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叶开的亲子教育手记经典读后感有感

叶开的亲子教育手记经典读后感有感

《叶开的亲子教育手记》是一本由叶开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叶开的亲子教育手记》读后感(一):爱与陪伴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孩子能健康、快乐的长大,抱有好奇心、探索心,拥有良好的人际交流交往能力,有持续的自我提升愿望,这是我对教育的最大追求。

这是一个爸爸为女儿写的成长日记。

这是一位语文教育引领者的教育手记。

这是给所有父母的一本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叶开,原名廖增湖。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顶尖文学杂志《收获》编辑部主任,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被学术界誉为“当代叶圣陶”。《叶开的亲子教育手记》提出:教育的核心在于爱与陪伴。

叶开老师在书中记录了女儿的成长,也身体力行的做到了“家庭减负教育”。没有课外补习班,拒绝名校,反对繁重的家庭作业……女儿自由自在的成长。叶开老师的教育给所有家长一个启示: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健全的心智,有自如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养成持续学习的态度,他们的人生才有各种可能。

一种好的教育,是慢慢养成的。家长与其加码,不如减压。人生并不是短跑,不必听到发令枪就抬腿冲出去。人生是个长过程,在这单向路途中,有绿水青山,有飞鸟走兽,有阴晴圆缺……漫漫长路,不争朝夕。

叶开老师特别重视孩子的阅读。他提出中小学生的阅读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

①6-10岁为“幻想期”:适合阅读幻想类、动物类、童话类作品。

②11-14岁为“探索期”:适合阅读成长类、探索类、科幻类作品。

③15-18岁为“逻辑期”:适合阅读人文类、社科类、科普类作品。

书中的每个章节后还附有女儿的阅读书单。不知道该给孩子看什么书的父母完全可以省心的照着书单买回家。

教育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成长。书中每一个温馨的小故事都是给我们的启示:教育就是爱,是激活,是顺其自然、自由自在。

《叶开的亲子教育手记》读后感(二):你知道吗?教育的核心在于爱与陪伴

教育孩子成长,是横亘在众多普通父母面前一道可以吐槽一辈子的话题。

那么多人去琢磨、去实践,但真正能够将孩子培养为人中翘楚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毕竟,我们是普通人,对孩子的成长心理过程缺乏了解,我们也是情绪动物,猛地说出来的话,可能无法触及到孩子的心灵深处,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比如,我们会将“我是为你好”挂在嘴边,奈何孩子并不吃这一套。

再比如,我们在引导孩子学兮时,往往更注重对数理化的辅导,原因很简单,也很直接,理科提分快嘛!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效果。这样做合适吗?

或者合适,或者不合适。

因为没有通往罗马的道路并不是一条。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所以,我们就需要从更多的成功者中获得灵感,哪怕只撷取众多火焰中的一簇小火苗,也可能会兴奋得睡不着觉。

可以说,手边的这本《叶开的亲子教育手记》,就是众多教育书中的一枚瑰宝,捧读之后,颇有感触,也很有收获。

1. 不拔苗助长。

作者并没有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论调带偏,而是坚持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在女儿上小学前,并没有让她识字,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而实践证明,即便如此,孩子的功课也没有落下,而且,小学拖一个学期搞不定的拼音,女儿两周全部掌握。

2. 培养兴趣。

说起来家长在这方面下的功夫都不小,各种兴趣班疯狂报,摁头让孩子学。但作者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时,就是在小学二年级时给了她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虽然那时候女儿的识字量并不多,但女儿读进去了,而且还深有体会,将其余基本哈利波特读完,还在同文网站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她养成了阅读的好兮惯。

3. 坚持写育儿日记。

正如我们看到的,这本书中每一篇小文都有明确的日期记录,若是没有作者日积月累的素材积累,可以说就没有这本书。从每日的文字中,可以体验到父亲的细心、真诚与爱心,也体验了本书所诠释的主题——教育的核心在于爱与陪伴。

……

作者教育孩子的观点,是以“散养”为主,但并不是放任,这其中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支撑。毕竟,作者夫妇都是文学博士毕业,功底深厚,懂得如何探知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加以循序渐进的引导。

读罢此书,在为作者教育女儿成功开心的同时,也觉得自己要行动起来,起码可以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开始,书中就有针对性的书单,有培养情感的,有推崇冒险的,有深化兴趣的。

再者,可以记录育儿日记,没准儿,孩子以后有出息了,咱也可以将这些日记整理后发表了呢!

《叶开的亲子教育手记》读后感(三):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

叶开的亲子教育手记 . 作者叶开 ,原名廖增湖,编辑、作家,曾任《收获》编辑部主任。先后出版《语文是什么》《写作课》《这才是我想要的语文书》等书。多年来他走在语文创新教育的前沿,向中小学师生推广阅读与写作新理念。 . 书里记录了叶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记录,书里一共分了六个部分:在玩耍中长大、吃喝拉撒事、家庭与学校、自我的认识、故事与阅读、画画与音乐,在最后这部分还有孩子小时候的画作 . 做父母的大概都一样,小孩出生之后,就一天天地感受欣喜:转头,翻身,坐起,站立,走路。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依次到来,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快。 . 书里讲述了乔乔出生后第九天就出医院了,在家里一直是爸爸给她洗澡,并且花大量时间陪她玩。 . 在我们家爸爸陪孩子玩的时间真的不多,还记得大宝在四五岁时,自己用一个纸盒画了-个电脑,并说她在扮演爸爸在弄电脑。可以想象的到那时候的爸爸更多关注的是电脑而不是陪伴孩子。 . 而现在大宝已经长大了,爸爸则开始在抱怨孩子怎么不爱与他聊天,又或者是说一聊就聊终结了。 . 而他这样的抱怨与办公室的另一个男同事抱怨相同,男同事的小孩小大宝一岁。 . 现在看了叶老师的这书,我便找到了答案。似乎也解释得为啥我肝郁了。 . 对于孩子上学接送这个问题,叶老师在书里也有讲到,现在的环境与以前大不相同,我们输不起,所以孩子上学都是亲自接送。眼见着小宝也快要到上学的年纪了,我们家爸爸倒是开始做孩子工作了,想要让她自己去上学、回家。真想吐一口血到他脸上,不知道他一天在想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