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师的灵感笔记读后感锦集

大师的灵感笔记读后感锦集

《大师的灵感笔记》是一本由[英]菲利普•霍恩 编 / [爱尔兰]科尔姆•托宾等 著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页数:30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师的灵感笔记》读后感(一):文化差异的体现

图书馆里面随手拿的。感觉有很浓重的那种英式冷幽默的氛围……很多情节都有点不明所以,而且好多注释都不知道,感觉是那种国民梗,类似于国内的经典音乐小品之类的。估计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当地人应该很能get到,但我的理解也就到这里了

不过因为是短篇小说,所以不是很难读,还是能读完的。要是想百年孤独那种估计看几十页就放弃了

《大师的灵感笔记》读后感(二):大师笔记

美国文学巨匠亨利·詹姆斯留下了一本写满故事构想的“灵感笔记”,可惜其中大多没有被写成小说。研究亨利·詹姆斯的著名权威菲利普·霍恩教授,向包括爱尔兰知名作家科尔姆·托宾在内的十位杰出当代作家约稿,他们同时都是亨利·詹姆斯的忠实书迷,以其笔记中的灵感为基础撰写了新的短篇小说,组成了这部有趣的短篇小说集《大师的灵感笔记》。[1]

这些故事运用与原构想完全不同的背景和叙事风格,以现代方式重新解读和演绎了亨利·詹姆斯尘封的灵感,为读者了解这位文学巨匠提供了全新而独特的视角。

《大师的灵感笔记》读后感(三):大师的灵感笔记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10/01/%e5%a4%a7%e5%b8%88%e7%9a%84%e7%81%b5%e6%84%9f%e7%ac%94%e8%ae%b0/

大师的灵感笔记:亨利·詹姆斯从未动笔的小说 [英]菲利普·霍恩 编 / [爱尔兰]科尔姆·托宾等 著 / 齐彦婧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19-8

子扉我 2019年秋 季风异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19年10月4日

《大师的灵感笔记》读后感(四):自留

这本书我从2019年就在惦记着要看,先是刚刚出版等电子版,然后等着等着就等忘了,等再想起来它的时候就一直在被价格劝退,心存侥幸等降价和打折,末了也没等到。

但看完以后我必须要说,亚马逊虽然独家版权代理这本的电子版价格离谱,但是看的时候真的让人觉得不亏!

这本书是一本多个作者短篇编辑在一起的短篇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从亨利•詹姆斯死后留下的写作笔记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灵感片段,以此为基础加工撰写成了新的短篇小说。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不知道这个亨利詹姆斯是谁,只是觉得有这么多人喜欢他,而且这个计划还挺有创意的,很好奇成品会是怎样,所以才一直惦记。

就结果来说,真是太令人振奋和喜悦了!虽然詹姆斯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英国人,但是现在的作者们运用他的灵感笔记时只有一篇使用了詹姆斯身处的时代做为时间背景,几乎所有人都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设定界限。

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

100多年以前的故事和人物,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可以找到对应的意向,类似的事件,相近的情感。虽然看起来已经隔着若干个工业革命,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社会规则上都有了似乎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通过这些作者对詹姆斯笔记的再加工,读者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其实人类社会的变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巨大。是的,或许互联网可以让人与人可以更即时的联系,但没法沟通的两个人是无法因为有了即时通讯的工具就变得更坦诚更亲密的;诚然,人类有了更便利的交通工具,但快速的交通工具也不能使一个庸人拥有更多勇气回到危险的成名之地。

这种不变可以是充满温情的:无论科技怎样变化,埋藏在心底最深处的秘密依旧会在夜半来找你。这种不变也可能是令人沮丧的:人类的情感似乎永远都是那样的微妙又不可捉摸。

同时,通过那唯一的一篇和詹姆斯同时代的短篇,读者也必须要承认,时代还是发生了变化的。至少在这个时代虽然依旧有无数人在不幸福的婚姻里打转,但至少不必女性担心会因为新婚丈夫捡到了前男友留下的便条从此便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摆设,以此来折磨自己了。虽然在另外一篇中我们也能看到,夫妻的互相折磨是婚姻的永恒主题。

总体而言这十一篇短篇都非常棒,而且编者菲利普•霍恩也很厉害:作品水平和风格并不统一的情况下,顺序的排列无论是对于阅读还是营销都很重要,我觉得这个排列是花了心思的。另外他自己作为作者写得那篇真的写得很棒!

我印象比较深的几篇是:X神父,守口如瓶 ,加拿大人不会调情,加蓬之路,山妖。这都差不多一半了,剩下的我其实也都很喜欢,因为都非常出色。

这一本书看完可算是拓展了阅读思路了,一共十一个现代作家,再加上詹姆斯,一把收获十二个。大丰收。读这本书比较累的地方是看完故事以后,翻到附录去看詹姆斯的原本灵感,然后如果特别喜欢这个故事会想再翻翻附录II里的作者简介。有时候面对同一个灵感笔记,我的想法和作者的成文也完全不同,所以难免会有觉得自己也想动笔写一写的时刻。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本书还有激发人的创作欲和写作欲的效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