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王小波十年祭的读后感大全

王小波十年祭的读后感大全

《王小波十年祭》是一本由李银河著作,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小波十年祭》读后感(一):只读了前半本

读这本书之前,是抱着了解真实的王二读的,书的前半部分,特别是对其母亲和哥哥的采访确实让我了解到了真实的王二,就这一部分来说推荐读,但是后面都是一些文人对黄金时代的品评,上纲上线的东西越看越没兴趣,干脆不读了。

《王小波十年祭》读后感(二):王小波无需别人帮忙解读

我读王小波的时候,大约在高中,好象那时候基本没什么人知道他,我读的很爽很过瘾,也有写地方不明白。我没太理会,果然,过段日子再看就明白了。我以后也没再买他的书,人都挂了,作品不会变多了。

我们心中都有自己的王小波,我们在他的望远镜里看他,都看到不一样的他,无需别人帮忙来解读,当然,祭奠他,我们支持,我们想和他一起玩,可惜他活着的时候我还太小,小到还没去过北京。。。

《王小波十年祭》读后感(三):十年

王小波走了十年了,我認識他卻還不到十年,也不過是一兩年而已,可是,就是這一兩年,讓我成長。

想起那首十年,記起羽泉十年的十又二分之一,記起那句十年生死兩茫茫,江湖夜雨燈十年,再過十年,也會還有人記得他的。

這只是十年,還會有很多很多十年,等他。

《王小波十年祭》读后感(四):记忆之河

王小波写的随笔里提及其师承。如此,一个人读书写字,似乎多要说师承。如果说时至今日,我写字读来也还能算清通、有物,像聊天自然,想必它得益于王小波的影响。后来又受苗炜、陈丹青等作者的影响,而苗炜也那样喜欢王小波,喜欢《绿毛水怪》。

上高中的时候,有早读和晚读,语文课本上老师叫背诵的古诗文没背下,我却老喜欢拿《语文读本》来翻看。我是在那样的一个晚上,翻到王小波《 < 我的精神家园 >序言 》,那是一篇读来与以往文章不同的文字,觉得它如此通畅、言之有物、娓娓道来,在所有文本里独树一帜。

那是我与王小波文字的初识,已是高三。我才记起,高二的一日,我在新华书店胡乱翻书,有两个女孩靠过来,接着,一个女孩对她那个同伴惊喜叫道:“嘿,看,这里有王小波的书吔!”而我看到女孩此景,颇有一丝的不屑,觉得什么什么呀,必要大惊小怪的。因为当时,我对王小波及其作品一无所知。我未认真看清她们,靠着余光和她俩的声音判断,两个女孩像初中生的模样,最多也就是高一。这我的不认真,当然不是出于不屑,而是正视别人多少使我感到不由的别扭,尤其对不熟络的女孩。当然,现在我才知道对话的时候,凝视对方是一种尊重。

换至今日,我想当时我该会是多么厚着脸皮地向前去,唐突跟她们交谈王小波,问她们平时所读所看,问她们怎么很多女孩都去读郭敬明读萌芽读所谓的青春文学的时候,她们怎么会喜欢上王小波呢,还要请教, 还会索要她们的联系方式。很多次想来,都不无遗憾。 我是多么后觉后知啊,对王小波。

后来,像冉鱼写刘瑜的时候写的:“ 我差不多就是这么和人聊天的: ‘ 读刘瑜吧! ’ 然后迅速圈定该同学为同道。 ”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也就是这样跟人提起王小波。要有朋友问推荐作者和作品,我便告知,读王小波吗,读王小波吧,他的两个随笔杂文集,还有他早期的小说《绿毛水怪》、《地久天长》,我很喜欢,看看吧。然后,还担心人家不在意,重复几遍,生怕不被人家重视。

在我看,向他人推介自己喜欢的书,分享其文字,无外乎是对一种情感品质的认同,尤其对其作者。所以我不如钱钟书老先生所想,我吃到合味的蛋,总想方设法不顾其他想知道那只下蛋的母鸡。所以,喜欢翻看王小波的书,也喜欢翻看王小波的爱人李银河编著的《王小波十年祭》。

那本书里,有的作者文字碍于编辑邀约写出,所以读来尴尬;但真情淌露的,如王小波的兄长王小平所写《忆小波》、《艺术的内丹》,如刘晓阳的《地久天长》,如邢小群写的《你很寂寞,所以你走了》……叫人难忘、不忍。每一次阅读,见字如晤,我都试图编织那个我所深爱的作者,他举止、言谈,他谈笑与低沉间的形容。

《王小波十年祭》读后感(五):热爱真理,热爱自由。

王小波绝对是对我有很深影响的人之一。他的思想,他的文笔间的幽默,他对社会的洞察力。他给我的感觉就是,最清醒的那一个。

看了这本书,对他的了解更多了。知道了他少言寡语,不善言辞。知道了他小时候的那些事,也更清楚知道了他对知识的渴求。

很多人说他就是一个“坏孩子”,我觉得描述的很对。他从小就是偏离我们对好孩子定义的那种人。不好好念书,整天玩,还有那么点淘气。

我记得开篇有一篇是李银河的妈妈写的,大致是说了李银河为王小波用情很深,放弃了一些东西。甚至王小波在家写稿不工作,李银河一下班就忙家务。李银河是不让王小波做这些琐碎但又异常重要的事,原因竟然是“我忍心让那样一个智慧的头脑去干粗活。”怎么说呢,其实李银河的父母对王小波是不满意的,因为女儿放弃太多。但是,怎么说呢?我真的很羡慕这样的爱情。是两个人无悔无私的付出,用心灵在对话,那种发自内心的欣赏。我很羡慕。

书里面王蒙写的这样说“王特别喜爱引用罗素的话,大意是人本来就是平等的,但人的智力是有高有低的,这就是最大的不平等,这就是问题所在。”“笨人总是想要使聪明人与他一样的笨”“因此更常用的办法是当聪明人和笨人争起来的时候大家都说笨人有理而聪明人无理——最后使聪明人也和笨人拉平,也就天下太平了。”我觉得这是很对的,和群众作对没有好下场的,有时候还是和一群笨的群众作对。

现实不停的上演着闹剧,都是悲剧收场,看的人都当做喜剧来看。我们谈笑后就过了,然后循环着发生,笨人让聪明人变笨的事。

还有一个是对知识的追求,在之前看沉默的大多数时,我就很有感触了。王小波说过“中国的知识分子自身的缺陷是乐于做道德的精英,而不是思维的精英,能在社会上说道德是非,却没有一流的工作成果。”还有他提到他的一个数学老师,大意是,有些知识你们可能运用不到,但是知识终究是好的,是好的,我就要教给你们。我们中国人认为一件事物如果它不能立马有所应用,它就是好的,因为不能为人所用。所用近代以来我们忽视了理论的是基础的重要性,其实,一种理性的思维,科学的方法论对事物的发展才是最为重要的。前不久我看了《对伪心理学说不》很有感触!发现理论的成功决定应用的推广。我们应该往长远看。科学教会我们用思辨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状况下的有用无用。

还有一句话,他写的很好,他提到去插队时的没有书看的日子“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我真的是感同身受。最美的时光在流逝,然而你还无所事事。这句话经常激励我,当我不想看书时。

周国平有一句说的很对,王小波像个调皮的孩子,是皇帝的新衣里揭露皇帝的那个孩子。

他也是浪漫的骑士,诗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