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知更鸟》经典读后感有感

《知更鸟》经典读后感有感

《知更鸟》是一本由[美] 沃尔特·特维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更鸟》读后感(一):世界孤独者

这本写于1980年代的科幻小说其实题材和内容上并无多大心意,是那种机器人和最后的人类的故事,充斥着大量的诗歌与文学让其更显优雅。故事的开头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也是最智慧的机器人斯波福思爬上了高楼,很特别的开头,看到最后才知道他是在求死。不论是机器人还是人类,果然永生即牢笼。聪明的斯波福思也是想了不少办法或是找寻或者的意义。奈何他只是一道程序,哪怕“爱上”了一个人,依旧想死。作为世界上最后的高级统治者,斯波福思想到的求死方法稍显笨拙:他抑制了人类的生育。因为他的设定是服务到人类灭绝才能死亡。机器人还是太笨了,人类女主听闻他的计划脱口而出:“我帮你死啊,推你下楼。” 人类哪怕不会阅读了也依旧有智慧,这可能就是人类的魅力。 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只有知更鸟在树林边唱歌。”听着就充满了孤独和悲伤,国外以知更鸟为名的文学作品也不在少数,寓意各有不同。在这本书中是否借用了知更鸟出色的模仿能力。人类沉沦于药物、即时的性、金钱,只有机器人在运转的社会就像是只有知更鸟在唱歌的树林。 男主角本特利作为唯一一个学会阅读的人类而存在,在书中的描写是符号化的。他象征着阅读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保持阅读的人类才会保持理解、保持思考、保持清醒。无数科幻作品中有过禁止人类阅读的片段。时至今日,娱乐至死,可能也不需要禁止,多媒体的发展,科技化、AI化,更多的普通人也许就是劳动力而已,不需要阅读,太费神了,只需要娱乐稍作休息,继续不断成为螺丝钉,直到被机器人取代的那一天到来。面对无尽的孤独,阅读的存在能帮助人类与外界沟通,不被自杀所趋势。

《知更鸟》读后感(二):欲望、绝望与希望

“只有知更鸟在树林边歌唱。”这句话出自美国著名作家沃尔特•特维斯的末世科幻小说《知更鸟》(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5月版)。

这是一部末世科幻小说。现实生活中,知更鸟仅仅善于模仿其它鸟类的鸣叫,而不能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在小说作品中,四百年后充斥着智能机器人的人类社会,也仅仅是依赖人类前辈研发者的系统设置,机器人完全受制于系统管理,在重复与仿制中机械地完成人类给他们规定的工作任务。而这时的人类社会,由于没有了阅读和学习,由于享乐与欲望的存在,也已经处于颓废和灭亡的边缘。甚至最为先进的九型机器人斯波幅思也厌倦了自己的生活状况,想通过自毁结束它的生命。但是,由于程序设置,它没有自主自毁的能力,而是需要有人在背后推它一下,帮助它完成自毁行为。可是,却没有人来帮助它实现愿望,于是它也只能郁郁寡欢地活着。

人类过于贪婪、享乐的欲望使得过于依赖先祖编好程序的智能科技,而不经意的程序错误使得人类的处境到了灭绝的边缘。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在这个智能机器人管理人类的社会,由于过于强调隐私性,因此阅读就成为非法行为,人类也因此失去了阅读能力;由于过于强调隐私性,爱也成为非法行为,人类文明岌岌可危。书中的主人公本利特无意中掌握了阅读的本领,同时将阅读的本领传授给他的情人玛丽•卢,并与情人玛丽•卢同居。由此,本利特触犯了当时社会的法律,被逮捕,审判后开始自己的牢狱生涯。但是为了不向命运地头,本利特开始策划自己的出逃计划,最后在狱中朋友的帮助下,成功出逃。在逃亡路上,他无意间到了一个叫做茅戈的城市,从外表看,这座城市废墟遍地,但是在城市的底部,却生活着人类,繁衍着人类文明。经过了解,本利特知道,该部落在族长的带领下,摒弃了智能生活的所带来的便利,而是开始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在本利特逃亡过程中,怀有本利特骨血的玛丽•卢也在与九型机器人斯波幅思的呵护下,产生情感的波澜,生下本利特的儿子,但最终在机器人的干预下,本利特又回归了生活的现实与本质。

可以说,这是一部抗争的小说,是一部关于爱与善的小说,同时也在反思,人类发明的文明、科技的进步究竟是在拯救文明还是在毁灭文明?最终,那个九型机器人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将希望留给人类,将生活组织能力送给人类自己,最终人类在他的注视下,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而它自己在人类的帮助下,成功自毁。

这部小说也为人类敲响了警钟。欲望过剩,令人类走上了绝望的道路;看不到未来,只是一味享受,令清醒的人们看到了隐藏在繁华假性背后的凄凉,进而奋起抗争,终于为本特利拿到他应有的一切。看这本书,人类也确实应该警醒。

《知更鸟》读后感(三):阅读是人类最后的尊严

《知更鸟》是美国作家沃尔特.特维斯的科幻代表作。作者因《后翼弃兵》而为中国读者广为认知。《知更鸟》这部作品横跨文学作品和科幻作品两大领域,曾经被提名星云奖,虽未获奖,但没有影响其经典性。

作品题目源于作品中的一句被屡次提及的话:”只有知更鸟在树林边歌唱。”知更鸟善于模仿别的鸟唱歌,却没有自己的声音。这里寓指书中的未来机器人世界,是一个毫无个性、皆是模仿的世界。

这部作品成书于1980年,那时还没有人工智能的概念,但是作者前瞻性地对未来的机器人世界进行了畅想。这里面的畅想充满了忧思。在这个未来的世界里,机器人已经高度智能化,具备了人类的思维;人类把一切事物交给机器人打理,以此解放自己的双手,不曾想却没有去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而是沉迷于欲望中不能自拔。

更糟糕的是,由于机器人提供了一切服务,人类甚至把教育大权也拱手让出。于是,一种全新的观念从小就被植入人的脑中:过度强调的隐私权让交流成为非法。而人类也丧失了阅读的能力。

这种丧失,一方面是因为人类越来越沉迷于即时欲望的满足,不需要深度阅读这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机器人统治一切的时代,阅读已经成为了一种非法活动,尤其是教授阅读的行为,更是一种重罪。主人公本特利就是因为教授阅读和与女人同居,而被捕入狱。因为无论是阅读,还是同居,都是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的交流。交流容易达成共同体,打破人的原子孤立状态,就会破坏机器人时代的那种统治秩序。

反讽的是,这种有意造成原子状态的秩序,并不是机器人所设定的,而是人给机器人设定的,机器人只不过执行工程师的指令。机器人是为人类服务的,而据说,即时的享乐,而不是深度的交流,才是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的。就这样,人类内心的欲望、意识和智慧创造出机器人,机器人最终服务于人的欲望,而摒弃了人的智慧。或者说,智慧只剩下一个用途,就是满足人的欲望。但这种满足最终导致了生活的空虚,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自杀现象,而人类也开始丧失了繁衍的能力和需求。人类命运岌岌可危。

小说不仅仅写了人类的命运,也写了机器人的命运。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也开始迭代升级,直到升级到最高一级九型机器人。这时的机器人已经和人类差不多了,甚至开始具备了人类的情感,虽说没有生育能力,但实际上,这时候的人类也差不多一样。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别是自杀的可能性。这里面我们看到了西方哲学对人的重要定义:思考死,实际上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九型机器人斯波福思感受了到人生的无意义,并思考到了自杀,但却没有自杀的能力,无论他如何想从高楼上跳下,但内在的程序指令始终在阻止他的行为。最终,是在人类的帮助下,他才完成了这一具有哲学意义的动作。而正因为这个动作,机器人实现了与人之间的真正一致性。

在最近热播的电影《碟中谍7》中,同样表达了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展前景的担忧。考虑到这是一部2023年的最新电影,而《知更鸟》是一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科幻小说,就能明白,这部小说是多么的具有前瞻性。据说,这部小说即将拍成电影,相信经过影像化的呈现,小说所表达的忧思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共鸣。人类也一定能够对这种隐忧积极地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而防范的第一步,也许是我们应该坚定地守住阅读这条底线。小说中,主人公的逃狱,人类后代的繁衍,以及打破孤立原子状态的可能性,最终都是依靠阅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