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读后感摘抄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读后感摘抄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是一本由(英) 亚历克斯·约翰逊著作,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读后感(一):关于一本书的文字力量的感受

很少会在一个书店里用原价买书。在方所和这本书的相遇是一个巧合缘分,在读了半本之后离开之前把它放回了手边的书架。在新山决定买下这本书是因为一份想要继续这个故事的选择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读后感(二):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

180多页的小书,花了差不多四五个小时断断续续读完,叔本华和培根的文章给我的印象最深。通读全篇也算是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比如书单的用处是极其有限的,以及我们要时刻克制自己对低质量书籍的阅读。值得一提的是,哪怕是作为悲观主义哲学代表的叔本华,也毫不吝惜对人文先师在文学与思想上努力的赞美,书籍的的确确是人类最大的宝藏。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读后感(三):弃书

在《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北京联合出版社2022年1月版)里,有一篇《论弃书》,说的正是我关心的问题:家里书太多了,该淘汰一部分了,但淘汰哪些呢? 目前中国每年出版的新书有500万种,我尽管克制了又克制,每年的买书也花费上万元。尽管精挑细选,但是家里的两个书房也绝对放不下了,现在堆得地下室、阳台哪里都是。我不得不面临要淘汰一些书的问题。 《论弃书》里说,“不要以为印成书的都是宝贝,也有很多印刷垃圾。那么仅仅因为垃圾是印刷品,就保存垃圾是相当荒谬的,销毁垃圾绝对是公民的责任。”这段话我绝对有共鸣。 尽管我这些年尽量买那些长寿的书籍,但是不可避免会买到一些流行的、短命的书。不能说那些书一无所事处,但是它的生命力可能也就仅仅一两年。虽然它的作用已经发挥过了,那么再保存它就没有必要了,就让版本图书馆去起这个作用吧。 家里的书堆得到处都是,正好我可以利用疫情静态管理这段时间,好好把这些藏书整理一下。把那些生命力不是那么长的、持续价值不高的书给清理掉。我估计起码可以清理出两三千本吧。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签名本,这些书我处理起来确实很慎重,但真有哪些签名本被清理掉了,也希望它的作者能够理解,这是在帮助他传播呢。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读后感(四):天呀!这丁点小孩子,放个假就不想上学了?

天呀!这丁点小孩子,放个假就不想上学了?

近日,网上火了一个小男孩,当听说自家亲妈已经交过学费,当即背起小书包,步履矫健的前往学校。到了学校直奔校长室,准备要回学费,好在家里继续逍遥自在。

只因为假期要结束了,他觉得自己失去了快乐时光,每天要早起早睡和书本作伴,在校要被老师看管,放学要写作业。再不能每天只吃喝玩,于是就不干了。

看到这个小孩,我突然反思起来,自己是不是也常常,在给自己找借口,找理由,让自己呆在舒适区里,固步自封。

仔细回想已经有许久,没有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一本书了。书架上总是摆满书,却不记得上次翻看是多入之前。记得《断舍离》一书中曾说,“无能为力的事,当断,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烦郁执念,当离。”书籍也是这样,不适合的当舍。

如果你的书架上摆放的书,对你来说都是一次性阅读,之后也不会再次去翻阅,那你的书架就是死的,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益处。

如果你也是爱书人,不妨翻开《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这本书,它告诉我们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藏书、如何弃书等,我觉得它甚至可以,被当成一种工具书。

亚历克斯·约翰逊在这本书中提到,他家里有一本用图表书,总结的过去两百多年,前人关于永动机发明,每一次尝试时的细节都记录。虽不确定本书编撰时的初衷,但是前人的试错是非常必要的。但似乎为了所谓的原创性,他们并没有借鉴曾经跌过的坑。这让我想到那句,闭门造车不如博采众长。

先人传下来的书籍,虽然用词造句,和当下会有区别,但是思想本身并没有改变,我们只需要从先人对书籍、对阅读的思考与感悟中,获取所需要的思想精华。像书中介绍的奥威尔谈卖书,又如伍尔夫谈我们应该如何去读书,我们可以从他们已经总结过的经验里,抄近道打造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成长路径。

如果读书只是你的一个爱好,那么选书只需要读得开心就好;如果你是为了好享受读书的美好时光,那么就精心挑选一下吧,如果你只是想通过书解决当前的问题,那么只需要选择可以快速处理问题的即可。

一本好书,是珍贵的精神产品,充实头脑,抚慰身心;一座书架,既是一个人的小世界,也是建立起小世界和大世界的联结。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读后感(五):书与人

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觉得很喜欢,就像是找到了知音的感觉,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爱读书、藏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至少我身边是没有的。

书整体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内里用纸也是没得挑的。

我应该算是天生就与书有缘吧,我妈在大学的图书馆工作,每到寒暑假常常会带着我去图书馆玩,不过那时候还太小,基本没什么书看得懂。

后来爱上看书是半月一期的米老鼠杂志,直到现在还有一大箱收在家里。那时拿到手必须马上冲回家一口气看完,然后期待半个月后新一期的到来。

再长大一些是看武侠和一些网络小说,初中寄宿在学校,晚上熄灯之后还拿着手电躲在被子里偷偷地看。

藏书对我来说也是留住这些回忆,当翻起一些旧书时总会能想起某些平时已经忘记的小故事来。

长大后慢慢读书也有了自己的喜好,我觉得这本书的题目就说的挺好的。了解一个人,你也可以通过他的书架来完成。

书里说了很多藏书人关于藏书、关于阅读的看法,我认为书本的种类上并没什么高低,内容质量上却是参差不齐的,就像书中叔本华所说的,在阅读这件事上,懂得几分克制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藏书,现在书籍纸张的争论在网络上也是越演越烈了。我觉得因为电纸书的冲击而生产那些轻便、便于携带的轻型纸书籍完全是本末倒置。书籍应该是具有收藏属性的,而不是一件简单的快消品,再怎样便捷也不可能胜过电纸书,这样完全是用自己的短处去对抗对手的长处。对于我来说,精美的装帧设计与高质量的纸张印刷才是实体书的出路。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书本能让我重新慢下来,感受一下生活与世界的美好和不足,不说了,接着读书去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