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读后感1000字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读后感1000字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是一本由斑马著作,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读后感(一):感性

#读书.09月.15.83#2019年9月20日,看完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作者是个全职妈妈,带孩子之余也看了些教育孩子的书,结合自己的经验,开了个公众号,写些东西,这本书选了其中一些文章结集出版。正是因为这个,缺乏系统性,也缺乏可操作性,而且还有点点作者自身的小矛盾。不过因为要面对受众,所以文字很好读,而且也选了很多社会热点来引申到教育孩子。总的来说还是受教的。作者认为很多书都是在教如何培养一个乖巧伶俐的孩子,但是我们真的需要的是一本怎么样成为好父母的书。作者认为对孩子的爱,不是给他最好的物质和教育条件,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认同。孩子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喜好、职业、爱人、性向甚至性别”。作者引用伊坂幸太郎的名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真的,没有所谓的熊孩子,有的只是熊父母。作者认为不能拿亲情绑架子女,看着他幸福就是你能得到的最好回报。育儿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论,而是无条件的爱和信任。只有最失败的人才会选择打骂孩子,只有弱者愤怒,才会抽刀向更弱者。很多东西,真的很难做到,但是真的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尽量去做到。尊重和认同,真的是自己要好好时时提醒自己的东西。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读后感(二):剖腹产前一夜想说的

果果、萄萄,你们好 明天是2019.8.29,你们来到人世间的第一天,我的生命中重要一群人里面多了你们俩。进手术室前我还十分担忧,医嘱告知的风险很多种,说的我着实为自己捏了一把汗,害怕自己挺不过来,也担心几率极低的羊水栓塞发生在我身上,更担心黄疸过高或者有其他意料之外的问题发生,这种七想八想无来由的恐慌曾经充实了我很多失眠的夜,也曾是我休息不好、乱发脾气的理由,最严重的一段时间我近乎疯狂地怀疑自己,怀疑世界,我辛苦受罪受累剩下你们是为什么,让你们继续来这人世间辛苦一遭?还是单纯的让你们变相的成为我生命的寄托?如果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那你们的来临比一般孩子更为刻意与艰难,无数次检查,不停的打针靠药物调整身体状态,还有长辈逢年过节关切的眼神和关心的口吻都是对我们夫妻“爱的苛求”,我们几次促膝长谈后决定借助医学手段找到你们这对迷路的“小天使”,我相信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想跟你们一起成长。 我们夫妻俩想要个可爱的孩子,做这个决定并不是某一天的心血来潮,是经历了三年的仔细斟酌与未雨绸缪,家庭环境、经济能力、生活模式都需要提前有所计划、做出改变。生孩子绝不是一时冲动,孩子也不是来替我们圆梦的工具,如何做父母这件事情不需要考试也不要证书,只要达到生育年龄任何人都可以做父母。社会毕竟适应丛林法则,虽然各界对孕妇产妇婴幼儿都有规则性倾斜,但弱者毕竟是弱者,尤其针对女性,从怀孕那刻起,会面临生理上的变化,身材走型、激素变化;会发现工作局限,弯腰扭胯等简单动作也变的不容易;会感到精神变化,狂躁抑郁偶尔会击垮原本平淡美好的生活,可能因为一件小事甚至会觉得全世界都欠我一句对不起。牛角尖大家都曾经钻过,但更多的时候我是在期待着你们的到来,因为你们的每一点细小变化满心欢喜,为你们的到来做攻略、找经验、储备知识,学习如何做父母是我们每个准爸妈不可或缺的必修课。正如“我们现在如何做父母”一书上说的“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亲子关系不是我变成连自己都瞧不起的黄脸婆,为你牺牲了自己的青春、梦想、甚至整个人生 而是有了你,我变得更爱我自己。” 你们的到来会让我陷入慌乱,尽管我已经做过无数次情景设想和沙盘模拟,二孩家庭在社会上也不少,但缺乏经验是我们共同的难题,你们是第一次做孩子,做兄弟,我们也是第一次做长辈、做父母,潜移默化地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棘手问题一出现我担心自己性格不够成熟,无法有效处理,甚至做出对你们成长不好的错误示范。为防止这一情况发生,我需要改变的地方很多,该认怂认怂,该服输服输,也希望伴随着你们的成长,我能够担负起母亲这一称呼。 最后,希望未来我们和平共处,希望你们快乐、自信、幸福,希望我们都能因为彼此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读后感(三):我们现在这样做父母

我的孩子也跨入俗称terrible two【可怕的2岁】的年龄了,她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

原本是个很乖很听话的孩子,现在总是喜欢和别人反着来,嘴巴里老是说“不要不要”。

这也不要,那也不要,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会采取否定的态度。

今天不要穿这件衣服,要穿裙子。

或者不要穿这双鞋,或者不要吃这个东西。

作为妈妈,我这时该怎么办呢?

是按照孩子的意愿去做还是继续行使家长的控制权?

凡事都顺着孩子,真的好吗?

其实,孩子这样做,说明他在长大。正因为他有了独立意识,所以才会对成人的权威发起挑战,并希望按他们自己的愿望来控制周围的世界。

我深深地明白这一点,因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

那时候的我,属于被“压迫”的状态,并没有反抗。当然,这样做会导致自己的抑郁寡欢。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我希望她能快乐地成长。

我知道,孩子的叛逆期到了。

作为家长,如何陪伴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将对孩子未来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最近,我在读斑马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效果如何呢?

因为我凡事都顺着孩子,所以当我的孩子在其他大人那里没法满足愿望时,她会向我求助。

与此同时,我说的话,孩子一般是不会听的。比如我陪她睡觉,每次都要很久才能睡着。

有时候,孩子会用手使劲捏我的鼻子,拉我的头发。她可能只是觉得很好玩,不知道这是错的,也不知道这样做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也许她不敢跟别人这样做,只是在我面前这样。

因为我凡事都顺着孩子,我已经彻底失去了家长的权威。

有时候,我心里想:我对孩子这么好,她应该知道感恩回报我才对,为什么反而爬到我头上作威作福了呢?真是太讽刺了!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有时候孩子确实是在无理取闹,你也要顺从吗?

看来,一味地顺从孩子,并不能保证让孩子健康成长。

那就只能选择掌控孩子吗?当然不是。

在实际生活中,同一个家庭中不同家长的教育观也会产生分歧,有的主张顺从孩子的天性,有的认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应该采取主动权掌控孩子的生活。

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中的一个案例:

6岁的儿子特别调皮,经常闯祸。孩子的爸爸脾气特别暴躁,经常关起门来揍孩子。

孩子的妈妈听着小朋友的哭声,心如刀割。但是,她最终没有阻止,为的是要维护父亲的权威。

诚然,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统一,才有好的教育效果。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教育观。

我们不能说谁的教育观正确,谁的教育观错误。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确的做法。

最后,祝愿所有的家长都能顺利地陪伴孩子度过每一个叛逆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读后感(四):温暖有光,此刻不枉 ——读《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有感

有了孩子以后,你就有了一门人生必修课,就是学习怎么做父母。虽然不用考试,也不用做作业,但你若是逃课缺席,虽无教鞭挥舞,也无师长咆哮,但就有眼睁睁看着家里的小天使变成小恶魔的可能性。所以你兢兢业业,稍微成绩下滑就四处求医问药,但凡听说有什么学霸笔记、错题笔记、往年真题都虔诚的奉为圭臬。但是人云亦云,尽管有n多的方法论和教养论,总是削足适履,行走起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没有量体裁衣来的爽。斑马所著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量体裁衣,从教育的源头解决问题。不是教你如何教出传统意义上乖巧听话的孩子,而是反思省己,消除根深蒂固的传统误解,也解开父母自身知识与见识的局限,探讨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文中提出:没有思想理念更新的教育是可悲的。不结合自己孩子和家庭的情况,不经过自己的思考,不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与观念和思想,不形成孩子专属的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恐怕也未必真正适合我们的孩子。

1 自我救赎与共同成长

1919年底,鲁迅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的理念与其一脉相承,要救孩子,先救自己。要爱孩子,先爱自己。教育子女,不是投资买理财产品,在付出的时候只想着回报。不能指望孩子拯救自己本来就很糟糕的生活,也不能牺牲自我的青春与梦想,全心全意地去成就孩子。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也是没有希望的。做父母最好的途径,是和孩子共同面对问题、共同成长,最终变成更好的自己,也成就更好的彼此。

2 正面管教

如何教育孩子,这是让不少父母都头疼的问题。“黄荆条条出好人,棍棒底下出孝子”当然不可取。暴力不能真正引导孩子们的人生,而只会给他们的身心留下伤痕。相处模式不对,表达方式不对,都会带来糟糕的后果。所以父母要学习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正面管教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提出正面管教的精髓就在于不惩罚不娇纵。以爱和信任为准绳,耐心倾听孩子的观点,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赢得孩子的信任与认可,从而培育出自律自信、有同理心、身心健康的孩子。要想培育阳光快乐的孩子,父母未必光芒万丈,但是一定温暖有光,这样才能照亮生命。

3 真正的爱

爱是有条件的吗?我们是因为孩子优秀懂事才爱他们吗?我们用物质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爱吗?跟随作者的深度剖析,看到汗流浃背。原来我们自以为无私的爱,有狭隘、有偏心、有欲望、有溺爱,从而有裂痕。真正的爱,除了爱孩子的优秀,也要爱他们的脆弱。也许在孩子受到伤害时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比在他生日时送一颗璀璨的钻石来得更为贵重。有心比有钱更重要。不可过度溺爱,也不可过度管制。还有,因为爱,父母要在合适的时间得体退出孩子的生活。因为爱,所以信任,所以放手。

掩卷长思,得益良多。未读此书之前,在全民教育焦虑里随波逐流、忧心如焚、跌跌撞撞。读完此书之后,长透一口气,自觉有了方向。有爱,就有光。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此刻不枉!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读后感(五):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

人生而有很多角色,自我、儿女、夫妻、父母,不同角色要有不同的认知和定位。然而不论何种角色,自我是最重要的,我们生孩子,一般认为是夫妻爱的结晶,或者是生命的延续等等,然而不管是哪一种,这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并不是孩子选择的结果。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要求孩子一定要听我们的话,一定要感恩父母呢,那其实是自私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里提到,中国的父母比子女更应该学会独立。

生而为父母,首先我们要感恩,感谢上天能给了我们如此好的一个宝贝,感谢这个宝贝愿意爱你、陪伴你很长一段时间。其次我们要学习,谁生来都不是父母,也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做好父母。孩子需要摸索如何成长,父母也需要去摸索如何做好父母。 家里有一个8岁的小姑娘,漂亮,敏感。她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养育她的过程中是我不断反思和学习的过程。

我觉得为人父母就是一场修心,修行,修身。修行出自《庄子·大宗师》的“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修己德行,修己内在,围绕的重点是自己、自身。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一张白纸,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价值观、人生观的构建,她的善恶对错,都要父母去教给她,去影响她。所以要求我们父母必须立身正,我们要有正确的观念和正确的行为,才会给孩子正确的榜样。我属于性格比较腼腆的人,有了孩子后为了培养她见面跟人打招呼的礼貌,我也开始见人用很饱满热情的语气跟别人问候。这对于我也是成长。同时孩子对于一些不能做的事情在做之前并没有判断,不会认为这是错的事情,父母就要及时的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能认为孩子长大就明白了,那样的长大会付出很多惨痛的代价。 你要很爱很爱你的孩子。孩子是敏感的。我家孩子的英语一开始学的不好,而我在教她的时候总觉得,这么简单的东西以她的聪明怎么就学不会呢,所以总是批评她或者是用一种近乎“俯视蔑视”的语气跟她说话。孩子很敏感,陷入了“妈妈不爱我了、我要做的更好让妈妈爱我、但我就是做不好妈妈更不爱我了”这样一个恶性感受循环中。她曾一度跟我说妈妈你为什么生了我,为什么不去生个别的小孩,这样你就不会生气和失望了。当时抱着她软乎乎的小身体,我泪奔了,我是怎么做母亲的,她是我的孩子,她那么懂事,那么爱我。而我是怎么爱她的,我给她的是对她好的吗?即使我的初衷是好的,那我的行为和方式是好的吗?我传递给她的信息是好的吗?恐怕答案是否定的。我痛定思痛,发誓一定要改掉我这个心态和行为。我告诉妈一直很爱你,也会一直爱你,妈妈真正生气的是什么,但妈妈的有些行为确实很不合适,妈妈会改掉,请你一起监督妈妈。如此的反省和克制后,我对养育孩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孩子也慢慢的建立了自信。 你要呵护孩子的自尊,给他以正式的对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提到不被父母认可的孩子无法保持昂首挺胸的姿态。家庭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接触的第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对待她的态度是她垒筑人生大厦的基石。如果你想摧毁一个人就先摧毁他的自尊,同样的如果你想让一个人成人,你就要呵护他的自尊。孩子虽小但是他是一个独立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有自己的脸面。“中国式的礼貌”里就有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谦虚”我家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殊不知小小孩子的内心也是有尴尬的。而且孩子还不太能够分辨的出我们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客套话,他们会当真,会真的认为父母觉得我哪里都不好,会陷入自我否定之中。我家的孩子就很不喜欢大人拿她去开玩笑,或者说一些故意否定的话。 最近正在看斑马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书中从父母自身说起,到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为人父母者的责任到底是什么,都很让人深思。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不仅是教孩子成长,更是自己由内而外的成长,变成更美好的自己,才能给孩子更美好的未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加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