讲》的绘画风格延续了图贵子老师一贯的丙烯颜料综合技法探索。从民间艺术泥塑中寻找灵感,厚重丙烯颜料在粗糙的肌理上创作,呈现出颗粒感,又朴素稚拙。封面上一鸡一鸭,一个叉腰生气,一个毫无察觉,可不正是鸡同鸭讲,故事感十足,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值得一提的是,封面局部印刷也保留了磨砂颗粒感,可谓国内绘本一大创新。

听闻作者是在和丈夫的一次争吵中获得灵感引发的创作。那这次争吵真是一次伟大的“争吵”,因为我时常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讲的一些人生道理,汤汤老师用一本绘本温柔又残忍地掀开了它真实的一面。

人生的诸多《鸡同鸭讲》的难题,无可避免也无法避免,但也许他们并不需要答案。你不必太过纠结诗和远方,还是一地鸡毛。有时候,他们远没有今天的出门散步重要。

—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