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归葬》读后感100字

《归葬》读后感100字

《归葬》是一本由李华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归葬》读后感(一):南朝士族的身归与心归

归葬凸显的其实是门阀世家政 治权力之外的精神变化。

北归迟迟未果,那么北归的心态也由生前转为了死后,所以形产生了假葬形式的存在,留待日后回归祖地。

随着时间的发展,北归已经变得遥不可及,新的归所和新的依附,随着生活方式、价值观、权利和身份的重建诞生了新的归所和新的依附。

在新社会的秩序感还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人们依靠旧X俗辨认方向,行成归葬的多种方式和多种变化。但是家族聚葬超过三代,江东的新祖茔便产生了,这时候北归变成了一种精神取向。

永嘉南渡后的归葬由本来传统的正丘首文化逐步变成士族利用归葬旧俗,应对新政 治、新秩序,提升家族地位的工具。归不再是单纯的葬,在士族圈里逐步演变成了权利归属、身份认同、文化归属。

在不的不的情况下,这个时期的人们脱离了地缘的束缚,诞生了精神的自 由。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完成了从身体的“无所归到精神的“有所归”。

南朝士族在此开辟了士族精神的另一条途径:追求个人生活的安稳、找寻艺术的自足。此时的“归”由“归葬”变成了“归心”。

归葬何处也经不重要了。心不再漂泊,已然安顿下。

《归葬》读后感(二):了解古代的“狐死首丘,落叶归根”

生命尽头的最后是什么样的,灵魂会去往极乐世界,或去往天堂,又或是转世轮回等各种说法。从古至今,人.死.后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一直恒古不变,而在中.国各代历史里关于“身后事”的文化礼俗是什么样的呢?

《归葬》这本书以最为混乱的汉末魏晋六朝为背景,叙述了关于中.国.人终极安顿的文化史,书中参考大量史料记载,解释面对历史动荡大变化世家大族的“归葬”礼俗演变,关于“归”对于六朝士族们的象征和意义等。

汉代的“归葬”所向,是由权.力到血缘再到地缘。“归葬”这个词语,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人死后将尸.体运回故乡埋.葬。其实在西汉时期,丧.葬.礼制强调的“归葬”的意义,首先从皇权,其次五服内的子孙需从父祖,最后才回归到家乡。这三种不同的葬地选择捏合在一起,诠释出同一种礼制意义,叫做“不忘其本”。

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的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家族势力延绵长达三个世纪,从三到六时间的历史文献里,一直能看到王氏子弟的身影,而关于其墓地所在少有记录。直到20世纪下半叶,考古在南京城北象陆续发展琅琊王氏成员墓,这些墓室窄小、简陋,很明显与高门世家身份不符。考古学者猜测有没有可能,这里的墓.地只是王氏成员假.葬之地,或许他们盼着有朝一日归葬北祖茔的期盼,才暂居于此?所以简葬到底是权宜之计还是混乱动荡的时代背景不得以的仓促之举。

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六朝,一个及其重要而又非常混乱的时代,衍生出礼俗的变化,也预示了权力的归属。

-

《归葬》读后感(三):狐死必首丘,魏晋文化缩影之归葬

这是“中国、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我是因为《东汉的崩溃》一书了解到这套丛书,非常不错的一套学术丛书,选题都很独到,历史爱好者可以关注一下。

这本《归葬》让我想起杨宽先生的《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但是内容角度不同,看完发现写的非常好,从魏晋丧葬角度折射出魏晋的文化文明,“血缘”与“地缘”的关系,作者参考大量文献,让人手不释卷。

⚰️“狐死必首丘”

狐狸亡后,脑袋向着出生的地方。自汉代以后,“归葬”成为大家的共同认知,“归葬,归葬”归乡而葬之,除了生以外,“葬”是非常大的一件事,大到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程度!但是不同社会阶级,对“葬”的形式有些不同的能力范畴,有“厚葬”有“薄葬”,丧葬制度,也是活人社会等级制度的反映。不同阶层的丧葬规模也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只有衣冠,有坟,有墓,甚至有占地巨大的大型墓宫群,陪葬品的样式价值也是繁杂不一。

⚰️“鬼有所归,乃不为厉”

除了合适的藏地,还要用合乎礼仪得方式处理遗体。我们现代知道,这些礼仪是出于对亡者的尊重,但是在当时更多的偏向于大家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人亡何以归?通过厚葬、祭祀、让死后魂魄得以正途,不扰于家人,投个好胎。也是当时人们普遍的社会观念,“鬼神”论之外的自我安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碍于大家把不能够理解的东西,都归于神迹。

⚰️书中还有大量讨论“士族”“世家”这种非底层阶级的丧葬内容,也从“丧葬”这一视角看到东晋门阀政治的这些文化社会属性,“归”也成了人离世前的愿望,或者执念,这个已经没有了阶级,也反馈出一个时代下的人心人性。

全书看完感觉不过瘾,不过在很大程度上让人了解了魏晋丧葬及文化,比较学术,近期读的比较好的历史书了,用纸略薄,其他装帧都非常不错,作者的文笔非常好,用词严谨,非常推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