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妻子们的思秋期读后感1000字

《妻子们的思秋期》是一本由[日]斋藤茂男著作,活字文化 |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3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妻子们的思秋期》读后感(一):温柔的力量

买《饱食穷民》时一起买回来了这本书,从男性的视角肯定了日本女性的付出。泡沫经济下的日本,男性被教育成工作机器,女性则更像机油,没有自我,一切存在的价值就是让机器运转得更好。即使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她们的命运也不外乎就是跟随丈夫迁徙,周旋于丈夫上司的夫人、太太间,目的就是帮助丈夫更顺利地升迁。她们迷茫、空虚,内心的觉醒和社会的压迫彼此纠缠、撕扯,漫漫人生路,何去何从?作者笔下的几位女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妻子们的思秋期》读后感(二):全部

这本书从购买到阅读,持续了半年时间。

从去年开始,我对社会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最初的,乡土中国,到后来的,两户混混研究,社会学打开了一扇门,让我通向了不同人的生活。

我开始回忆自己之前度过的类似书籍,四面墙,描写了监狱的生活。

在当当上,找了一些书籍,就包括这本妻子们的思秋期。

整本书读起来让人绝望和难过,作为男生,缺少共情,不知道女生是怎么思考的,通过阅读,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处理男女情感问题,如何处理性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这本书描写的虽然是上世纪日本7 80年代的事情,但是和现代中国完全契合,我们都需要关注家庭,关注另一半。

《妻子们的思秋期》读后感(三):结构化理解“生病的男女们”

看完《饱食穷民》后就对日本世相系列充满了兴趣,讨论妻子们的生活就是讨论社会飞速进步的浩大声势之下家庭和每个人心中的隐痛。 酗酒、冷淡、出轨,家庭里有太多奇妙的事情发生并发酵,而无论是受尽痛苦却依旧期待着或者依附着丈夫的成功而生的思秋妻子,还是看似冷酷到无以复加却又有自己的难言痛苦的工作狂丈夫,她们和他们都是资本主义发展与社会现代化进程下共同的产物。 比起一开始看的时候都女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以及对男人的痛恨厌恶破口大骂,我的看法变得理性、乃至冷漠——个人意志是阻挡不了结构化的形塑过程的。 值得庆幸的是后记里面能看到值得庆幸的事——就像没有人能阻止暴食、酗酒、麻木的浪潮一样,女性觉醒、加入工作、独立并自由,这也是没有人能阻止的。 继续工作吧、继续加油吧! 秋日萧索、冬日冷寂,但春天一定会到来。

《妻子们的思秋期》读后感(四):朴实

记者不能站在斗争之外远观,而应该置身于漩涡之中 感觉无解,除非有很多钱,但大部分人不可能。只能投身到社会制定的规则。根本跳不出去。 高强度的工作竞争压力让男人拼命工作,有的疲劳死,大部分回家没法顾及家人。精力就那么多,怎么分。夫妻之间少沟通,少夫妻生活,相去愈远。 过去的成瘾是酒精依赖,现在有更隐蔽的形式,对他人的依赖,包括对丈夫的依赖,对子女成才的焦虑行为,若是和设想不同,就非常失控。还有书中没提到的乱交 对和他人聊天的极度依赖。兴趣爱好始终只是一个方面,得自己有完整的人格和独立才能避免这些。夫妻二人,至少有个积极经营的,另一个被动配合也很不错了。 又要奉献岗位到死,又要生三胎,除了体制内都很难吧。书是82年出版,现在看一点也不过时。并不深奥,简单讲述,别人的教训也可以参考。中年人看了有反思。在这样的框框内找到自己真正追求的也是不错的。躺平也是一种选择。不然呢。。

《妻子们的思秋期》读后感(五):“妻子"的救赎

成为妻子,就意为着你漫长的一生都要和这个身份做斗争。女性在婚姻中受到的惩罚是老生长谈的话题,这次,这本书也用采访了一些男性,方便我们从男性的视角去谈论这个问题。非常感谢作者从男性身份介入,去引发我更多深思男性在家庭中扮演的地位。他们从原生家庭里习得了哪些?原生家庭又怎么影响了他们对妻子的选择?社会规则又对男性进行了怎样的规训?男性又通过怎样的行为来适应这个社会?作者通过采访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深入剖析了妻子和丈夫们的行为背后的动因。这其中,牵扯到了国家的教育、社会的规则、家庭的影响…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而个体在与环境的相处中,会产生一些奇妙的反应。这些多木诺骨牌一个传递一个,最后可能是压垮一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人婚姻的不幸,或许是对方不是良人,也或许是社会病态。当社会生病的时候,我们作为渺小的个体,又怎能抵抗得住整个社会的压力呢?

逃离”妻子“这个身份,才能展开一场自我救赎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