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拾穗者》经典观后感有感

《拾穗者》经典观后感有感

《拾穗者》是一部由阿涅斯·瓦尔达执导,Bodan Litnanski / 阿涅斯·瓦尔达 / François Wertheimer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拾穗者》观后感(一):城乡两端的拾遗者

偶然刷到20多年前的纪录片。现代农业只重视交换价值而抛弃不合乎标准的作物。餐饮业通过抛弃“不新鲜”的食物强调商品的使用价值来最大化其交换价值。城乡两端出现了或自愿或被迫的“拾穗者”。在这种背景下拾遗者显得可爱起来,其行为不仅仅是在法理的允许范围内,更是带着一种十分自然的正义性。但同时悲哀地看到,这种或自发或被迫的拾遗行为,只是系统错误的结果而不能构成对系统错误的纠正。时至今日,当天面包房,最佳赏味期,五分钟不入口就要倒掉的拉面还是大行其道。

《拾穗者》观后感(二):拾荒

拾穗,拾荒。表面上看在处理城市里或者乡村里多余的部分。多余的食物,多余的电器,多余的人。瓦尔达把这些不在主流部分的内容抓出来拍摄。整个地球大循环里。农村里有多少达不到标准食物在被浪费,城市里又有多少边角余料被舍弃。又有多少的人得不到足够的食物。那些拾荒的人又是怎么从那些废物里撅取出有用的价值来。他们存在的快乐和对底层食物链最后的衔接。

其实更深层是对地球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瓦尔达的画面还是很美!

只有瓦尔达才真的能去拍这些,不娇情,真诚的。

《拾穗者》观后感(三):life is miracle

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奶奶呀,自信、古灵精怪又特立独行,优雅又有气质魅力,像一颗七彩的宝石,独一无二,难得一见。没看之前,以为是那种严肃批判性纪录片,但rap第一次出场时,有被惊喜到!片中一共有三次Rap,最后一次还是奶奶自己唱的,多么有趣又潮流的灵魂。 奶奶记录拾穗者的片段生活和言行,与他们亲切交谈,没有批判,只是记录、陈述、表达。能感受到奶奶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人,有生活的智慧和不俗的艺术品味。通过她的片子,我看到了不同的生活选择和状态,看到了城市弃民、生产过剩和浪费,看到了困苦、科技发展、消费习惯。片中那个有硕士学位的男人选择拾遗,住在收容所(具体忘了),主动教里面的人识字读写,片中的他看起来很享受。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敢于做出类似的选择,很酷呀!虽然我绝对没勇气这么做…… 奶奶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千姿百态以及人该有的个性和有趣。我的生活是普通的,但我会尽量让它有意义而不凡。

《拾穗者》观后感(四):没钱了 学着拾东西喝

ww瓦尔达太可爱了。纪录片最好的样子,带着爱,带着平等和好奇心的眼光去拍摄而非俯视地记录。以及还有一些独属于瓦尔达的即兴。这些捡着正常人谓之“垃圾”的拾穗者似乎拥有令我艳羡的不一样的眼光“废物利用是我的道德观念”“捡来 修好 送给邻居们”“生物学硕士学位 所以捡东西吃时可以搭配健康的食谱 工作是为收容所的非洲移民们无偿上课”“这些东西没有被盗的属性,因为他们不属于任何人。”/(瓦尔达:)“我很喜欢这个没有时钟的针 它看不到时间的流逝”“他们和捡垃圾的人握过手吗”……更可贵的是 这些人只有在这样的镜头下才会被发现。 我在学校旁的一家高档咖啡馆室外座位看完了这部纪录片,深受启发地喝完了上一桌剩下的两杯还剩半杯的饮品 味道还很好 这算知行合一吗还是幼稚的模仿 我能走出艾略特所说的the eye that fix u in a formulated phrase吗

《拾穗者》观后感(五):资源再利用:当代拾荒者

开始以为是比较无趣的纪录片,结果打开发现有点意思。BGM洋气惨了,你听过法语rap么。。。反正我第一次听到法语rap是在这部2000年的纪录片里。

现代有的人还是会在路上捡东西,包括地里不要的土豆,里面有一位还捡了很多爱心形状的土豆。还有人捡路边的葡萄,树上的无花果。

有的人的确是没钱买吃的,捡拾食物果腹,其实这是一种节约资源的行为,把本来不要的食物or物品都利用了起来。

但有的人也是喜欢捡东西,特别里面一些艺术家,把有过一次经历or历史的物品再次使用。

最后是一个有硕士学历的人,他比较特别,在学校无薪酬教书,在街头捡食物吃,而且一次吃蛮多的,这位很理想主义的感觉,不过,开心就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