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推理要在本格前读后感精选

推理要在本格前读后感精选

《推理要在本格前》是一本由果麦/编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66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2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推理要在本格前》读后感(一):读后感

这个短篇合集,让我找到了刚接触推理小说时的惊喜。太宰治写的真的很太宰治,第一个看的就是犯人。竹林中是我感觉最好的一篇,或许是我喜欢那种结尾和写作手法,到最后所有人都为了保护ta而去粉饰犯罪行径。也有一些看的很揪心,不知所云。

虽然至今我还分不清本格和变格的区别,但这本书看上去还算过瘾,除了几个章节。

《推理要在本格前》读后感(二):几度放弃几度又拾起的推理文集,都是大咖但是却未感惊艳

通俗文学流行的今日,很多推理小说文笔也很“接地气”,正所谓通俗易通,尤其喜欢读社会派推理和本格推理

这本在本格前的推理文集,收录的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等大咖的作品,文笔古典,但就内容来说感觉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很精彩有些感觉一般,几度都想放弃几度又不甘心的拾起来阅读,终于在8月中旬收尾了

其中很多人喜欢的《竹林中》,我没感觉出惊艳,《妈妈》这篇很有意思,一直固化的认为推理都是推理凶案谜案的,这部作品通过一只鹦鹉的说话习惯来猜测上一个主人的家庭和生活习惯,很新颖也让我对推理有了更多的理解。《人油蜡烛》个人感觉算是诡计类,编造一个恐怖案件为了骗走小偷,这老和尚也太狡猾了,哈哈哈哈哈

《三个疯子》算是比较好懂的一部了,《瓶装地狱》《琥珀烟斗》很精彩,尤其是《瓶装地狱》开始看很无感,后来看了其他解说才后知后觉,剩下的一些确实不太推荐,加之文笔属于古典派,我又对那个年代日本国的历史不是很了解,读起来略感吃力和枯燥。

总之,这本推理文集个人不是很推荐。

《推理要在本格前》读后感(三):每个小故事的感想

竹林中: 人总是在利益无关的地方显示公正,而在涉及自身的地方选择最利己的观点。 散步途中: 概率杀人法,枕边人的恶意总是难以预防。 银座幽灵: 光线魔术。 三个疯子: 未曾想到的展开。究竟谁是疯子呢? 瓶装地狱: 读本篇10分钟,推理半小时,搜索别人的解读两小时。奇诡且扑朔迷离。这篇和妖鼓让我迷上了梦野久作。 琥珀烟斗: 稍嫌不够精巧。化学部分很有意思,后来才知道甲贺三郎是东大化学系的。 浴池: 自杀与谋杀仅仅一纸之隔。 恋爱曲线: 读本格是和理科生清谈,读变格则是和狂人恋爱。专业性很强的疯狂故事。 人油蜡烛: 相当cult且大胆。 妈妈: 有点伤感。 犯人: 就算抹去作者名字也能感受到太宰的风格。说不上是推理小说,淡淡的悲伤和惆怅。 金鱼死了: 终于有一天我也能看开头知结局了! 抱茗荷传说: 被仇恨左右的人注定都得不到幸福吧。 清一色: 简单易懂的桃色凶杀案。 雪: 凶手暗示得太明显了。不过推理过程依然很有趣味。 正午的杀人: 可供推理的部分不多。结局有点好笑。 俘囚: 本书最猎奇的一篇。但我很喜欢这种科学怪人的猎奇感。 半七捕物帐:犯人笨手笨脚的还有点蠢萌。年代感十足。 梦中杀人事件: 是自己作死还是互相设局就未可知了,有点中世纪情敌选毒酒决斗的意味了。 一张收据: 乱步的水准还是一如既往啊。回味的空间格外充足。

《推理要在本格前》读后感(四):推理要在本格前

本书顾名思义,收录的便是推理还没分门派的那个时代的推理作品。(主要集中在大正年间与二战后初期) 当时的读者显然都比较淳朴,不如现在那么有套路意识。推理创作者们各显神通的机会也随之而来了(其实有的时候,定了门派反倒束手束脚,就跟个命题作文似的,不好发挥)。所有人可谓是绞尽脑汁变着法,尽一切才华之能事地搞出各种各样的推理作品来。 本格前的推理小说,但凡能被流传到现在的,基本都是不扯概念、不论门派(现在给它们归类的都是后人所为),只讲故事的实际输出效果,读者说好,才是真的好的故事。 前十篇我还记录了每一篇的类型,多重叙事,概率杀人,视觉密室,借尸还魂,蒙太奇,犯人的自白,雪地密室,叙述性诡计,恐怖变格,日常推理,可以说各有各的妙处在其中。后十篇干脆不记录了,各种延时诡计的应用以及凶手的心态描写,故事氛围的渲染都越来越臻于完善。 虽然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二十篇故事中的凶手以及手法都不难推测,但是其中迸发出的巧思却实实在在的影响了后来作家们的创作。必须毁脸的《三个疯子》,搭顺风车的《琥珀烟斗》,雪地痕迹的《浴池》,恐怖氛围的《人油蜡烛》,双生传奇的《抱茗荷传说》,大雪密室的《雪》,真假难辨的《一张收据》。 最后关于评分,作品的优劣与个人的好恶之间在我看来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主观上我觉得这书确实一般般,很多故事缺失了逻辑的严谨性,但仍觉得它值得一读,对于本格接触较少或偏执不深的读者,它会带去诸多趣味与灵感。

《推理要在本格前》读后感(五):各篇目短评

有精品和亮点,也有平淡中庸之作。考虑是推理文学的早期作品,又是名家完成,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竹林中:推理小说的雏形,后人在创作上模仿和借鉴的奠基石。 散步途中:仅由两人间的对话引出谜团再分析推理,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早期推理小说的一种写作模式,如今司空见惯。 银座幽灵:视觉偏差误导带来的迷案。 三个疯子:早期“无面尸”诡计的经典作。 瓶装地狱:孤岛衬托下,恐怖氛围渲染得不错,将兄妹两人隐晦的不伦之恋和受道德约束的情愫描绘成地狱般残酷。 琥珀烟斗:连环套的诡计啊,不断地出现谜团和反转,有点把人绕晕。这么复杂的套中套手法,也算脑洞流了。 浴池:故事太短没有展开,诡计也太单薄。 恋爱曲线:荒诞派的恐怖故事,创意不错,读完不寒而栗。 人油蜡烛:把人肉的脂肪做成蜡烛,点燃闻其味,这脑洞不是一般的大,很喜欢这类怪诞离奇的故事。 妈妈:描写非常细腻,对鹦鹉拟人化的神态和对其注入的感情描写很真挚。 犯人:不算推理作品,但对男主杀人后的行为和心理描写特别真实细腻,有代入感。 金鱼死了:案件平淡无奇,一分钟破案的故事,感觉还可以构思更巧妙一些,多点推理和反转。 抱茗荷传说:女主角带着儿时残存的记忆寻仇的故事,笔法细腻,描写十分有张力,剧情很精彩。 清一色:最像本格推理的作品,但最后揭露凶手的证据太直白简单了,和故事前面的调查不搭。 雪:标题剧透。现在眼光看这个密室手法落伍了,但在成书年代还是很新颖的吧。 正午的杀人:录音机伪造死亡时间的诡计,现在看来是雕虫小技了。 俘囚:变格派的恐怖小说,但创作水平远没达到爱伦坡笔下心理恐惧的那种意境。 十五之夜须当心:故事写得流畅精彩,有诡计,有反转,算得上优秀之作。 梦中杀人事件:看到一半猜到了结局,开放式结尾处理得不错。 一张收据:距今一百年前的作品,行文流畅,结构紧凑,诡计不算复杂,但推理工整,结尾处的反转也是点睛之笔,如今读来依然是佳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