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宋仁宗:共治时代的读后感大全

宋仁宗:共治时代的读后感大全

《宋仁宗:共治时代》是一本由吴钩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页数:5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仁宗:共治时代》读后感(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庙号为“仁宗”的君主

“什么样的皇帝才是称职的皇帝” “为什么这样一个大家普遍忽略的平庸之主,却缔造了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从本质上讲,君主是一种制度,正因为君主是一种制度,仁宗往往被当成这一制度中的一个符号、一种象征,因而,君主不应该表现出过于明显 的个性,不应该流露出个人的爱憎。换言之,作为君主的仁宗与作为个人的赵祯,这两种角色有时候是相冲突的。我们发现, 当发生角色冲突时,仁宗常常选择克制自己的个人情感与偏好。

《宋仁宗:共治时代》读后感(二):宋朝的文明程度可能最接近現代

作者的宋朝系列讀到第三本。

這本書的部分內容在另一本作者的書中有,不過作者這個宋朝系列好幾本,少不免有些重複的內容。

仔細讀宋仁宗這朝,真是人才濟濟,很多在宋詞裡面見過的名字都在這朝,歷史上沒有一個朝代可比肩。

此外諫官的直言程度真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可以這麼大膽,口水花噴噴,還噴到仁宗臉上了哈哈,估計除了北宋沒有哪個朝代的言官敢這樣吧。還有最令我印象深刻是竟然大臣可以‘‘陰陽’’仁宗沒兒子哈哈哈

《宋仁宗:共治时代》读后感(三):宋仁宗

看完吴钩的《宋仁宗:共治时代》,脑子里是一片空白。这本书的信息量太大,消化不良。和其他史书不同,吴钩喜欢以讲故事的方式将事情缘由、发展到结局全部讲完,所以故事太多,根本记不住。同时他是以仁宗时期的年代来写,把每一年的事情都说明,涉及的人物多有交叉。总的来说,把宋仁宗一生的故事都讲完了。

宋仁宗时代不像之前大多数人认为的无为,这个时期多有天灾人祸,贵在贤人能言能做,仁宗能听能用。相权、皇权、言官之间的有效制衡是仁宗嘉佑之治主要政治原因。也因此出现了大量有名的文人志士,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辙、包拯等等,这些人能文能武,真是照亮了北宋整个时期。

《宋仁宗:共治时代》读后感(四):最会做皇帝的皇帝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没什么特别的传说。但是在他在位的这个时代,群星璀璨。

唐宋八大家,有六位是他在位的时候,比如欧阳询,苏洵,苏轼,苏澈,王安石,曾巩

在学术上,可谓百家争鸣,关学,洛学,新学等。

北宋五子,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颐,程颢

庆历新政的范仲淹,韩琦

变法的,王安石,吕惠卿,邓绾

主导元祐更化的司马光,范纯仁

科学界,四大发明,三项在仁宗时代,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

仁宗时代,人才之盛,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可以比肩。

宋朝人评价仁宗为“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宋仁宗:共治时代》读后感(五):哈哈

然而,历朝历代守业往往更难,守业的明君更不易,不仅不易有“烹小鲜”的技术,也不易有“善烹小鲜”的美名。而在种种不易之中,宋仁宗可能算最善烹也最知名的君主。 宋仁宗的“知名”显然不是以前述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皇帝为参照,正如吴钩在《宋仁宗:共治时代》中总结的那样,宋仁宗朝各位大臣的光彩甚至都超过了君王本身。单过一遍仁宗朝出现的大臣名字就不言自明: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梅尧臣、狄青、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苏辙……这份名单其实还很长,读者只念上几个,“宋仁宗”三个字怕就被挤出大脑的关注区了。而这种严重的“失常”在小说故事里都毫不掩饰——仁宗皇帝分明是《狸猫换太子》中的关键,而故事着重体现的却是包拯的明察秋毫和剧情的传奇曲折,皇帝似乎只是其中“道具”而已。后人和历史给予他的评价也相当高,他的庙号——“仁”是儒家精神中的绝高评价,元人在所修《宋史》中明确写道:“‘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赵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为“仁宗”的皇帝,而后世那些有意无意的“模仿者”与之相比都显蹩脚。“仁”字抓住了宋仁宗的最大特点,让人不由在“皇帝轮流转”的史籍中多看他的名字几眼,而一旦多看上几眼他的事迹,又不由更加赞同和怀念其“仁”。 那么,其“仁”由何而见呢?一是宽厚仁爱,能够克己复礼;二是倾听异见,能够从谏改过;三是不愿擅权,能够垂拱而治 宋仁宗生前并未收获身后的盛誉,这或许是因为士大夫不约而同地知道对统治者的无情就是政治的成熟,而在他过世之后,众多士大夫对宋仁宗推崇备至(张居正在他为培养小皇帝而编写的《帝鉴图说》中就选用了不少宋仁宗的事迹),仁宗皇帝被树立为帝王标杆,明君典范,这样的伏起似乎有意又似乎无意,像蕴含着士大夫千年以来的政治理想:天下共制,天下共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