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煌煌商周读后感精选

煌煌商周读后感精选

《煌煌商周》是一本由高虫二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煌煌商周》读后感(一):非学术类的商周作品

商周距离我们太远,没有足够的史料支撑,作者能够从有限的资料中挖掘出这部作品,实属不易。本书语言简练,读起来轻松易懂,也不是大部头,几个小时就看完了。书中有些插图挺有意思,可以看看。

从《翦商》开始,陆陆续续读了好多商周的书籍,对鬼神血祭和礼乐之邦兴趣斐然。期待有更多的作品,给读者呈现3000多年前的历史。

《煌煌商周》读后感(二):书评:《煌煌商周》

因为年代久远,史料不足,远古史于我而言一直是充满神秘色彩,令人好奇的存在。奈何先秦史书、诗文太过难读,于是选择这本通俗读物做个入门。读完此书,最大的感触在于两点。

其一是这本书令我记住了帝辛的名字,并重新回顾了这位末代帝王波澜壮阔的一生。从前我对帝辛的印象仅仅在于历史课本中语焉不详的寥寥数笔以及封神榜中那个昏庸无道的暴君形象。但是通过对其生平的进一步了解,我才发觉曾经的刻板印象可谓大错特错。他欲挽狂澜,却逃不开时代的捉弄。也许,怪只怪他生错了时代。

其二是此书撕开了我对远古时代浪漫诡谲的幻想。曾经的我以为远古的生活如《山海经》《楚辞》般浪漫与神秘。然而深入史实,扑面而来的是漫天的血腥与凄惨的哀号。在那个拳头决定一切的年代,人命贱如草芥。顷刻之间,一个鲜活的生命便悄无声息魂归尘土。没有人记得他们短暂的一生曾经经历了什么,亦无人在乎他们的喜怒哀乐与肉身撕裂的疼痛。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伤痕,是一个个无名之躯记录了历史的残忍与恐怖。

历史是沉重的。知古的目的在于鉴今。作为华夏儿女,吾辈感激历代先人开疆拓土之功,为我中华留下辽阔疆土与丰厚资源。但今时今日,我只愿安稳守住先辈遗留之财富。愿世间再无战争,愿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能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燃尽光热。

《煌煌商周》读后感(三):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来自三千年前的亲身经历

History became legend. Legend became myth.

当历史变成传说,当传说变成神话。我们一路追寻,在迷雾中寻找来时的路。

特洛伊之战插图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古老的文明中,流传着一些极为类似的神话。

举个例子:

罗摩衍那壁画

两个敌对的国家;十数年征战;各路大神轮番助战;战争都因一个美女而起……

这个引发战争的美女在不同文明中的名字不一样。

在印度,这个女人叫悉多。是《罗摩衍那》主人公罗摩的妻子。摩罗与猴国联盟,神仙们亲自下场,撸胳膊挽袖子开战,帮助摩罗复国。

在希腊,这个美女是大名鼎鼎的海伦。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特洛伊之战,奥林匹斯山上的大神们纷纷站队主攻,十分精彩。

在中国,这个美女叫妲己,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各路大神助阵封神的故事因为《封神榜》家喻户晓。

封神演义 插图

再举一个例子:

在早期的历史传说中有许多关于杀婴儿而未遂的故事。

罗马神话中,罗慕路斯和雷慕斯就是这样一对典型“不死婴儿”。

拉丁姆地区,阿穆略篡夺了哥哥的王位。老国王只有一个女儿幸存,并且生下一对双胞胎。

阿穆略要杀掉这一对双胞胎,但是他的仆人觉得他们可怜而且自己并没有勇气杀掉这两个婴儿于是就把他们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让他们顺着台伯河的河流漂走了。

母狼哺乳

装着两个婴儿的篮子飘到一个沼泽旁,被一只母狼发现并且它喂养了这两个小婴儿(不过也有可能是个妓女,因为在过去妓女也被叫做lupa,与母狼同声同字),有一只啄木鸟也一直在保护着他们,这两种动物在当时都是神圣的象征。

之后双胞胎被农妇抚养长大,并且成功复仇。之后他们在台伯河畔母狼喂养的地方建了一座新城,以哥哥的名字罗慕路斯来命名,这就是罗马城。

这这些不同的时空中,刚刚走出母系氏族的人们对原始的欲望(女性)/未来的挑战(婴孩)充满着好奇和恐惧。

所以才会有这些雷同的故事出现在远久以前。

这种“不死婴孩”的故事,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在中国他的名字叫做“弃”,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一定是被遗弃的孩子。

确实他真的是被遗弃的,还不止一次。

《煌煌商周》插图

相传距现在约四千多年前,炎帝后裔,有邰氏的女儿名叫姜嫄。姜嫄是帝喾的妻子。

帝喾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他和姜嫄一直没有孩子。

有一天,姜嫄到野外散心,偶然发现地面上有一个巨人足迹,觉得好奇,有意踏上去,后来就怀孕生子。

这个孩子是母亲踏了巨人的脚印就怀孕生下的,人们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族中有人就觉得这可能是个不祥之兆,担心以后会惹出什么灾祸,就想除掉这个婴儿。

弃成年后的故事

先是把孩子丢弃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牛马等牲畜路过时,都很小心地躲开这个孩子,还喂他奶吃。这个孩子不仅没被牛马踩死,而且一直毫发无伤。

族人又把孩子丢到山林里去。却没想到正赶上许多人正在林中砍树,到处都吵吵嚷嚷,热闹得很,实在无法把一个孩子丢在那里。族人们无法可想,只好抱着孩子转到一条河边。

当时天气寒冷,河水已经结了冰,他们就把孩子丢在冰上,以为他即使不饿死,也会冻死了。

突然,一大群鸟儿飞过来,落在孩子身旁。它们纷纷张开翅膀,有的伸到孩子身下把他垫起来,有的覆盖在孩子身上给他取暖。

《煌煌商周》插图

经过这几件事以后,人们都很惊异,不敢再丢弃这个孩子了。

姜嫄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有些神异,就把他抱回家抚养起来。由于这个孩子几次都差点遭人抛弃,所以给他取名叫“弃”。

《诗经·大雅·生民》说“弃”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尧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是周人的始祖。

《煌煌商周》插图

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从此“弃”就不再是那个弃儿了,他成为了后稷,被认为是谷神,是周人的始祖。我们熟悉的文王姬昌、武王姬发都是他的后代。

千百年后,人们把土神“社”和谷神“稷”并称,以“社稷”代指家国天下。

这个“不死婴儿”的故事,很可能是周人在追溯自己先祖的时候编造的。

周是一个重农业的民族,他们在祖庙里高唱《生民》,缅怀祖先的功业、神化祖先的同时,也是在表现对农业的重视。

不过,正如本雅明所说,“故事是来自远方的亲身经历”。每一个故事,都不是平白无故诞生的。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些颇具哲学色彩的问题,叩问着每个人的内心。

那华夏民族从哪里来呢?

罗马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罗慕路斯和雷慕斯兄弟诞生了。

周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弃”的故事诞生了。

作家高虫二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煌煌商周》诞生了。

高虫二试图通过一部小说,带我们,探索“中华文明起源”。

《煌煌商周》主要讲述了自周族公亶父迁居岐山起,至周公旦病逝之间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周人历史,以及平行时间线下武乙至帝辛几代商王之间的晚商故事。

高虫二以通俗诙谐的语言,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的晦暗经过,向我们讲述了小邦周是如何率领本邦及诸多小方国,推翻了热衷神祀、人牲的商朝,之后革新天下、分封诸侯、制礼作乐。

晚商形略图《煌煌商周》插图

最终周的种种制度理念成为孔子毕生思想追求的人文渊薮,商周间的历史变革则塑造了华夏文明的基本样貌。

高虫二是一个有文学理想的当代文人骚客。本名高杨,虫二是他的笔名,来自泰山石刻“虫二石”,意为“风月无边”。

《煌煌商周》不是一本严肃的学术作品,很多故事在学术界尚没有定论。不过考证是学者的事,讲好故事才是作家的事。

在《煌煌商周》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来自三千年前的亲身经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