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活过,爱过,写过的读后感大全

活过,爱过,写过的读后感大全

《活过,爱过,写过》是一本由李银河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过,爱过,写过》读后感(一):活过活过活过

高产作家李银河新作,书的内容是永远不变的王小波。这本书的感受特别撕裂,前半本王小波活着的时候,让你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文字鲜活,感觉这个女人内心充盈,精神富足。后半本王小波死了,你觉得李银河也死了(至少心随他去了),后面都是学术报告,枯燥无聊,就是李银河的日常。第一次发现,原来王小波是李银河的形容词,点缀和突出强调。

《活过,爱过,写过》读后感(二):emmm只是因为短评超字数了。没有任何意义喔

6.11 李银河 爱过。活过。写过。 突然觉得标题很有意思。如果是我。怕是得写成活过。爱过。 因为可能在老师看来,是因为爱过才活过,作为真真正正的人活过,而并非只是单纯地作为一个人存在着。活过更像一个形容词,描述了其精彩的一生。至于这三个词,是时间顺序的问题。先爱过,体验到了活着的一部分,经历各种事情活着,最后又到了写作的经历。 有一些很感动的东西。 比如九十年代大家轻物质重精神的生活。当年的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且热情高涨 她和小波先生之间的爱情。 她的工作,社会学家,对我于社会学的话启蒙意义。 在最后说到为何自己要写作,自己因为写作成为了自由人,自由自在地表达,有冲动做一件事是好的,写作的意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生活的意义不过是一种生活状态,大多数人不能改变什么就这么离去了。 虽然有些散乱无章。无意诋毁作者。不妨当做口水话去看,你会发现真的很鲜活,很轻松。

《活过,爱过,写过》读后感(三):活过,爱过,写过

喜马拉雅的口述版就像一位很和善的老人在你身边念叨往事一样亲切,李银河老师的童年,去内蒙古下乡,和王小波的爱情,三十岁去美国留学,和小波周游美国和欧洲……再听老师聊她研究的社会学和同性恋的问题,觉得好有意思。

老师关于性学的研究,一些平时难以启齿的词语变成老师口中的专业术语,突然觉得性这件事一点也不难以启齿了。还有老师对于同性恋人群的研究,列举了很多详细的数据(不过我感觉自己身边同性恋的比例远不止4%啊……)。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态度从判定有罪到大部分接纳,确实,如果不对其他人造成伤害,一个人的性取向应当是自由的。老师还提到同妻问题等等,其实都是很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有一段提到人口问题,老师说“我们少生点儿人,让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生活得好一点,又有什么不好?”,但我想问的是:少生一点儿人真的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吗?等我们这代独生子女变老了,中国变成老龄化社会,消费欲望降低,消费水平低下,社会怎么发展?退休年龄整体延后,晚年还要做打工人……真的会幸福吗

《活过,爱过,写过》读后感(四):几年的世俗生活让我失去了自己

几年的世俗生活让我失去了自己,在繁忙中成为简单落后的苦力机器。李银河的纯粹让我欣喜不已,像饿了好久吃上一顿饭,像迷失了好久找到了同伴,也许前路依旧坎坷,但拥有同伴的感觉好棒。

我不知怎样成长为现在如此,是从小老师的引导,是影视剧的影响,是基因决定了价值体系?无从探究,可是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对的。每个人也都应该热爱自己的样子,因为那是自己,我们要支持自己。

“满足了基本需要之外的供给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更有意义的倒是精神的享受:感人至深的情感,清澈有力的思想,所有的虚构之美——音乐、美术、戏剧以至优雅的生活”

“对于一个活得清醒自觉的人来说,生活中是不可以没有哲学的。哲学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宇宙(物质世界)和人生(精神世界)的思考,帮我们走出心灵困境和眼前的不快,重新获得开朗的心境和快乐平静的人生。”

虽说如此,书中有一些想法我不能赞同。衡量一个集体,不应该以广大的落后群体为指标,这非常不公平。代表着希望与前进的,是领头羊的位置,无论尾巴甩了有多远。

《活过,爱过,写过》读后感(五):活着就是采蜜

我的身体就是我的全部,我的感觉就是我的全部。所以我的身体是否舒适,我的精神是否愉悦,这就是我存在的全部意义。据此,我发明了一种生命哲学,即采蜜哲学:我像一只蜜蜂,我的人生的全部内容只是采蜜。我在花丛中飞舞,只是为了偶尔采撷花中精华。这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谓“诗意的栖居”。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情感生活,我只要那一点儿点精华,最美丽的,最舒适的,最诗意的,最适合我的。活着,就享受所有这些感觉;死去,就告别所有这些感觉。这就是我的生活的全部意义。

对李银河的了解基本通过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看了她的自传之后对她和他们关系的认识便更加立体起来。「王小波凌厉的攻势是任何人都难以抵御的」,再次展现了打直球的强大力量,那种咄咄逼人的自信和无比的纯真确实让人难以招架。他们之间的爱情实在是羡煞旁人,互为彼此的「良心」,无限欣赏和支持对方,这样的关系太难得了,他们多么幸运能遇见彼此。

虽然后半部分有很大篇幅给了她的研究,但是作为自传还是感受到了很大的真诚。

好喜欢她那种自由自在、清澈、忠于自我的生活姿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